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中國民族力量與苦難的象徵

文思屋 人氣:1.92W

摘要:《黃河大合唱》是我國近代合唱音樂史上的一個經典曲目,作品在內容上採用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表現手法,描繪了中華兒女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動人場面。音樂上汲取了民間音樂的素材,形象地塑造了中華兒女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形象,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民族力量與民族苦難。音樂創作上講究典型形象的豐滿性。在風格與結構上強調內在統一性,是一部具有民族氣派,富於時代特徵的音樂作品,是中國大型合唱聲樂作品的典範。

論中國民族力量與苦難的象徵

關鍵詞:《黃河大合唱》 力量 苦難 象徵
  
  《黃河大合唱》是我國近代大型合唱作品的典範,也是我國近代合唱音樂創作史上的一座光輝的里程碑,不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無論是過去還是今天,每當高歌此作品,高亢激昂的旋律即在人們的心中唱響,它展現的是中華民族不朽的精神,展示的是一種激流勇進的黃河形象。這些都是中華民族苦難、鬥爭、力量的象徵。雖然是一首流傳了幾十年的曲目,它卻濃縮了詞曲作者太深的情感,包含了中華民族頑強的民族精神。
  《黃河大合唱》的創作過程非常艱辛,同時又充滿激情。詞作家光未然曾回憶他的創作經歷,《黃河大合唱》原名《黃河吟》,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後,他率領抗敵演劇三隊赴呂梁山工作,在陝西宜川壺口東渡黃河時,親眼目睹了黃河船伕們與黃河的驚濤駭浪英勇搏鬥的情景,那驚心動魄的場面深深感動了他,並激起了他的創作慾望,當晚三次提筆創作,淚流滿面,激動不已,船伕們與黃河的驚濤駭浪英勇搏鬥的場面給了他太多的感動。1939年初,回到延安後,作者飽含激情地寫下了長詩《黃河吟》,並在同年的除夕晚會上朗誦表演,感動了所有的幹部戰士。
  而曲作者冼星海當時就在現場。長詩的感情深深打動了他,並且激發了冼星海的創作激情。他用了一星期的時間,帶病創作完成了這部劇作的初稿。冼星海在日記中寫到: “3月26日,今天開始寫《黃河吟》,光未然寫詞,這是一種新作風的象徵,內容包括很廣……3月27日,身體不怎麼好。恐怕是營養不良的關係,繼續寫《黃河吟》……3月31日,《黃河吟》八首歌曲完成……”①可見冼星海創作環境是多麼艱苦。同年5月,《黃河大合唱》在延安由魯迅藝術學院合唱團演唱,冼星海親自擔任指揮,獲得巨大的.成功。演唱氣勢磅礴,反映出強烈的時代精神和鮮明的民族風格,在全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正如《樂記》中所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②《黃河大合唱》正是作者對於中華民族的抗爭力量的感動與感悟,才能創作出如此經典的音樂合唱作品。今天我們再度欣賞此作品時,民族之魂,黃河的英雄形象,中華民族的苦難與力量的象徵,依然清晰可見。
  《黃河大合唱》在藝術上有著很高的音樂成就與獨創性。這首作品的創作是以抗日戰爭為背景,以黃河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莊嚴地謳歌了中華民族的堅貞不屈、頑強抗爭的英雄氣概。這部作品的詞寫出了中華民族的氣魄,音樂表現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民族風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徵性、藝術性為我國大型聲樂創作提供了光輝的典範。
  《黃河大合唱》包含了八個樂章(不含序曲),以朗誦與樂隊為背景將八個樂章全部串聯起來,同時又具有各自的獨立性,內容與形式上對比異常鮮明。作品以塑造形象為主題,即黃河船伕形象與黃河婦女形象。在情節的展開與情感的發展上,緊密統一,作品的音樂大量吸取民間音樂的因素,整個作品的旋律發展、形象刻畫基本上建立在三個主題上——《黃河船伕曲》《黃河怨》《怒吼吧,黃河》。
  
  一、中華民族力量的象徵——黃河船伕
  
  《黃河船伕曲》為整首作品的第一樂章。詞曲作者以磅礴的氣勢描繪了船伕們與驚濤駭浪的黃河頑強搏鬥的驚險場面。這首作品的詞富有生活的昇華,音樂具有民間音樂的提煉。這些都是與創作者的生活磨練密不可分,詞作者光未然經歷了橫渡黃河並親眼目睹了船伕們與洶湧的黃河進行搏鬥的場面,正如著名的作曲家鄭律成所說:“沒有生活的積累,沒有生活的基礎,寫不出像樣的、有分量的作品。因為自己的感情是社會的反映,沒有那個生活,怎麼能寫出有分量的作品呢?”③《黃河船伕曲》正是創作者深厚的生活素材積累的產物。音樂曲調採用民歌勞動號子中的船伕號子為素材,運用主導動機貫穿全曲的手法來塑造不屈不撓的船伕形象,從而展示出中華民族的抗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