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生態環境保護在農村經濟中的應用論文

文思屋 人氣:4.27K

1農村生態環境現狀

生態環境保護在農村經濟中的應用論文

(1)城市工業垃圾汙染農村環境

近年來,我國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日益引起民眾的關注,汙染嚴重企業在城市失去了生存空間,繼而逐漸轉入農村。由於不具備配套的汙染防治設施,工業垃圾在沒有處理的情況下直接排往環境,高能耗、高汙染企業便成為一個個新的汙染源,不斷降低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此外,當前城鄉貧富差距不斷擴大,部分村民為了快速改善生活狀況,同意將未無害化處理的城市工業垃圾運送到農村堆放,加劇了農村生態環境的惡化。

(2)農業資源緊缺,水土流失嚴重

我國各類生物資源雖然總量豐富,但由於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佔有量有限,隨著近些年農村掠奪式的資源開發,耕地、草原、森林等資源面積不斷減少,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可利用農業資源日益緊缺。由於濫砍濫伐、過度放牧等行為,致使我國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質量下降。

2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影響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1)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制約了農業生產,危害農民身體健康

當前,我國農村生態破壞嚴重,森林濫砍濫伐、草場過度放牧等加劇了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可利用土地不斷減少,土地肥力和涵養不斷降低,造成林木、糧食減產,畜牧業發展受阻,給農業帶來巨大損失。水作為生命之源,是農業生產命脈,特別對北方農村來說,水資源原本匱乏,農業用水短缺,水體汙染不但會引起農作物中毒,降低農產品質量甚至使之失去應有價值,還會造成水體生產能力下降、魚蝦絕跡,給漁業帶來損失;更重要的是會造成農村飲水問題,影響群眾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

(2)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成為農村優勢資源開發的障礙

山清水秀、空氣清新這些用來形容農村環境的詞語,反映了人們對昔日農村生態環境的認同,這些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可以使農民生產出優質農產品,發展旅遊業,為快節奏的城市民眾提供休閒、餐飲娛樂場所,從而形成了農村獨有的經濟發展優勢。然而,當前農村環境髒、亂、差已經成為無可爭辯的事實,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使農村失去了快速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

(3)農村生態環境問題阻礙了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

農民要增加收入,就需要進行農業產業化生產,不斷擴大農產品的產量和銷路,增加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而農產品的產量、質量與生產環境息息相關,沒有潔淨的環境,就無法生產出高質量的農產品。因為在嚴重汙染的環境下,農作物根系在生長過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汙染物質,並使這些汙染物在農作物中聚集,並最終通過食物鏈逐級傳遞,影響人類食品安全。也正因為如此,當今世界各國對農產品質量越來越重視,特別在國際貿易中,食品有害物質含量具有非常嚴格的要求。由於我國農民生產中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和嚴重的農村環境汙染,我國農產品因質量不高而被其他國家拒之門外,造成了農民經濟損失,影響了農產品對外貿易的發展。

3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大力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提高村民環境保護意識

分析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可以看出,農村出現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很大程度上源於農民科學知識水平低下和環境保護意識的欠缺,他們往往選擇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近期經濟收入的增長,例如,引進被城市環境淘汰的高汙染企業,隨意傾倒生活垃圾,不科學使用化肥、農藥等等。要切實改變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減輕環境壓力,就需要大力做好教育工作,通過宣傳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國家政策,開展形式靈活、內容豐富的環境宣傳活動,切實提升農村民眾的環境保護意識,使廣大群眾和基層領導幹部都能深刻認識到農村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及帶來的一系列危害,讓環境保護真正深入農村,使他們都能從自我做起,以綠色生活方式,營造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的新農村。

(2)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迴圈經濟

要改變我國農村生態環境現狀,從根本上緩解農村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需要大力發展迴圈經濟,轉變農村經濟增長方式。在農業經濟方面,加大農業科學技術的運用和實施,提升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如使用科學澆灌,提高灌溉效果和水資源利用率;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提升農產品品質;科學養殖,建設標準化的養殖場,推廣精量施肥技術,減少畜禽產品中可能的有害物殘留,改變忽視品質單純追求數量增長的現狀,為公眾提供安全、優質的綠色畜禽產品。以沼氣利用為基礎,實現人畜糞便、生活垃圾的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減少環境汙染,改善農村環境。工業經濟方面,合理制定鄉鎮企業發展規劃,鼓勵低汙染企業的發展,積極開展汙染治理,實行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積極發展迴圈性生產工藝,促進鄉鎮企業走高效、優質、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3)加大農村環境保護投入力度

改善農村環境汙染,恢復農村良好的生態環境,需要大力開展農村環境建設和保護工作,這就需要相應資金的支援。為此,需要加大對農村環境治理的財政支援力度,明確專項治理資金的轉移支付和使用方式,提升環境治理效果;其次,積極吸引廣大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和治理,按照“誰汙染誰付費,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一方面,加大公眾監督,對損害環境的行為進行處罰;另一方面,讓群眾從環境保護行為中得到利益,刺激公眾保護環境、治理汙染的熱情,真正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