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創業指導>

微電影如何創業

文思屋 人氣:2.56W

“覓&me工作室”的主創有四人:楊曉菁、劉林青、張慕然、蘇曉萌,都是來自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傳媒學院新聞專業的大四學生。談起最初成立創業團隊,劉林青引見,2012年9月,事先正讀大二的他們由於要完成製造微電影的作業而聚在一同,在議論劇本、拍攝等程序中,他們覺察相互間竟有著相同的興味喜好:喜歡用照片、視訊的方式記錄生活。就這樣,“覓”團隊應運而生。

微電影如何創業

為何要給工作室取名為“覓&me”?楊曉菁正文說:“現代人為了生活過得很匆忙,經常忽略了身邊的風景,有時也會喪失自我,‘覓&me’正是重新發現生活之美、尋覓真我的意義,這是我們的心態,也是我們希冀傳遞給他人的正能量。”

“覓”團隊曾屢次自覺組織拍攝多部視訊短片,包括學長回母校的圖書館求婚、為行將畢業離校的學長拍畢業照、為校園情侶拍紀念“微電影”等。剛開端,團隊的拍攝多是義務的。

 創業初衷

可以把愛好和工作相結合

面對即將到來的畢業、就業,一個新的想法在他們的腦海中降生 假設可以把愛好和工作相結合,那就太幸運了。有了這個想法後,他們快速擬出計劃,剖析利害。最終,確認工作室運營方向,盈利形式正式開啟。

有了前期視訊拍攝的閱歷,加之人脈的積聚,“覓&me工作室”在創業初期頗為勝利。“當時在一段時間內接下好幾單,由於我們的價錢較市場價更低,而成片質量卻很好,所以客戶覺得價效比高,普遍反應還不錯。”張慕然說。在創業初期,“覓&me工作室”將全部盈利投入到置辦裝備中,到目前為止,工作室僅裝置方面的固定資產已達7萬餘元。

和一切創業初期的團隊一樣,工作室很快迎來新的問題。“記錄類及婚禮微電影市場飽和度高且受眾需求相對較小,如果我們只是單一做這一區域性,生怕不能堅持工作室長期、穩定的盈利。”

“微電影”是什麼?又是哪一天誕生?

微電影是什麼的問題,至今眾說紛紜,有人把它當電影短片,有人把它當長篇廣告。但“微電影”三個字的誕生,卻有著確切的日期:2010年12月27日。

這一天,某汽車品牌拍攝的一部名為《一觸即發》90秒廣告片面世,片中男主角吳彥祖駕車贏了對手。

一則廣告本平平無奇,但幕後操盤手上海麥肯廣告公司給這則廣告片又做一個概念營銷,麥肯創制了一個新詞“微電影”,並用宣傳電影的辭令和方式來推廣這支廣告片。

這次營銷大獲全勝,但是後來,人們忘記了創制微電影概念的'麥肯和廣告商,卻記住了這個偉大的發明“微電影”.

2011年前不久,名不見經傳的“筷子兄弟”製作的短片《老男孩》在網路爆紅,讓“大”電影降低門檻走進了“微”時代;而2011年後不久,上海國際電影節在柏林推介會上宣佈,今年將專門開設女性導演微電影環節,再為“微”電影創造“大”時代。

2011年,無疑是“微電影元年”。此間,隨著網路億播時代的到來,“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這句土豆網的口號終於成為一種全民運動:從扛攝像機的專業電影人士到舉手機的民間電影愛好者,越來越多人開始用“幀”表達情緒與情節。

微電影是近幾年才新興起的一個稱謂,其實早幾年前就已經有了這種藝術形式,我們稱之為“短片”。在第五屆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中憑藉《馬可菠蘿》榮獲故事片三等獎的蘇亮看來,直到現在,”微電影“仍然是青年導演練手最好的選擇。

當年的"短片"能變成如今炙手可熱的"微電影",一是網路的迅猛發展給微電影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播放平臺。第二就是機器裝置的技術革命。佳能5D2這樣的小機器卻能創造出與電影同等畫質的片子,這使得當年的"短片"看上去更像電影了。

和所有心懷電影夢想的年輕人一樣,2007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的蘇亮做過場記、編劇、副導演,也客串過演員,但”做導演的慾望仍然十分強烈。

“很多外國優秀導演都是從短片開始的”,導演王小帥看來,電影短片是最令人眼花繚亂的一種形式,每年去參加國際電影節他都最喜歡看短片單元,“短片的藝術性和實驗性更強,涉及的現實主義題材更多。”

在微電影出現之前,電影短片在中國還沒有被完全淹沒,但卻始終找不到商業模式。“中國人根本是看不起短片,錢字當頭的時代,短片哪有錢賺,怎麼會有人關心?”

“利潤的來源只有一個,那就是廣告商。”依附於廣告商投資的微電影商業模式並非沒有可以自恃的資本,“廣告商同樣離不開好的營銷概念,現在又有哪個大公司好意思不拍微電影呢?”在很多人看來,命題作文的軟廣告是微電影的全部。

TAGS:創業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