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陶行知生活教育論文

文思屋 人氣:2.01W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陶行知生活教育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陶行知生活教育論文

陶行知生活教育論文1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與幼兒的生活相適應,以所生活的環境做基礎,對身邊的事物和現象進行科學探索。”它要求對幼兒的科學教育不應脫離現實生活。幼兒園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科學實踐活動,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積極探索,敢於去發現,並從中得到樂趣。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幼兒的一言一行,從中發現幼兒的興趣和愛好,鼓勵幼兒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並對幼兒進行科學的引導,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使幼兒從小就懂科學、愛科學。

關鍵詞:幼兒;科學活動;生活化

教育為生活服務,生活又離不開科學。科學教育我們要從幼兒抓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引導幼兒學科學、用科學,鼓勵孩子在生活中積極探索發現,敢想敢做。在日常生活中要總結經驗,總結適和幼兒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以科學為依據,聯絡客觀實際,在娛樂活動中傳遞科學知識,鼓勵孩子勤動手勤思考,大膽發現,並把科學知識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去,鼓勵孩子運用科學知識去進行創造,並能運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教育內容生活化

日常生活中對孩子們進行科學教育,科學的內容是至關重要的,由於幼兒的年齡特點,如果沒有實物作為參考,只憑抽象的符號和概念他們是不可能接受的,必須要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具體事物和具體問題,從中積累經驗並不斷的思考,並且引導孩子用科學的方式和方法進行思維活動,開啟孩子的思維能力,進而進行對科學的探索,從而達到認識科學的目的。引導孩子注意觀察周圍事物,觀察它們存在的條件,發生發展等各時期的變化,使他們認識到世間萬物變化多端,以身邊的具體實物作為科學探究的物件,從中發現其中的奧妙,讓他們感受到科學就在自己身邊。為幼兒理解科學對人們生活的實際意義提供了直接經驗和背景。例如,在大班《環保小衛士》的主題中,我們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外的街道、小區等,感受我們生活的周邊環境,當孩子們發現街道上有很多的小攤販,而且地上有很多垃圾時,孩子們都表示很氣憤,他們說“這裡可真髒!”“這裡應該豎一個牌子,讓叔叔阿姨們知道要把垃圾放進垃圾桶。”……等參觀結束後,孩子們回到班級裡自發的設計了環保宣傳欄、環保宣傳冊。我們還設計了變廢為寶的活動,請幼兒幫助一起收集家裡的廢舊物品,比如破舊的衣服、光碟、薯片桶、紙卷芯等。又如:大班活動《我們的牙齒》?就來源於大班孩子們平時對換牙的討論。大班孩子正處在換牙階段,平時經常能聽到孩子們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討論“我掉了4顆牙了”“我的牙齒還沒掉,可以裡面已經長新牙了。”“我為什麼一顆牙齒都沒掉呢?”孩子們對於換牙有著自豪、害怕、擔憂等等,因此我們就開展了科學活動《我們的牙齒》,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瞭解換牙的祕密,讓孩子們不再害怕,知道怎樣更好的保護我們的牙齒。綜上所說,我們開展的科學要來源於幼兒身邊,要從孩子們的問題中來,這樣能更好的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自發的探索學習。

二、營造生活化的科學活動環境氛圍

環境作為隱性課程對幼兒的成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對於幼兒來說,對他們進行科學教育,他們所處的環境是相當重要的。孩子接觸的事物只有豐富多彩,思維才會敏捷豐富,才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把一些有益的東西和經驗變成自己的財富,所以對幼兒園的活動空間要充分合理的進行科學開發。

1、設立科學問題板報

我們可以把問題板報放在孩子們經常活動的地方,把孩子們日常活動中提出的疑問和出現的問題記載下來,科學生動地為孩子們講解,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心中的疑問,耐心細緻的講解,帶動孩子的思維。通過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向孩子提問,從而達到開發幼兒的智力的目的。經常開展親子活動,遊戲要多樣化,滿足幼兒的求知慾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使幼兒的思想情感更加豐富。

2、建立科學探究室

周圍環境的刺激會使幼兒追求科學的慾望更加強烈,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問題,鼓勵幼兒如何想出好辦法去解決問題。這樣就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實踐場所,也就是科學探究室。在探究室放幻燈片,給幼兒講解光和影的奧祕,聲音的傳遞等。在探究室裡準備一些儀器裝置機械等,讓孩子摸一摸,看一看,從中感知到方的、圓的、大的、小的、高的、矮的、規則的、不規則的的等等,還要準備一些植物和動物的標本,讓孩子們瞭解植物、動物的生長變化,還有科學讀物,可以開拓孩子的視野,積累知識和經驗,使孩子感受到學好科學的重大意義。

3、創設科學區

科學區主要涉及能讓孩子們直接操作和體驗的內容,這些內容來自孩子們的身邊,例如,通過玩色彩陀螺,瞭解顏色疊加的變化;通過觀察物體放在水中的不同現象,感受沉與浮;通過翻跟頭的小膠囊,感受物體重心的轉移等等。在“科學區”中,孩子們通過不斷的探索學習,經歷失敗,最後獲得試驗成功的滿足感,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從而更好的學習科學知識。

三、幼兒科學活動應更好地為生活服務

在科學活動中,一般遵從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樣的教學理念,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的問題,然後解決問題,最後再應用到生活中去。比如,大班的孩子對電充滿著探究的興趣,於是,我就準備了很多的材料。其中最簡單的遊戲,就是將鱷魚夾、二極體、電池連線,小燈泡就會直接發光。孩子們製作了很多的手電筒,在角色遊戲“小小醫院”中,孩子們利用手電筒,幫助檢查小病人蛀牙情況,喉嚨是否長泡等,他們聯絡生活情況,創設了豐富的遊戲情景。綜上所述,經常接觸生活中的事物不但是幼兒可以直接獲取經驗的基本條件,還可以為其更好的認識周圍的世界提供了前提保障,同時也為幼兒能夠清楚的理解到科學對於人們日常生活所具有的實際意義,激發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從而將所學的知識、經驗再運用於生活中去。

陶行知生活教育論文2

摘要: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於教育領域,並在推動教育質量發展方面做出卓越貢獻。其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更是讓教育開啟新的局面,讓教育與生活完美銜接在一起。幼兒教育領域同樣需要注重生活教育理念的滲透和融合,讓幼兒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將所學知識融入生活,為幼兒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生活教育;幼兒教學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他認為教育要與幼兒的生活結合聯絡起來,幼兒園與社會不能脫節,教師的教育與幼兒的學要統一起來。下面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為著眼點,簡單闡述他的生活教育理論是怎樣在幼兒教育中運用實踐的。

一、以生活為載體,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

幼兒的學習方式是在生活中學習,在遊戲活動中學習。由於幼兒是通過直接的經驗來認識周圍的世界, 感知身邊的一切事物,所以教育要建立在幼兒已經形成的與之相關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如幼兒在數學領域的學習中,教師要讓幼兒明確“保質期”這一概念,那麼教師就要讓大班幼兒在生活場景中體會什麼是保質期。教師首先可以設定一個場景,告知幼兒教師早上喝了一袋酸奶,不知道為什麼沒多久就肚子很疼,把問題拋給幼兒後,幼兒就會猜測什麼原因導致教師產生這樣的反應,當幼兒回答很可能酸奶放置的時間太久了,教師就可以切入“保質期”這一概念。然後拿來自己事先準備好的一些小食品,讓幼兒看一看,找一找小食品的生產日期,在什麼時間內吃是不會危害自己的健康的,這樣幼兒不僅可以體會到食品保質期的概念,而且還會對數學概念有一定的認知,會用一些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另外幼兒園的區角也可以根據生活的場景來佈置。如娃娃家、小超市、小醫院等這些區角,可以讓幼兒學習怎樣與同伴交往, 促進幼兒社會化的發展。例如在小醫院這一角色扮演區,給幼兒提供了醫生和病人等角色,幼兒通過回憶自己在生病時,醫生都說了哪些話,有什麼樣的行為,通過模仿模擬這一生活場景,幼兒會增加生活經驗,豐富相關領域的知識,進而提高幼兒與同伴的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陶行知曾說: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幼兒以自己熟悉的生活為載體,進行學習,能夠產生興趣,激發自主學習的慾望,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讓教育迴歸幼兒的生活,讓課程迴歸生活,這也是“生活即教育”理念的體現。

二、創設生活化的教育環境,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幼兒的教育不是要侷限在幼兒園中,而更多的是要走出去。大自然、大社會都可以作為幼兒學習的教材。幼兒教育界最近興起的“森林教育”就是以大自然作為“活教材”,向自然學習,向自然致敬。在沒有圍牆的森林中,幼兒盡情地體驗自然給予的饋贈,爬樹,撫摸溪水,觀察蝸牛,這些都是在課本中不能得到的,幼兒的每一次親身體驗和接觸都會增強他們與環境的互動,幼兒在感知環境中習得了經驗。在森林幼兒園中可以教幼兒怎樣防範規避未知的風險,在森林中迷路瞭如何找到回家的路,這樣的教育方式比教師在室內通過圖片的方式一遍遍地告訴幼兒怎麼做更直接, 更便於幼兒理解。

陶行知曾說,生活教育是以社會為學校的,自然教室的範圍不應該侷限在房子裡,天地間的任何場所都是可以用來進行教育活動的。需要研究什麼內容, 那麼教室就應該在哪個地方。在大自然中,在社會中讓幼兒的感官充分調動起來,解放幼兒的頭腦,讓幼兒主動去思考;解放幼兒的雙手,讓他們去觸控;解放幼兒的眼睛,讓他們去觀察;解放幼兒的嘴巴,讓他們自由言說;解放幼兒的空間,讓他們迴歸到大自然中,從學校中走出去;解放幼兒的時間,讓他們自由地支配時間。將幼兒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有機滲透, 促進幼兒全面的發展。

三、通過幼兒的動手實踐,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育活動中,應該給予幼兒更多的時間,讓他們對玩教具充分地觸控、擺弄,在實際的操作中不斷地嘗試錯誤,獲得經驗,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技巧。例如,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教師想要生成一個關於藝術領域的活動。那麼僅僅通過教師精心製作的PPT,用心準備的各種花兒的實物圖片是遠遠不夠的,最好是能帶領幼兒在園內尋找各種各樣的花兒,教師可以把幼兒園開放的花兒的照片打印出來,讓幼兒拿著花兒的圖片“按圖索驥”,尋找相對應的花兒,這樣幼兒就會對春天開放的花兒的顏色、形狀、大小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讓幼兒成為此次活動的一個主體, 通過幼兒自己的實踐活動,去認識各種各樣的花兒。此外,在“安吉遊戲”中,也可以看到幼兒任意地擺弄、操作,不斷地嘗試。在大型積木建構區幼兒在拼搭,壘高;在沙土區,幼兒在用沙土挖水渠,鏟沙子,倒沙子,通過與沙土的接觸,可以促進幼兒的眼手協調能力,促進精細動作的發展,還可以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在攀爬區,有滑梯、平衡木、蹺蹺板、吊橋, 都可以帶給幼兒不同的體驗,幼兒在不斷接受挑戰,不斷地探索, 在一次次地探索嘗試中,得到發展,得到鍛鍊。

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牆上有一條醒目的格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幼兒在實際操作和探索中,得到了發展,得到了成長和鍛鍊。在“做中學”,正是我們現在幼兒的教育理念,不是隻有口頭的教,更重要的是在操作實踐中學習。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是生活與生活的摩擦,要用生活來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是我們教育領域中的一面旗幟,指引教育不要脫離生活,教育與生活相結合。幼兒教育也應該以生活教育理論作為指導,不斷挖掘生活教育理論的契機,將生活教育和幼兒的學習過程,學習內容聯絡起來,真正做到讓幼兒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在玩中學,做中學,在玩中求進步,在做中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