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文思屋 人氣:2.11W
淺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摘要:針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就課內外閱讀教學探究,探討閱讀習慣的養成教育。 
關鍵詞:閱讀 課外 課堂 主體作用 
        斯普朗格說“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學生傳授已知的東西,而是要將學生的創造力誘發出來”。縱觀多年閱讀教學,比對大學聯考學生解題現狀,兩者沒較好銜接,失分較多,這引起我的教學反思。閱讀是什麼?“讀”是種閱讀活動,由“讀者、作者、作品”三者構成的“三邊”活動。作者潛藏作品中,讀者與作者通過作品發生心靈碰撞和情感交流。閱讀教學卻教師講代替學生讀。嚴重背離閱讀的本意。其次,受條件限制,以教材、教參為中心,教參牽著鼻子走,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課堂閱讀教學不是引導學生自己閱讀、感悟、整體把握,學生學到的東西有限。第三,教學過程中,不引導學生讀書,感悟,發現,把“有創意”的教學手段搬進課堂,讓學生“活躍”,如同桌、小組討論,猛看熱鬧非凡,美其名曰“閱讀教學創新”,實效是學生討論、收穫了什麼?第四,學生生活、閱讀積澱太淺。語文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閱讀源於社會生活,用於社會生活,一旦離開社會生活,也就喪失了生命力。語文閱讀教學往往遠離現實,學生固定在教室裡,框定在教材裡,缺乏必要的生活積累。課堂上的閱讀被教師的繁瑣分析和提問佔有,多數學生除課本,幾乎無課外閱讀。 
        任何能力都是學習主體“悟”後“練”出的,絕非“講”或“聽”出的,缺少閱讀的語文閱讀教學付出太多,收穫很少。怎麼改進呢? 
        我想首先是課外閱讀教學。語文學習是長期積累的過程。“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累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充滿靈性。這就要創設情境,培養興趣。興趣是產生學習動力、激發主體意識的前提。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和認識規律,挖掘教材自身樂趣;善於啟發利用學生好奇心、求知慾,精心創設情境,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所以,高一應抓興趣,讓學生變自主閱讀為主動閱讀。敢放手,多給閱讀時間,尊重學生原始閱讀。即從學生主體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對學生的閱讀範圍、角度和思路等少干涉,甚至不干涉,由著學生“性子”選擇閱讀物件。只要內容不暴力、淫穢、反動。這種個性興趣探究性閱讀,目的是錘鍊學生的自主探究性閱讀習慣和方法,為深入自覺學習語文錘鍊基本功。當然,由著“性子”閱讀,並非放任自流。閱讀進度,專題選定等都要精心策劃,適合的時代著作,流行佳作,要及時推薦,以免學生不擇而食。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要求不解字詞隨時翻閱,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閱讀。學生要有自己的看法,我要求的是學生做少許讀書筆記,可以對作者、人物、片段寫點自己的看法,體悟,也可當練筆(週記)交,甚至可作為演講內容向同學推薦。 
        新課改最終面對大學聯考,所以光靠個性閱讀是不夠的,還須建立閱讀層次序列。所以高二的指示閱讀範圍很必要。藉助高一個性閱讀形成的習慣方法,促成學生閱讀自覺;讓學生視線收縮到老師指示的體裁上,並要求把興趣愛好閱讀經驗加以運用;引導學生基本定型各類文體的閱讀技法,儘量使其參差不齊的感悟、認識能力趨於統一。高二課外閱讀教學教師應參與做好指導工作。  
餘秋雨說:“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的生命早已飄散的訊號傳遞給你,使你馳騁古今,經天緯地。”教師應想方設法讓學生廣泛閱讀,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書籍“資源共享”;舉辦朗誦會、讀書競賽等促進多讀;充分利用牆報、校報定期刊出學生作品,互相傳閱,讀寫結合,以讀促寫,以寫促讀。 
        其次是課堂閱讀教學。應關注學生的初始化閱讀。在學生沒接觸文字時,不設計教學活動,在接觸文字獲得原始體驗後,教師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矯正、引申原始體驗,並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原始體驗基礎上生成、引導、訓練。這樣才符合學情,真正使語文素養得以提升。如何發揮主導作用呢?        一、精心設計活動。結合課文和學生特點,既生動有趣又高效藝術地將文字學習轉化為一個個活動,體現學生主體,課堂教學易於生成,鍛鍊綜合能力,而教師對活動的設計、調控、引導也彰顯其主體地位。需強調的是,語文學習活動設計必須合乎實際,有提高語文素養的實效。 
        二、促進溝通。閱讀教學主要要素——教師、學生、文字之間有多重對話:生本對話的深層次推進離不開教師的藝術介入,生生對話的有效展開離不開教師的藝術引導。學生和文字、學生和學生的對話能否促進動態的生成最能顯示教師的調控藝術。另外,在學生忽視、曲解或難以深入理解的地方,教師要適時點撥,發揮主導作用。 
        參與對話過程中,教師當講則講,當導則導,當練則練。立足“高效、實效”。在課堂教學之前,思考學生要有何提高,何種教學形式最有利。課後反思學生所獲幾多,是否發揮促進學生髮展。課堂教學應也必須是生成和預設、習得和學得、探究和接受、自主和引導的、過程和結果的統一。 
        三、指導語文學法。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研究學法比教師研究教法更重要。語文能力主要是習得和學得的,要引導學生研究如何學,探討科學的.學習規律和方法。具體引導學生探索適合的聽課方法、討論方法、具體閱讀方法等。使教與學形成合力,更好促進學生髮展。特別高三針對大學聯考,要學生用錘鍊的探究性閱讀本領,進行探究性閱讀訓練。在大學聯考閱讀答題中,必須要學生依題意答題,進行探究閱讀,總結解題“程式”、思路,使答題逐步科學化、規範化。 
        四、延伸課堂。語文課應無條件地擴充套件和延伸,以培養語感,增加積累。閱讀教學要結合課文有意識地開拓閱讀教學新空間,激發廣泛閱讀興趣,糅合歷史、人文、科學等。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出課堂。把課堂變成思維的碰撞所,每節課上成問題課,激發學生在教師指導、學生嘗試、合作、探究中發現問題。使課堂教學自然就延展到課外。比如新課標人教版高中教材編有名著導讀,課文後附相關連結就是一個較好的拓展線索。學生獲得大容量的“庫存”,必能啟發心智,拓展視野,活躍思維,培養文字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