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新課改形勢下英語教師角色的轉換的論文

文思屋 人氣:8.51K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們通過積極參與和有效參與自主地理解、感受和獲得知識,產生情感,激發想像,啟動思維,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教師在新形勢下要改變自己的角色,使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成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主人,從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

新課改形勢下英語教師角色的轉換的論文

一、新形勢下的英語教師角色

(一)指導者的角色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人為本,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學的重點由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轉變。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學習掌握知識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同時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當代教學的最大特點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過知識技能的教授,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潛能,以實現促進學生髮展的功效和育人的功效。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變革是這次課改的顯著特徵。

(二)管理者的角色

以往的傳統教學,教師早就訂好了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等,上課時嚴格執行,不分彼此,一視同仁,採取軍事化管理,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而新的課程標準則鼓勵學生個性的發展,強調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真研究學生的差異,採取分組、分項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學生能因學而樂,因樂而學。

(三)評價者的角色

傳統的教育,由於評價手段的單一,教師只注重結果,只教學生知識,至於為什麼學,學了有什麼用,則很少教給學生,結果是學生雖然學了知識,應付了考試,教師也完成了任務,但並沒有激發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忽視了學生作為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要善於探究,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真正成為自己的知識。

(四)知識傳遞者的角色

新課程教學,要求教師把學生的個體自我資訊反饋,向師生間、學生群體間的資訊交流轉變,形成多層次、多方面的立體資訊交流網路。具體的方法就是通過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實現互補,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在加強學生之間橫向交流的同時,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並且把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貫穿起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使課堂成為一系列學生主體活動展開的過程。

(五)設計者、創造者的角色

教學是一個創造的過程,我們要求學生有創造精神,教師首先要有創造、創新精神,無論是在教學的組織、對教材的理解,還是教學過程、教學風格上,新課程和教材都給教師以很大的空間。今後的教學,應該是一個學校一種樣子,一位教師一種風格,而不是千篇一律。

(六)導航者與促進者的角色

教師要參與學生的各個環節的學習活動中去,與學生交流和溝通,準確地掌握學情,及時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或調整教學計劃,從而實現向學習方式的.轉變,發展學生搜尋、處理資訊的能力,和自己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二、教師如何實現新課改形勢下角色的轉變

(一)教育觀念的轉變

在新課程中,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學活動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其次教師要具有課程意識。教師在教學中應是“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

(二)教師角色的改變

從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看,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從教學與研究的關係看,教師應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從教學與課程的關係看,教師應是課程的開發者;從學校與社會的關係來看,教師應是社群的聯絡者。

(三)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

課程改革在繼續傳統的接受式學習的基礎上,增加了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實現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總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的。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們通過積極參與和有效參與,自主地理解、感受和獲得知識,產生情感,激發想像,啟動思維,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三個緯度交融在一起,體現語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體現了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追求真善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