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情感化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新解

文思屋 人氣:4.43K

論文關鍵詞: 高等院校 情感化外語教學 理論依據 主要途徑 遵循原則

淺析情感化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新解

論文摘 要: 本文從情感及情感化外語教學入手,通過對情感外語教學的理論依據、主要途徑、遵循原則等幾個方面闡述,旨在論述情感化外語教學在我國高等院校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情感化外語教學的理論依據
  心理學認為,情感對人的活動具有驅動作用,生物的內驅力只有經過情感的放大才能具有動機作用。情感本身可以在沒有生物內驅力的情況下對人的活動起驅動作用。有些學生對某一問題或學科進行深入研究和不懈追求,就是在興趣和好奇等情感體驗下產生的。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教學內容的內在力量、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和教師個人的情感感染力,往往是吸引學生有效注意、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啟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最佳手段。外語學習既是一種行為參與,又是一種情感心理體驗。教與學不單是一個從知識到知識的單純認識過程,也是一個心理變化過程,並且認知的效果常常取決於情感的變化。外語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需要積極情感的指引和維持。教師應儘可能在教學過程中營造一種積極的、融洽的情感交流氛圍,設法使學生享受積極的情感體驗,變苦學為樂學,教與學才可能具有持久的高效率。
  二、情感化外語教學的主要途徑
  1.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也是情感交流的主陣地。第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使之有效地進行,就要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師生之間互相理解,人際關係和諧。教師尊重熱愛學生,對學生持肯定、接納的態度,學生則對教師表現為尊重、信任,積極配合教學。第二,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只有建立起師生之間溝通的綠色通道,才會營造教與學之間的寬鬆、民主、和諧的氛圍,為師生互動創造條件。
  2.課餘外語活動的適當開展能進一步增進師生的相互瞭解和情感交流。在課餘時間指導學生開展有趣的外語活動,可以進一步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比如,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介紹一些外語閱讀材料或者教一些外文歌曲、詩歌和散文。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使學生全方位地感受到外語語言的美感,提高了學生的外語綜合素質,更主要的是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了師生間的感情。
  3.作業批改是教師對學生認知目標審閱的過程,實際上是師生進行紙上情感交流的一個過程。要改變傳統的作業批改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在後面寫上個不冷不熱的Good或機械地打上A、B、C和日期。我認為,應該在作業批改中注入更多的人情味,如一句鼓勵的話,一個善意的玩笑或者畫一張簡筆畫等,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要以為簡筆畫是國小或初高中教師的專利,緊張而有些枯燥的大學生活更需要適時地輕鬆一下。當學生緊張的神經被你這種善意的玩笑觸動時,師生之間的距離就逐漸縮短了,學生會覺得你與他們很近,而且有共同語言。這種親切的情感毫無疑問會增強教師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