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公園中游園行為分析與設計謀略

文思屋 人氣:1.9W
公園中游園行為分析與設計謀略
摘要:通過對張家界市城區3個公園中不同區域的遊人活動個體,活動群體及活動方式等的記錄,以及活動痕跡的壹看和相關職員的訪談,發現了在誼公園中游人存在依靠、聚眾、抄近路、亂塗亂畫籌行為普遍存在。對這些遊團行為的動機和客觀原因進行了分析,進而提出了滿足不同遊園個體行為心理特點與需求、創造具有穩定和安全感的因林空間、公道地引導遊園行為等園林設計謀略。
  關鍵詞:遊園行為;園林設計;張家界
  
  隨著時代的推進,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得到了不斷地深化,要做好人性化的園林設計就必須考慮遊人的心理需求與行為特徵。遊園行為不只限於在遊園行為過程中可直接觀察到的活動,應該還包括感知環境、熟悉環境、環境自我評價等過程。只有把握清楚遊園者的心理需求和行為特徵,才能使園林設計適合遊人的需要、滿足遊人的喜好,得到遊人的認可。遊園行為與心理的分析,對園林營造的成敗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和作用,應當成為現代園林設計、建造與經營中的重要基礎工作之一。陳巨集玲、欒春鳳、嶽豔萍、胡汀、李耀健等分別對不同地區的城市廣場、城市溼地公園、等地的遊人行為進行了調查和研究,提出了一些相應地園林設計謀略。本研究以張家界市城區的大庸橋公園、紫舞公園及義士陵園為例。對公園中不同區域的遊人活動個體,活動群體及活動方式進行調查和記錄,同時對活動痕跡的分析和研究,針對幾類遊園行為探討了相應的設計謀略。
  
  1 調查地點與調查研究方法
  
  1.1 調查地點
  包括該張家界城區的紫舞公園、大庸橋公園、義士陵園等城市公園。
  
  1.2 調查研究方法
  以現場調查為主,以拍照或攝影的方式記錄不同個體或群體在公園不同區域發生的行為,同時考察遊人活動後留下的痕跡並對行為發生場所的環境進行分析,通過現場體會,結合對相關職員的訪談,對各類行為的動機進行分析和評價。
  
  2 常見的遊園行為分類與分析
  
  2.1 先天性行為習性
  有些行為習性的動作傾向明顯,幾乎是動作者不假思考做出的反應,因此可以在現場對這類現象簡單地進行觀察、統計和了解。但正由於簡單,有時反而無法就其原因做出公道的解釋,也難以推測其心理過程,只能回因於先天直覺、生態知覺或者後天習得的行為反應。這類行為在遊園活動中的具體體現有:“捷徑行為”,即遊人在行走過程中往往選擇最短最便捷的路徑;靠右側通行,即在中國,大多數人仍以右行為主,逆時針轉向,即大多數人的遊人轉彎方向是逆時針方向的,依靠性,即多數晨人總是偏愛逗留在柱子、樹木、旗杆、牆壁、門廊和建築小品的四周和四周。上述行為可能受到不同地域環境的影響,但總體上是天性行為和習慣所致。
  
  2.2 觀察他人表現與自我表現
  規劃師西摩,戈德指出:在娛樂消遣中,“人們總想扮演某一個角色,並以種種幻想來沉醉自己,以致最後自身下意識地表現出傾向性的舉動”。這類行為在遊園活動中的具體體現有:觀察他人,即所謂的“人看人”;留影、題字(畫)、甚至亂刻亂畫以示“到此一遊”等等。
  
  2.3 從眾行為
  從眾行為是動物追隨本能。俗話說“領頭羊”,當碰到異常情況,一些動物向某個方向跑,其他動物會緊跟而上。人類也有這種“隨大流”的習性。
  
  2.4 集聚圍觀行為
  類似從眾行為,人類還具有好奇的本能,當在遊園中,發現某個地方出現異常情況,則會發現四周的人群會向這個方向集結,這就是集聚效應,直接表現為圍觀。圍觀是人們古往今來廣泛存在的行為習性,這種行為遍及四海,既反映了圍觀者對於相互進行資訊交流和公共交往的需要,也反映了人們對於某種新資訊的'偏愛。正是出於上述需要和偏愛,人們在相對自由的外部空間中對任何差異明顯的資訊都表現出十分好奇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