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讓學生善於質疑問題

文思屋 人氣:1.13W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不善於質疑問難,而是未想清楚就質疑問難,也即所謂的“徒勞的質疑問難”,則有百害而無一利,影響甚至破壞正常的教學秩序?最終影響教學效益。所以,教師必須讓學生學會善於質疑問難。

讓學生善於質疑問題

影響學生善於質疑問難的原因有二:一是長期以來,我國教學領域教師講、學生聽,或者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學會了“聽”,學會了“答”,而沒有學會質疑問難;二是有的教師本身就不善於質疑問難,直接影響了學生善於質疑問難。

為了讓學生善於質疑問難,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除了確實需要採用“教師講,學生聽”或“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方式外,要自覺地採用“學生問,教師答,或者學生答”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教師要對學生的“質疑問難”提出明確的要求

首先,教師要開誠佈公地對學生講,教師歡迎學生質疑問難,不怕被學生問倒。教師的最大成功是培養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

其次,教師也要告訴學生,不要為質疑問難而質疑問難。雖然問難是積極思維的結晶,質疑是發明創造的開端,但要圍繞教學內容來問難,來質疑。避免學生對“質疑問難”產生認識的誤區,認為不管什麼問題,有無價值,都要質疑問難;這樣,“質疑問難”就形式化、庸俗化了。

再次,指導學生在深思熟慮之後再“質疑問難”。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一節課僅僅45分鐘,那些能通過自己努力,或者藉助工具書、參考書,或者通過與同學切磋、討論能解決的疑難,則不必在課堂上提出。

又次,讓學生表達問題時儘量清晰明白,聲音洪亮。因為質疑問難是思維的火花閃現,如果不能用清楚明白的言語表達出來,一旦熄滅,便難再有痕跡;聲音洪亮,要讓全班同學都能聽到,以激起全班同學的思考。

最後,教師應該告訴學生,質疑問難時應該注意禮貌和教學秩序。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反之,學生亦應尊重教師的人格。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提倡教師要允許學生插嘴。但並不意味著學生可以不講禮貌,同教師胡攪蠻纏。如果七八個學生同時插嘴,七嘴八舌,彼此爭論不休,導致教學秩序混亂,那麼“質疑問難”也就失去其應有的作用和意義了。

二、教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技能和技巧

“質疑問難”,作為一種能力,是可以培養、可以提高的。我國眾多的優秀教師,在這方面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教師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1. 要讓學生抓住“題目”質疑問難。語文課教學中,“題目”是文眼,是記敘的主要教學內容的結晶,或是描述的主要物件,或是表達的中心思想,或是貫穿全文的線索,等等,讓學生抓住“題目”質疑問難,能達到以問促讀的目的。如有位教師在教《孔乙己》時,學生就提出了“孔乙己姓甚名誰?”這樣發人深省的問題。

2. 要讓學生緊扣“關鍵詞”質疑問難。如有位國小教師在教《了不起的中國女孩》時就讓學生抓住“關鍵詞”提問,於是學生提出了“題目為什麼要用關鍵詞‘中國’?”“什麼叫‘了不起’?”“這個女孩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等等問題,直奔課文的中心。

3. 要讓學生抓住“矛盾”質疑問難。大千世界,充滿了矛盾,“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學生能夠發現矛盾,就能發現問題,教會學生在矛盾處質疑問難,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如有位教師教《分馬》這一課時,一名學生就抓住課文標題“分馬”與課文內容的矛盾質疑問難:“我認為《分馬》這個標題不恰當!”教師趁熱打鐵,問他為什麼,他說:“白大嫂子分的是騾子,老初頭分的是牛,李毛驢分的是兩頭毛驢,明明是牛、馬、騾全有,而這標題卻叫做《分馬》,不恰當,應該叫《分牲口》。”教師鼓勵了這位學生,並表揚說:“《分馬》是著名作家周立波的作品,你敢於向名家挑戰,值得表揚。”哪知另一個學生也發現了矛盾:“老師,他不是向作者挑戰,是向編者挑戰,因為課文註解寫著呢,本文的標題是編者加的。”

4. 要讓學生抓住“對比”質疑問難。教師要教會學生比較分析某些概念、結論、詞彙之間有哪些不同和相同的地方,讓學生從異中求同、同中求異來質疑問難。如有位教師在教《再見了,親人!》時,有位學生問:“小金花一向堅強,媽媽犧牲都沒有哭,為什麼在與志願軍叔叔分別時卻落淚了呢?”像這樣的問題就是學生通過對比提出的。

5. 要讓學生抓住“細節”質疑問難。語文教學的文章細節,宛如藏在綠葉叢中的花朵,分開綠葉,顯出花朵,就會色彩紛呈,別開生面。如有位教師在教《七根火柴》時,學生就抓住細節,提出了兩個耐人尋味的問題。一是課文寫盧進勇從那個無名紅軍戰士身上取出了一個紙包,紙包裡面是一個黨證,“揭開黨證,裡面並排擺著一小堆火柴。”學生質疑問難,認為既“並排”就不能“成堆”,若“成堆”就不能“並排”。二是無名的紅軍戰士把七根火柴交給盧進勇後,課文寫到,盧進勇發現“那個同志的臉色好像舒展開來”。學生質疑問難,認為臉色就是臉上的顏色,顏色只能說深淺,課文說舒展開來,用詞不當。像上述耐人尋味的質疑問難,就是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學生注意抓住“細節”質疑問難的結果。

TAGS:善於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