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現代文通大意明細節從而提升閱讀能力為核心

文思屋 人氣:7K
現代文通大意明細節從而提升閱讀能力為核心
  任何一篇現代文,哪怕只是七年級的學生都能讀,但能否準確理解文章內容和行文目的、能否引起共鳴或意見相左、能否就文章的詞句篇段等方面作出評價或品出其中滋味,閱讀個體的差異就顯現出來了。所以,無論是平常的教學還是後期的複習迎考,現代文閱讀都要做到通大意明細節,以提升能力為核心。
  所謂“通大意明細節”,是指對待任何一篇文章,都要在整體把握它的主要內容、中心思維、主要情感的基礎上,來明確、品味它的層次結構、詞語句子、語言風格和手法特色。這說法似乎顯得原始甚至笨拙,然而它確實有效。“以提升能力為核心”,首先要明白現代文閱讀對學生要求的核心能力,然後在複習階段的安排中始終把“能力提升”作為一切閱讀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根據近年來對全國各地會考命題的分析研究,筆者認為有以下七種能力值得關注:
  
  一、認識理解能力
  
  認識理解是閱讀的基礎。而認識和理解能力因人而異,它要麼決定於平時的讀書積澱下的語感,平常所說好讀書的人語文不會差,很大程度指其認識和理解能力不弱;要麼決定於閱讀反覆的次數,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還包含讀者對語言因素所傳達出的資訊進行記憶、思維和想象等心理過程。
  這一方面要求老師在平常教學中對學生的閱讀“量”提出具體要求,對閱讀的“質”作出可行的指導,以豐富學生的積累,培養其語感;另一方面,在複習備考期間,可用一些精短美文進行強化訓練,其中最簡便的方法是以“聽”促“讀”。
  比如每節課前用3-5分鐘讓學生聽讀一篇美文後,回答下面問題:(1)寫了什麼內容?(2)作者要表達什麼意圖?你從哪些內容上得出的這個結論?選文時按文體分類,每一類文體以四五次為一輪,以得到強化。最好書面作答,回答後作交流、訂正、補充,老師作簡要的方法指導。這樣,在聽的前提下培養了學生的專注習慣、語感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在面對文字閱讀後,學生的認識和理解能力會顯得強一些,閱讀的效率會明顯提高。
  
  二、擬題審題的能力
  
  現代文閱讀考試中,近年來常有讓學生自擬題目作答的檢測方式。
  例如湖北黃岡市2008年會考試題:
  ⑨“老師”,辰撲通一聲跪了下來,淚流滿面,“我不回去了,我還要跟您再學十年,您一定要收下我!”
  24.研讀第⑨段,再自擬一道題目並給出答案。(4分)
  題目:__________答案:__________
  無論是命題還是答題,都反映了對文章的理解。在同一個角度,答題人需要揣摩命題人意圖,以增強答題方向的準確性。實際上,學生的失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對題目的檢測意圖不明白所致。所以,可以在平時的閱讀和訓練中讓學生學會命題,從認識理解、評價鑑賞、感悟體驗幾個層面思考,從中心內容、結構層次、品詞析句、手法運用、語言特色、運用拓展等幾個基本的角度命題。讓學生熟悉解讀文章的基本方向,明白常見的命題思路,讓被檢測者有一次與檢測主體的虛擬換位,考慮問題的嚴謹性會更理想。
  自然,審題能力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考場上時間的緊迫和考試意義的特殊使得不少學生為抓緊時間而犯低階錯誤:匆匆看題、草草作答。常常是問牛答馬,或者丟三落四,或者只抓一點不及其餘,更多的是犯經驗主義錯誤。因而這裡的審題能力更多的是指養成細緻審題的習慣。在平常的訓練中,面對題幹,先通大意:(1)讓我幹什麼?(2)有幾個問題?(常有答丟題的現象)再明細節:(3)題幹中的關鍵詞是什麼?(4)有沒有特別的要求和限制?(字數、角度、範圍等等)(5)答案最好以什麼形式呈現才能緊扣題幹問題?
  擬題、審題能力本身與閱讀能力的高下無關,卻常常決定了閱讀能力高下的顯示。
  
  三、綜合概括能力
  
  綜合概括能力是閱讀通大意的前提,在檢測中表現為整體把握、概括內容或主旨,幾乎是現代文閱讀考試的第一步。
  請看2008年會考的幾個例子:
  1.請以“梨蘋果”為線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節。(3分)(河南《梨一樣的蘋果》)
  2.請根據文意,簡述地震產生的過程。(4分)(杭州《話說地震》)
  3.這篇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3分)(河北《學習語文不能要求速成》)
  4.有人認為將題目改為“那車一開,就是6年”更貼切,簡要談談你的看法。(3分)(長沙《火車六年不到站》)
  這類問題的答題標準可概括為“資訊要全、語言要簡”,要求學生閱讀時從詞句到段篇逐層通大意,明確行文思路及文章的字面意思、深層意蘊,注意文章題目與關鍵詞句,在保證“資訊全”的基礎上儘可能用原詞原句。如例2答案:地球運動就產生地應力,地應力造成地殼的岩層扭曲變形產生能量,能量增加使岩層斷裂錯動形成“斷層帶”,巨大的能量釋放產生地震。這就是將選文第二段“地震的產生”中的關鍵詞重新組合而成的。
  不同文體的多種題型均表現了對綜合概括能力的檢測:(一)說明性作品:說明物件及其特徵;歸納內容要點,概括文意、層意、段意;篩選文中資訊等。(二)議論性作品:提煉或概括文章論點;理解文章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等。(三)記敘性作品:理清線索,概括人物形象,主要事件;理解題目的含義及作用;一句話新聞等。複習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項訓練,會使學生的概括能力有效提升。
  
  四、品味語言的能力
  
  文章是思想的結晶,更是語言的藝術。閱讀時明白內容可以學到知識、提高認識、陶冶情操,但筆者認為真正享受閱讀的樂趣,在於品味語言。現代文閱讀此類題目所選用的詞句,是全文的重點難點,是理解文章的關鍵。因此,品味語言的題目幾乎是現代文閱讀的必考題,成了檢驗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標誌,以2008年重慶市會考試題為例:
  第15題:品味語言(7分)
  (1)揣摩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說說它的表達效果。(4分)
  ①孩子的心靈是最純潔的一片雪地,在他們心靈上經過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髒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痛了他們的夢想。
  ②爸爸,順著我的腳印走,別踩痛了雪。
  (2)第16段畫線的句子,有什麼深刻含義?(3分)
  夜晚再黑,也壓不過雪的白。
  其實,句由片語成,品味語言的關鍵還在於品詞,要提高學生品味語言的能力。要引導學生在訓練中不斷對照參考答案,總結基本的答題思路和程式,在反覆中找到適合提升能力的方法。老師可以先拋磚引玉:放回原文,瞻前顧後(強調語境);注意修辭,抓住關鍵(選好角度);本意入手,品出情味(言之有據)。
  如:第15(1)①中,只有放回原文,瞭解到父親因女兒帶雪回媽媽墳墓前的願望無法實現時,才知道“不要踩痛他們的夢想”是“生動形象地表現出父親對女兒夢想的呵護,對女兒的愛”。第15題(1)②,只有在原文中找到女兒已逝母親日記中自比為雪的`內容,才明白女兒“別踩痛雪”的語言中,是“用擬人的手法賦予雪以生命,表達女兒對母親的愛,展示女兒的純潔心靈”。而第15(2)中,只有抓住關鍵詞“黑”“壓”“白”三個詞的本意,結合全文思考,才能得出這句話的深刻含意:“人生有再大的不幸(扣“黑”),只要我們擁有純潔的心靈(扣“雪白”),就能樂觀面對,戰勝不幸(扣“壓不過”)。
  
  五、鑑賞評價能力
  
  鑑賞評價是在認識理解、綜合概括基礎上更高的思維層次,要求對文章的題材主題、人物情節、佈局結構、手法及作用、語言特色等因素鑑別、欣賞、評判,在“知其然”的基礎上還要“知其所以然”。
  例1.文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反覆的修辭手法(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有什麼表達效果?(3分)(2008年山東第15題)
  例2.“是否可以將第④段調整到②③段之前?為什麼?(2008年山東濰坊第17題)
  此項能力訓練要求學生在平常的閱讀中,對文章所用的方法手段要學以致用,同時不唯本、不唯師,主動思考、積極探究。作答時,在明白文章主題的前提下選定角度,結合語境,對錶現主題及行文效果的優劣作出評價。
  如例1中,明白手法(反覆)的作用(強調、突出),結合語境主題,不難得出結論:強調了“我”與于勒的血緣關係,表現了“我”對於勒的深切同情,刻畫了“我”的矛盾心理,反映出菲利普夫婦的冷酷,側面揭示了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的罪惡。
  例2中,從題幹可選“順序”角度答題,結合各段內容,得出結論:不可以,因為②③段說的是使用冷凍療法的用途,第④段說使用冷凍療法作用的同時蘊含風險,②③段與第④段在順序上有邏輯關係,如果調整順序,就顯得邏輯混亂。
  
  六、體驗感悟和運用創新能力
  
  請看2008年以下會考試題:
  1.湖南長沙《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勁》第21題:請簡要說說你對作者觀點的看法。(3分)
  2山東臨沂《一個美麗的錯誤》第16題:孝敬父母是做兒女的本分。你是否也曾有過如文中毛毛所犯的美麗“錯誤”?若有,請選擇一次,簡述經過及當時感受。或請你策劃一次近期孝敬父母(老人)的行動打算,並說出那樣做的理由。(5分)
  這類題我們叫做拓展延伸題,它體現了“課標”中“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的理念,達到用優美文章感染人影響人的目的。它的答案往往是開放的。也正因其開放,使得不少同學答得酣暢淋漓,無所顧忌,結果卻大失所望。
  筆者認為這類能體現課標亮點、對思維層次要求很高的題,檢測的難度卻不大,只要讓學生明確要求、緊扣選文,所答思想健康、理由充分,層次清晰、語言通順,就可得高分。
  當然,這種能力的提升,對學生整體閱讀能力的提高,對其終身學習的意義無疑是重要的。
  
  七、語文表述能力
  
  現代文閱讀是一個諸多能力綜合運用的高階思維過程。同時,在考試中,也還有它的技巧性,它最終以語言表述為答案形式出現在試卷上,語言表述能力就是測定技巧水平高低的溫度計。通常,我們可以分別歸類,引導學生對各類文章、各類題型從答題思路、層次、用詞等角度總結出相對穩定的答題套路,使之準確、規範、簡潔、明瞭,以達到有利於學生展示閱讀能力,方便閱卷者評價閱讀能力的目的。
  總之,語文的複習備考與文字教學是不可分開的,無論是新課教學還是複習,無論是閱讀文章還是思考作答,都要在通大意的基礎上明細節,始終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為核心,以不變應萬變,讓能力提升和考試訓練互為因果,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