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美學中審美與藝術的聯絡論文

文思屋 人氣:4.14K

美學是一個龐大的學術體系,也屬於哲學。簡單地說,世界觀就是人對世界根本問題的思考,人生觀則是對人生根本問題的思考,它要把握的是人生的根本問題,而所謂的根本問題,就是人人都會關心的問題,但又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比如藝術、美術,它們不關乎我們的生產及生活規律,也不關乎現實世界中的經濟價值。一個愛智慧的人也愛奧祕,而哲學開始於驚奇和疑惑,是緣於對整個世界的一種好奇來追問世界的本質,這就是哲學中的世界觀。如,人們為了擺脫無知而進行哲學思考,是為了知而追求知識,並不以某種實用為目的,那麼美學自身就可以作證,只有在生活無憂之後,人們才開始進行這樣的思考。我們追求藝術、美學,並不是為了其他效用,而是為了啟迪智慧。

美學中審美與藝術的聯絡論文

一、藝術

能把音樂、美術、戲劇、舞蹈、文學、影視概括到一類的只有藝術。而從表面看,藝術一點也不實用,它無法滿足人類的生存需要。但事實上,人類的生存不僅僅停留在客觀的物質世界層面,同時還要擁有主觀的精神世界。柏拉圖追尋“美的本質”,正是因為美具有本質,才確立了美學基本問題。柏拉圖在《大希庇阿斯》中提出美學上的終極疑問:美是什麼。其本身的問話就是一個錯誤的命題,從哲學上來講叫悖論,實際上柏拉圖曾暗示我們,從感性具體的美出發,我們永遠都回答不了這個問題,所以我們必須改變思路。美學的真正意義其實就是啟迪智慧。

二、美學意義

美是什麼?既然是悖論,那麼就只能變換角度,轉變思想。“美是什麼”只有被轉換成審美,這樣美才能真正走上康莊大道。說美是主觀的,屬於精神產物,那為什麼有客觀事物被稱為美的?因為美不是憑空出現的。如果美是客觀事物,那又為什麼一些客觀現實物質看起來的確不美?康德被認為是對現代歐洲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雖然在康德之前有許多人提出美,並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都沒有康德系統而明晰。康德提到了美感的特徵,即愉快感,包含悲、喜及諸多價值,看喜劇時哈哈大笑,看悲劇時感動落淚,我們的情緒得以釋放就是一種享受。康德所謂具有天才的創造,在於他提出的“共通感”這一概念。儘管“共通感”不能成為一種物質實在影響我們,但它卻似人類的基因,潛在地賦予人一種與生俱來的審美判斷能力。也就是說,在鑑賞、判斷事物時,一種主觀必然性在“共通感”的前提下,為客觀的東西所表現著。同樣一種事物,有的人覺得美,有的人覺得不美,這是因為我們判斷的角度不同,對事物的認知及理解也不同。在“共通感”的作用下,主觀判斷以客觀形式表現出來,不是事物美與不美,而是我們如何審美,真正的`美是一種性質,是附在客觀事物上的,我們往往不能明確判斷的美或不美由客觀事物表現著。

三、藝術的本質

藝術源自摹仿,亞里士多德認為:藝術按照事物應有的樣子去摹仿,其實就是創造。實際上,藝術一定是創造,絕不是被動的摹仿,藝術不僅反映事物的表面,而且揭示其本質規律和內在聯絡。藝術既不是物件的真實,也不是摹仿的真實,而是情感的真實,而情感則一定寓於某種表現方式之中進入我們的視野。藝術研究較單純且有序,主要有三個要素:特徵、功能、本質。

第一,特徵。藝術是人類文化的精華,標誌著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那些不朽的藝術珍品往往蘊含著人類的智慧,所以我們也可以說藝術是能量,其能夠推動社會歷史的進步,促成人的全面發展。藝術最大的形式特徵就是表現。美術與攝影同是視覺範圍內的藝術表現形式,但美術更具震撼力,雖然在造型及色彩應用等某些方面不如照相機表現得真實及快速,但其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來自人類對情感的釋放,而機器釋放的往往是真實。內容的意義使藝術成為必要,而形式的創造則使藝術成為可能,無論把藝術看做什麼,摹仿也好,表現也好,都需要形式。

第二,功能。情感是講道德的,不能強迫,不可替代,無法忘記,這說明情感是主觀的,終究要被傳達。這也是藝術的核心,情感交流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喜悅時要與人分享,痛苦時也一樣要傾訴,人是有情有義的血肉之軀,有思想和智慧。藝術是對情感的傳達,這就是藝術的功能。

第三,本質。情感既然在本質上相互交融,就必須被傳達,目的是得到人的確證。所以作為情感傳達的藝術,在本質上也必須得到人的確證。

因此,我們就可以得出三個結論:藝術表現形式是藝術的主要特徵,情感傳達是藝術的功能,人的情感確證是藝術的本質。正因為情感的傳達,藝術才具魅力,才有了完美的表現,形式才能流芳千古,審美和藝術既然是內在聯絡的統一整體,那麼藝術的祕密也就是美的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