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在古典文學創作中對比法的運用分析

文思屋 人氣:3.26W
在古典文學創作中對比法的運用分析

摘要:對比法是古典文學創作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這種手法從內容方面可分為情境和人物對照兩大類。情境對照是用兩種截然相反的感情和境況加以比較;人物對照分三類:一是把兩種不同型別的人物前後性格、形貌的變化進行比較,二是把同一型別的人物或同一個人物的前後性格、形貌的變化進行比較,三是將同一個人物的外貌和其內心品質加以對照。從藝術方面可分為:“橫比”和“縱比”兩類。從創作的實際需要出發,又可從同中比同、異中辨異、異中求同、同中辨異這些方面進一步說明清楚。
關鍵詞:古典文學 文學創作 對比法 人物
Abstract: The correlation method is one in classical literature creation important methods. This technique may divide into the situation and the character from the content aspect compares two broad headings. The situation comparison is the sentiment and the condition compares with two kind of poles apart; The character compares divides three kinds: First, around two different type’s characters the disposition, the appearance change carries on the comparison; second, the identical type’s character or the identical character’s around disposition, the appearance change carries on the comparison; third, the identical character’s appearance and its innermost feelings quality will compare. May divide into from the artistic aspect: “horizontal ratio” and “vertical comparison” two kinds. Embarks from the creation actual need, may also from with compared to with, different distinguish different, seeks common ground where differences exist, distinguishes the different these aspects with to further explain clearly. 
key word: Classical literature literary production correlation method character

前 言
    對照不僅是認識事物,辨別真偽美醜的科學方法,同時也是作家抒寫作品時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對比法,是指把兩種或兩種以上屬性對立或有差異的不同事物進行比較,以便在相形中顯出它們之間的差別,其間差別越大,所取得的藝術效果便愈強烈。
    一般來說,這種手法一方面可從所寫物件方面(內容)分為情境和人物對照兩大類。前者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感和境況加以比較;後者又可分為三類,一是把兩種不同型別的人物前後性格、形貌的變化進行比較;二是把同一型別的人物或同一個人物的前後性格、形貌的變化進行比較;三是將同一個人物的外貌和其內心品質加以對照。因為俗語有云:人不可貌相,海水難以斗量。評價一個人物的品質如何,本領高低,不能憑其長相如何。在現實生活中,貌美的人,可能是蛇蠍,而貌醜的人,或許是君子。因此,很多古典文學作品的作家,在命筆為文時,總是依照生活的真實,運用美醜對照法塑造他所欲塑造的人物形象。
    一、情感、境況的對比
    [唐]徐凝《漢宮曲》:“水色簾前流玉霜,趙家飛燕待昭陽。掌中舞罷簫聲絕,三十六宮秋夜長。”  
    此詩前三句寫漢成帝皇后趙飛燕由於美貌驚人,又因為能歌善舞,而在昭陽宮殿中承寵的盛況,最後一句狀其它宮女由於受冷落而秋夜無眠的悲涼景象。通過兩相對照,更將一人承寵、各院淒涼的意味寫足。宋顧樂說:此詩“妙在直敘而不下斷語,怨意愈見”(《唐人絕句選》)。
    [唐]賀知章《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此詩以“少小離家”與“老大回”、“鄉音無改”同“鬢毛衰”、“相見”與“不相識”各個進行對照,從而把離人回鄉時的喜悅和感激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此詩中的這兩句,以朱門過著無比豪華奢侈生活的情景和廣大人民飢不得食、寒不得衣而凍餓死路上的悲慘狀況進行對照,從而無比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裡勞動人民受壓迫、受剝削的不合理現象。
    杜甫《憶昔二首》之二:“憶昔開元全盛日……灑淚江漢身衰疾!”
    此詩前十二句回憶“開元”全盛日的情況,後五句寫現狀。通過前後對照,入木三分地揭示了戰爭給唐朝所造成的慘景,表達了詩人無限憂國憂民的感情。
    杜甫《莫相疑行》:“男兒生無所成頭皓白……不爭好惡莫相疑!”
    此詩作於公元765年,其時詩人正在嚴武幕府中。第三至七句回憶自己先前在蓬萊宮裡奏獻三大禮賦時,受到集賢殿上的無數學士的圍觀、讚揚、從而一日之間名揚四海的盛況;第八至十句寫自己飢寒交迫,並受到那些少年當面奉承而背後嗤笑的現狀。通過前後不同境遇的對比,深刻地抨擊了人情紙薄、變化無常的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