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創業指導>

2017年國家對創業於農村新政策

文思屋 人氣:1.66W

在農村做創業的我們能夠享受到哪些創業政策?國家出臺了哪些政策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的2017年國家對創業於農村新政策,歡迎大家閱讀!

2017年國家對創業於農村新政策

國家出臺了很多支援農村創業的政策

農村創業政策大背景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統籌謀劃,健全體制機制,整合創業資源,完善扶持政策,優化創業環境,以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的提升、擴散、共享為紐帶,加快建立多層次多樣化的返鄉創業格局,全面激發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熱情,創造更多就地就近就業機會,加快輸出地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程序,全面匯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加快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催生民生改善、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和諧穩定新動能。

支援農民工、大學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員返鄉創業,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使廣袤鄉鎮百業興旺,可以促就業、增收入,開啟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同發展新局面。

對於群體,國家分別出臺了哪些政策?

大學生創業政策:

(一)大學畢業生在畢業後兩年內自主創業,到創業實體所在地的工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註冊資金(本)在50萬元以下的,允許分期到位,首期到位資金不低於註冊資本的10%(出資額不低於3萬元),1年內實繳註冊資本追加到50%以上,餘款可在3年內分期到位。

(二)大學畢業生新辦諮詢業、資訊業、技術服務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經稅務部門批准,免徵企業所得稅兩年;新辦從事交通運輸、郵電通訊的企業或經營單位,經稅務部門批准,第一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二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新辦從事公用事業、商業、物資業、對外貿易業、旅遊業、物流業、倉儲業、居民服務業、飲食業、教育文化事業、衛生事業的企業或經營單位,經稅務部門批准,免徵企業所得稅一年。

(三)各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有條件的城市信用社要為自主創業的畢業生提供小額貸款,並簡化程式,提供開戶和結算便利,貸款額度在2萬元左右。貸款期限最長為兩年,到期確定需延長的,可申請延期一次。貸款利息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貸款利率確定,擔保最高限額為擔保基金的5倍,期限與貸款期限相同。

(四)政府人事行政部門所屬的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免費為自主創業畢業生保管人事檔案(包括代辦社保、職稱、檔案工資等有關手續)2年;提供免費查詢人才、勞動力供求資訊,免費釋出招聘廣告等服務;適當減免參加人才集市或人才勞務交流活動收費;優惠為創辦企業的員工提供一次培訓、測評服務。

返鄉農民工創業政策:

1、降低返鄉創業門檻。

2、落實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符合政策規定的',可享受減徵企業所得稅、免徵增值稅、營業稅等稅費減免政策。

3、加大財政支援力度。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和人員,按規定給予社保補貼;具備享受支農惠農、小微企業扶持政策規定條件的納入扶持範圍;經工商登記註冊的網路商戶從業人員,同等享受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未經工商登記註冊的,可同等享受靈活就業人員扶持政策。

4、強化返鄉創業金融服務。運用創業投資類基金支援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加快發展村鎮銀行、農村信用社和小額貸款公司,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開發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加大對返鄉創業人員的信貸支援和服務力度,對符合條件的給予創業擔保貸款。

軍人創業政策:

(一)對自謀職業的退役士兵從事個體經營(除建築業、娛樂業以及廣告業、桑拿、按摩、網咖、氧吧外)的,自領取稅務登記證之日起,3年內免徵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

(二)自謀職業的退役士兵:報考成人高等學校的,投檔總分可增加10分,其中服役期間榮立三等功以上的,投檔總分可增加20分;報考普通高等學校的,投檔總分可增加10分,其中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投檔總分可增加20分;具有本科學歷報考研究生的,在同等條件下,可優先予以複試或錄取。

(三)自謀職業退役士兵從事個體經營的,除國家限制的行業(包括建築業、娛樂業以及廣告業、桑拿、按摩、網咖、氧吧等)外,自工商部門批准其經營之日起,憑《退役士兵自謀職業證》,3年內免交下列費用:①工商部門收取的個體工商戶註冊登記費(包括開業登記、變更登記)、個體工商戶管理費、集貿市場管理費、經濟合同示範文字工本費;②衛生部門收取的民辦醫療機構管理費;③勞動保障部門收取的勞動合同鑑證費;④政府及其財政、價格主管部門批准設立的涉及個體經營的登記類和管理類收費專案;⑤其他有關登記類、管理類的收費專案。

(四)自謀職業的退役士兵從事個體經營或創辦經濟實體,經營資金不足時,可持《退役士兵自謀職業證》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符合貸款條件的,商業銀行應優先予以信貸支援。

(五)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就業管理中心針對農業戶口的退伍軍人和農民工,可以免費參加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還可以為返鄉農民工提供小額擔保貸款。

(六)持有關復員轉業的證件到當地人武部或民政局申請創業貸款和自謀職業創業免稅優惠。

國家的農業種植政策新方向

總書記強調,“新形勢下農業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強化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緊緊圍繞改革目標推動財政支農政策創新,積極主動調整完善財政支農政策,更好地適應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改革精準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

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從供給側發力,通過重大改革的推進來解決重大的結構性問題,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國際國內形勢變化、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作出的一項事關長遠的戰略性舉措。農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是中央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保障其他領域結構性改革順利推進的基礎支撐,不僅事關農業現代化目標,而且影響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局。

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符合農業發展客觀規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央確定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基礎,也是短板和關鍵領域。當前,我國農業經過連續多年的穩定發展,糧食實現“十二連增”,主要農產品供給充足,一方面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贏得了很好的“時間視窗”,另一方面生產與消費、生產與資源環境、增產與增收、國內生產與國際進口等之間的矛盾凸顯,迫切需要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助推農業現代化。

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遵循問題導向,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的總抓手。經過多年的持續穩定發展,我國農業已經到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各方面矛盾的凸顯期。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產品的結構性矛盾凸顯。二是國內農產品生產成本攀升,國際競爭力下降。三是農民持續增收壓力巨大。四是農業資源環境“緊箍咒”越繃越緊。這些年農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耕地、水等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東北黑土地流失、華北地下水超採、農業面源汙染等問題不但影響到供給數量,也成為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隱患。解決上述問題,必須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創新農業經營制度,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必須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路子。

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契合財稅體制改革方向,對完善財政支農政策體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稅體制在治國安邦中始終發揮著基礎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

財政支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提高農產品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根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統一部署,針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出現的一些趨勢性、苗頭性問題,近年來中央財政在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發展轉變等方面開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農業補貼、價格支援、資源保護等財政支農政策改革領域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農業補貼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是全面實行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將2002年以來陸續出臺的農作物良種補貼、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整合為農業支援保護補貼,將補貼從單純的激勵糧食生產調整為耕地地力保護和鼓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二)價格支援改革掀開新篇章。一是開展目標價格補貼試點;二是實行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充分發揮價格對生產的調節引導作用,推動農業種植結構調整。

(三)生態保護開闢新途徑。在堅持做好退耕還林還草補貼、草原生態保護補獎等重大生態保護政策的基礎上,探索資源的保護利用機制。不僅推動耕地保護利用;同時開展耕地輪作休耕試點。

著力構建符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的財政支農政策體系

在總結以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要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按照“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的要求,統籌好增加優質農產品和調減過剩農產品、政府和市場、當前和長遠、力度和節奏的關係,以優化產業佈局、延長產業鏈條、推進節本增效、促進可持續發展為重點,建立健全以需求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提高農產品有效供給為目標的財政支農政策體系,一要統一思路、上下聯動、協調推進,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加強與農業部、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作,形成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強大合力,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力突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薄弱環節;二要存量和增量兩手抓,把支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擺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財政支農的重要位置,存量做文章,增量挖潛力,加強頂層設計和試點探索,形成一整套科學有效的支援政策體系;三要積極推動實踐創新,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大膽開拓創新,鼓勵基層探索,特別是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促進財政政策與金融政策的有機融合,更好地發揮好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