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文化建築綜合體整體性設計策略論文

文思屋 人氣:2.55W

1文化建築綜合體和整體性設計

文化建築綜合體整體性設計策略論文

文化建築綜合體(CulturalComplex)是指通過公共空間將兩種或以上不同屬性的文化功能(如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歌劇院、青少年宮等)綜合、集約地組織在同一城市實體中,不同功能之間充分實現相互支援和促進,形成互補與共生的關係的公共建築,在建築形態上表現為一座巨型建築或一組緊湊、有聯絡的建築群體。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劇,城市公共文化設施向巨型化、綜合化和整體化方向發展,文化建築綜合體的整體性設計成為了重要的研究課題。

文化建築綜合體的整體性設計需要將其很好地融入城市公共空間,進行多元功能的有機整合並延續城市文脈,其內容涵蓋從城市設計到建築設計的各個領域,它要求在建築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建築、交通、基礎設施、開放空間和綠化體系等實體形態的影響,同時尊重所處地塊的城市文脈和歷史傳承,使建築與周圍環境之間達到和諧、動態的相互作用。文化建築綜合體不論是集中建設還是統一規劃、分期建設,都應該納入到整體性設計的框架之下。

2文化建築綜合體的整體性設計原則

2.1整體融入城市公共空間

文化建築綜合體的公共空間是城市空間系統的一個分支,是城市空間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的公共空間、半公共空間、交通空間、體型處理等都受到城市形態、場地特徵的制約。例如,位於法國巴黎中心舊城區的蓬皮杜藝術中心1),將建築體和休閒廣場納入到巴黎城市肌理當中,在場地東側集中建築實體,東、南、北三面齊整的介面延續了城市傳統街道空間尺度,西側的休閒廣場成為了巨大的吸納器,將城市生活沿街道順勢引入,四面的人流自然地彙集於此,實現城市生活和城市空間的“無縫”過渡。山東省煙臺市牟平文化中心2)為呼應新城規劃設計中的沁水河沿河風光帶,將東側文化休閒廣場納入到整個城市濱水休閒空間體系來設計,文化休閒廣場使原有的城市濱水休閒空間得到延續,併成為該城市空間體系的重要節點,同時城市生活也被引導進來,人流由東側廣場順地面緩緩升起的坡道引至屋面,創造出多維度的城市公共空間。

2.2多元功能有機整合

文化建築綜合體是多種功能的集合,多元功能的有機整合即是在節約土地資源的前提下,建築實體和外部廣場儘可能的緊湊、集中。建築實體的集中能夠節省裝置資源,外部廣場的集中則有利於大型市民文化活動的開展。從空間形態角度出發,多元功能的有機整合可以分為水平整合與豎向整合兩種方式。山東省煙臺文化中心3)的基地為東西長約400m,南北最寬150m的.狹長地形,其功能包括博物館和大劇院、群藝館、京劇院以及青少年宮、書城三大部分六大功能。面對複雜的場地因素及功能組成要素,設計中運用了水平整合原則,將建築實體集中於場地南側並呈長條狀佈置,最大限度地空出北面用地作為市民室外活動場地,集中的北部廣場成為城市大型慶典活動的場地,為建築體提供了觀賞距離,也避免了由於多種文化功能的並置而導致的場地割裂、廣場散佈的不良現象。廣州花都區文化中心涵蓋綜合會展中心、文化館和青少年宮三大功能,是集展覽、交流、培訓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活動場所。設計中運用了豎向整合原則,即在豎直方向上將建築實體與場地劃分開來。文化中心的底層架空,設計成市民的室外文化活動場地,由三個圓形交通核心支撐起建築主體,主體功能集中於建築的三、四層,像是漂浮在空中的雲朵,為底層文化廣場提供了遮蔽和空間限定。

2.3城市文脈的延續

文脈主義強調通過形體、空間、裝飾及細節的處理對城市環境中的歷史、自然要素進行復制和轉譯,以求建築與城市在視覺、心理和環境上的傳承延續。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沃克藝術中心新館是一個追憶歷史、延續新老城市空間、探尋城市記憶的例項。新館設計中保留了原館的精髓,通過透明的玻璃幕牆,將博物館和熙熙攘攘的都市叢林連線起來,建築物悄然融入城市生活,使新舊兩館之間的銜接更為自然,體現了新舊完美統一。日本山口縣的情報藝術中心的主要功能包含了劇場、展覽空間、小電影院和市立圖書館。建築造型摒除了大都市文化建築的刻板印象,而呈現出波浪形的立面形象,設計中將山巒的起伏變幻作為城市的自然文脈,內部空間尺度的轉換,建築三個“山頭”的大小高低變化對應著山巒的脈勢,與其所在基址環境中不遠處的山巒產生了極為協調的美感,同時也極好的適應了內部空間的需要。

3文化建築綜合體的整體性設計策略

3.1規劃設計層面:空間減法——核心公共空間的營造

羅傑特蘭西克在《尋找失落空間》4)一書中說:“控制圖底關係的目的在於建立不同的空間層級,理清地區內的空間結構。”空間減法是指利用圖底關係法則在整體空間佈局的實體中減去虛體空間,利用虛體空間組織、串接各功能空間要素,該虛體空間可以表現為下沉廣場、臺座廣場和庭院等,這些虛體空間往往成為整個文化建築綜合體的核心公共空間,有效的集約組織了主入口廣場空間。日本神奈川縣的的湘南臺文化中心5),含有兒童館、文化館、劇場、體育館和天文館等多種功能,長谷川逸子將70%的功能空間埋於地下,地上部分則利用空間減法獲得虛體空間——場地中部的下沉式庭院,創造性地將人流引導至場地內部,營造出室外核心公共空間,進而通過下沉庭院組織各場館出入口,人流有序而不紊亂。河南省信陽市博物館、圖書館和文化藝術中心6)的基地呈方形,建築物在方形塊狀佈局的基礎上在東側挖減出內廣場,成為了建築群體的向心空間,三棟單體建築均向該廣場設定主入口,而將次要入口設定在臨街的外側,有效地組織了公共空間層級序列。

3.2建築設計層面:統一基座或屋頂——建築整體感的塑造

統一的基座或屋頂是最為常見的建築整體感的設計策略,它使得零散的體量在同一建構語言下得到規整。盧塞恩文化中心7)的三大功能體塊:音樂廳、會議中心和博物館的外立面分別選取了不同的材質主體——水平、消隱、網格,表達功能的差異性,而巨大的屋頂則使得文化中心顯現整體化,室外公共活動空間被這上邊界給確定下來,具有很強的場所歸屬感,鏡面般的金屬屋頂反射著盧塞恩湖的粼粼波光,使建築消融在環境之中。廣州市的蘿崗中心城區文體中心包含大劇院、圖書館和檔案館三種功能,整體空間佈局由傳統的嶺南庭園餘蔭山房拓撲形變而來,建築體散佈在場地當中,設計結合場地地形,運用立體化的基座平臺將三館串接相連,使其獲得整體的形象。煙臺文化中心是以上兩種策略的綜合運用,首先用一層高的基座平臺將各部分功能連成整體,平臺之上形成三大散佈的建築體量,在造型上分別寓意為歷史之石、現代之石和未來之石。立體基座有效地將人流引入到建築的架空平臺內,形成不同層次、不同性質的半室外空間;而整體大氣的屋頂連線板則使得立體平臺下的活動有了空間歸屬感,也使得整體建築形象流暢動感、大氣磅礴。

3.3細部設計層面:統一的形體和細部邏輯

統一的形體和細部邏輯的整體性設計有兩種方式:一是單體母題式設計,各單體高度的一致,組合形成一定的韻律;二是各單體在同一套邏輯的基礎上演繹,形成多樣的單體形態,是同一造型邏輯的拓撲重構。吉巴歐文化中心的各功能均質地佈置於場地中,形成三組“村落”,倫佐皮阿諾按照比當地棚屋形式大得多的尺度,選取原生材料,用現代技術建造各個單體,儘管建築自由的分佈,但是統一的佈局韻律以及形體構成使其整體性強烈並具有當地卡納克族村落的佈局特點,做到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瓦倫西亞科學藝術城的博物館、天文館和歌劇院三組建築並不是一次建成,而是統一規劃、分期建設的,由於場地限制較少,整體佈局採用了有機分散式的形態,三館自由散佈於場地之中,三個建築均採用了卡拉特拉瓦特有的仿生學造型,儘管建築形狀和體型均有較大的差異,但是肋狀結構體又能相互和諧呼應,並通過大面積的水面將三館連為一體。

4結語

文化建築綜合體是城市公共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可以在城市空間中形成緊密聯絡的、開敞的、複合的共享空間,同時,作為傳承城市歷史文化的載體,是濃縮凝聚城市文化記憶的關鍵單元與重要節點。在城市化程序的快速發展現階段,我們期待並相信,基於整體性設計的文化建築綜合體創作理念將在實踐和理論中得到更為廣泛的運用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