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心理學>成長心理>

如何找到真正的自己

文思屋 人氣:3.15W

在父母包辦的家庭教育當中,我們往往會找不到真正的自己,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找到真正的自己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如何找到真正的自己,歡迎大家閱讀。

如何找到真正的自己

  

1. 父母是嬰兒時期,照見我們“自我”的鏡子

作為一個嬰兒,我們是沒有自我的,或者說我們以自我為中心(ego-centric),覺得父母和全世界都是我們的一部分。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在母親(或者是主要撫養人)的眼中看到自己並且慢慢的建立自我價值感。媽媽對我的感受,在我人生的最初幾年裡,就是我對自己的感受。

如果我們足夠幸運,如果我們的母親心理成熟,自我實現,非常愛自己並且自我接納(包括接納自己的情緒,想法和直覺),她不會覺得不足或者很依賴,那麼她會給予我們所需要的保護,關心,愛護和指導。她會在我們需要她的時候出現。當我們的需要被滿足,我們漸漸在母親的眼中看到了自己是值得被愛,值得被珍惜和欣賞的人,我們就逐漸建立起了自我認同和自我價值觀,或者說自尊。

這時我們會相信自己的感受,情緒,想法和直覺,我們會逐漸有一個被心理學家稱為內心羅盤(internal compass)的東西,它就像很多傳奇人物在演講時提到的那個內心的聲音(inner voice)一樣,自然的指引我們去自我實現,去成長和繁榮(flourishing,積極心理學概念,簡單粗暴的說,指的是一個人實現著自己可能的最好自我時的樣子)。

可是還有這樣一種可能。如果我們非常不幸的生在這樣一個家庭,在我們人生的前15-18個月裡,我們周圍的主要撫養人都帶著“眼鏡”,這個眼鏡上已經有了一個形象,而每個撫養人都是透過戴在他們鼻樑上的這個眼鏡中的形象來看我們的,所以沒有人真正看到了我們。

當我們長大後,我們就成了所有這些人拼湊出的形象,而所有這些形象沒有一個真實的反應了我們最本真的樣子。沒有人真正看到了我們,也沒有人把我們真實的樣子反射給我們。所以,我們以為自己就是這些人眼鏡上拼湊出的那個形象。我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誰。

有些時候,當我們在漆黑的夜裡獨自一人,我們知道自己生命中有些很深刻的東西缺失了。我們感受到一種啃噬著我們的空虛,一種深深的`虛無感。

我們嘗試著用很多東西來填補這種恐懼:權利,金錢,榮譽,買買買,毒品,食物,性,興奮,娛樂,戀愛,孩子,工作,甚至是鍛鍊。但是不管我們做什麼,這個威脅著要吞沒我們的空虛感始終沒有離開。當所有分散我們注意力的東西在寂靜的深夜遠離時,我們聽到一個小小的聲音說:“不要忘了,請不要忘了我!” 但是……我們還是忘了然後至死也不知道自己是誰……

到底是原生家庭中的什麼讓我們漸漸找不到自己?

2. 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們

在每個家庭中,都會屬於它的規則。這些家庭法則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一個家庭對於“作為一個人”的定義。這些規則會對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孩子被家長教育的方式會讓他們形成對自己的核心信念(core beliefs)。

最可怕的事情是,在現在的家庭中,仍舊有很多家庭規則被一代代延續著,這些家庭規則讓孩子們對自己感到羞恥,讓孩子們的自我漸漸被丟棄,最後拼湊出了一個“真我”被深深埋葬的,永遠帶著面具的自我。

John Bradshaw在他寫的那本著名的書“The family”(中文書名叫“家庭會傷人”)中指出,家長規則主要通過不同程度的“拋棄”孩子來讓他們羞恥。家長通常拋棄孩子的方式有:

1)通過真的離開孩子。

2)不給孩子做出認可和管理情緒的榜樣,不認可孩子對情緒的表達。

3)不提供給孩子成長依賴的需要。

4)通過在身體上,性上,情感上和靈性上虐待孩子。

5)通過利用孩子來滿足他們沒有被滿足的依賴需要。

6)通過讓孩子來照顧他們的婚姻。

7)隱藏和否認他們不想讓別人知道的祕密的羞恥,並且讓孩子去保護他們的祕密來保持家庭的平衡。

8)不給孩子足夠的時間,注意力和引導。

9)不知羞恥的行為(原文是acting shameless,Joy童鞋也苦於不知道如何翻譯了)。

這些被“拋棄”的孩子們沒有人照顧,他們甚至要去照顧他們的家長。一個孩子所擁有的獨特和珍貴就在這樣一個被拋棄的過程中漸漸喪失,孩子孤獨並且被隔離。這樣的拋棄創造了一個以羞恥為基礎的內在。

我的幾乎所有來訪者都曾經跟我提到過一個對他們來說很重要的詞(對誰不重要呢!)——做自己。為什麼他們會覺得做自己這麼難?因為他們在原生家庭裡早就逐漸失去了真正的自己,他們小小年紀便成為維繫父母婚姻的紐帶,照顧不成熟並且高度依賴的父母的需要,他們的情緒(尤其是對家長的憤怒)都被父母視為禁忌,他們的成長需要根本得不到滿足,他們可能還需要幫助父母隱藏他們做的醜事,請問他們怎麼可能還有自我?

說道這些,我真的感到非常心疼和心痛。心疼他們用失去的自我,來保證一個家庭的平衡和完整;心痛他們,在成年後自己的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中,無意識的重複著父母的錯誤,甚至用不自覺的相同的方式對待著自己的孩子。

3. 虛假自我(The false self)的出現

我們的家庭會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感情是被“容許”的,而什麼樣的感情是不能被接納的(比如對父母的憤怒)。我們在家庭中習得情感親密的模式,同時也學習什麼是情緒並且如何表達它們。

在一個健康的家庭當中,John Bradshaw提出的家庭的各種需要,比如價值感,安全感和成就感,親密感和連線感,責任感,挑戰和刺激感,喜悅和認可感,還有靈性上的需要,都需要用一個健康的婚姻作為維繫(關於什麼叫做健康的家庭和健康的婚姻,我會在下篇文章裡跟大家解讀)。也就是說,父母之間的關係需要健康和穩定到能夠保護他們的孩子。

在這樣的家庭中,每個家庭成員扮演的角色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靈活多樣的。當媽媽病了的時候,孩子可以暫時扮演“妻子”甚至是照顧者的角色,但這個角色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健康家庭的最大特點,就是它能夠充分滿足每個人獨立和依靠,獨特性和整體性的需要,所以沒有人在家裡的角色是一成不變的,每個人都是靈活的,既可以為家庭這個系統做調整,也可以充分的做自己。

但在機能失調的家庭(dsyfunctional family)中,每個人都扮演著固定不變的角色。

John Bradshaw在書中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在一個家庭裡爸爸是酒鬼。他喝醉了第二天不能上班。媽媽就要往爸爸的公司打電話請病假。孩子們不問問題並且假裝相信爸爸是病了。而當全家這樣做,想齊心協力保住爸爸的工作和全家的經濟保障時,他們實際上讓爸爸可以繼續當一個酒鬼。爸爸不用去面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他也許會後悔一陣,但很快就又開始酗酒。然後整個事件就會再發生一遍。

這個故事裡孩子們為了“保護”爸爸和家庭,不得不幫助爸爸隱瞞。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就是他們逐漸失去靈活的自我,在家庭中扮演固定角色的過程。

我曾經跟你分享過,在我自己的家庭中,因為母親的節儉和對金錢的沒有安全感,我小的時候就成了一個用她的話說“視金錢為糞土”的人;同時因為她的“控制”,對很多常規的準則我會比較牴觸,並且對自由也有特別的追求。其實這些都是為了讓家庭平衡,而扮演的固定角色。

但是親愛的你,我想說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響應那句“你的父母是如何毀了你的”(how your parents screw you up),而是真正的提醒自己,如果我們現在並沒有覺得真正活出了自己,如果我們有時也會困惑到底要如何“做自己”,那麼我們可能首先要意識到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

我們的父母都不完美,甚至我可以肯定的說,他們身上的很多固化的家庭規則,也都是從他們的父母那裡習得的。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