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絲織錦繡與文學審美關係初探

文思屋 人氣:1.19W

【內容提要】
秦漢以降,大量有關絲織錦繡的術語範疇,被移用到文學批評領域,成為文學審美的“語言模子”和“思維模子”。這是一種極為特殊而有趣的文學審美現象。對於這個問題歷來還沒有人作過專題研究。本文將這個文學審美現象開發出來,並作了初步的探討。絲織錦繡作為我國一種古老的文明,對於古代文學審美觀念、文學創作、文學話語和文學批評等活動,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從錦繡到文學經歷了十分漫長的審美歷程。採用錦繡美“模子”批評文學,這樣的文學批評在世界上是獨樹一幟的,可謂是“絲國”的傑作。在當前的古代文學和古代文論研究中,本文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

絲織錦繡與文學審美關係初探

    秦漢以降,大量有關絲織錦鏽的術語範疇,被移用到文學批評領域,從而成為文學審美的“模子”。這是一種極為特殊而有趣的文學審美現象。那麼,這種文學審美現象是如何形成的?其中的奧祕何在?據我所知,歷來還沒有人對此作過專題研究。本文首次將這個文學審美現象開發出來,並進行一點初步的探討。

              一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絲織技藝的國家。考古工作為我們提供的證據有:6000年前象牙盅上的雙蠶紋(1975年至1978年間,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5000年前的半個蠶繭(1927年,山西夏縣西陰村仰韶文化遺址出土),4700多年前的絲織物殘片(1958年,浙江錢山漾文化遺址出土)①。《尚書》中關於“黼黻繡,五采作服”和“厥貢漆絲,厥篚織文”②的文獻記載,也證明了我國絲織技藝歷史的悠久。到了殷商時期,彩絲提花織繡技藝已經達到了很高水平③。隨著絲綢的對外貿易,中國很早就獲得了“絲國”之稱④。

    新石器時代有兩大發明,一是彩陶,二是絲織。前者緣於食,後者緣於衣。彩陶是人類藝術第一大傑作。陶器之形狀,千奇百態;色彩之運用,簡潔明快;彩繪之構圖,稚拙神祕……,先民們將“食”的感性衝動和理性膜拜的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與彩陶技藝相比,絲織技藝的成熟卻晚了許多。新石器時代的絲織還處於發軔階段,不染色,也沒有圖案。彩絲織繡技藝出現於何時,現在人們還不大清楚。但是,到了商周時期,彩絲織繡技藝已經很普遍了。所以,彩繡是繼彩陶之後人類藝術第二大傑作,其色彩之豐富,構圖之精緻,是遠遠超過了彩陶的。但與彩陶所不同的是,絲織錦繡技藝更為全面深入地浸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社會文化之中。諸如,原始宗教方面,有“蠶神”和“蠶王”崇拜;禮儀方面,有周代日、月、星、山、龍、蟲、黼、黻等十二章紋祭服;政治方面,“夫羅紈文繡者,人君后妃之服也”,而一般布衣百姓只能“耋老而後衣絲”(《鹽鐵論》第二十九);外交方面,絲綢錦繡成為對外貿易和饋贈的珍品,開拓出了一條“絲綢之路”;民俗方面,錦繡也成為貴族男女婚嫁喪葬的必用物;文字方面,甲骨文中由“糸”(細絲)和“絲”衍生出的文字就有100多個。荀子《蠶賦》雲:“功被天下,為萬世文。禮樂以成,貴賤以分。養老長幼,待之而後存。”名為詠蠶,其實也是對絲織技藝的讚頌。總之,由於絲織錦繡在宗教、禮儀、政治、外交、民俗和文字等方面的文化增值,因而具有神祕性、意識形態性和審美性。

    當然,絲織錦繡最具有價值的,還是它的審美性。古人認為,用彩絲織成圖案者曰錦,刺成圖案者曰繡,也合稱錦繡。錦與繡只是工藝手法不同,而相同的則是都講究構圖和色彩(《考工記》:“五采備謂之繡”),也都很美麗。因此,古人便常用錦繡裝飾自己的生活,除了製作衣、被、衾、帶、帳、帆、囊等物件外,還用來裝飾宮室、車船和書畫等。由此看來,錦與繡是古代中國人審美創造的傑作,也是古代中國人審美趣味和審美理想的典型標本。事實也表明,絲織錦繡的發明和大量生產,深潛在先民的意識裡,形成了比較豐富的審美經驗。這些審美經驗積澱時間久長以後,便又形成了一種審美心理定勢,即產生了“錦繡美”的原型審美正規化和 “模子”。《辭源》“錦”字條說:“錦為美物,因以喻鮮豔華美”;“繡”字條又說:“華麗、精美如繡”。很顯然,《辭源》也是將錦繡作為審美模子看待的。這個“錦繡美”的“審美模子”,既是一個“語言模子”,又是一個“思維模子”⑤。也就是說,以“錦繡美”作為審美模子,並以此為參照和標準,對其它的審美物件進行審美思維和言說。這一點可從古今漢語中尋找到大量的證據。先看“錦”字例:

    (1)、錦鱗:有美麗花紋的魚。范仲淹《岳陽樓記》雲:“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2)、錦雞:一種色彩鮮豔、羽毛華麗的鳥。杜牧《朱坡》詩云:“?野翹霜鶴,潭舞錦雞”。

    (3)、錦石:色彩和紋理華美的石頭。羅含《湘中記》雲:“山有錦石,斐然成文。”

    次看“繡”字例:

    (4)、繡壤:植被色彩美麗的土地。張仁美《西湖紀》雲:“間或渡平疇,履繡壤。”

    (5)、繡嶺:風景美麗的山嶺。陝西省臨潼縣驪山上有東繡嶺和西繡嶺。杜牧《華清宮三十韻》詩云:“繡嶺明珠殿,層巒下繚牆。”(6)、繡戶:古時婦女所住的華麗居室。鮑照《擬行路難》詩之三雲:“璇閨玉墀上椒閣,文窗繡戶垂羅幕。”再看“錦繡”詞例:

    (7)、錦繡谷:廬山有一處山谷,奇花異草,紅紫匝地,如被錦繡,故名錦繡谷。貫休《將入匡山別芳晝二公》詩之二雲:“世情世界愁殺人,錦繡谷中歸捨去。”

    (8)、錦天繡地:形容環境美麗如錦繡一般。李翠微《元宵豔曲》雲:“燈如晝,人如蟻,總為賞元宵,妝點出錦天繡地。”

    (9)、錦繡山河:形容山河或國土如錦繡一般美麗。戴良《秋興五首》其二雲:“王侯第宅蒼茫外,錦繡山河感慨中。”亦作“錦繡河山。”朱德《寄南征諸將》詩云:“錦繡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