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新課改國中數學課堂互動活動的案例

文思屋 人氣:2.53W

構建主義學者指出,教學活動不是單獨存在的活動過程,而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的過程。這一過程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是教師與學生群體之間的交流互動過程,二是學生個體之間的合作互助過程。傳統教學活動中,部分數學教師在新知講解、問題解析過程中,強調教師的“統治”地位,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教師講課的“聽眾”,被動接受教師的“說教”,能動探析的潛能被“壓制”,得不到探知新知或解題策略的“時機”。同時,學生的認知和解題觀點得不到有效展示,導致教學“分離”,效果事倍功半。新課改下,國中數學學科教學活動就是要展示學生的“風采”,凸顯教學的“互動”特性,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過程中,能力和素養得到有效提高。

新課改國中數學課堂互動活動的案例

一、調動教學材料積極情感因素,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情感

國中生學習情感的發展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學習能動性不強,學習注意力不持久,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響。而“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消極、應付式互動教學活動,導致互動交流效能達不到預期目標。這就要求國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把準國中生學習情感發展“軌跡”,挖掘數學教材積極情感因素,通過教學語言、教學情境等創設貼近國中生情感發展的“敏感區”,激發學生內在學習情感,主動參與互動交流活動。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組”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一元二次方程組的探究實踐活動中,抓住數學學科的生活性特點,設定了“現有長40米,寬30米的場地,欲在中央建一遊泳池,周圍是等寬的便道及休息區,便道部分的面積約是整塊場地面積的五分之一,請給出這塊場地便道的寬度(保留1位小數)”生活味濃郁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的積極情感得到有效“調動”,主動參與到探知交流活動中。

二、抓住新知內容關鍵要義,實施師生互動交流活動

新知教學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教師強行地將新知內涵要義“塞進”學生頭腦中,效果往往“事倍功半”。而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互動,探知理解新知內涵,則“事半功倍”。兩者之間的差異,就在於學生“身”與“心”的雙重投入。因此,國中數學教師在新知教學活動中,要摒棄“教師一講到底”的“講座”活動形式,建立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藉助於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引導學生逐步探知和理解概念、性質、推理等內容要義,在有效互動中實現對新知內涵的深刻理解和有效掌握。

如在“等腰三角形”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講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時,抓住教學活動的雙邊互動特性,設定瞭如下師生互動過程:

師:等腰三角形是一種特殊的三角形,它不僅具有一般三角形的一切性質還具有一些它本身特有的性質。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觀察並小組討論手中的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利用對稱軸對摺圖形請回答在等腰三角形中還有那些相等的量。

生:觀察等腰三角形,在△ABC中,AB=AC,

①∠B=∠C→兩個底角相等;

②BD=CD→AD為底邊BC上的中線;

③∠1=∠2→AD為頂角∠BAC的平分線;

④∠ADB=∠ADC=90°→AD為底邊BC上的高。

通過對以上師生互動過程的分析可以發現,學生在與教師的有效互動交流過程中,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下,逐步掌握了知識內涵,理解了知識深刻含義。

三、放大問題案例探析過程,實施互動探析交流活動

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過程,問題教學作為教學活動重要方式之一,同樣也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溝通。同時,探析問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互動交流的過程。國中數學教師在問題案例講解過程中,不能“一言堂”,以教師的“講”取代學生的“探”,而應該“教學結合”、“教學互動”,將問題探析的過程變為師生互動的過程。通過師生的互動探討、生生的'互動交流,實現解題策略的有效掌握,解題效能的有效提升。

如在“在Rt△ABC中,∠ACB=90°,BC=2cm,CD⊥AB,在AC上取一點E,使EC=BC,過點E作EF⊥AC交CD的延長線於點F,若EF=5cm,則AE為多少釐米?”問題案例解答過程中,教師實施合作探究式教學方式,先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進行觀察問題活動,小組合作探析問題條件之間存在的關係。學生認識到:“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根據直角三角形的性質證明得到∠ECF=∠B是解題的關鍵。”然後,教師向學生提出:通過該問題條件的分析可以發現,該問題涉及的知識點有哪些?解答該問題時應該採用什麼樣的解題方法?此時,學生個體之間結合所提問題,進行共同探析互動活動。學生在共同探討解析策略過程中,提出:“根據直角三角形的兩銳角互餘的性質求出∠ECF=∠B,然後利用“角邊角”證明△ABC和△FEC全等,根據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可得AC=EF,再根據AE=AC-CE,代入資料計算即可得解。”此時,師生對解題策略再次進行交流總結。最後,學生自主進行解題活動。這一過程中,教師將講解問題的過程變為互動交流的過程,讓學生在合作探析、師生交流過程中,既掌握瞭解題的策略方法,又提升了互動合作的效能。

四、利用評析活動指導特性,實施多元互動評價活動

教育學認為,評價教學,是教師對教與學雙邊活動過程及效果進行評講、辨析的過程。學生在師生互動交流過程中,不能對自身的互動過程表現有準確、科學的評價和分析,影響和降低了互動活動的效能。而評價活動的開展,不僅僅侷限於教師的“評”,還包含學生個體之間的“互評”。通過教學評價手段,引導學生開展互通交流,實現學生在評價中有效互動,在有效評價中有效提升。

總之,國中數學教師要抓住教學活動互動雙邊特性,將師生、生生互動交流融入課堂教學活動每一環節,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實現教學活動雙邊互動效能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