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校企規範化建設中內部控制的思考

文思屋 人氣:3.2W
關於校企規範化建設中內部控制的思考
設計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優化公司的控制環境,保證會計資訊質量,是校企在規範化建設過程中的深層次題目,也是最根本性的題目。只有建立了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學校資產治理公司的職能才能有效地發揮,達到治理的制度化。   內部控制的四層內涵  內部控制有四個內涵,首先,內部控制是控制制度、控制機制和“軟控制”。誇大的是企業內部屬於精神層面的事物,如治理風格、治理哲學、企業文化、內部控制意識等。也就是說,內部控制過程不可忽視人的因素,應留意對人的價值理念的提升,注重良好企業文化的培育。  其次,內部控制是一種自律系統。企業內部的職員,從董事會到治理當局到員工,他們都會充當控制與被控制的雙重角色。  再次,內部控制以公司治理為基礎,與企業治理互為“糅合”。公司治理為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提供了一個必要的環境基礎,同時,內部控制是治理的一種工具,但不能取代治理,也不能單純將它理解為治理的一部分。  最後,內部控制是公道保證而非盡對保證,內部控制的目的是防止或發現錯誤或異常,但是完全地防止或發現錯誤或異常是非常昂貴的,並且在實踐中也是不可能實現的。要充分考慮到小企業人力資源的有限性,以交叉稽核為主要方法,有所側重。  校企內部控制中輕易存在的主要題目  校有企業大多屬於中小企業,組織治理不健全、不規範,加之由於過往享受諸多稅收優惠,外部監管較鬆,內部控制一直十分薄弱,會計資訊失真的現象比較嚴重。這種情況在改制完成後,由於治理層在熟悉上還沒有完成轉變,經營治理仍然還處在憑經驗的被動階段,其內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題目:  ● 用人少,組織和治理不健全、不規範  校企為了控制經營本錢,往往會控制員工人數。各治理層因用人不足,工作無法分工,一個人常要分擔多種工作。而且校企往往是由有老師背景的職員經營,有一定的家長式權威,碰到具體題目的處理,以誇大靈活性為由而不按規定程式辦理,一個人決定經營政策和一切措施,無視會計法律法規的存在,有章不循、執法不嚴,造成內部控制嚴重失效。  ● 組織機構設定不公道、不完善,內控組織虛位  固然校企在改制後設立了董事會、監事會,聘任了總經理班子,但在實際工作中,董事會的監控作用嚴重弱化,“董事”不“懂事”,經常只有一個“虛職”,而且缺少必要的常設機構。一些機構設定也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 企業制度不健全  企業缺乏相應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人事政策和實務不完善,企業制度不全面,沒有針對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各個部分制定出相應的規章制度,出現題目時輕易顧此失彼。  ● 企業文化建設不受重視  多數校企治理職員熟悉的是學校文化,對企業文化知之較少,熟悉不足。即使熟悉到了企業文化在企業經營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建設企業文化的力度上還不夠。沒有意識到企業可以通過應用企業文化的治理思想和方法往喚醒員工的主體意識,喚起員工的主人翁精神,真正讓員工成為自己的主人、企業的主人,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風險意識差,內部壓力不足或者小富即安由於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間競爭越來越激烈,校企經營治理面臨來自各方面的經營風險,特別現在校企和社會企業完全處於同一經營環境時。然而,由於校企的風險意識並沒有提到應有的高度,沒有形成風險意識,對企業所面臨的風險熟悉不足、重視不夠,更缺乏有效的風險治理機制。企業治理者對回報股東的意識淡薄,壓力不足,或者以為依靠學校在當地的影響,大樹底下好乘涼,使企業與個人共同處於高度風險狀態。  ● 資訊流不暢,職責不清,責任不明  在整個校企中,固然進行了資本的整合,但企業的資訊不論從縱向還是橫向流通都十分不暢,很多有關企業的資訊被治理當局控制,而企業的員工對此一無所知。學校產業系統中,各個企業各自為政,甚至部分與部分的資訊溝通缺失,員工對企業資訊瞭解微乎其微,往往侷限於自身所處的部分。一切以企業治理當局要求為準,甚至會計資訊系統由治理層隨意控制,一不需要本錢資訊,二不計算投資回收期及投資回報率,三不收集市場方面的`資訊。   校企內部控制設計和控制環境的優化  通過上述對校企內部控制存在題目的分析,筆者對如何完善現代企業的內部控制提出如下幾點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