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農業技術改革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論文

文思屋 人氣:2.43W

一、農業技術創新改革對農業經濟影響的現狀

農業技術改革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論文

中國的土地資源在世界上排第三位,但是沙漠的面積佔總面積的13%,為了解決十幾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和農業經濟的增長,就必須對農業技術進行改革創新。2012-2016年期間,我國糧食生產持續豐收、產能站上120000億金的新臺階,農業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2017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2358億斤,比2016年增加33億斤,增長0.3%。我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屬歷史上第二高產年。農業經濟的發展依靠的是農業技術的改革創新,農業技術對於農業經濟的意義重大,農業技術影響著農業產業的穩定,影響著農業經濟增長速度,改革創新農業技術,才能實現農業經濟目標,農業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技術積推動了農業經濟發展程序,在農業經濟發展中起著積極作用,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二、農業技術改革創新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具體影響

2.1農業裝置的改革創新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農業生產是一種繁雜綜合性強的工作,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包括翻土耕地、播種、收穫植物等過程。早些年前,這些工作的完成都是依靠的人力資源,這種形式下的農業生產不僅效率底下,而且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現代科技的發達、機械化程序的推進和農業裝置的不斷改革創新,推動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例如:原本一年一收生產模式轉變為一年兩收、甚至三收,大大提高了土地資源的利用率,還增加了農作物的產量。另一方面,相比較傳統農業生產模式而言,利用機械化裝置進行農業生產,能夠減少人力的使用,更加科學的實現農業生產。所以,農業裝置技術改革創新可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帶動整個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從而影響到我國農業經濟的增長。

2.2農業生產技術改革創新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我國擁有大量的農業研究所,培養出更加優質高產的種子是研究人員的職責。所以,我國每年會斥巨資支援農業研究所的科研工作。例如:“Y兩優900”、“國稻6號”、“吉單558”、“鄭麥366”、“中油雜11”等一批優質高產抗逆的超級稻、優質小麥、雜交玉米、抗蟲棉、雙低油菜等重大新品種創制和應用成效顯著,綠色超級稻、林果花草和重要蔬菜新品種選育進展良好,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成為我國獨創並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重大科技成果等。這些新品種的出現都來自於科研人員對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改革創新。我國的.農業生產技術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其實,早在1996年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的概念,讓我國的農業發展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農業生產技術的改革創業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意義最大,因為這些新品種是面向全球出售,出口量在逐年增加,大大推動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2.3農產品儲存技術改革創新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我國每年糧食的產量巨大,去年生產了12358億斤糧食,這麼多糧食足以保證我國人口一年的溫飽問題,剩餘的糧食的儲存是一個難題。糧食的儲存對環境的要求非常嚴格,需要把控好溫度、溼度、風度等等。每一個因素都要把控好,因為如果某個環節出現錯誤,糧食就會發芽,然後影響到整個糧倉的糧食。所以對農產品的儲存技術進行改革創新,科學化管理精確了對自然因素的掌控。例如:溫度感應器、溼度感應器、風度感應器,這些都是與電腦相連線,可以實時監控自然因素的變化,出現異常時能第一時間進行解決。科學化技術的出現,延緩了農作物衰老的程序,增加了儲存時長。從另一方面來看,間接的促進了農業經濟的增長,為我國糧食的儲備提供保障。

2.4除害技術的改革創新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害蟲一直都是阻礙農業經濟發展最大的因素,除害工作從未間斷。現代農業對害蟲的防治技術更加先進,分為以下三個方面: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首先是化學防治,化學防治。化學防治是指利用殺菌劑殺死或抑制病原菌,對未發病產品進行保護或對已發病產品進行治療;或利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和其他化學物質,提高果蔬抗病能力,防止或減輕病害造成損失的方法。其次是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採用控制環境中溫度、溼度、氣體成分,或熱力處理、輻射處理等方法來防治果實貯運病害。常用的有低溫貯運、氣調貯藏、紫外線、γ射線處理等。最後是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就是引入害蟲的天敵,利用食物鏈的關係來抑制害蟲數量的增長。或者是對農作物進行改造,插入對人類有益對害蟲有弊的基因,從根本上解決蟲害問題。現在最常用生物防治,因為這種方式對農作物的副作用最小,化學防治會有殘留,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物理防治會導致農作物出現基因突變。所以,生物防治是最好的方式。除害技術也一直處在創新階段,這些技術的創新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保障,保證了糧食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