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創業指導>

睢寧魏集農民的創業故事

文思屋 人氣:5.11K

 葫蘆苗上“長”西瓜

睢寧魏集農民的創業故事

“這是去年魏集引進的西瓜抗重茬的新技術,嫁接上去的不光是葫蘆苗,我們的南瓜苗上也能結出西瓜來呢,有了西瓜嫁接技術,我們再也不用背井離鄉到外邊承包地種西瓜了。”魏集鎮大橋村49歲的瓜農汪洪山這樣說。

魏集鎮地處睢寧縣北部,黃河故道橫穿東西,那裡的村民經過多年種植作物發現,故黃河灘的飛沙地上最適宜種植西瓜,早熟西瓜種植有20多年的歷史,產品聞名遐邇,叫響大江南北,連年種植早熟西瓜在5000畝以上,西瓜種植成為該鎮農業的支柱產業,富了百姓。可是由於西瓜不能重茬種植,這些年來,一些瓜農紛紛在鎮周邊地區包地種瓜,甚至還有瓜農出縣承租土地種瓜,這大大影響了瓜農種植的積極性,出現了反哺種糧現象,以致後來縣內的土地種遍了,瓜農就遠赴蘇、錫、常一帶種西瓜。這樣分散種植,最終導致魏集鎮的西瓜產業形成不了規模。

汪洪山說,他種西瓜已經十幾個年頭了,只所以每年“打一槍換一地”是因為西瓜重茬種植不是生病就是死秧,產量很低。如果次年進行二次種植,將導致西瓜田塊土壤有害菌多。瓜農中流傳著“七年一隔”的說法,即飛沙地上種過一年的西瓜之後,要等七年後才能重新種植,否則瓜不甜、個不大。有一首順口溜形象地說:“西瓜不能重茬種,重茬西瓜要生病。勉強來把病治好,西瓜倒比饅頭小。”

提起到外地包地,該鎮張莊村瓜農張玉迎深有感觸:“我曾到本縣姚集鎮和樑集鎮種過瓜,那太麻煩了,要提前聯絡土地,而且家裡老人孩子照顧不了,地裡的活也沒法幹,心掛兩腸的。”

西瓜不能重茬的問題一直困憂著當地的政府和瓜農。2008年3月,縣裡組織魏集鎮種植西瓜大村的支部書記、主任和瓜農代表近百人到山東省昌樂縣被稱為中國西瓜第一鎮的堯溝鎮參觀學習,那裡的西瓜連續20年的種植都不影響西瓜的生長和產量,其決竅技術就是西瓜苗和葫蘆苗在一起嫁接。於是,魏集鎮多次組織瓜農前去參觀學習。

隨後,睢寧高薪聘請兩名當地技術員長年在魏集傳授西瓜嫁接技術,實踐證明,嫁接後的西瓜皮薄、肉甜、口感好,效益明顯。去年,魏集嫁接後的“特蜜”牌西瓜獲國家農業部國際註冊的 “綠色食品”認證。

“去年,魏集萬畝西瓜嫁接達到三分之一,今年,魏集西瓜嫁接在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嫁接後瓜苗成活率都在95%以上。採用嫁接技術的西瓜抗病效能強、節省肥料、成熟早、耐運輸,比以前的魏集西瓜提前一個月上市,也賣了個好價錢,”山東技術員張樹林介紹道,“這些天,汪洪山的老父親和老岳父都來幫著賣瓜,忙不過來啊!”

說到今年收成,瓜農汪洪山說:“我今年在東朱村承包了5個大棚,還有兩個育苗棚,一共20畝地,最早的西瓜5月1日上市,在地頭都賣到3元一斤,連繼賣了三天,2.5元一斤也連續賣了一個星期。5月12日走車還賣到1.6元一斤呢!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春夏這兩茬瓜,除去成本平均每畝純收入能達到6000多元。今年秋季還能收一茬瓜,當中還能種一次甜瓜。”

魏集鎮的瓜農不再打“遊擊”。據魏集鎮黨委書記蔡虹介紹,該鎮去年把魏慶路沿線的陶河、夏樓、王行、馬王、伙房等5個村近萬畝的土地調成高效農業示範帶,形成萬畝設施瓜菜示範園,並依託睢寧縣農業資源開發局的扶持,實現了專案區水、電、路、橋四通,做到所有的田塊能灌能排、道路車輛能進能出,解決了瓜農的後顧之憂。魏集鎮還成立了西瓜協會,先後與南京、上海、蘇州、常州、徐州等多家果品批發市場及大型超市簽訂供貨合同,為瓜農解決了銷售問題。同時,該鎮以實施黃河故道農業綜合開發萬畝西瓜基地專案為載體,輻射帶動周邊村連片種植西瓜,示範推廣了“新疆農人”“京欣2號”、“極品冬春”等西瓜新品種,面積突破2萬畝。目前,西瓜產銷兩旺,僅此一項收入就使全鎮人均增收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