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新課程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探究

文思屋 人氣:1.52W

論文關鍵詞: 新課程 課堂教學 合作式學習
  論文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正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面對合作學習,很多老師感到十分困惑,本文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列談一些問題,僅供參考。
  
  經探究發現,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課堂中應用的很多,且大多數的學生也都喜歡這種方式,但在課後和教師、學生間交流以及評課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也多,總和此前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沒有真正起到開闊學生思維,集思廣益,使課堂充滿生命的靈動的作用,也沒有起到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課堂中生動活潑地成長的作用。經過認真的實踐、探索、反思、分析認為沒有達到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的主要問題有。
  一、合作學習的問題、時機不恰當
  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有利的時機和適當的次數讓學生合作學習。一般來說,比較簡單的學習內容,只需要個人獨立學習或開展全班教學,而較複雜、綜合的學習內容,則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帶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物件或任務,把學生領近“最近發展區”。合作學習的“問題”,可以是教師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設計出的具有探究性、發散性、矛盾性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質疑問難中主動提出的問題,但出示問題的時機一定要得當,否則問題疊加,出現相反的效果,且一節課中不宜安排過多的小組合作學習次數和時間,防止隨意性與形式化。
  二、合作小組的結構不合理
  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人數太多不利於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太少也不利於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的分組不但有利於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基礎。三是小組成員應是動態的。可以是組間男女生的互換或流動,也可以是組間某些角色的互換或輪換,還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這不僅使學生有新鮮感,提高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學生始終處於控制地位,有的學生始終處於從屬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
  三、沒有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規
  小組合作學習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也給教師控制課堂秩序帶來了困難,很容易使課堂教學產生看似熱鬧實則混亂的問題。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規,並通過訓練使之形成習慣。
  1.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在小組活動中每個組員都擔當特定的角色,並且每個角色都是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的。要確定小組成員的分工,可以採取輪換制,如小組長、記錄員、彙報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做。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工作,彙報員負責代表小組進行合作成果彙報等。
  2.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一是獨立思考的習慣,以避免小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從眾的現象;二是積極參與、踴躍發言的習慣;三是認真傾聽的習慣;四是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規則的習慣,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和爭吵。
  四、沒有營造出寬鬆的學習環境
  1.教師要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一個民主、和諧、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採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積極地參與活動。同時,教師應平等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並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及時地進行鼓勵、引導和幫助,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沒有一定的時間,合作學習將會流於形式。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相互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揮。
  五、合作學習評價和獎勵的方式過於單一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成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錶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有效的獎勵。
  六、忽視了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上,儘管強調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為主,但決不能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教師點撥,這些環節教師都要根據情況適時調節好。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教師的引導、整合、總結、歸納,也是很必要的,當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當在課堂中走動,密切關注學生合作學習的進展情況,並適時適當地提供幫助。但在教室走動時不宜太快或太頻繁;走動的範圍應當遍及教室每個角落,不要遺漏任何一組學生;要保持對全班每個小組的關注,可以在小組旁邊適當停留,但是逗留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忽略了對其它小組合作情況的關注。教師要善於啟發,巧妙引導,特別是出現困難、意外局面時要深入小組,參與其中,掌握情況,及時調控,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序、有效地開展。教師要及時地診斷與處理問題,注意啟用“冷場面”,控制“過熱場面”,使全體小組成員都動起來。
  七、對學生的獨立思考重視不夠
  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說過:“一定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要讓每一個學生都獨立地弄懂教師所講的東西。有經驗的教師都認為,讓學生思考和理解教科書,是課的一個最重要的階段。”學生的獨立思考,是合作學習的前提。一開始就讓學生討論,學生就會為討論而討論,亂說一氣,不知所云。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毫無意義。這樣的話,很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而且學生會對同學有依賴性,“有問題找同學”,學生就很難學會獨立思考。要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充裕的時間來思考。當他們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達之際,再來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合作,在組內交流各自的看法,並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見解更豐富、更全面,最後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這樣做也給那些不愛動腦筋思考或學習上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思維的機會,提高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益。這樣的討論才會引起學生間思維的碰撞,迸發思想的火花,這樣的合作才是有實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