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物流配送損失的原因與對策

文思屋 人氣:3.17W
物流配送損失的原因與對策
摘 要:物流配送損失分為直接經濟損失和信譽損失。雖然造成物流損失的可控因素通常不屬於保險範圍,但可以通過改善企業內部作業管理進行控制;因此,需要從配送計劃的制定、配送作業人員的規範、績效考核制度的建立等幾方面減少和規避可控因素造成的物流配送損失。   關鍵詞:物流;配送損失;企業內部作業管理   Abstract:Logistics supply loss is classified into direct economic loss and credit ough controlling factors of logistics loss generally do not belong to insurance coverage,they can be controlled by improving inner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an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reducing and avoiding supply loss of controlling factors are to make proper supply plan,to standardize supply employees and set up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so on.   Key words:logistics;supply loss;inner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an enterprise
  
  隨著現代物流業務的快速增長,伴隨而來的物流損失問題也更加突出。由於配送作業需要在多種物流形式之間高頻度轉換,因此造成配送損失的機率就更大。據調查表明,2004年我國商貿企業與生產製造業的物流作業中的貨損率基本上在2%左右,同比國外企業物流作業貨損率來說仍較高。以物流作業物件中較易受損的農產品物流為例,我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在採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在25%~30%左右,一些南方省市在這方面的損失竟高達7.5億元。而已開發國家果蔬損失率則控制在5%以下,美國更是僅有1%~2%。由此可見,減少物流貨物損失是我國物流業發展必須重視的問題。
  對於物流配送損失問題,國內外學者都進行了一些研究。如:Rienstra等對減少物資損失所採取的措施進行了經濟可行性分析[1];Berardinelli等測試了裝箱貨物在運輸模擬試驗中受到的損傷程度[2];姜大立等在易腐物品配送中心選址問題上考慮了由運輸時間延遲所造成的損失[3]。而其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運貨損產生後的問題,如對貨損的處理、分析、索賠與爭議等問題的探索[4,5]。在這些研究中,除文獻[3]討論了配送時間損失以外,其餘的都把研究重點放在瞭如何避免自然因素和不可抵抗因素所造成的損失以及貨損賠償方面的內容,卻忽視了物流企業內部作業不規範等原因所帶來的損失,也沒有對損失原因進行歸類分析。鑑於此,本文將從企業內部作業管理著手,研究通過正確選擇包裝材料、包裝工具、裝卸方式及運輸方式,以減少和規避造成保險範圍以外的損失等問題。
  
  一、造成配送損失的原因
  
  造成配送損失的原因主要分為兩大因素: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在購買了保險的情況下,不可控因素所造成的損失通常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而可控因素(比如:包裝不善、投保人的違規操作等)所造成的損失不屬於保險範圍以內,而且可以通過有效的管理降低損失發生的概率,因而成為物流企業重點關注的內容。這裡從“計劃”和“作業”兩個層面,對造成損失的可控因素進行分析。
  
  (一)計劃層面
  1.運輸包裝選擇問題
  為將貨物完好地運送到使用者手中,需要對大多數貨物進行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包裝,即運輸包裝。其作用在於防止貨物在物流渠道中的損傷,提高貨物在配送過程中的操作效率,並傳遞貨物資訊。運輸包裝的方式和造型多種多樣,用料和質地各不相同,包裝程度和防護效果也有差異。選擇合適的運輸包裝,才能使貨物通過配送運輸後能保持原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保證貨物在配送過程中不損壞、不變質、不汙染,安全到達客戶手中,同時又保證包裝的經濟性。
  因此,包裝的選用至關重要。若包裝材料的各項效能不能對貨物起完全保護作用,將會降低配送渠道各個環節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增加配送過程中的破損率;若包裝材料的各項效能遠超出保護貨物的功能,又會造成包裝成本的增加;若包裝容積遠大於貨物,同樣會造成單位包裝成本的增加,影響運輸工具的裝載能力,而且會增加外包裝損壞,甚至嚴重貨損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