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二本經管類學生計量經濟學教學的思考論文

文思屋 人氣:1.41W

摘要: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認為對二本經管類學生在教授計量經濟學基本理論與思想的同時,更應該結合實際以培養學生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為首要目標,選擇經典案例、合適的軟體進行輔助教學,儘可能做多的實驗,運用並鞏固所學知識。

二本經管類學生計量經濟學教學的思考論文

關鍵詞:二本經管類學生;計量經濟學;教學

1引言

計量經濟學在我國發展時間較晚,到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才確定《計量經濟學》為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八門共同核心課程之一,自此,才逐漸被各個高校重視[1]。作為經濟學科的工具性課程,計量經濟學運用到實踐中,滿足具體經濟職業的實際要求,才是開設計量經濟學的根本目標,教授好學生計量經濟學更是經管類專業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的客觀需要。計量經濟學對於二本經管類專業的學生來說,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可以說一直是比較難的甚至是所學課程中認為最難的一門課。原因有多個方面,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數學、統計學的綜合,對高等數學、矩陣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濟學、統計學都具有比較高的要求,可想而知,這對於經管類文科背景而且又是普通二本的學生是多麼巨大的挑戰。那怎麼才能讓二本經濟類學生學好計量經濟學呢?本文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分析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並對如何根據實際情況教好計量經濟學進行了探索,希望對相關同仁有一定幫助。

2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主要問題

筆者剛開始教學時也有很多誤區,當時只想儘量的把知識教授給學生,每個過程儘量的給推導證明,但是效果卻很差,進度慢,導致學生把計量經濟學的運用拋諸腦後,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計量經濟學所運用的數學方法上,從而最後學生認為太難而又沒用。隨後根據學生反應,筆者進行反思,根據學生的不同改變教學思路,多年下來,也有較明顯的效果。所以,教學計量經濟學首先要了解學生及所擁有資源,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主要問題如下:

2.1計量經濟學本身比較難

計量經濟學的基礎理論與公式推導,比較繁瑣,而且沒有很好的經濟學、數學、統計學基礎,理論與公式根本無法理解,教授過程也比較難。如果老師在教授過程中只注意理論講解、公式推導,學生只會感覺晦澀難懂,很難跟上,從而缺乏學習的動力,大部分會半途而廢。

2.2學生基礎比較差

計量經濟學對學生的基礎要求比較高,但是二本經管類的學生大部分文科多些,本身數理基礎相對就差些,而且計量經濟學的概念是經濟學、數學、統計學的綜合,這三門都較難,如果任何一門學的不好,以此為基礎的計量經濟學就更難學好了。另一方面,本身經管類好多課程記憶類比較多,二本的學生自覺性也差,好多學生養成了期末靠背,平時只聽不練的習慣,而計量經濟學一般安排在大三第一學期,用此學習習慣學習計量經濟學可想而知效果如何。

2.3學習認識有偏差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工具性課程,不像與英語、會計、金融、保險、海關等方面的證書相關課程那麼直接,有些學生認為上課學的東西將來沒什麼用,上課去了也不好好聽,甚至看手機,做其他作業、看跟考證書有關的課程;即使有部分學生雖然想好好學,但聽著聽著就感覺難了,跟不上,也就不好好學了。

2.4學習知識太僵化

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二本的好多學生的學習思維僵化,一是一,二是二,不會變化,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按照老師說的死記硬背,稍微一變,就錯一片。不知是長期學習方法的結果,還是上了大學之後,一些課程學習習慣或認識導致的結果,用這樣的方法去學習計量經濟學,只能學到表面,根本無法靈活運用。

2.5教學課時少

除了基礎差、缺乏興趣,學習課時少也是一個重要原因[2],現在大多高校上課時間改為16周,每週課時,課程學分不斷減少,計量經濟學本身及所學的'基礎課程都是比較難,需要時間較長的課時,在只有48課時情況下[3],學習計量經濟學基礎理論都困難、課時很緊張,更何況要理論與運用共同進行呢,最後就可能導致重理論輕實踐的結果。但是即使學生理論學習的好,沒有實踐,理論也很快就忘,到期末學生就感覺什麼都沒學會。

3改善計量經濟學教學的思考

隨著計量經濟學的越來越重要,在如何能更好的讓學生認識其重要性,以及相對輕鬆最好能夠感興趣主動去學習的方法上,無疑值得我們老師不斷探索,筆者經過教學,與學生交流,不斷進行實踐,總結出幾點經驗:

3.1合適的定位

二本學生的基礎相對來說有點低,學習的自覺性相對也較差,如果想讓他們門門課都學好除了個別學生,有很大難度,而且計量經濟學要求的基礎課程較多,而且門門有難度,這樣怎麼辦,讓他們繼續把所有理論與過程都掌握,這樣顯然行不通,結果只能是老師辛苦而學生人人如聽天書。因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我們不能像對理科的學生那樣要求他們,也不能按計量專業的學生要求他們,要按照他們的實際情況,結合我們的目標,我們學習計量經濟學,如果所有理論與計算原理都掌握那當然是好,但是我們最終的要求是會運用,對於二本的學生既然達不到那樣的效果,那麼我們就更應該注重我們最終的目的,在有限的學習過程中,讓他們掌握計量經濟學思想方法原理,而不重視方法推導[4],會運用計量經濟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達到計量經濟學作為工具性課程的目的。這就要求我們儘量少用數學與統計學的知識,讓學生認識到複雜的計算有軟體幫助,只要懂得原理,這樣計量經濟學減少了難度,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減少畏難情緒。

3.2經典的案例

運用,是我們最終的目標。學生掌握了建立模型的步驟並進行檢驗,但是依然很難運用到實踐中,如何運用?這才是我們教授學生計量經濟學的根本目標。學生的經濟學知識,及相關專業的知識掌握的並不是太靈活,即使掌握較好地,讓他們運用到實際中也很困難,這就需要大量的實際案例結合到理論教學中[5],目前,我國大多數計量經濟學教材偏理論,在時間有限的條件下,這就需要教學老師,課下下功夫,尋找適合、淺顯易懂、容易操作的案例,讓學生參與討論,使他們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儘可能瞭解這門課的意義,為學生打好計量經濟學的入門功底。

3.3選擇合適的軟體

如上所說,我們對二本學生更重視結果——運用,而不是過程,那麼複雜推導、計算不要求他們,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也無法要求,那就需要運用輔助工具——軟體,來幫助所有的過程計算,軟體給出最後結果,只要學生掌握了方法原理從而可以對結果進行分析,就達到了我們教學的目的,學計量經濟學讓他們感覺也更有意義,而不會因為複雜的計算失去了興趣,也不會讓學生認為計算才是計量經濟學的主角。但是又一個問題來了,現在大學課程所給的教學課時越來越少,一門課程的教學時間已經很緊張,再加上一個軟體學習是不是更難?是的,有些軟體確實很難,要程式設計,那就要單獨學習,但對於本科學生的要求本身不是太高,有一個軟體——eviews,可以解決本科生所有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是傻瓜式的軟體,操作起來也很簡單,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再程式設計,在學習計量經濟學的同時就可以附帶學習。

3.4合適的實驗

雖然理論教學課堂上理論加上案例,讓學生基本理解計量經濟學的運用,但是距離真正獨立運用還有一定差距,更何況同時還要學會軟體運用,所以必須安排合適的實驗。每章代表一個大的知識點,裡面會有許多小的知識點,怎麼才能更好的鞏固這些,除了適當的課外練習,更需要合適的實驗,才能達到讓學生運用的目的。實驗課上,為了學習鞏固課堂知識,同時學會軟體運用,老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完成老師自選資料的實驗報告,課後再讓他們自找資料根據所要求的知識點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完成實驗報告,這樣會具有明顯的進步,也能發現學生的問題所在,同時也可以鍛鍊學生查詢資料、獨立思考的能力。

3.5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一學期只有48課時的時間內,包括理論又有實驗,想學完目前我國計量經濟學教材所列的內容,非常困難,那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但在大學中,比較自覺的學生,而且有興趣,才會主動去學,很多都是被動的接受。如何積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覺計量經濟學的重要性,除了課後實驗、練習外,同時給學生分組讓他們課後完成經典案例尋找,引導優秀學生國外經典教材(比如古扎拉蒂《計量經濟學精要》、伍德里奇《計量經濟學導論》)的同步學習,並用軟體操作訓練,作為平時分的評價標準,起碼讓以後繼續深造的學生,自學完成相關內容,不會感覺困難。

4結論

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學生的自學能力,打好計量經濟學基礎,因材施教,不能純粹的理論教學,也不要妄想學生能掌握所有的理論,同時又要相關的輔助課程作為基礎,要運用考試、小組討論、上機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手段,運用實際案例講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獨立分析經濟問題及構建模型,培養學生運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竇祥勝.關於提高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質量的思考[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3;(11):97-101.

[2]胡淵.經濟類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分析——基於調查問卷的分析[J].科教導刊,2013;(12)上:140-141.

[3]孫趙勇,史耀波.注重創新能力培養的計量經濟學教改方案研究[J].教學研究,2012;(7):93-94.

[4]李曉寧,石紅溶,徐梅.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1;(6):33-36.

[5]何劍.《計量經濟學》本科課程“三維”教學模式的構建及實施[J].統計教育,2007;(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