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激發學生“說”的興趣啟迪創新思維

文思屋 人氣:2.24W

激發學生“說”的興趣  啟迪創新思維

激發學生“說”的興趣啟迪創新思維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人人蔘與”的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有話可說,從而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智慧。筆者在這方面做了幾點探索。
 凸現主體――改變從眾心理
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有兩個顯著特徵,即:摒棄從眾心理,人人樂於參與。社會心理學認為:每個人分屬一定的群體,群體中的個人有共同的集體意識。當大多數人都不說話時,某個想表達意見的人會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當一個人與大多數人意見不一致時,也會感到極度的壓力,這壓力甚至足以使他改變觀點,迎合多數,但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實驗驗證,一旦群體中出現了偏離者,其他人的從眾壓力則大大下降。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於觀察和發現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而又不敢發表的`同學,讓他闡明自己的觀點,不論觀點正確與否,教師不要急於公佈正確答案,而是挑起學生之間的辨論。在辨論過程中,學生為了論證各自的觀點正確,都認真的尋找證據,積極的參與討論。這樣不僅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而且每個人都在不知不覺中融入了討論中,克服了羞怯、畏懼,克服了茫然、懶散,改變了從眾心理,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比如,本人在進行伏安法測電阻這節內容教學時,設計了這樣一道例題:伏安法測電阻,如圖所示兩種電路均有誤差,若在圖(a)中電壓表示數為6伏,電流表示數為1A;圖(b)中電壓表讀數為5.76V,電流表示數為1.2
安.求待測電阻R的阻值(電源內阻不計)

學生略加思索之後,其中一位同學報出了答案為5.76Ω,理由是圖(b)中電壓表測的是R兩端的準確電壓,圖(a)中電流表測的是通過R的準確電流,用R兩端的準確電壓除以通過R的準確電流,自然得到R的阻值,回答得似乎很有道理,因而贊同的同學很多。此時我追問:“有沒有不同意見的同學?”沒有人應答。我巡視之後發現還有一位算出了5.8Ω的結論,我讓他闡述一下自己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進一步分析、總結並回答錯誤形成的原因所在,同時教育學生要善於認真、獨立地的思考問題,不能人云亦云。
 精心設問――引發學習興趣
    動機是個體發動和維持其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這種心理激發得越強烈,就越能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積極的態度、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智慧潛力。不言而喻,教師精確的設問,使學生處於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思辨的能力。例如:八年級物理講到“沸騰與蒸發”一節時,精心設問可按下述程式進行:教師在講臺上放一盞酒精燈,然後舉起一張紙問:這張紙,放到點燃的酒精燈上,會燃燒嗎?“會”。“那麼,用紙折成一隻盒子放在燈上會不會燃燒?”“當然會”。教師將紙盒裡裝滿了水,待紙盒溼透了,倒出水,放到點燃的酒精燈上,結果紙盒沒有燒起來。學生說“這有啥稀奇,紙盒溼掉了當然不會燒起來。”教師問:“為什麼紙盒溼掉了,就不會燒起來呢?”此時學生已處於幾欲言而不能的“憤”、“悱”狀態,急切等待教師的解答,這時就激起了學生的濃厚的認識興趣和強烈的學習動機,教師這時來講授內容,教學效果必會大大提高。 
 “開而弗達”——啟動多向思維
   “學記”中說: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奉,張而弗抑,開而弗達。意思是說,有學問的人教育學生在於引導,引他走路而不硬牽著他,鼓勵他前進而不強制他,啟發他思考而不把一切告訴他。要言之,教師應善於開拓多條思維之路,讓學生從多角度、多方向、多側面去思考和探索,這樣才有話可說,有問題可研究。比如,在九年級會考複習過程中,複習到“密度”這一章內容時,其中有一個重要知識點“密度的測量”,本人採用了這樣的教學方法,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測量固體的密度實驗中,根據公式:密度=質量/體積,其中物體質量可用天平直接測量,也可用彈簧秤間接測量;體積可用刻度尺測量,也可用量筒測量,將這幾種方法進行組合,測量固體密度的方法就有了四種。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測定一粒花生米的密度呢?一粒花生米的質量和體積都很難測量,這就要用到浮力知識。用鹽配製成鹽水溶液,使花生米恰好懸浮在鹽水溶液中,這時根據浮力有關知識知道:鹽水的密度和花生米的密度相等,可以通過測鹽水的密度間接測出花生米的密度。不僅固體密度測量方法很多,液體密度測量方法也很多。如:分別測液體的質量和體積來測液體的密度,用密度計直接測量,用海爾法(連通器原理、液體壓強知識)來測量等等。另外,也可啟發學生來測氣體的密度。如用天平法測氣體的密度:首先用天平稱出一空瓶的質量m 1(空瓶內充滿空氣),接著用天平稱出裝滿水的總質量m 2,再用量筒量出這瓶水的體積V,就可算出空氣的密度為ρ氣=ρ水-(m2-m1)/V。總之,在物理教學中,要不斷地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使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不落俗套,敢於求異;解決實際問題能夠不拘一格,多方設想。才能擺脫習慣思維的束縛,拓寬思維範圍,從而使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