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創業指導>

一生勤奮王永慶

文思屋 人氣:2.31W

王永慶常說:“要常常警惕自己,稍一鬆懈就導致衰退,經常要有富不三代的警覺。”“一勤天下無難事”。王永慶的這句話貫穿了他整個奮鬥的人生。

一生勤奮王永慶

2006年,王永慶年滿九十歲。這一年,這個意志力驚人的世紀老人,突然決定隱身臺後並交棒於下一代。世人警覺到,一個屬於經營之神的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輝煌朝代在逐漸落下句點。留給世人的是一個龐大的石化王國和一段讓人說不完道不盡的富豪傳奇。

由於事業上的傑出成就,因此每當人們談到“王永慶”三個字,腦海中浮現的是企業鉅子的傳奇形象,聯想到的首先是“財富”與“企業經營管理”之間的問題。人們把焦點集中在他的“致富”和“成功之道”上,“王永慶”三個字,似乎除了名詞之外,也是形容詞,和白手起家、勤奮堅毅、合理化經營管理結下不解之緣。

在企業家的角色上,王永慶無疑散發著鑽石的光芒,王永慶三個字是華人世界裡永遠無法忽略的名字。這耀眼的形象,人們已經太熟悉了,在這光圈之外,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王永慶。

事實上,王永慶和平常人一樣,一生中都要扮演許多不同的角色,一天都是24小時,在這24小時裡,他除了是扮演領導數萬名員工的企業經營者,坐鎮指揮海內外各龐大的事業機構外,生活的另一面,他也扮演家長、兒子、父親、丈夫、兄長、祖父、外公的角色。

“我們中國人是比較艱苦出身的,比較有能力,像牛一樣,有角啊!”把自己喻為牛的他一向追求“止於至善”,總是要求自己:要做就要做最頂尖的。做領導者,就要做個成功的領導者;做主管,就要做個優秀的主管;做兒子,就要做最孝順的兒子;做父親,就要做一個盡職的父親。

王永慶身上折射的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是通過勤勞簡樸,頑強拼搏而白手起家的一代中國人的傑出代表。

一勤天下無難事

凌晨2點半的臺北夜深人靜,敦化北路底的臺塑大樓十三樓,一盞燈緩緩亮起。一位九十歲的老人,起床辦公,他是臺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52年如一日。

王永慶每天晚上10點睡覺,2點半起床辦公,每週工作100多小時,每天寧靜的臺塑大樓總會傳來沉穩而緩慢的`腳步聲,出現一個頎長的身影,脊背挺直。無數個相似的寂靜深夜裡,包括全球最大的石化園區雲林麥寮六輕、中國最大民營火力電廠華陽電業漳州電廠,寧波大乙烯計劃都是由這個房間思索出來。

王永慶常說:“要常常警惕自己,稍一鬆懈就導致衰退,經常要有富不三代的警覺。”“一勤天下無難事”。王永慶的這句話貫穿了他整個奮鬥的人生。

人生信念與習性的養成往往與從小的成長經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眾所周知,王永慶是一位真正的白手起家者,1917年1月18日他出生在臺北縣一個俗稱“情人谷”的偏僻地方,父母以種茶為生,家境十分困難,每日三餐以番薯充飢。王家雖然窮困,但父親深感文盲之苦,故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王永慶7歲時,就被父親送到新店國民國小就讀。學校在離家10公里外,王永慶必須一大早起床,到附近的水井提水,把家中的大水缸裝滿後才步行上學。放學後,還經常要肩扛一袋50斤重的飼料返家養豬。在王永慶9歲那年,父親病倒在床,一家的生計全靠母親王詹樣種菜、種番薯、養豬來維持。於是,上國小三年級的王永慶開始半工半讀,為鄰居看牛,每月賺取5毛錢來貼補家用。他上國小用的書包是一條粗布巾做的口袋,穿的衣服是補丁加補丁,整天赤著腳,幾乎沒有穿過一雙鞋。而國小期間,對書本不感興趣的王永慶,從來沒有下過苦功讀書,所以成績總列在班裡的最後10名。

常言道: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年幼的王永慶很理解父母的處境,為了分擔家庭生活的壓力,15歲的王永慶國小畢業後便無奈輟學。由於在家鄉找不到工作,在徵得父母同意後,經叔叔王水源的介紹,到嘉義的一家米店當小工。當時,白花花的大米是王永慶夢寐以求之物,為此他格外珍惜這份工作,除認認真真做工外,還細心觀察老闆經營米店的訣竅,為今後自行創業做準備。

王永慶曾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我幼時無力進一步學習,長大後必須做工謀生,也沒有機會接受正規教育,像我這樣一個身無專長的人,只有吃苦耐勞才能補其不足。我還常常想,由於生活的煎熬,我才產生了克服困難的精神和勇氣,幼年生活的困苦,也許是上帝對我的賜福。”因此,吃苦耐勞是王永慶成功的殺手鐗。

凡事勤儉 凡事合理化

王永慶個人生活儉樸最為媒體津津樂道的要數他喝咖啡的過程。他曾在接受記者專訪前,把奶精倒入咖啡時,還把奶球放在咖啡中涮了三次,確定奶精全部溶入咖啡。等到送客時,還把剩下的咖啡一口喝完。儉樸的個性顯露無遺。

臺塑集團今年邁入第53年,歷經半個多世紀,王永慶仍不改他節儉的個性。他認為,凡事講求“合理化”,東西物盡其用,發揮到極致,就是合理化,事情做到最好,止於至善,也是合理化。王永慶的名片夾是臺塑自行研發的“撕不破”珠光紙,接觸過王永慶的人都知道,他發名片很有節度,會特別注意一人發一張,絕不浪費,就如他喝咖啡一定涮一涮奶精的勤儉。這數十年的堅持,相對於部分企業的奢華作風,特別發人深思。

王永慶的生活非常儉樸,他對穿著的要求是大方整潔,從不計較衣服的新舊及款式。每回坐飛機一定是經濟艙。他生平最喜歡收藏名人字畫,然後就是聽戲,並常年堅持慢跑鍛鍊。他在臺塑頂樓開闢了一個菜園,母親去世前,他吃的都是自己種的菜。用的肥皂剩下一小片,還要粘在整塊上繼續使用;每天做健身毛巾操,一條毛巾用了27年。據說,就連他過去在麥寮用餐時,當問到一顆滷蛋竟賣新臺幣10元時,他直覺認為賣得太貴了。王永慶企業經營講求合理化,個人生活細節處處顯示他對合理的執著。

女兒王雪紅曾向媒體透露,以前他們兄弟姐妹幾個在美國生活也不富裕,因為父親供給學費、生活費都算得很精準,就像管理手下企業般,總是給得“剛剛好”,不讓他們有一絲享受奢侈的機會,此外,和兒女聯絡都是寫信,從不打電話,“因為覺得打電話太貴了”。王雪紅的母親廖嬌也在一次採訪中證實了,兒女還必須回信報告花了哪些錢,連買支牙膏也得寫上去!

王永慶同時也是一個很低調的人,幾乎不接受個人專訪。在他眼裡,一個人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了,不需要把個人的經歷告訴大家。在這個紛亂的時代,他堅守著自己的行為方式,堅守著一個傳統的產業。他的子女似乎也沒有感覺到他們的父親是個富豪。也因此,王永慶曾被某媒體評為全球十大“最摳門”富豪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