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創業指導>

創業就是這麼殘酷:要麼大要麼轉型要麼死

文思屋 人氣:5.95K

創業之風勁吹,國內各種服務機構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其中一隻勁旅就是從房地產橫切過來的大佬,以潘石屹和毛大慶為首。潘石屹的SOHO3Q也好,毛大慶的優客工廠也好,學的都是美國的coworking space,“聯合辦公”這種模式。權小靜在舊金山就參觀考察了一家叫Runway(跑道)的coworkspace,2013年初開張的這家公司,堪稱這方面的先驅。從Runway當下面臨的問題,和未來轉型的方向,希望能給國內這類公司提供一些借鑑。

創業就是這麼殘酷:要麼大要麼轉型要麼死

△Runway董事總經理MattWalters

Runway的總部位於舊金山的MarketStreet1355號,和Twitter的總部在一棟大樓裡,這棟大樓也被人叫做Twitter大樓,不僅因為Twitter是這棟樓市裡最大最有名的公司,更是因為Twitter的入駐才使得這裡成為一個新興的網際網路創業中心。

△Twitter辦公樓

原本Runway、Twitter、包括其他一些著名的網際網路創業公司Zendesk、Square等所在的這個街這個區域被稱為Mid- Market或Central Market,雖然它地處市中心,卻是舊金山人人皆知的貧民區,治安很差,商業蕭條,招商來一個死一個。直到2011年4月,Twitter宣佈自己已決定搬進這個區域中那棟最大的樓。因為Twitter在和政府的討價還價中獲得了優惠,其中最大的優惠包括工資稅,這意味著當這些技術公司增加新僱員時,可以不用繳納這部分稅收。隨後的短短兩年內,整個Mid-Marker區域已有十多家頗具規模的技術公司租下了這裡的辦公樓,其中的明星包括Zendesk 和Square。

多元文化、酒吧、時髦的男女和夜生活,吸引很多年輕創業者更喜歡舊金山,而不是平靜枯燥的矽谷生活。舊金山也成為年輕創業者新的聚集地。 Runway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應運而生,得益於優惠政策,Runway成立之初的成本,應該比其他開放辦公每張桌子大約低100美元。

△Runway

Runway的.董事總經理Matt Walters 向我介紹,舊金山的總部現在共有240個工位。每個人一張辦公桌,每人每個月的收費是700美元。每一個創業專案平均是3個人,平均呆在Runway的時間是7個月,當他們取得更好的發展、拿到錢或人員進一步擴充時,就會搬離這裡。

走了一圈,發現現場的工位還遠遠沒有租滿,空桌子很多。Mat告訴我,依靠租金收入,Runway是可以營收平衡的,而且有盈利。但是,Matt10個月前加入的時候,任職董事總經理的時候,顯然不是為了來當“包租公”的,而是為了拓展Runway的投資業務。

顯然,看著一家家創業公司搬進來又搬出去,快速發展,財富增值,而Runway只是收到了一點租金,有點類似端著金飯碗要飯,估值缺乏想象力,也很難拉到投資。

但是,從收房租往投資切,並不那麼容易。據Matt的介紹,進駐Runway的公司,75%都拿到了投資,至少是天使輪,所以大部分都是暫時不缺錢的主兒。而A輪

矽谷15Five企業內部協作平臺

或者B輪又不是簡單的一點小錢可以搞定,更重要的是因為Runway過往的商業模式,使它缺乏有專業能力的投資經理。

作為Runway唯一負責投資的人,過去半年,Matt頻繁來往中國,他飛過深圳、廣州、杭州、北京等城市,跟中國的投資人對接。但截止目前,Runway的融資和投資都還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

與Runway尋求突圍相對的,是WeWork的大行其道。與Runway的商業模式類似,WeWork的商業模式是用折扣價租下寫字樓的一兩層,並將辦公場地劃分成許多小塊,然後每月向那些希望大家緊挨著辦公的創新公司和小公司收取會員費。2014年底,Wework宣佈完成了一筆規模達3.55 億美元的融資。訊息人士透露,本輪融資對WeWork的估值達到了約50億美元。

為什麼同是cowering space,Runway和WeWork卻冰火兩重天呢?和矽谷的投資人認識交流,他們認為核心的因素在於:規模。截止到2015年3月,WeWork在全世界10個城市建立了29個共享辦公場地,並計劃在今年秋季擴充套件至60個,服務更多城市及海外市場。

“只有上了規模,社交平臺才有價值,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入口”該投資人跟我分析。WeWork 的社交平臺顯得很重要,只有結合線上良好的社群氛圍,線下整合資源的效率和使用者粘度才會比較高。

因此,對於聯合辦公的模式來說,只有做的足夠大,才有網際網路的聚集效應,才可能做社群,做平臺,才可能產生包租公之外的估值可能性。

因此,潘石屹也好,毛大慶也好,擺在他們面前最大的難題也同樣是:如何快速上量,做出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