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教研組管理的三種境界

文思屋 人氣:1.84W

如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加強教研組管理,以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已成為學校重視的課題。落實教研組管理,提升教研組功能的關鍵在落實以下三個層次的“管理”:

淺談教研組管理的三種境界

一、人治——教研組組長能力管理

教研組管理的第一層次就是教研組長的能力管理。教研組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和研究的最基本單位,教研組長則是學科組或年級學科組的負責人,肩負著領導本學科教師研究教學,開展科研,對本學科教學進行組織管理,以提高本學科教學質量的重任。

一個優秀的教研組離不開一個能力強的教研組長。學校常常在學科中選拔專業能力很強的教師擔任教研組長,通過他個人的能力落實教研組管理。教研組長的能力可以表現在執行教學計劃、組織教研活動和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

1.執行教學計劃

①領會計劃:經常與學校領導溝通,彙報情況,準確理解和把握學校教育教學計劃;及時與教師溝通交流,達成共識,將計劃落實為具體措施。

②加強管理:協助教務處貫徹教學常規要求,協調各年級重要考試的命題、閱卷和統計反饋等事務工作,並能依據學生的實際,及時調控教學進度。

③確保質量:組長本人教學效果顯著,能實現教學的預期目標,並指導本學科成員提高教學水平,促使學科教學質量均衡發展。

2.組織教研活動

①制訂方案:抓住本學科教學中的共性問題或有研究意義的問題,制訂切實可行的教研活動計劃和方案以及活動安排,目標明確,有切入口或抓手。

②落實措施:積極執行教研活動計劃,推進方案擬定的具體措施,能創造性地克服執行中遇到的困難與障礙,確保教研計劃有步驟、有層次地推進。

③引領合作:能主動關注教師的需求,提出建議,提供個別幫助,引導教師參與到教學研究中來;與同事共同分享經驗,善於利用各種時機,組織同事研究和探討教學問題。

④注重實效:能切實解決本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共性問題,主動幫助本學科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每次活動都有記錄、分析與總結,有明顯成效。

3.引領專業發展

①提升師德:嚴格遵守教師行為規範,有奉獻精神和人格魅力。對教師熱心而寬容,有服務意識,關心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成長,主動提供幫助。辦事嚴謹務實,有責任心。在對具體教學問題進行觀察與研究時,能提煉出有價值的策略;具有較強的教學研究能力和組織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的能力。

②指導實踐:能夠準確把握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合理組織教學內容;能夠對教學目標的動態生成,加以自我分析,並提出後續跟進措施。

③主動創新:有進取心和創新意識,密切關注本學科教學理論的發展,瞭解本學科課程改革的最新發展,注重運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和研究,並取得一定的成果。組長自己要能提出關鍵性和創新性觀點,用於指導本學科教師研討,這樣才能提高本學科教師的整體水平。

二、法治——教研組制度管理

教研組管理的第二個層次是制度管理。教研組管理離不開高水平的教研組長,但是如果只依賴於教研組長的個人能力,一旦教研組長崗位變換,可能會出現管理斷層,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教研組制度,通過制度保證教研組的高水平運轉。對教研組而言,制度就是教研組成員日常活動的規則。要想提高教研組管理的有效性,就要在教研組工作的每個環節上形成制度,加強管理,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教學、教研管理制度(常規制度、學習制度、研究制度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教研活動常規管理制度

完善教研活動常規管理制度,對教研的計劃、時間、地點、人員、內容、效果、評價等作出明確的規定,並由教務處、教科室具體落實和檢查,以保證教研效果。明確教研組長的地位和職責,制訂詳細的工作任務要求。加強集體研究,促進教師之間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中的交流與對話、協調與合作,使教師之間建立積極的合作關係,共同分享經驗與成功。改革教研組設定辦法,既按學科設定學科教研組、備課組,又設定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校本課程、研究性學習、教學評價等綜合教研組。

2.教師教學研究制度

教師是教研的主體,建立和完善教師教學研究制度是構建校本教研製度的根本,同時也使學科、教師進行的教學研究具有合法性,從而使以校為本的研究真正為教學服務,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服務。教師教學研究制度主要包括理論學習制度、教學反思制度、備課制度、上課制度、作業佈置與批改制度、學生輔導制度、學生評價與考試製度、教學質量分析制度等。

3.課題規劃與相應的管理制度

課題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的方法,對教師在教學中發現的`、有代表性的且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要確定課題進行研究。要制訂包括課題規劃、立項、開題、研究、過程管理、結題、驗收、檔案管理等環節在內的管理制度,增強課題研究的科學性和規範性。

4.內部教研的交流制度

為了使同伴互助得到落實,要建立相應的制度,積極為不同層次的教師牽線搭橋,為教師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臺。這方面的制度主要有集體研究制度、集體備課制度、教師幫帶制度、聽評議課制度、研究課展示制度、教學經驗交流制度等。

5.教科研的評價與獎懲制度

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觀念,對教師參與理論學習、教學反思、參與活動、合作交流、課題研究等校本教研的情況進行定期考核與評價,適時總結反饋,規範教師教研行為,正確指導教師參與教研活動,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建立促進教師自我反思的評課制度,評課要堅持評教與評學相結合,側重評學。確立以崇尚研究、鼓勵冒尖為目的的激勵機制,肯定教師的創造性勞動,對在教學研究中成績突出的教師進行表彰獎勵,如教學論文發表或獲獎,課題研究順利結題,研究成果獲獎,有著作、課件等。

三、文治——教研組文化管理

教研組管理的第三個層次是文化管理。教研組的變革與發展,深層的根基在於教研組文化的構建。對教研組而言,文化具有三種內涵:其一,教研組文化是教研組成員共同的行為規範體系,它指明瞭在日常的教研活動中,教研組成員以何種規範性要求為基礎,如何共同備課、聽課、評課,以及如何共同研究教學問題。其二,教研組文化是教研組成員自覺的精神和價值觀念體系。其三,教研組文化是教研組成員開展研究的共同方式,是教研組成員在日常教研活動中的思考和行動方式。教研組文化一旦生成,它一方面對置身於教研組文化之中的個體教師具有決定性的制約作用;另一方面它構成了教研組執行發展的內在機制,從深層制約著教研組發展的方向。

那麼,怎樣進行教研組文化管理呢?

1.樹立文化管理意識

教研組存在的許多問題在本質上是該組織成員共有的價值判斷問題,即文化問題。人的管理的核心就是文化管理,成功的管理必然走向文化管理。作為一種微型組織的管理者,教研組長的管理物件不僅是傳統的人和事,而且涉及“教研組的文化”。換言之,教研組長既是教研組人和事的管理者,更是教研組文化的管理者。教研組長有了自覺的文化管理意識,原先自然生成、自生自滅的教研組文化,就有可能得到有意識的構建與發展。

2.構建教研組的制度文化

就教研組而言,制度就是教研組成員日常活動的規則,其基本特徵是“確定性”:定人、定時間、定活動主題、定活動方式、定活動程式步驟、定評價標準等。這些制度是以教研組為單位的,具體包括教研組常規活動制度、讀書交流制度、備課主講制度、聽課評課制度、專題論壇制度、師徒帶教制度、案例和課例研究制度、課題研究制度、獎勵激勵制度、評價制度等。這些制度之所以構成一種文化,是因為它們的背後是教研組成員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從制度設計到制度執行的過程,構成了教研組成員的日常工作方式。

3.落實教師的行為文化

教師的行為文化體現為教研組成員在各種教研活動中的具體行為,如備課行為、聽評議課行為等。無論是組訓、文化願景,還是教研組的文化戰略,都是教研組長與教研組成員共同協商,反覆研討,持續重建的結果。教研組應有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願景和文化理想,如同學校文化有校訓一樣,教研組也應有自己的“組訓”,這既是教研組精神文化的基礎,也是教研組文化理想的核心體現。教研組成員也要致力於教研組氛圍的佈置和資料的積累,例如教研組成員使用的教材、教參、教具、學習材料、教案、課例、隨筆和各種教學錄影等資料都要有意識地儲存下來並傳承下去。

4.制定教研組文化的反饋機制與評價機制

學校應有對教研組文化建立進行評價的標準。這一標準的核心是建立品牌教研組,而品牌的核心是文化。在教研組層面上,教研組自身也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自我評價標準。在這一標準裡,應全面涵蓋教研組文化的基本內涵,兼具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的內容。

“人治的管理”主要靠教研組長的人格力量,管理者以“壓”的方式來制約被管理者的行為,沒有具體的標準,被管理者往往口服心不服,難以得到被管理者的認同,難以轉化成被管理者的主動行為。

“制度管理”是以規章制度為標準對被管理者進行統一的約束和規範,同樣是一種剛性的他律,其效果常常是被管理者被動接受。制度與人文相結合的管理方式是現在多數管理者都在用的,無情制度有情管理,就是把管理與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嚴,人的終極價值聯絡起來。

“文化管理”則是管理的最高層次,它所達到的管理效果是“自律”。只有充分發揮教研組長和成員的集體智慧,形成和諧的學科教研組文化,才能更好地彰顯教師的個人價值,才能讓教研組在新課程背景下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讓教師成為名師,讓學校成為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