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歷史悠久的木管樂器:長笛-關於長笛的調查報告

文思屋 人氣:1.17W
畢業論文

 歷史悠久的木管樂器:長笛
——關於長笛的調查報告
調查主體:音教系2002級學生範真璇
調查時間:2004-4-29、2004-5-5、2004-5-7
調查物件:《管樂手冊》(陳建華著)、《器樂》雜誌、華音網、音樂期刊網、音樂學系2002級學生陳汝絲。
調查地點:圖書館、同學宿舍、網站
調查次數:3次
長笛是最早產生的木管樂器之1。遠在古埃及時代,“長笛”1詞的含義很廣,所有的木管樂器不管效能獲自然屬性如何都用這個概念,形狀也各式各樣,有橫的、豎的、雙管的等。長笛是吹孔氣鳴樂器,廣泛用於現代管絃樂隊,有時用於軍樂,也常用於獨奏、重奏。它的家族有短笛、高音長笛、中音長笛、低音長笛等,而以伯姆式C調標準笛為其代表。
長笛是經過了重大變革的,開始最原始的形態是橫吹笛。橫吹笛最早於12世紀從亞洲傳入歐洲,中世紀期間主要用於軍樂,形似中國笛子(無膜悶笛)。橫吹笛約600餘年來屢經改進,至17世紀後期由法國木管樂器製造家J.奧特泰爾及其家庭完成為現代長笛。陳建華所著的《管樂手冊》中也說道:在亞洲,早在2千4百年多年前就有了橫吹的笛子(我國漢代時稱為“橫吹”),以後橫笛由斯拉夫民族傳到西方,首先在德國運用,因此歐洲人稱之為德國長笛。據傳,德國長笛最早曾在呂裡的悲劇《依齊達》(1677)裡運用。
古6孔無鍵長笛的音域僅有兩個多8度,19世紀初擴為d1-a3,有完全的半音階。19世紀30年代初,慕尼黑的T.波姆作出重要的改革,波姆長笛擴充套件為c1-d4。《管樂手冊》中也強調了波姆在長笛的發展史上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書中提到第1位改良長笛的匠師卻是英國認威爾楊•戈登(Gordon V.179?—18??)他把長笛的主要部分加以改進,可惜沒有進行到底。徹底的改革是由波姆完成的。最初,波姆從改良運指法與音色著手,以後由於1825年將長笛的管形(到圓錐形)與音鍵加以改革,並且對音鍵的機械裝置做了各種補充。波姆式長笛不僅在基本音孔上增加了基本音鍵,而且在機械裝置上配有校正槓桿,可以把各種音建按1定的形式組合起來,從而使基本音孔與補充音鍵演奏起來同樣方便,大大的豐富了長笛的音色於表現能力。波姆對長笛的改革課稱為木管樂器構造方面的革命,他在長笛上使用的'機械構造原理,很快被運用於其它木管樂器上面。
20世紀,在德國開始嘗試把古德國長笛與波姆長笛結合起來,瑪克西米里安•斯維德勒(Schwedler M.1853—194?)發明了1種組合笛,叫斯維德勒笛。而在法國則嘗試使用各種不同音孔的結合來追求音色的優美。他們的嘗試都是在波姆體系基礎上的豐富與補充。
因現代作曲家要求更高,長笛製作日精,指法屢有創新,專業型笛尾加長,可下行至b音,此與吹奏#f4等泛音有關。因此目前音域擴充套件為b-#f4, 共44個半音。低音區b-#c2音色豐美醇厚,惟穿透力較為遜色;中音區d2-#c3音色清澈朗潤;高音區d3-b3音色光輝明亮,穿透力強; 超高音區C4-#f4,音色尖刺激,穿透力極強。近代作品有時用斷音強奏,以顯示特殊效果。
長笛族系
中音長笛:1954年為伯姆所創制的G調笛。基本形制是將C調長笛放大加長,指位指法不變。G調長笛長82.75釐米,內徑為2.6釐米,音域g-c3。 發音豐厚甘醇,洪亮有力,從pp到ff始終如1, 聽起來頗以圓號。在室內樂、重奏及交響樂中佔有重要地位。
低音長笛:C調,較標準長笛低1個8度,笛頭下端的管,拐兩個彎而直下。在近代作品中,它的地位日趨重要,尤其是在長笛合奏中,能使音色渾然1體,可與絃樂重奏媲美。
構造、指法與音域
長笛為木質或金屬管狀體,全長62釐米,笛頭閉塞,塞頭距管端約5 釐米,笛尾開放。為便於攜帶與調音,由2 或3段插接組成。笛身為圓柱體,內徑1.9釐米,從與笛身插接處起, 其內徑至塞頭漸縮細為1.71釐米。以離塞頭1.7釐米為中心, 開橢圓吹孔,上覆吹孔蓋,開同樣橢圓孔,與吹孔相連,使蓋面與孔壁形成銳角,氣流即衝擊此邊稜,激稜發音,管壁開指鍵孔若干,用指尖控制音鍵啟閉,以變換開管長度,產生不同音高。
以下為長笛參考圖片: 

讓我們再看看《管樂手冊》中的敘述:現代管絃樂隊中所使用的長笛都採用波姆體系,共開有104或105個以上的音孔,每個音孔都裝有波姆式音鍵,能迅速開閉,是1種非常靈活的樂器。
圓柱形的管身共由3個可以拆開的節插接而成:

1、 節——又1個邊緣鋒利的吹孔,關內有軟木塞塞住笛管1端,並可移動,以便調整個別音。與主節銜接的1端能伸縮活動,可調高或調低整個音列,以適應樂隊的音高。
2、 主節——笛管基本部分,裝有各種開口音鑑與閉口音鍵(包括基本音孔鍵)。
3、 尾節——有用右手小指按的兩個開口音鍵,可奏出最低的#c1與c1音,有的長笛還有第3個開口音鍵,能奏出b音。另外還有1個用小指按的閉口D音鍵,演奏時需開啟。
由此我們應該對長笛的基本形制有所理解了。
長笛的全部音域共有3個8度加1個3度:

並非所有的長笛都具有最低的b音,具有 b音的長笛就更少見了。1般說,長笛擅長於演奏升、降記號少的音樂,構造改進後,升、降記號多少的難易區別已基本不存在。
音區、力度及音色特點
長笛的全部音域可分為幾個不同的音區,各音區的表現力與力度變化的幅度也有所不同,列表如下:

從上表可看出,各音區之間的差別較明顯。兩個極端音區需要消耗大量的氣息。最高音區弱奏較困難,強奏能獲得華麗的效果,常用於樂隊全奏:低音區不能強奏,中強以下有效,弱奏時大調音色冷漠淒涼、小調音質柔和,更多用於樂隊中的獨奏段落。用得適當效果極好。最好的發音區域是中、高音區(從g1到g3),能演奏任何強弱的句子,相對說來氣息消耗不大,音質也好;中音區很富感情,音色柔美溫存,透明純潔;高音區音色清晰開朗,顯得特別鮮明。
於其它木管樂器相比,長笛的音色由於缺乏諧音,顯得冷漠,音響力度弱,表現力不夠豐富,音響也不如其它木管樂器豐滿,因此,不能模仿人聲,常用來表現自然界,如田野、森林、湖畔、春天、小鳥以及回聲等等,具有獨特的能力。
演奏技術
長笛的演奏技術是所有的木管樂器中最靈活的1種,能夠奏出1切可能的經過音、音階、琶音、顫音,特別擅長演奏快速的斷音和快速的同音反覆。長笛演奏時為雙手持笛,坐立皆可,採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雙脣構成1定的基本口型,氣流集中衝擊吹口蓋與孔壁構成的75°銳角發音。
長笛有4種吐音法:
1、 單吐法——用“突”(tu)或“特”(te)的讀音動作吹奏。
2、 雙吐法——用“突—庫”(tu—ku)或“特—卡”(te—ka)兩個讀音動作吹奏。
3、 3吐法——用“突—庫—突”(tu—ku—tu)“特—卡—特”(te—ka—te)3個讀音動作演奏。
4、 彈吐法——用“突魯魯……”(trr……)的讀音動作演奏。
特殊技巧
(1)泛音,但在樂隊作品中用得不多,常用的是比基礎音(按指音)高102度的泛音,1般只用在第1個8度上。比基礎音高兩個8度的泛音也有很好的效果,但只用在開始的5度上,8度泛音效果較差,發音晦暗於微弱。
泛音的標記“。”記號。

(2)震音於顫音:長笛演奏震音或顫音具有極好的效果,發音非常美妙。常用的音域從d1到#f3,只有個別例外。最低的 d1、c1、b音上的震音或顫音不要使用,因為這3個音都是用右手小指來演奏的。
(3)滑音:手指在鍵孔上逐漸滑閉,可取得上滑音和下滑音效     (4)同時哼唱:在演奏長笛的同時哼唱;
(5)模擬打擊樂:快速拍打音鍵,同時口中發出咂舌的“嗒”聲可發出模擬擊樂的聲音效果;                                                          (6) 呼嘯奏法:口含全部吹口,快速大量吹氣,同時按樂譜快速移動手指,造成嘯聲效果;                                                     (7) 模擬銅管樂器:兩脣緊貼吹口,開小孔吹氣,發音如同小號。上述各種奏法,均可得特殊效果,在先鋒派音樂中常大量應用。
    在樂隊中的運用
長笛是木管樂器中演奏最靈活的1種,在其全部音域的各個音區,可採用各種演奏形式運用於管絃樂隊中。
低音區可以演奏旋律或作和聲性伴奏,也可做節奏性伴奏。如果以p的力度獨奏,並用非常輕巧而弱的伴奏,音響是美麗動人的。
中音區雖不能奏出光輝的音響,但發音音質柔美、恬靜,擅長演奏明朗而純潔的旋律,也能演奏憂鬱的旋律。
高音區音色明朗,演奏靈活。它和樂隊構成復調式的對話時效果出色。1般說,如果樂隊音響不是非常強大,這1音區的長笛音色是不易被蓋過的。所以這1音區和最高音區也常用於樂隊全奏。
長笛的音域寬而高,技巧靈活,音色突出,經常用於演奏1些穿插性的模仿短句,是管絃樂曲寫作中被稱作“常規”的手法,雖然簡單,但卻能起到潤色作用。運用這種手法時,可以選用單1音色,也可以在低8度處加1支或兩支單簧管(雙簧管)構成8度的複合音色,特別是在絃樂擔任主旋律時更為常見。
在樂隊全奏時,長笛通常重複其它聲部(1般在最上面的8度或同度重複),或演奏華彩音型,或演奏節奏音性,音區大都在高音區與最高音區,較少用中低音區,尤其是低音區,因為在這個音區的力度是非常有限的。1般交響樂隊至少用3只,第3兼短笛,規模較大者再加中音長笛。
作為獨奏樂器,長笛可以不用伴奏,如J.S.巴赫的《a 小調奏鳴曲》等。用鋼琴、豎琴、吉他或樂隊伴奏之獨奏曲、協奏曲等曲目也極多。在室內樂中,長笛加雙簧管、單簧管、大管成為管4重奏;再加圓號,即成管樂5重奏。此外尚有各種組合,如W.A.莫扎特寫了3 首長笛4重奏,用長笛取代第1小提琴,加上小、中、大提琴組成。長笛本家族也有多種組合,近代作品更加入短笛,高、中、低音長笛等搭配成長笛5重奏、6重奏至10重奏等。
歷代大作曲家都有長笛曲目創作,如巴赫的6首奏鳴曲,3首《勃蘭登堡協奏曲》,《b小調組曲》;貝多芬的《B大調奏鳴曲》;莫扎特的3首協奏曲;維瓦爾迪的13首協奏曲;泰勒曼的12首幻想曲;亨德爾的7首奏鳴曲;海頓的協奏曲與3首奏鳴曲。中國作曲家的長笛曲目,主要有賀綠汀的《幽思》、田保羅的小奏鳴曲《清晨》和黃虎威的《天山之歌》等。
國際上著名的長笛演奏家有:阿多蘭Adorlan「匈」、波姆Boehm「德」、雷迪爾Redel「德」、塔希那裡Tassnari「意」、希諾阿Shiloah「以色列」、託瑪森Tomasson「冰島」、威爾遜Willson「美」、莫里斯Morris「英」、莫伊斯Moyes「法」等等。
我國著名的長笛演奏家有:陳綺玲、陳3慶、金塔、倪1珍、馬勇等等,他們都曾今在國際比賽中取得過輝煌的成績。

                                     作者:範真璇

歷史悠久的木管樂器:長笛-關於長笛的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