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心理學>成長心理>

為什麼孩子要慢慢長大

文思屋 人氣:2.78W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那麼你知道為什麼孩子要慢慢長大嗎?

為什麼孩子要慢慢長大

 

為什麼兒童會,怎麼說呢,會那麼弱小無助呢?

為什麼最近某個星期天的早晨,我都在給一歲大的孫兒的餐叉插上細碎的藍莓薄餅碎塊,然後又把它們從地板上撿起來呢?為什麼蹣跚學步的幼兒在試著幫忙時卻總是那麼無用呢?奧吉(Augie)拿起一把超大的掃帚(嘴裡喊著“我掃!”)想努力幫忙的舉動討人喜歡,但卻壓根兒沒有幫助。

這不僅僅是一個兒童看護人發自內心的呼喚,也是一個重大的科學問題。嬰兒和幼兒是進化問題上的疑題。為什麼僅就為養活自己的孩子,大型動物就必須投入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呢?人類的幼兒尤其如此,他們弱小無助、依賴幫助的時間遠比其他靈長類動物的幼崽要長。

漫長的兒童期有助於發展卓越的智力

有一種說法是,我們這種獨特的漫長兒童期有助於發展我們同樣獨特卓越的智力。相比其他靈長類動物,我們人類的兒童期要長得多,腦袋也比它們的大得多。好動不安的人類必須要比呆在窩裡的黑猩猩瞭解更多各式各樣的自然環境;同時由於我們具有社會習性,我們還在不斷創造新的社會環境。兒童期給了我們一段受保護的時間,使我們在必須依靠新的自然工具和社會工具活下去之前先掌握它們,就比如使用撣帚和發表獲勝感言等等。

在博物館中,描述進化起源的模型常常會展現勇猛的獵人追逐一頭直立猛獁象的情景。然而,星期天早晨廚房中的'場景用於描述我孫子的進化或許會更準確,另外這次,藍莓薄餅被木薯根粉所替代。

當然,許多科學家也對進化心理學中這樣的“假設性故事”提出了合理的質疑。我們一無用處的嬰兒實際上是真正有用的學習者,這樣的說法固然很有吸引力,但什麼樣的證據能夠證明(或反駁)它呢?爭議依然存在,不過最近兩項研究至少向我們表明瞭如何從實證層面來證明這個說法。

兩項研究從實證層面證明進化心理學

進化心理學廣泛存在的問題之一是它只關注人類,或者有時候只關注人類和黑猩猩。若要真正在進化問題上立論,就得研究型別更加豐富的不同種類的動物。我們人類的孩子既需要大力照料又擁有比較大的腦袋只是巧合嗎?我們是不是會在和我們截然不同的動物中發現同樣的進化模式?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維拉·維斯貝克(Vera Weisbecker)及其一名同事在52種不同的有袋類動物中,發現了腦袋大小與依賴幫助程度之間存在著關聯,那些動物既包括我們熟知的袋鼠和負鼠,也包括像短尾矮袋鼠這樣的更奇特的動物。

短尾矮袋鼠的體型與弗吉尼亞負鼠相差無幾,但負鼠幼崽的哺育期是短尾矮袋鼠幼崽的三倍長,且公負鼠與母負鼠對每隻幼崽的照料也更多。負鼠的腦袋是短尾矮袋鼠的兩倍大。

不過,動物真的會利用它們的大腦袋和漫長的幼齡期來學習嗎?

2011年,紐西蘭奧克蘭大學(University of Auckland)的研究人員詹妮·霍爾扎伊德爾(Jenny Holzhaider)及其同事對與人類親緣關係更遠的物種──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n)烏鴉進行了研究。這種聰明的大腦袋飛禽能將棕櫚葉啄成精緻的用來挑蟲子的工具,它們的幼雛期比智商不那麼高的禽類,比如雞的幼雛期要長得多。

一開始,那些烏鴉幼雛挑蟲子的水平就跟我孫兒奧吉掃地的水平差不多,它們不知道該銜住棕櫚葉的哪一頭,還把葉子啄成了錯誤的形狀。不過成年烏鴉會容忍這種笨手笨腳的行為,並提供給幼雛足夠的蟲子吃(當然不是奧吉吃的藍莓),直到它們最終學會了自己處理葉子為止。

在試圖理解我們是如何進化為人的問題上,研究負鼠和烏鴉的進化是一個超出那些假設性故事的方法。我們看上去毫無用處、需要照料的後代或許至少是揭示我們如何進化為人的一個祕密。也許正是照料孩子這種枯燥的工作,給人類提供了弄清楚怎麼使用那些可惡掃帚的機會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