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幼兒道德啟蒙教育的初探的教育論文

文思屋 人氣:5.33K

[內容摘要]

幼兒道德啟蒙教育的初探的教育論文

學前期(幼兒期)是人的個性傾向和道德觀念形成的萌芽時期,是培養良好品

德行為的黃金時代。在這一時期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和行為規範訓練,作用最明顯,效果也最好。全文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闡明幼兒道德啟蒙教育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從日常生活、家庭環境教育、創設富有教育意義的良好環境、精心設計一系列教育活動、家園和社群的一致性五個方面闡述了關於幼兒道德培養的方法和渠道。

[關鍵詞]

幼兒道德 啟蒙 初探

如今,早期教育愈來愈得到廣大家長們的重視。但不少人把早期教育理解為“早期智力開發”,而忽視了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這種認識是非常片面的。事實上,早期教育對幼兒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學前期(幼兒期)是人的個性傾向和道德觀念形成的萌芽時期,是培養良好品德行為的黃金時期,也是對幼兒進行道德教育和行為習慣訓練的極好時機。孩子年齡雖小,但感受力卻非常強,可塑性也很強。也就是說,小時侯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和行為規範訓練,作用最明顯,效果也最好。

《易經-蒙卦》中說:“蒙以養正,聖功也。”這是說,對蒙而無知的童子,及早施教,使之不失其正,是聖人之功。清朝末年的《蒙養院及家庭教育法》也指出:“蒙養通乎聖功,實為國民教育第一基址。”這是說早期的道德教育和行為規範訓練是基礎教育,對人的一生起著奠基的作用。

“一歲看小,三歲看老。”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也正如孔子所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小時侯形成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特別牢固、持久,就像是與生俱來的一樣,回給以後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影響人的一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人格教育端賴於6歲前的培養。這個時期培養得好,以後只顧著增高地培養下去,自然成為社會的優良分子;倘若培養不好,那麼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決了不易變,這些兒童升入國小,教師需費九牛二虎之力,去糾正他們的`壞習慣,壞傾向,壞態度。”由此可見,在幼兒期對兒童進行品德教育意義重大。

因此,德育應從小進行,即從家庭和幼兒園開始。如何實施道德教育?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育:

1、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隨時隨地進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常規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針對幼兒接觸過的事情,隨時隨地的進行教育。例如,午餐時,老師除了讓幼兒品嚐廚房叔叔阿姨為他們燒的美味可口的飯菜外,還有意識地引導幼兒瞭解工作人員是怎樣工作的;飯後,老師便帶幼兒觀察保育員老師整理餐具,拖地等;孩子親眼看到老師用力一道道、一遍遍地拖,非常辛苦。不僅使幼兒對幼兒園的工作人員產生敬意,而且使他們懂得了應該尊重和愛護別人的勞動成果,不浪費飯菜,不往地上亂仍髒東西的道理。再比如:象飼養的小鴨子病了,小荷蘭豬餓了;某幼兒把另一幼兒豆漿撞翻了等等,老師緊緊抓住這些滲透的機會,隨時瞭解和掌握幼兒行為習慣,不失時機地開展隨機教育,促使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逐步形成。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顯而易見的。

2、 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促進幼兒德育的發展

家庭是人們出生的場地,是人生最初的生存、生活環境。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是生活化的教育,是幼兒人格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在孩子的道德教育和行為習慣培養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

所以家庭生活對於孩子來說,就像物理學中的“磁場”,生活在其中,不由自主地就被“支配”,不知不覺地便接受了教育,一切都可以通過潛移默化、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實現。而且,經過長時間的薰陶、浸染和反覆的實踐,教育影響相當深刻,甚至能深入“骨髓”,伴隨人的一生。

作為家長,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引路人,應當負擔起這個責任來,“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家長一定要樹立自身的榜樣,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互相尊重,互相謙讓,與鄰里友好相處。關心別人,贏得孩子的信任和親近,共同營造出道德修養的美好氛圍;其次,父母在生活中對幼兒的做法做出正確的評價。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為孩子指明方向。因此,家庭教育在子女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3、 為幼兒創設富有教育意義的良好環境

注重環境美是幼兒園環境佈置的一個重要原則。良好的教育環境有助於幼兒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幼兒園通過環境的創設,美化,設計來創造適合幼兒成長的教育環境,利用環境與幼兒相互關係,來誘發和調整改變幼兒的行為。首先,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發展水平及道德教育的需要,佈置牆壁。如:“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通過參觀、外出活動等,使幼兒從中熟悉可愛的家鄉、熟悉偉大的祖國,瞭解家鄉;師生共同收集本地區風土人情的圖片、照片,歷史古蹟,各地特產、小吃,紀念品等,自然地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真情實感,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建設家鄉、振興祖國的種子,從而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愛國主義的啟蒙教育;其次,在活動室內設定各類活動區域或角落。如:利用活動室的邊角建立了“我是小小工程師”、“娃娃家”、“圖書大家看”、“我有一雙小巧手”等活動角,滿足孩子參與社會的願望和情感的體驗,充分表現自己的個性;在自然角種植花卉、飼養小動物,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積極性,分享大自然給他們帶來的情趣;再次,我們的幼教工作人員時時處處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要求幼兒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一言一行,做幼兒的表率。

4、 精心設計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培養幼兒優良的品德行為

教師要不失時機的利用各教學領域教學和遊戲進行德育教育,讓幼兒在玩樂中,在輕鬆愉快的活動氣氛中,懂得道理,受到薰陶,達到教育過程的最優化。

(1)節日活動一年四季,有不少的節日,我們在歡慶節日的同時,利用節日,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如在三月八日進行愛媽媽、愛阿姨的、愛奶奶教育,讓幼兒知道節日的名稱、日期,瞭解媽媽、阿姨、奶奶工作的辛苦,從中是幼兒萌發尊敬媽媽、尊敬為社會作出貢獻的阿姨們情感,並自己動手製作禮物和小節目獻給他們,使幼兒逐步懂得了尊敬媽媽等長輩的道理,產生了尊敬長輩之情。

(2)參觀、旅遊活動組織幼兒參觀新工廠及有關建築物,帶孩子去旅遊,去認識我國的山山水水,名勝古蹟,讓幼兒瞭解人們的勞動,激發幼兒從小愛自然、愛家鄉、愛祖國、愛人類的情感。

(3)文學作品如通過故事表演《小羊過橋》教育幼兒互相謙讓,通過歌表演《潑水歌》教育幼兒和同伴友好相處,通過《好心的小魚》等故事建立一種正確的道德行為,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體育遊戲中跳繩、玩皮球、走獨木橋等是最直觀的德育教育,教育幼兒團結一致,激發上進心和勝不驕、敗不餒的品德,互諒互讓,不爭搶器具等品德具有得天獨後的條件。

(4)大帶小活動有大班哥哥姐姐帶領小班弟弟妹妹參加幼兒園組織的活動,一起去郊遊,“大帶小”幼兒美食節,“大帶小”一起遊戲等,通過活動,培養了互相關心,互相照顧,和善交往,辦事有責任感等優良品質。

5、 做到家庭、幼兒園、社群的一致性

幼兒園、家庭、社會教育要互相一致,如果幼兒園中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則相反,孩子就會迷失方向,無法樹立正確的道德標準。德育教育要全面,正確實施必須加強家園聯絡,定期召開家長會,家園聯絡手冊,家長開放日,家長接待日,及時瞭解家長對子女教育的情況,向家長宣傳和普及教育幼兒的知識和方法,幫助他們端正教育觀點,促使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協調一致。教師做好社群協調工作,定期參加社群活動,共同聯歡表演,進行尊老、敬老的教育,使幼兒好的道德修養從小建立起來。

樹木只有根深才能葉茂以至開花結果。幼兒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只有從小培養良好的品德修養,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世紀人才。因此,幼兒園、家庭、社會各方面要互相協調一致,根據孩子的發展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道德修養,使祖國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圍下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 趙忠心:2004年09月21日,《學前教育—家教版》中《家庭是思想道德的啟蒙學校》。

2、 臧勤:《早期教育》中《幼兒教育中滲透品德教育的實踐與探索》一文。

3、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與湖南省長沙師範學校聯合主辦的《學前教育研究》1999年第4、5期,《經驗交流》欄目。

4、 蔣莉: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的搖籃,選自《幼教博覽》2001年第7期,由總參謀部幹部部主辦。

5、 張勤:現代家庭教育ABC,選自《幼教博覽》2001年第8期,由參謀部幹部部主辦。

6、 宋旭輝主編:《上海托幼》德育研究欄目,上海教育報刊社200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