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會計準則國際化存在的問題

文思屋 人氣:1.79W
會計準則國際化存在的問題
中國是世界經濟格局中的重要一員,中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前提。自從 1973年我國進行會計改革以來,儘管在準則的制定方面已駛入了快車道,但由於歷史的原因,會計國際化中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會計準則國際化概念的非一致性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資本市場一體化的發展,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已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但是,目前,學術界對於會計準則的國際化並沒有達成共識。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3種;  (-)國際化就是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交流。溝通,通過找尋各國差異之所在,求同存異,以便更好地促進國際交流。  (二)在可能的範圍內,儘可能減少國與國之間的差異,通過一定的途徑尋求出共同認可的一致內容,促進國際協調。其目標是尋求各國的共性,儘量減少國家間的差異,消除不必要的分歧,已達到國際間的可比性。同質性。  (三)實行全球一體化、同一化。從未來全球資本市場一體化的發展角度來看,是完全消除國家間的差異。  上述觀點中,第一種觀點是強調差異的存在,第二種觀點是減少或消除差異,第三種觀點是一種理想化的觀點,也是國際化的最終目標。  二、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問題  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這個國際會計準則由認來制定,其內容是更多地體現美國(或者英國等其他已開發國家)會計準則的精神,還是體現廣大開發中國家的要求,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國際會計準則的內容更多地體現的是英美國家會計準則的精神,那麼,英美國家在這場會計準則國際化的運動中將大受其益;相反,廣大開發中國家將需要耗費大量的成本去實現其本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的協調。這樣,儘管這些國家將從會計準則國際化程序中受益,但是,在該程序中所發生的大量改革成本和風險也將主要由這些國家來承擔。如果國際會計準則的內容更多地體現的是開發中國家的要求,那麼,開發中國家的改革成本和風險也將小得多。顯然,誰能夠在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中佔據主導地位,認就得利,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將是一場利益之爭。  1998年,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開始計劃重組,其目的便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重組計劃最後於1999年11月獲得通過,200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遺憾的是,新的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改組方案是在美國的主導下完成的,體現了美國的利益。在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改組之前的16個理事中,尚在4個理事(馬來西亞1個席位,墨西哥1個席位、南非和辛巴威1個席位、印度和斯里蘭卡1個席位)代表著開發中國家,但是改組後的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理事會(共14個席位)中只有南非一個開發中國家擁有1個席位;大部分席位為英美國家所有(佔了7個席位)。即使是為了廣泛聽取世界各國對國際會計準則制定的意見和建議而成立的國際會計準則諮詢委員會,在其總共49個席位中,美國佔了10席。  所以,可以預料,國際會計準則將更多地體現英美國家會計標準的特點和內容,向國際會計準則靠攏與向英美國家會計準則靠攏在本質上將不會有多大差別。從這個角度講,在會計準則國際化程序中,如果全球各國(尤其是開發中國家)的會計準則均一味地向國際會計準則或者英美等國會計準則靠攏,那麼會計準則國際化的改革成本實際上便由這些國家(主要是開發中國家)承擔了,而英美國家不僅沒有或者很少發生改革成本,反而充分享受了會計準則國際化的收益,由此可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性問題,其背後的實質實際上是各國的利益之爭,新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改組的`結果實際上也是各國利益之爭的結果;開發中國家在其中面臨比較被動的局面。  三、會計準則的國際化程序將是長期而艱鉅的  毫無疑問;在當今世界,隨著經濟的日益全球化和資訊科技革命的加速,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是大勢所趨,潮流所向。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會計準則的國際化絕不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所面臨的事、更不是中國一個國家所面臨的事,而是全球各個國家所面臨的問題。江全球範圍內,各國會計準則之間及其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這些差異的產生,有些是由於各個國家不同的社會經濟特徵所決定的,有些是由於各個國家不同的文化法律傳統所決定的,也有些是由於國際會計準則本身存在一些技術性缺陷所造成的。因此,要消減過些差異,各個國家,包括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都需要做出不懈的努力;而這將是一項十分艱鉅。複雜乃至漫長的任務。  四、我國會計國際化程序中存在的問題  (一)資本市場的發展滯後  資本市場是註冊會計師行業所賴以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