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國鋼琴作品在鋼琴教學中的作用

文思屋 人氣:1.3W

    民族鋼琴作品是國家鋼琴藝術生命之根。我們不僅希望加強中國的民族文化,也希望把中國鋼琴教育民族化推向世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是,目前中國的鋼琴教育依然以西方鋼琴教學體系為主。西方鋼琴藝術與教育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仍起著主導作用,這與我們所期望的中國鋼琴教育民族化體系要求不相適應。一位作曲家說:現在那麼多中國鋼琴曲還未被好好演奏和推廣,何必再創作新作品呢?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這與現在存在的消極對待教學、演奏與推廣中國民族鋼琴曲的傾向有一定的關係,只有改變這種傾向,發展中國鋼琴音樂的大道才會暢通。
  現代音樂教學所培養的人才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教育工作者,而且也是音樂文化的傳承人。在鋼琴音樂教學中,中國鋼琴作品理所應當有其相應的位置。中國的鋼琴音樂,從民族性的音韻提煉,到鋼琴的音響的發揮,要大量創作出中國人所接受所歡迎的好作品來,形成中國自己的鋼琴學派。隨著社會的發展,藝術環境越來越好,中國的鋼琴教育者要以繼承和發揚中國鋼琴音樂為己任,秉承教學相長、踏實苦幹的精神。經過努力,使中國鋼琴音樂演奏和教學乃至整個鋼琴藝術事業蓬勃發展。
  
  一、培養鋼琴教學中民族音樂的意識
  
  我們不應拒絕任何先進的文化,但在吸收西方鋼琴音樂的精華的同時,一定要結合我們自己民族的特點,做到“洋為中用”。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至今影響著整個世界。反過來,世界文化的發展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作為鋼琴音樂,起源於歐洲,那裡有積澱深厚的鋼琴音樂底蘊,當然被視為是“正宗”。我們沒有理由閉門造車,相反要以謙遜的態度認真研究它。隨著時代的進步,中國的鋼琴熱象雨後春筍迅猛發展,我們自己民族的創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鋼琴創作作品也多了起來。然而,所謂“正宗”的,絕大部分都是國外作品,就連專業院校的課本中國作品也很少,這是我們的現狀。作為一名鋼琴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呼籲民族鋼琴音樂的覺醒。我們完全可以把一系列優秀的中國鋼琴作品列入教育課程中,加強學生民族音樂意識的培養。
  
  二、中國作品在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
  
  借鑑西洋鋼琴教學體系的成功經驗,在教學中把中國鋼琴作品納入教學課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學習中國作品,更深刻理解中國文化的內涵,提高整體文化意識。學習和演奏中國鋼琴作品有助於學生繼承我國優秀音樂傳統,並使之發揚光大。各高師院校要定期舉辦中國鋼琴作品的演奏和比賽,舉辦中國作曲家的鋼琴作品“專場音樂會”,更要鼓勵教師個人舉辦“中國作品獨奏會”,展現和推廣中國鋼琴曲,弘揚中國鋼琴音樂成果。鋼琴音樂教育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途徑,需要用心鑽研這個課題,要充分發揮教師在其中的主導作用。高師音樂教師是中國作品的傳授者,應注意認真總結教學經驗,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在教學中,加強對多元化的中國鋼琴音樂風格特徵及作品要領的分析,中國鋼琴音樂文化需要中國鋼琴教育民族化得以繼承和鞏固。
  
  三、多元化的中國鋼琴音樂創作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空前活躍,在題材的開拓和技法的創新諸方面,思路越來越寬。很多作曲家一直堅持在中國調式特性的基礎上,進行民族和聲的革新與試驗;上世紀80年代後,更多的作曲家則立足於新風格的大膽探索,追求新的音響結構:還有一些作曲家選擇性地使用各種無調性變體手法——或者直接運用12音技法寫作,或者變化使用12音技法;更有一些人則自己獨創技法體系,使理性的思考與創作實踐同步進行,產生了不少風格狂放不羈的鋼琴音樂作品。音樂藝術哲學觀和鋼琴曲風格開始擺脫了單一模式而進入了多元化的年代,一批批頗具新意的鋼琴作品問世。可以說基本反映出中國鋼琴作曲家的創作趨勢——不同於以前任何時期的多層次、多元化的創作現狀。
  中國鋼琴的作曲界,在打破了“民歌加和聲”的創作思維框框之後,又越過了熱衷寫作單純改編曲階段,開始走上了獨立創作的鋼琴音樂發展歷程。使作品在現代音響的基礎上不僅體現出濃厚的民族韻味,還顯示出表達多樣民族韻味的優越性。但在總體上,它們都不同程度地體現出對於時代性和民族性相融合的`一種追求,體現出技術性與標題性相結合的一種創作立意,體現出朝著音樂創作的“可聽”、“可用”性方面貼近的趨向。從此,中國鋼琴音樂的新作品,已開始了量與質的昇華。
  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在創作方面比鋼琴教育和鋼琴演奏取得的顯著成績較顯薄弱,應努力改善創作鋼琴音樂的環境和條件,認真演奏和推廣。只有這樣,發展中國鋼琴藝術的大道才能暢通。作為中國鋼琴教育者要努力弘揚自己民族的優秀鋼琴曲,做一箇中國鋼琴音樂堅定不移的宣傳者。要繁榮中華鋼琴音樂,創作、演奏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它們共同形成鋼琴表演藝術的統一體。
  
  四、新世紀以來鋼琴教學研究的總結和思考

中國鋼琴作品在鋼琴教學中的作用

近年來,通過對高師鋼琴教學研究的簡要梳理,我們發現,這一時期的研究有如下特點:在研究內容上,這一時期的研究重點相對集中在教學改革、學科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模式、集體課形式等課題,緊貼時代資訊和教育改革的步伐,對於促進高師的鋼琴教學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其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對教材教法的研究、中國作品在教學中的研究以及基礎教學的研究等方面,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還都遠遠不夠。在研究方向上,這一時期的研究已經開始傾向基礎音樂教育、社會基礎音樂教育的方向,但結合得還不夠緊密。在研究的方法上。較多采用經驗總結法,實用可行,但是較少運用實證方法,有的研究缺乏可信的資料,論據不夠充分,說服力不夠強。在研究視角上,缺少研究國外高師鋼琴教學的對比研究。運用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新的視角對高師鋼琴教學的研究比較薄弱,而從美學、哲學以及文化學角度來進行的研究更少,學術深度有待加強。
  對未來的高師鋼琴教學研究,筆者作出如下思考與建議:改革教學研究觀念,強化高師鋼琴教學研究,為基礎音樂教育服務、為社會鋼琴基礎教育服務的方向,關注基礎音樂教育和社會基礎鋼琴教育的發展,開放研究的領域。強化高師鋼琴教材教法的理論研究,運用新的教育理論和教育觀念,對現代突飛猛進變化發展中的高師鋼琴教學法作出理論解釋。研究應有前瞻性,避免停留在經驗性介紹式研究的層面。

TAGS:鋼琴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