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按勞分配的本質解讀

文思屋 人氣:1.92W
按勞分配的本質解讀
內容摘要:生產要素包括物質要素和勞動力要素。按生產要素分配,就是按物質產權和勞動力產權共同分配勞動成果。“按勞分配”是按勞動力所有權對剩餘價值的分配,工資是勞動力價值補償,不屬於“分配”範圍。明晰產權關係,就是要明晰生產資料所有權和勞動力所有權的關係;明晰勞動力價值補償和“按勞分配”的關係;明晰勞動力商品和勞動力資本的關係。  關鍵詞:按勞分配 勞動力產權 價值補償 生產要素 資本要素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理順分配關係、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分配制度。近幾年來,中央提出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確立資本、技術,勞動、管理等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筆者以為,要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製度,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關鍵是要正確理解馬克思“按勞分配”理論的內涵。“按勞分配”在本質上是一種按要素所有權分配的方式。
  
  馬克思“按勞分配”理論的含義
  
  “按勞分配”的實質就是按勞動力產權分配。產權就是資本所有權或者說是要素所有權。馬克思把社會資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不變資本,另一部分是可變資本,前者是指生產資料,後者是指活的勞動力。產權就是這兩部分生產要素的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傳統經濟學對產權的解釋只是指生產資料所有權,沒有把勞動力所有權包括進去。所謂按要素分配,只限於生產資料和自然資源參與分配,把勞動力排除在要素分配範圍之外,實質上否定了勞動力是生產要素,這是和馬克思的原意不相符的。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明確指出:“資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為購買生產資料而支付的貨幣額c,另一部分是為購買勞動力而支出的貨幣額v。”“不論生產的社會形式如何,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始終是生產的因素”。這裡馬克思很明確地指出勞動力和生產資料都是生產的因素。
  馬克思雖然沒有提出產權的概念,但他把勞動者和生產資料都看作是資本的因素,二者是缺一不可的。馬克思把工資和工人本身區分開來,指出“勞動分解為自身和工資。工人本身是資本、 商品。” 特別指出:“勞動是資本的要素”。這裡要分清兩個不同的概念,從生產要素角度來看,工人本身是資本,是因為他是勞動力所有者,勞動力就是資本的要素;從勞動力的價值角度看,工人本身又是商品,因為勞動力又被勞動力所有者當商品出賣了。這樣,一方面,勞動力作為資本的要素,勞動力所有者就擁有勞動力產權。按生產要素分配生產成果,就不能把生產的兩大要素之一的勞動力產權從資本要素中排除出去;另一方面,勞動力又是商品,資本經營者是按勞動力的價值和相應的價格購買勞動力的。“工資是勞動力價值的表現形式”。而“勞動力價值是由平均工人通常必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因而,工資是勞動力所有者在生產過程所耗費的必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補償。其意義,相當於其它生產資料磨損的折舊費。
  勞動力作為資本要素,和生產資料、自然資源一樣,都是創造價值的必要條件。既然承認勞動力是生產要素,就不能否定勞動者享有和其它生產資料所有者同等權利,因而不能剝奪勞動力所有者參加分配生產成果的權利。勞動者獲得的工資,只是勞動力價值的貨幣表現。工資是勞動力在生產中損耗的價值補償,這和其它生產資料在生產中磨損、消耗的價值補償以及提取折舊費用沒有什麼不同。因此,把勞動者獲得工資理解為“按勞分配”是不對的。
  
  價值補償和價值分配的關係
  
  價值補償和價值分配是兩個不同的經濟範疇,不能混為一談。價值補償是投資的手段也是再生產的基本條件,離開價值補償連簡單再生產也不可能。分配是投資的目的,也是消費的前提,投資是為了獲取利潤。利潤是要生產出來的,分配的物件只能是生產成果,只能是剩餘價值或者說利潤。資本要素的收益只有通過分配才能實現,通過分配才能進入交換和消費。在再生產中,首先要保證生產要素的價值得到補償。然後根據擴大再生產的需要提取積累基金和社會必須的各項扣除之後,各生產要素所有者才能按投資的份額對利潤進行分配,但不能分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