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語言在舞蹈表演中的運用

文思屋 人氣:1.06W
論語言在舞蹈表演中的運用
    在通常的舞蹈創作表演中,編導會根據演員的能力和特點去設計舞蹈語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舞蹈語彙"。它集人體動作、、服裝、舞臺美術、色彩、燈光和具體情節於一體,主要依靠人體動作來塑造形象,表達思想感情。但在現實的舞蹈當中,確有一些舞蹈是需要用語言來"畫龍點睛"的。
    一、傳承已久的表演形式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用語言來為舞蹈畫龍點睛、烘托氣氛,已經成為舞蹈的一個特色了。有時候,一聲具有地方特色的吆喝聲,可以讓觀眾知道這是在塞北還是在江南;是在草原還是在山區;是哪個民族的吆喝聲;甚至可以告訴你將要看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舞蹈節目。
    1.號子。勞動號子在舞蹈中是比較常見的。無論是山區的林業工人,還是江上的放排水手,只要號子一喊,一下子就會拉近舞蹈與觀眾們的距離,告訴大家舞蹈表現的地域和地方特色,而且,號子也很容易配合舞蹈的動作,烘托氣氛,展示時空,把情感、情緒、情節推向高潮。
   2.吆喝。除了號子以外,吆喝聲對舞蹈的表現也是具有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手段。你千萬別小看那短短的幾個字啊,你比如:一聲“過年嘍!”就可以馬上把你帶入新春佳節的歡快、喜悅、祥和、熱烈的氛圍之中。
    3.說唱。這種表演形式一般是舞蹈演員自己演唱,是一種很有潛力的表演形式。用詞表述大多簡單、明瞭、具體,表現事物或直接表達情緒和感覺。重要的語言常處理為重音,並常以切分音的節奏出現。
有時語言的選用並不是為了它的內涵,而是為了其動聽的節奏效果。比如:"咱們那個老百姓啊,今兒個真高興",演員用切分音的`節奏和著音樂說出,其效果不僅給聽覺增加了新穎的成分,也為突出內容性增加了份量。
     4.歌伴舞。歌伴舞是以演唱為主、舞蹈為輔的表演形式。它的舞蹈動作比較簡單,只是為了烘托氣氛;它的歌舞結合比較密切,歌詞比較樸實、通俗易懂、歌詞的語言音調結合緊密。這種形式在大型晚會、通俗歌曲表演為多。
    二、語言參與舞蹈的新形式
    舞蹈藝術長於抒情而拙於敘事。在語言參與舞蹈的過程中,在廣大舞蹈工作者的努力之下,創造性地把語言與舞蹈相結合,就產生了新鮮而別開生面的新形式。
    1.加對話。表演者利用對話直接交流。這樣可以明確地介紹人物關係、表達情緒,幫助觀眾瞭解舞蹈內容,增強舞蹈的吸引力。這種新的語言參與舞蹈形式在國外的舞蹈創作中已有嘗試,而在國內還是一個尚待開發的形式。
    2.加吟誦。根據舞蹈內容,選擇或創作一段語言易於理解、富有韻律感、富有情緒感的詩歌或散文,要求保證觀眾能夠聽得懂、聽得清。由單人或兩人有節奏吟誦,以烘托氣氛,表達情感,吟誦的配樂音量要弱或者不用配樂。
    3.配解說。解說力求簡明扼要,不能壓倒舞蹈本身,也不能過分地凌駕於其它因素之上。配解說就是利用解說來介紹背景,貫穿劇情,語言在這裡的功能作用就是向觀眾提供時間、地點、年代、人物、事件及其目的等背景資訊。
    解說不僅僅可以安排在舞蹈的開始,也可以用在舞蹈的結尾或安排在高潮部分。解說詞要補充舞蹈的內容而不是評論舞蹈的感情內容,把感情的內容留給舞蹈去盡情發揮。為了充分發揮舞蹈藝術的特點及其表現力,凡是動作性強的內容應該全部留給舞蹈來完成。
    有些適合語言表達的內容,單靠舞蹈不可能完成,那就放手讓語言得到盡情發揮;反之,有些內容用舞蹈表現反而比語言更方便、清晰,那就用舞蹈來直接表現。
    我們在運用語言在舞蹈中二者的結合時,必須充分了解和正確區分語言藝術與舞蹈藝術的異同,既要發揮各自的長處,又要使得二者有機地結合,達到相得益彰,異曲同工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