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高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理論與實踐

文思屋 人氣:1.26W

  [論文關鍵詞]有效閱讀 五步閱讀法 悟讀 賞讀

淺析高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理論與實踐

[論文摘要]課堂教學及其效率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孜孜探討的一個課題,高中階段,是基礎教育的最後階段,面臨著對整個基礎教育效果的整合和檢測,有效的閱讀教學重要性尤為突出。高中語文課堂上對學生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最為基礎的環節就是閱讀,所以在開展語文有效閱讀的教學策略的研究,應該是語文教學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
  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兩種傾向:一是抱住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從字詞到段意到中心的肢解式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枯燥。課堂教學中低效或不講成效的現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學中重複機械性的、強行填鴨式的現象隨堂可見,公開課中表演型的、虛假的演戲愈演愈烈。二是對語文課改理解出現偏差。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師接受了比較前沿的閱讀教學資訊,並將之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如閱讀感悟、探究性閱讀、個性化閱讀等等,但由於缺乏深入的實踐研究,指導不夠到位,不乏有流於形式的現象,看著熱鬧,卻沒有實效。教學中出現了過分誇大自主而導致課堂教學無序、過分誇大過程忽略結果而導致課堂教學無效、過分誇大學生作用輕視教師作用而導致教學不得法、過分誇大情感目標輕視知識技能目標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等問題。
  二、高中語文走有效閱讀教學的必然性
  面對這些低效的課堂教學現狀,對照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我們迫切希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促進學生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創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體提高,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教師需要在課題研究中提升理論和實踐能力;基礎薄弱的學生,也更需要有更為快捷有效地有效閱讀方法指導。近年來新課程改革在高中語文閱讀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新課標將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分解為幾個方面的能力目標:積累·整合、感受·鑑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與過去的教學大綱相比,分類更具語文學科的規範性,要求也更具體,指向也更明確。這給我們閱讀教學提供了新的研究切入點和新的實踐操作平臺。更重要的是,這些能力目標的達成都離不開一個核心的概念,就是閱讀。閱讀是貫穿提升語文素養整個過程的活動。而當下高耗低效的閱讀教學顯然與新課標的要求存在著明顯的脫節。因此,尋找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是新課改背景下我們必然的選擇。
  三、高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的含義
  “閱讀教學策略”是指運用語文教學的一定手段,遵循閱讀的一定規律,教師通過教學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要求意識,掌握和運用恰當的策略來完成閱讀任務,從而形成監控策略運用的能力。如果說,閱讀興趣關注的是“想不想讀”的問題、閱讀方法關注的是“怎樣讀”的問題,那麼,閱讀策略關注的就是“為達到閱讀目的、應當採取何種閱讀方法、按怎樣的步驟來讀”的問題。它的理想狀態是:學生拿到讀物,能夠自覺確定閱讀目標、靈活呼叫閱讀方法、有效監控維持閱讀過程、最後能夠對閱讀效果作出客觀評價;最終養成自覺運用策略進行有效閱讀的習慣。“有效閱讀教學策略”重點在於有效性的教學閱讀策略研究。這個有效性,絕不同於閱讀的功利性,這個有效性不僅是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還是閱讀審美,以及閱讀興趣,閱讀習慣的延伸。
  四、我校“五步閱讀法”具體內容
  第一步:初讀,瞭解相關資料。包括作者、背景、註釋、文體等。以知識識記、積累為重點,有社會、歷史知識、文體知識 。
  第二步:通讀,梳理文章思路。內容方面,涉及物件(人物主次及關係)、 事件、 特徵(物件的性格或品質)、主旨(物件特徵所體現的普遍意義或作者寫作的意圖)。能力要求:準確把握重要資訊的能力;事件的概述能力(人物+行為+結果);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維能力;由個別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邏輯思維能力。形式方面,涉及段落、層次及關係。知識要求:懂得關鍵詞、中心句;瞭解層次結構的幾種關係(總分、並列、連貫、對照)。能力要求:準確把握關鍵詞、中心句的能力;概括語意的能力;分析層次結構關係的能力。
  第三步:解讀,理解重要詞句的意義或作用。有表層義、語境義及作用分析。知識要求:詞語積累,語法知識。能力要求:能分析詞語或句子對文章主旨、物件、特徵、結構、表達效果等的作用。
  第四步:賞讀,鑑賞評價文章的內容與藝術手法。知識要求,識記常見寫作手法的定義及其作用。能力要求,能判斷文章內容的積極或消極意義,能指出文章的寫作特點及其效果。
  第五步:悟讀,由文章生髮見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見解、模仿與創造。知識要求:社會與生活積累,閱讀積累。能力要求:聯想能力,創造能力,遷移能力,表達能力。
  五步閱讀法,清晰地呈現了閱讀由表及裡,由整體到區域性的閱讀流程,知識點和閱讀的能力點分解到各個步驟,一目瞭然,閱讀任務的指向性明確具體,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避免閱讀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五、教師在“五步閱讀法”課堂的作用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學生閱讀的過程就是體驗的過程,在教師指導下的閱讀體驗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顯。整個閱讀過程是學生的過程,根據五步閱讀的不同層次,教師參與的程度和發揮的作用不同。初讀,立足學生自主,進行知識搜尋、整理和識記。通讀主要給方法,然後放手學生去操練。解讀、賞讀,教師不僅要給方法,還需要有指導與點撥。悟讀,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可以給以點評。閱讀能力培養的過程,如同學開車一樣,教師是教練,可以給方法,給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親自開車,永遠學不會開車。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情感、審美的薰陶是心靈感受、體悟的內在過程,教師更無法替代。
  [參考文獻]
  [1]朱紹禹.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韓雪屏.中國當代閱讀理論與閱讀教學[M].河南教育出版社,2004.
  [3]王繼坤.現代閱讀學教程[M].青島大學出版社,1999.
  [4]張傳崇.中學閱讀教學概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