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國小數學中的新課改

文思屋 人氣:2.14W

 最新頒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把“以學生髮展為主”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論,提出“改變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於動手。”“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普遍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新課程指導綱要突破了以往歷次教學改革著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因此,本人在教改實驗中,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在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如:學完了“圓的面積”出示一個圓,從圓心沿半徑切割後,拼成了近似長方形,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大6釐米,求圓的面積。乍一看似乎無從下手,但學生經過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長方形的周長不就比圓的周長多出兩條寬,也就是兩條半徑,一條半徑的長度是3釐米,問題迎刃而解。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角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捨棄過多,過細的鋪墊,儘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習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合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各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比如我在講“迴圈小數”這一部分內容時出示蝸牛4分鐘看爬行7米,蜘蛛3分鐘行駛5米。讓學生自己提出想知道哪些數學問題,當提出想比較兩種動物誰跑的比較快時,自己去找尋答案,在計算過程中遇到迴圈小數的問題時,由於好奇心自己依靠課本這位“老師”找到答案。在講“三角形面積計算”中出示課件讓學生幫助農民伯伯計算不同圖形的菜地的面積,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聯絡生活——讓學生體驗“用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教師要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於引導學生把課程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如我在講“圓的周長”時,讓學生幫助農民伯伯設計圓形的牛欄。激發學生的興趣,用不同的方法求得籬笆的總長度。再如:公園的門票每張10元,50張可以購買團體票,每張8元,我們班一共有45人,該如何購票?學生們通過計算、思考得出多種解法,在比較中選擇最佳方案。

國小數學中的新課改

四、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為“你做了你才能學會”。皮亞傑指出:“傳統數學的特點就在於往往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做”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在教學中,我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我經常告訴學生:“課堂是你們的,數學課本是你們的,三角板、量角器、圓規等這些學具也是你們的,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也是你們的,想學到更好的知識就要靠你們自己。”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學生結合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過程和對三角形的認識,用自己準備的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拼成自己以前學過的圖形,自己總結出三角形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推匯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由自己總結出的知識點,可以很好的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讓他們真正參加到教學中,讓他們去創造性的學。
  五、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說數學”                                          
  這裡的“說數學”指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只有學生和老師交流,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構建新的教學體系。例如學習“分數化成小數”,首先讓學生把分數一個個去除,若像教材上一樣將各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看分母裡是不是隻含有2或5,最後得出判斷分數化成有限小數的方法,這樣哪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呢?學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機器人一樣,如此沒有興趣學習,效果又能如何呢?可以先讓學生猜想;這些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是什麼原因?可能與什麼有關?學生好像無從下手。可以把學生分成各個小組,找到自己辯論的觀點,小組之間展開辯論,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達、爭辨,在體驗中“說數學”能更好地鍛鍊創新思維能力。
  課改在九年義務教育中處於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標,教育的價值,主要通過課程來體現和實施。因此,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新的課程體系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學習方式,它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和教學方式。新課改可能會改變學生的一生,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教師將與新課程同行,將與學生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