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分析論文

文思屋 人氣:3.31W

摘要:中國製造既需要技術創新的推動,也需要企業財務人員對成本的精確計量和控制作為支撐。但是當前職業院校會計類專業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影響了教學的效果和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本文結合教學實踐總結分析了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針對性地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兩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分析論文

關鍵詞:成本會計;教學改革;工作過程系統化

成本會計是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在整個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中處於一種承前啟後的地位。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具備勝任企業成本核算崗位的知識與能力。具體包括根據企業生產組織、工藝及管理需求選擇成本核算物件及方法,在選定的程式與方法下完成從原始成本單據填制到完工產品成本的成本核算,以及根據成本核算資訊實施成本控制、成分分析、成本預測等管理職能。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進而影響學生的就業及其未來的職業發展前景。因此如何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多方面對課程進行改革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以往的教學實踐經驗我們發現按照傳統的方式教授成本會計課程存在以下幾個顯著的問題:

(一)學生只會方法不識程式

為準確計算產品成本,滿足企業成本管理需求同一個成本核算步驟會衍生出多種分配的標準或者方法。例如輔助生產成本分配就存在直接分配法、互動分配法、順序分配法、代數分配法等多種分配方法。在缺少合理的引導下很多學生整個成本會計課程上完後只會運用方法完成單一步驟的具體運算。但是對於本步驟計算結果與成本核算程式中前後環節之間的邏輯關係缺少足夠關注和清晰的思路。導致這一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安排。傳統的成本會計教學沿襲了學科體系下的教學章節。前半部分以品種法為主體按照成本核算程式從生產費用要素的彙集與分配、到在產品和完工產品成本的分配各步驟獨立構成章節。後半部分在品種法的基礎上拓展出分批法、分步法、分類法以及定額法四種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這樣的安排對於並不善於邏輯思維的職業院校學生來說會形成幾個認知上的難點。第一成本核算環節如輔助生產成本分配在章節上與成本核算方法如分批法地位相同,都設定為一個獨立的章節。但前者只是後者在實施過程中的環節之一。第二雖然前半部分的教學內容是按照核算程式的邏輯順序構建的,但每一個環節之間的案例並不是關聯的。同時為了完成各個章節內多種分配方法的教學,相互之間必定存在較長的教學時間間隔。第三在後半部分其他成本核算方法的教學中教學的案例通常不涉及前面所學的各類分配方法,重點突出其與品種法因核算物件不同而形成的差異。具體方法、步驟與程式之間的關係進一步割裂。

(二)學生學的累,老師教的累

傳統的成本會計教學以“教師演示一遍、學生看一遍、再動手練一遍”為基本模式。由於成本核算中存在大量計算,且計算的過程體現在原始表單的填寫順序中。部分核算存在多個表單之間的資料銜接。此時無論是以教材中的圖表還是以多媒體演示其過程,都需要學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否則在缺少預備知識基礎的情況下,一旦漏過某個環節便很難跟上老師的課堂教學進度。在這種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中不能夠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無法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久而久之學生會產生是在單純機械模仿老師的感覺,而不是解決問題提升能力的成就感。

(三)學生會做題不會做事

通過實習企業和往屆畢業生的反饋我們發現學生能夠解決教學中的習題卻可能無法企業成本核算的現實問題。主要體現在不會根據企業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成本核算程式或者分配方法。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由以下兩方面的原因導致的。其一當前成本會計教材案例在描述各類程式與方法的適用環境時採用了高度抽象的方式。例如“某企業屬於小批單件生產的企業採用分批法進行成本核算”。對於缺少企業生產背景知識的學生來說很難去理解其中的`關聯性。其二由於需要在課堂教學中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演示與練習成本核算,授課教師也無法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該部分內容的分析講解中。

二、成本會計課程改革

(一)課程內容的改革

考慮到職業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就業中的成本核算崗位主要分佈於中小製造企業。而傳統成本會計教學內容中的分類法及定額法主要運用於管理要求較高的大型製造企業.因此我們只針對品種法、分批法以及分步法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在具體學習情景的選擇上不是簡單將學科體系下的章節進行套用。例如將品種法下的學習情景設定為諸如“成本賬戶設定”、“要素費用的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製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等。而是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原則將課程的內容設定為如表1所示的七個學習情景。這樣的處理是基於以下幾方面的考慮。第一從總體上學習情景是按照遞進的邏輯順序排列。因為品種法具備最基本的成本核算程式。而其他核算的方法是在其基礎上,基於特殊的生產方式或成本資訊需要而進行部分調整。所以在教學設計上選擇將與品種法對應的學習情景置於教學順序的前端。而對應分批法及分步法的學習情景相繼分佈於其後。同時每一個方法內的教學情境也有一定的排列依據。其中品種法的三個專案屬於遞進邏輯。正如前文所分析的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存在的第一個問題“學生只識方法不適程式”,如果在一個情境中同時完成成本核算程式與各類分配方法的學習,難免會導致這一問題的出現。因此在品種法的學習情景一中我們設計了一個簡化但是完整的成本核算案例,剔除分配方法的干擾。旨在先讓學生明確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式。在學習情景二和三中分別引入各種具體分配方。這樣有助於學生在一個更為清晰地環境下理解程式與方法之間的關係。而分批法和分步法的兩個學習情景是平行關係,主要為了滿足讓學生從跟做到獨立做的教學模式需求。第二七個學習情景是以真實企業為背景,以經過教學處理的真實生產過程和成本資料為基礎構建的。這樣才符合“每一個工作過程都要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載體來實現”的課程開發原則。藉此可以學生可以在一個具象化的案例環境中去理解程式、方法與適用情形之間的關係。跨越會做題與會做事之間的鴻溝。第三每一個學習情境都是一個完整成本核算過程,即便是分批法和分步法的學習情景也需要完成要素費用分配,輔助生產成本分配等基本核算環節。通過這樣的設計一方面可以將不同的分配方法和標準放入不同的學習情境中。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相似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學習同一知識與能力。並通過比較形成整體性思維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模式的改革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轉而以學生為中心。首先由於我們在教學情境的總體設定上採用了遞進的模式,因此可以逐步淡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既從最開始的情景教師帶著學生一步步做,到中間教師分析差異學生學著做,到最後學生獨立地去完成。其次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也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當學習情景二中講到完工產品成本分配的約當產量法時,先佈置學生在自學教材例題的基礎上自主運用約當產量法完成情景二中的成本分配。之後教師對此進行講解分析。最後學生反思和修正自己對方法的運用。這種反向的教學模式,一方面有助於提高學生在聽講時的注意力和針對性,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計算正確的情況下取得學習的成就感。同時教師的教學演示效率也可以大幅提升,在教學中我們將上述改革付諸於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總之職業院校會計專業的成本會計課程需要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正規化設計課程內容,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能力與素質,提供能夠滿足社會需要的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簡冠群,葉世忠.專案教學法在成本會計教學中的應用_簡冠群[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223-225.

[2]沈俊偉.高職成本會計崗位操作課改探討-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與實施[J].經濟師,2010(3):129-130.

[3]姜大源.工作過程系統化: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課程開發[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7):1-27.

[4]陸易.關於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的實踐探討[J].財經界,2014(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