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設計>

環藝系畢業設計設計策劃書

文思屋 人氣:2.47W

設計策劃書

環藝系畢業設計設計策劃書

姓 名: 劉佳鑫

學 號: 08250xx57

專業班級: 環藝0805班

指導老師: 張娜

日 期: 20xx年12月

環境設計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

1、 課題名稱

商業綜合體設計與周邊環境設計 — 建築與室外環境

2、設計任務(內容專案)要求

我們小組的設計主要是以綠色,仿生為主題,設計一個商業綜合體與周邊環境的專案,在這個團組中我負責商業綜合體設計與周邊環境設計 — 建築與室外環境

(1)確定場地以及場地考察

(2)確定該商業綜合體的建築和景觀的設計的風格、顏色搭配、設計理念

(3)查詢資料,手繪圖稿

(4)最後效果圖

3、設計專案的意義(實際或研究)

從專案本身來看是對未來城市發展做的一個預案

從選擇的地皮來看,以湯遜湖和溼地園為底,可以很好的去研究怎樣將建築對環境的傷害率降到最低,以達到在既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同時,又能滿足人文,商業的需求,對當地的'經濟、人文、旅遊發展也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4、 工作進度要求(分階段提出具體時間要求)

xx月28日-xx月30日 展開課題 ,資料收集

12月01日-12月05日 選題(商業綜合體設計與周邊環境設計 — 建築與室外環境) 12月06日-12月10日 背景調查(商業綜合體,生態環境,仿生建築)

12月11日-12月15日 確定設計題目(Dream mall商業綜合體設計),撰寫開題報告

12月16日-12月20日 專案綜合背景調查(藏龍文化,區位考察,仿生學元素的運用),撰寫設計說明書提綱。

12月21日-12月30日 實地測量,方案初稿(草圖)

12月31日-01月15日 修改並確定方案

01月16日-01月31日 方案深入,完成相關圖紙。畢業設計說明書初稿。

02月01日-02月17日 方案整理,展板製作

02月18日-02月29日 完成設計說明書的撰寫

03月20日-03月23日 版面微調,提交成果

5、設計所採用的方法(設計、分析、表現):

根據實地考察,該專案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藏龍島科技園藏龍大道上,地形位於江夏區西部,為濱湖平原,地形平坦。用地面積約13萬㎡。交通便利,有732、755可以到達離三環線也很近驅車15分鐘到達光谷廣場,30分鐘到達武昌火車站,50分鐘從中環線到天河機場,屬於光谷20分鐘生活圈。主要消費有:新住宅人群、紙坊城區居民、村落居民、外區人口、學生、政府人員、工業園職工等等。

所以根據以上實地考察驗證讓我更確定建一個商業綜合體與周邊環境設計的專案勢在必行。

設計過程中對於建築和室外景觀上緊緊貼合生態科技的運用手法,因地制宜的將其運用到自己的設計當中。如:

①深入分析周圍環境和氣候的特徵,充分挖掘場地的積極因素,轉化其消極因素。考慮到建築與環境空間置換的影響,採用微型園林、人工溼地、植被屋面等技術,對自然環境做出生態補償。

②在結構體系選擇上,採用鋼結構為建材結構,因為鋼材具備耐久性好, 自重輕,排放CO?少,易塑型與回收再利用。

③自然通風設計,優先利用自然條件組織自然通風。夏季,利用建築內部空氣的熱壓實現建築的熱壓通風,即煙囪效應。室外新鮮空氣由建築底部吸入,汙濁熱空氣由設計的排風口排出。冬季,室外風速較大,利用門窗組織風壓通風。

④屋面綠化設計,屋面園林景觀融建築技術和綠化美化為一體,突出意境美。充分利用園林植物、微地形、水體和園林小品等造園因素,採用借景、點景、障景等造園技法,造出不同使用功能和性質的屋面園林綠化景觀。

最後製作模型。用3D max,Skechup的表現形式將設計完整的立體化。

6、設計課題相關案例(同類或相似課題,圖文並茂)

實際案例:

楊經文的新加坡展覽塔樓(Editt Tower)

設計中融入了許多新構思和環境處理手法,更進一步揭示了楊經文的生態設計原則。立面設計插入凹進的平臺空間和向室內開敞的空中庭園。出挑的遮陽板和斜坡道通向各樓層,以實現摩天大樓豎向空間的自然過度。

選擇最適宜的植物重建了原有的生態系統,綠色植物沿坡道攀沿,跨越縱向空間,整個建築底部街道到樓頂花園都披上綠裝。

通過植物調節氣候,通過活動的遮陽板以及和主導風向平行的風牆把涼風引入空中庭院和室內空間,而使空調使用降至最小程度。太陽能光電系統使用減少了對城市電網的依賴

獲獎但未實施案例:

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歸谷”別墅住宅區建築、景觀規劃設計

該專案地處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設計提取了當地最為常見的梯田景觀、白楊樹、窯洞建築等鄉土元素為整個設計場地的景觀框架,營造一個土生土長的本土理念人居環境。設計以迴歸自熱、迴歸鄰里、迴歸家園為設計理念,應用現代的語言,營造出一個環境優美溫馨的美好家園。方案中通過塑造小型梯田景觀的方式,來延續場地的記憶,使其景觀具備多種功能(糧食產出、生態產出、人與自然溝通需求、人的活動需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