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新課改”給學生創造一片暢想的天空

文思屋 人氣:2.08W

畢業論文

“新課改”給學生創造一片暢想的天空

所謂暢想,就是敞開思路,毫無拘束地想象。古今中外人士1直強調想象對於人類的重要性。可是舊課程卻在很多地方無情地扼殺了學生的想象思維,致使學生的思維僵化、呆板,無新鮮活力。新課標針對此積弊,鮮明地提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直言不諱地請老師住嘴,這無疑給沉悶的語文課堂注入了1股清風,直吹入了學生的心田,於是學生終於擁有了1片暢想的天空。

1、在朗讀課文時留給學生1片暢想的天空

傳統語文教學中,在朗讀方面長期存在兩個失誤:1是學生課堂朗讀少,2是放錄音或教師範讀多。課文錄音我們已無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較高朗讀水平的教師與課文錄音相比,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準確的朗讀,圓潤的發音,感情的把握等等,無不讓人交口稱讚。如此以來,教師個人水平是得到較好地發揮了,但在佩服之餘,我們是否也該為學生想想?在老師讀之前,學生有沒有讀過課文,找出生字詞,查查字典了嗎?對課文內容理解了嗎?對文章感情吃透了嗎?若沒經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老師就讀了,那麼學生不用解決字詞,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煩;不用去分析內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1個麻煩。他們完全可以模仿老師去朗讀,甚至也可以讀得聲情並茂,但他們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學到了1點“形”而已,真正的“神”卻領悟不出,“形神兼備”也就無從談起。針對這些失誤,新課標註重學生的自我朗讀體驗,倡導“4步讀書法”,即讀準(要動手查字典)、讀暢(要反覆讀,達到熟練)、讀情(要分析內容,把握感情基調)、讀境(要發揮想象,仔細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由淺入深的把握課文,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參與,強調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實現了自我與作者的心靈交流,這樣讀出來的聲音才不會空洞無物,矯揉造作。特別是後兩個層次,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可以盡情發揮想象,用“內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繪的世界,用“內在的耳”去傾聽作者的心聲……在這個無形無聲的世界裡,每個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為“1千個讀者就有1千個哈姆雷特”但每個人的看法卻又都是深邃的,有鮮活生命力的,因為這不是別人強加給自己的.,而是植根於自己內心深處的。此時的朗讀便不再是“見字出聲”而是“內明於心,外達於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礎上的朗讀,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瀉,洶湧澎湃;或如置身桃園,鳥語花香,於人於己,誰能說這不是1種真正的享受呢?

2、在質疑解惑中留給學生1片暢想的天空

學生有疑問是很正常的,質疑是重要的。愛因斯坦在成名後介紹經驗時也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究底問題罷了。”可是傳統教育卻恰恰沒有給學生的質疑解惑留下暢想的餘地。往往是課堂上老師精心設計出種種問題,制訂出標準答案,再1步步引導學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裡跳。於是乎出現了這樣1個真實的傳說:某地老師在上課時畫了1個月牙狀的東西,問學生說這是什麼,學生紛紛發表看法,鐮刀、豆角、髮夾等不1而同。但最後教師說:“你們都錯了,應該是小船。”聽課者無不譁然。試想:在如此重重束縛之下,哪個學生還敢說?哪個學生還敢疑?長此以往,學生豈不要被培養成為1個個的只會製造標準答案,而沒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所幸的是,不久後的今天,“讓老師閉嘴”“放手讓學生質疑解疑”的新課改精神便強有力的佔據了語文課堂,對文章整體的感知質疑,對部分的感知質疑,及對疑惑的解答,全由學生自主解答或小組班內合作解答,學生把握課堂的權利大了,對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現在的語文課堂上,沒有了師道尊嚴,學生便敢大膽發言了;沒有了老師的大問小問,學生的質疑聲反而多了;沒有了標準答案,學生的回答也豐富多彩了。這樣的課堂,老師輕鬆了,效率卻提高了,學生思維也活躍了,誰能說這不是留給學生1片暢想天空的功勞?

3、在綜合性學習中留給學生1片暢想的天空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材中有1項全新的內容----綜合性學習。它在本套教材的各單元中與閱讀課文相併列,共同構成了1道亮麗的風景線。

綜合性學習,作為和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4項等重的1個專案,第1次被寫入新課標中,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基本目標,即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予大力提倡。”基於這1理念的指導,新教材把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與其它學科的有機溝通、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作為綜合性學習的整體目標,將以往教材中寫作、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3個系統整合於綜合性學習之中,並在學習過程中留給了學生1片暢想的天空。

綜合性學習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這就決定了它的學習方式也是多樣化的。比如,第5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我愛我家”,就提供了3個可供選擇的小活動:“老照片的故事”以1張或1組家庭照片為引子,與家人進行交流,瞭解家人的生活經歷,在此基礎上寫1篇作文;“1件家庭物品”也是通過交流、詢問,瞭解家庭故事,並把它寫成作文;“媽媽的嘮叨”則是模擬了1種生活情景,由兩位同學進行模擬電話交流,再用書信的形式寫1篇作文。很顯然,這3個活動在組織形式上已給學生留出了暢想的餘地。而第2、4、6單元的綜合性學習的形式則相對1致,它們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為主要目標,在為學生提供1個母課題的前提下,又設計了若干層次的子課題,倡導學生髮揮自主精神,自行設計、自行組織、自行探究,在活動中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蒐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比如,第4單元,在“探索月球奧祕”這1母課題下,又按層次遞進的分成這樣幾個子課題:

1、月球奧祕知多少(蒐集資料,彙報成果)

2、觀察月球的執行,參觀天文臺(觀察,參觀)

3、豐富多彩的月球文化(蒐集資料,討論)

4、我是月球小專家(知識擂臺賽)

5、月亮照著你,月亮照著我(運用資料,發揮想象,寫作)

學生在有選擇的進行上述活動時,將在興趣的吸引下,自行查詢資料、自行設計彙報成果的形式、自行安排觀察的時間和方式、自行組織擂臺賽和討論……這樣在各個環節中,學生的想象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創新思維也得到了充分的鍛鍊,於是乎,展示活動成果時,相聲、小品、辯論會等等,形式多樣,不1而足。豐富的內容,獨到的見解,精彩的表演,流利的口才……無1不讓人感到驚訝!綜合性學習中學生的出色表現,徹底打消了以前老師們不敢放手的顧慮,因為他們已經看到放手後的學生,不但沒有“走不動”或“走偏”了,反而走得更紮實,更精彩!因為在感興趣活動的指引下,由於老師的放手,反而更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由於沒有了老師的限制,反而更有利於發揮學生的想象思維了。綜合性學習又給學生的暢想開闢了1方樂土!

新課改,以其鮮活的生命力在語文課堂上紮下了深根,願全體語文教師著眼與學生的未來,認真反思,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給學生1片暢想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