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國中物理素質教育的創新分析

文思屋 人氣:2.51W

摘要:目前,我國基礎教育的總目標是素質教育,提高國民整體素質是整體基礎教育改革的方向。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為教育目標。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為了響應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我們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重點,充分發掘學生的思維個性,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對比,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淺談國中物理素質教育的創新分析

一、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給國中物理課帶來了無限生機和活力。在國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要營造輕鬆、自主、活潑的學習氛圍。根據教學和學習內容的難度、深度和學生的能力水平,把學習的自主權完全下放給學生,學生自己設計一系列的實驗去完成學習。學生感覺非常自主:“哎!可以自己幹。”學生滿腦子的主意,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你做你的,我做我的,要不了多長時間,學生就會適應自主學習的方式。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的細微發現和微小進步,進一步激勵他們用周密的實驗設計完成書中的實驗要求,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慾望,並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新課改推動下,國中物理學科課堂教學中要優化課堂教學環境,改善課堂的學習氣氛,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善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堅定的求知自信心是學生獲得知識所必備的素質。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在國中物理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大膽地質疑,哪怕是一個不成熟的想法,我們都應給予肯定。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其思想,我們可以先聽聽他的理由,鼓勵學生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然後再告訴學生老師的想法,交給學生自己去評價,不一定求得統一的認識。教師覺得沒有道理的,也不能輕易否定。創新需要有敢於懷疑、敢於批判的精神,需要有挑戰權威、質疑前人定論的勇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深刻性;鼓勵質疑,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獨立性;畫龍點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敏捷性;由淺入深,培養創新思維的邏輯性。

三、設計探索性實驗,啟發學生的創新動機

創新性思維是整個創新活動智慧結構的關鍵,是創新的核心,既有敏銳的觀察力、創造的想象力,獨特的知識結構,也有活躍的靈感。這種創新性思維對學生來說是新的問題,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識,並能把這些知識廣泛地遷移到新知識的過程,使學習活動順利完成。為了有效地啟用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在教學中儘量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實驗,啟發學生的創新動機。

在教材中有許多的小實驗,我們應充分加以應用。還可要求學生設計一些小實驗,驗證課堂學習的物理規律或者應用物理規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學生體會到了生活、生產中的許多地方可以進行人性化的設計和改造,找到了創新的動機和源泉。培養思維的集中性。在教學物理概念、規律、結論的時候,我們應將現象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地小結、分析、討論,然後“昇華”成一種結論,對結論進行多個側面以及應用上的分析,總結出概念或規律的所有內含和外延,體會物理思維方法的嚴謹性,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集中性、邏輯性。培養思維的批判性。任何事物都是在否定前面事物的基礎上才得到發展的,我們應當鼓勵學生大膽懷疑前人的經驗和認識,提出自己的見解,並進行比較,以求更高層次地解決問題。許多的發明家就是因為有這樣的膽識和精神才最終走向成功的。教師對學生的不同見解不能一概否認,應全面分析,讓學生自己去判斷。記住一點,當你否認一個人的質疑時,或許你就扼殺了一個人的創造力。培養思維的.獨特性。要有創新,就必須具有與眾不同的觀點和思想。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展示,多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自己參與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甚至可以讓學生執教。對學生的個性思維成果應充分地鼓勵和引導,卻包含了許多的獨特之處,無疑是思維獨特性的最好體現,我們應予以充分的肯定。

 四、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從事創造性活動

在國中物理課堂教學之中,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一些開放性、探索性題目,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創造性的實驗活動。在實驗過程中,教會學生自己分析原因,找到解決方案,最後討論得到最佳方案。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樣一個過程,我們需要的就是這樣一個過程,一個具有創造性的活動過程。

事實證明,要培養創新人才,就必須充分體現實踐的魅力,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摸索出一套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中學物理課外實踐活動就是在課堂之外,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各種物理教學活動,是物理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不僅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為建立、認識概念和規律奠定基礎,為學生鞏固、深化和靈活運用知識創設新的學習天地,還能開闊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然,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幾節課就能解決的。我們必須始終貫徹這一教學思想,對學生進行長期的、循序漸進的訓練,讓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科學素養,為開發學生的“真創造力”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