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旅遊>導遊詞>

開封景點導遊詞

文思屋 人氣:3.19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導遊,往往需要進行導遊詞編寫工作,導遊詞是我們引導遊覽時使用的講解詞。那麼導遊詞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開封景點導遊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開封景點導遊詞

開封景點導遊詞1

我們今天要遊覽的是中國古代四大名鎮之一的朱仙鎮。

朱仙鎮距開封市區20公里,行車約需25分鐘即可到達。利用行車的時間,我把朱仙鎮的簡單情況給大家作一下介紹。

朱仙鎮歷史悠久。秦朝,這裡出了一個名人,姓朱名亥,因刺殺秦王而成名,遂將此地命名為朱仙鎮。南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民族英雄岳飛大敗金兵於郾城,乘勝進軍至此。古時,朱仙鎮地處水陸要衝,商業繁榮。明清時與景德鎮、佛山、漢口合稱四大鎮。只是到了清中葉後,因為黃河氾濫,逐漸衰落。但它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過去,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名勝古蹟和文化遺存,如著名的岳飛廟、關帝廟、清真寺、啟封城遺址、牛頭山、點將臺、青龍背等,還有聞名全國的朱仙鎮木版年畫等。今天我們帶領大家遊覽的是岳飛廟、木版年畫和大清真寺。

現在看到的這座莊嚴肅穆的廟宇,就是與湯陰岳飛廟、杭州嶽王廟齊名的朱仙鎮精忠岳廟。她始建於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屢經修茸,蔚為壯觀。它坐北向南,佔地70餘畝。1986年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家先看山門。岳飛廟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門漆大紅,上覆綠瓦。中門上方所懸匠額上,書"精忠岳廟",四個大字,是我省著名書法家陳天然先生題寫的。

好,我們拾階進入山門,到廟內參觀。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五具鐵像,便是"五奸跪忠"。中間的這個就是殺害岳飛的主犯,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賣國奸賊秦檜。秦檜,字會之,南宋江寧人氏,即現在的江蘇省南京市人。靖康元年,金兵攻陷開封,秦檜作為俘虜之一被擄,變節投敵。後被放歸南宋,巧妙偽裝,取得宋高宗趙構的信任,後來他青雲直上,當上了宰相。為了達到其投降賣國的罪惡目的,他設定冤獄,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民族英雄岳飛。同時遇害的還有岳飛的長子岳雲、愛將張憲。

緊靠秦檜西邊的這個女人,是秦檜的妻子王氏。在其夫謀害岳飛的罪惡活動中,王氏充當了幫凶的角色,當時被人罵為"長舌婦"。西邊這個叫羅汝揖。他是當時朝廷的諫臣,追隨秦檢,充當幫凶。秦檢東邊這個叫張俊,字伯英,天水人。張俊畏金如虎,膽小如鼠,是個常敗將軍。但因其早年勤王有功,深得趙構的信任,職位是樞密使。

為了鞏固自己地位,他投靠秦檜,陷害岳飛,後岳飛被害,張俊的地位得到鞏固和升遷。東邊這個複姓万俟卨(讀莫齊),單名卨(讀屑),字元忠。河南省原陽人。萬候局任大理寺正卿,為了效忠秦檜,他對岳飛、岳雲、張憲極其殘忍,充當秦檜的打手和走狗。人民群眾痛恨這五個民族敗類和殘害忠良的劊子手,把他們鑄成鐵像,讓他們袒胸露腹,蓬頭垢面,反綁雙手,面北而跪。為什麼他們面北而跪呢?因為北邊大殿裡有岳飛的塑像,是讓他們向岳飛請罪,一年四季,任憑風颳霜打。幾百年來,天天如此,說明了人心的向背。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大殿。大家請看大殿上方懸一匾額,上書四個大字:"還我河山"。這是岳飛手跡。左右橡柱上有一副楹聯,是河南省詩詞家協會主席李允久先生所撰,書噸法家周俊傑先生書寫。上聯是"一笑十 憑浩氣",下聯是:"常思三字仰精忠"。上聯的意思是,岳飛面對調他班師還朝的十二道已經看穿投降派的賣國嘴臉,對秦檜之流的賣國伎倆不屑一顧,渾身充滿了慷慨赴死的浩然正氣;下聯的意思是說,我們後人要經常地學習岳飛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抗擊外侮的英雄精神。"三字"是指秦檜強加給岳飛的罪名"莫莫須有"。

中間這尊塑像是岳飛的戎裝塑像,像高4.3米,是全國的岳飛泥塑神像。諸位請看:岳飛頭戴戰盔,身穿金甲,腰繫玉帶,足登虎頭戰靴,斜披紫袍,左手捧書,右手扶膝,二目有神,直視遠方,憂國憂民,乃文乃武。整尊塑像可以說是威武雄壯,氣宇軒昂,栩栩如生。

東西兩廂這四員少年小將分別是:銀錘岳雲,金錘狄雷,銅錘嚴成方,鐵錘何元慶。岳家軍中的這四員少年小將,在朱仙鎮對金兵的決戰中,各揮一雙大錘,衝向十萬金兵的敵陣,大錘翻飛,如砸瓜切菜,金軍大亂,抱頭鼠竄,頓時潰退。後人敬仰這四位少年小將,流傳著"八錘大鬧朱仙鎮"的故事。

東邊這幅油畫反映的是岳飛率領岳家軍取得朱仙鎮大捷後,全軍將士興高采烈歡呼的情景。西邊這幅油畫反映的是正當岳飛激勵三軍"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之時,接到朝廷命他們急速班師的。岳飛仰天長嘆:"十年之力,廢於一旦"。岳飛揮淚班師,與戀戀不捨的朱仙鎮鄉親灑淚告別。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了後院的"五將祠"。從史書上我們查到岳飛的部將有252名。我們選出五名功勞,知名度的塑成神像,所以稱為"五將祠"。員大將是王貴,湯陰人,與岳飛是同鄉。王貴在軍中任中軍統制,是岳飛的副手,也是岳家軍的勇將。第二位將軍是張憲,籍貫不詳,張憲是前軍統制,後與岳飛、岳雲一同被秦檢殺害。第三位是牛皋,河南魯山縣人。他原來是農民起義軍的弓箭手,歸順岳飛後,勇猛殺敵,升為岳家軍的左軍統制。

後被秦檜的死黨田師中用毒酒殺害,死得很悲慘。第四位是徐慶也是岳飛的一位同鄉。這位將軍的特點是沉默寡言,忠誠勇敢。徐慶屢建大功,深受岳飛的信任。官至防禦使,死後賜為昌文侯。第五位大將是楊再興,相州人,即現在的河南安陽人。楊再興原為兵變匪幫頭子下邊的一員部將,在廣西一個叫莫邪關的地方曾和嶽軍對壘,一槍刺死了岳飛的胞弟嶽翻。岳飛弟兄六人,岳飛行五,乳名"五郎"。

岳飛上邊四個哥哥均天折,沒有成人長大,只有下邊這一個親弟弟。岳飛成為大將後,就動員弟弟嶽翻也來到岳家軍,共同抗金。這次戰鬥被楊再興槍挑,岳飛聞報頓時大怒,率大軍包圍了楊再興的人馬。岳飛登上一座小山憑高臨下觀看,看到楊再興氣宇軒昂,躍馬揚威。岳飛動了惻隱之心,便陣前喊話:"楊將軍,親兵報我說。你將我胞弟嶽翻殺害,我現在若要捉拿殺掉你,易如反掌。但我觀你頗有武藝,年富力強,不如棄暗投明,歸順朝廷,共同抗金,保國護民,成就一番功業,不比你跟著叛匪瞎混,禍國殃民強得多嗎?"楊再興聽了岳飛這一番話後,深為感動,當即滾鞍下馬,叩拜在地。自從楊再興歸順岳飛後,作戰勇敢,至死不屈。後來在臨潁馬陷淤泥河,身負一百多處箭傷,英勇戰死。好,請各位朋友到寢殿參觀。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寢殿,看到的這組塑像就是流芳百代的"岳母刺字"。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冬天,金兵攻陷開封。岳飛決心從軍報國,臨行前問母親姚氏還有何教誨。姚氏命岳飛脫下上衣,取一銀針在岳飛的背上刺下"盡忠報國"四字。刺好以後,岳飛讓妻子劉氏取鏡立其背後,自已亦持一鏡於胸前,通過兩鏡的互照,觀看慈母所刺之字。就是這麼一照一看,岳飛發現母親所刺的"國"字裡邊右下角缺了一點,便誠懇地請教母親:"母親大人,您怎麼給孩兒刺的的這個國字少一點呀?"母親姚氏語重心長地對岳飛說:"兒呀,現在金兵,侵我國土,殺掠百姓。希望我兒這次從軍,要努力殺敵,不要眷念家人。等你打敗金兵,收復國土,凱旋而歸時,為娘再與我兒添上這一點。"岳母姚氏的話大大激勵了岳飛殺敵報國的信心和勇氣。後來,岳飛成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民族英雄,岳母刺字的故事也傳為千古佳話。

我們看這兩尊銅鎏金像。東邊這位是岳飛,西邊這位是岳飛第二個妻子李娃。這兩尊銅像鑄於清康熙三十六年四月十八日,是全國僅存的"岳飛夫婦青銅鎏金像",是國家珍貴的文物。

這一尊塑像是岳飛女兒嶽李娥。嶽李娥幼讀詩書,通曉大義,她為父兄鳴冤不許,抱父生前所贈銀瓶投井而死。後人又稱她為"嶽銀瓶小姐"。死時年僅十三歲。

這是岳飛五個兒子的祠 堂"五子祠",從北往南依序為:長子岳雲、次子嶽雷、三子嶽霖、四子嶽震、五子嶽霍。中國有句老話,叫"老子英雄兒好漢"。岳飛的兒子也同他一樣,熱愛祖國,抗擊外侮,人民將永遠紀念他們。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岳廟碑林。已攜刻出五百多塊歌頌偉大的民族英雄岳飛的詩詞碑刻。詩詞的作者都是享譽國內的詩詞大家,書寫者也都是各地的書法名家。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一塊來瞻仰岳飛的偉大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這是岳飛在抗擊金兵戰鬥中所做的一首詞。表現了他對敵寇無比的痛恨,報仇雪恥的迫切心情和收復中原失地的不可動搖的意志。這首詞文學價值很高,整首詞據傳為岳飛手書,書法流暢道勁,一氣呵成。整首詞雖然流露出忠君思想,卻並不影響其為愛國主義名作。

各位朋友,全國三大岳飛廟之一的朱仙鎮精忠岳廟我們就參觀到這裡。下面我們參觀朱仙鎮木版年畫社。

大家都知道,古時人們有在節慶時際,家裡貼年畫,門上貼門神的習慣,到了宋代,由於造紙業的發展,木版年畫已經很普通了。朱仙鎮木版年畫歷史悠久。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二月,市井皆印賣門神鍾旭桃板桃符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天行帖子"。明清兩朝就更盛行了。

朱仙鎮木版年畫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其特點是形象誇張,構圖豐滿。色彩豔麗,線條豪放,久不褪色。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刻版曾多達二三百套,由於歷史上多次兵火洗劫,又加十年,老刻板弓尚存無幾,現多散存民間。

解放後,國家對發掘藝術珍品--朱仙鎮木版年畫十分重視。組織一些研究人員和老藝人,成立了朱仙鎮木版年畫社,對這一古老文化進行挖掘研究。他們不僅生產一些傳統產品,也研究開發出一些新產品。在這裡,你不僅可以看到這些精美的藝術品,還可看到這些藝術品的生產過程。每年都有許多中外人土慕名前來參觀,其中還有一些外國人,專門出書研究我們朱仙鎮木版年畫呢!大家可隨意觀看,喜歡的,也可以選購一些,留作紀念,或回去轉贈朋友。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我國有百大清真寺之一之稱的朱仙鎮清真寺。

朱仙鎮清真寺始建於明代,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重修。整個建築仿中國古建築,山門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單簷歇山頂,上覆綠色琉璃瓦。脊上有寶瓶一個。門外有八字閃牆與山門相連。山門前後簷由八根古柱支撐,柱上線刻山水,花鳥圖案。正中兩柱東西兩石均刻有對聯。山門上佈滿木雕,平板枋、大欄額為高浮雕,小欄額、拱眼壁為透雕。圖案有"二龍戲珠"、"鳳穿牡丹"、"獅子滾繡球"、"鯉魚跳龍門"等。刻工精細,絢麗多彩。

大拜殿為勾連搭式,由前後兩個建築合成,前為硬山式捲棚,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後為硬山式殿房,亦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兩個建築都為瓦頂,後殿脊飾有大寶瓶一個。兩個建築之間本有天溝相通,因天溝已毀,所以雙簷露天,下溝。拜殿高15米,總面積為800平方米,殿前有青石臺階,雄偉高大,莊嚴肅穆。

在拜殿和山門之間有南北廂數間,牌樓兩座。一為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16年)的刻清正教條例;另一為嘉慶十年(會元1805年)所刻阿拉伯文碑。

可能有的朋友會向,為什麼在朱仙鎮會有這麼一座大清真寺呢?原因很簡單,開封曾是北宋都 城,朱曾是聞名全國的四大名鎮之一,許多回族群眾就來到了這裡,在這裡繁衍生息。因此才有了這座大清真寺,至今朱仙鎮仍居住著許多回族同胞,按照教規,'仍然每天來寺裡禮拜。

各位朋友,我們結束了對朱仙鎮的觀光遊覽,歡迎各位朋友有機會再來朱仙鎮,謝謝!

開封景點導遊詞2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七朝古都開封參觀旅遊,我是陽光假日旅行社的導遊員小陳。旁邊這位是我們的安全大使,也姓陳,大家可以親切的稱呼他老陳。那接下來大家在開封的旅行就由我們大小二陳為大家服務了,有什麼需要儘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力做好。您的滿意就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我們預祝大家遊得盡興,玩得開心。

下面我們簡單瞭解一下古都開封;開封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偏東北。古稱大梁、汴京。春秋鄭莊公派人在此築“倉城”,定名啟封。漢代為避景帝劉啟諱,改啟為開這就是開封得名的由來。戰國時期魏國、五代時期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金七個朝代在此建都,有“七朝都會”之稱。明、清稱開封府。現為地級市,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河南省的糧、棉生產基地。手工業發達,尤以汴繡和汴綢著名。旅遊資源豐富,古剎名寺、文物古蹟遍佈境內。風味小吃,品種繁多,是豫菜的正宗發源地。

在開封市風光秀麗的包公東胡北岸,有一片紅牆碧瓦的宋式建築群,它氣勢恢弘,巍峨壯觀,十分引人注目,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當年包龍圖治理京師的地方------北宋開封府.開封府又稱南衙,初建於五代後梁開平元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歷代的官府中以北宋開封府規模最為巨集大,是北宋管理國都及京畿地區的重要機構,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市政府,地位非常顯赫.開封府作為位居首都的”天下首府”,曾有過160餘年的輝煌,宋太宗、宋真宗、宋欽宗三位皇帝當皇帝之前都曾在這裡當過府尹,並且先後有寇準.包拯、歐陽修、范仲淹、蘇軾、司馬光等一大批傑出人物在此任職,不僅樹立了”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正氣,也形成了以”廉政剛毅”為鮮明特色的開封府官衙文化.開封府也以此深得民心,名垂青史.成為四海文明的中國古代官衙.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開封府,是以宋代開封府為原形重新修建的主題文化景區,佔地60餘畝,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與位於包公西湖的包公祠遙相呼應,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壯麗景觀,

在建築形式上開封府依照李誡的《營造法式》修建,佈局歸整,莊重典雅,高挑的屋脊,精細的彩繪,處處體現了宋代的建築風格.它以府門、正廳、議事廳、梅花堂為中軸線,輔以天慶觀.明禮院.潛龍宮.清心樓.牢獄.英武樓.迎賓館等五十餘座大小殿堂.樓宇.根據陳展內容的不同,分九個展區:1.以鳴冤鼓.戒石銘.大堂為主題的府衙文化區;2.以梅花堂包拯倒坐南衙為主題的包拯傳說文化區;3.以太極八卦臺.三清殿為主題的道教文化區;4.以典獄房.牢房為主題的刑獄文化區;5.以桂籍堂.拱奎樓為主題的教育科舉文化區;6.以英武樓,.校場為主題的遊藝文化區;7.以清心樓歷任府尹事蹟為主題的府尹人文文化區;8.以宋太宗.宋真宗為主題的潛龍宮帝王文化區;9.以範公閣.曲橋.明淨湖.弦月山為主題的休閒文化區.

好了,朋友們,開封府就要到了,請大家關好車窗,帶上隨身物品,準備隨我下車。

【景區講解】

在開封府府門廣場前有一方照壁,南面是”開封府”三個大字,北面是一隻似鹿非鹿.似羊非羊的怪獸,目光炯炯,拭目以待,名叫獬豸(_ie zhi ),這是傳說中的神獸,據說能辨別是非曲直,善惡忠奸.在這裡刻上獬豸圖案,是為了警示官員要秉公執法,依法行政.假若徇私枉法,這個獬豸就會把他抵到十八層地獄.

開封府的城門樓充分顯示出宋代開封府作為天下首府的非凡氣派,從這裡看開封府衙,巍峨壯觀.您除了能看到報時鼓,報時鐘,日晷,高表,漏壺等我國古代計時計日的設施,每天上午九時還能在府門城樓上欣賞莊重而嚴肅的開衙儀式,別有一番風景.

登上城門樓,我們腳下的文城牆是開封府的一奇.說它奇主要是一般的城牆都是馬道和防衛設施,而這裡的城牆卻是文縐縐的,既無馬道,也無防衛設施,為什麼呢?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故事:據說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做開封府府尹時,為掩蓋他想當皇帝的念頭,故意不在城牆上設定防衛.所以城牆也就有了天下獨一無二的名字-----文城牆,至於趙光義後來當上皇帝那就是後話了.

進入開封府大門,可以看到左右兩邊各有一個碑亭,分別立有和.東邊的是開封府的鎮府之寶,碑上記載著從公元960年至1120__年這145年間183任知府的名字.官職.上離任等情況,其中就包括包拯.找來找去怎麼不見包拯的名字呢?瞧!在這兒呢!原來在碑正中偏右的位置有處淺淺的凹痕,上面的自己已經磨光,隱約能看到包拯兩字的筆畫,幾百年來,老百姓每到碑前都要用手指觸控他的名字,天長日久便留下了這道深深的指痕,開封民間還有一個傳說:如果你不是貪官,用手指觸控包拯的名字手指就不會發黑;如果你是一個貪官觸控後的結果就不用說了,你自己也知道包公名不在碑而在有口皆碑,歷史將永遠銘記為人民做過好事的人.

豎立在正廳院裡的巨石是”戒石銘”銘石南面鐫刻”公生明”三個大字,意在提醒官員只有公正,才能明察秋毫,清正廉明,北面刻的是”爾奉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意在告戒官員要潔身自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戒石銘作為官籤豎立在府衙之內,始於北宋,也是我國政治制度史的首例.

經過戒石銘,便是開封府的正廳,又稱大堂,廳事.是開封府長官釋出政令,處理政務以及舉行重大活動,審理要案的地方.大堂莊嚴肅穆,”清政廉明”的匾額昭然天下,”肅靜””迴避”虎頭牌列在公案兩側.特別是大堂前擺放的龍頭、虎頭、狗頭三口銅鍘讓人望而生畏.相傳龍頭鍘是用於處死犯法的黃親國戚,虎頭鍘用於處死違法的貪官汙吏,狗頭鍘是用於處死違法的刁民惡棍的.

梅花堂坐落在一個梅花飄香的四合小院之中.包拯每天處理完訴訟案件後,就下令開啟府衙後門,允許百姓直入府內訴說冤情,這樣一來,老百姓告狀從後門要比從府門進入大堂要方便的多,因為當時開的是後門,所以人們都稱包公”倒坐南衙”,堂內有一組蠟像,真實再現了當時包拯倒坐南衙.聽民訴訟.為民伸冤的場景.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潛龍宮,是宋仁宗為紀念他的父親宋真宗曾任開封府尹而建造的.潛龍宮前身為射堂,是太宗為真宗修建的習箭之地.後來,仁宗將真宗任開封府尹時辦公居住的廨舍修成了潛龍宮.府衙內設宮,開封府是全國唯一.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天慶觀。也許有人會問,一個衙門內怎麼會有道觀呢?這也是開封府的一奇。大家知道,北宋幾位皇帝都崇通道教。宋真宗當政時曾下令全國所有的州縣都要建立天慶觀。當時開封府兼管全國的佛、道教事宜,既然是“聖上有旨”,當然更得率先垂範。但因京城人口稠密,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就在開封府內闢出一塊地方建起了這座道觀,既把它作為本府崇奉道教的聖地,又把它作為開封府管理全國佛、道兩教事務的管理機構和官員辦公場所,其功能,地位大概與今天的全國佛教協會、道教協會相仿。

在開封府遊覽,不僅能看到巨集偉的宋式建築,大批珍貴史料以及有關軼事的陳展還能欣賞到精彩的文藝表演。府門前的《開衙儀式》是迎賓節目。通過開衙來表示開封府的威嚴肅穆,表演以皇帝下旨的形式讚揚包公的豐功偉績,而包公的出場亮相則將該表演推向了高潮。演武場迎賓是精心為遊客準備的又一演出節目,每日上午和下午在演武場表演:“破陣金鼓”“豪邁奔放,聲震中天”“兵器演練”“龍騰虎躍,刀光劍影”“變臉噴火”精彩絕倫,令人目不暇接,“旗陣演練”變幻莫測,暗藏玄機,宮廷舞蹈“踏歌”更始鶯歌燕舞,飄逸瀟灑……整個演出精彩紛呈,令人歎為觀止。展現了大宋王朝鼎盛時期“萬國鹹通,八荒爭湊”的繁榮昌盛景象,在演出場地還為遊客安排了同包大人合影的機會。

朋友們。開封府的講解就到這裡,給大家30分鐘時間自由遊覽和攝影留念。11:40我們將在大門口集合。謝謝!

開封景點導遊詞3

遊客朋友們:

“開封府”為北宋時期天下首府,威名馳譽天下,包龍圖扶正祛邪、剛直不阿的美名傳於古今。一曲“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令人蕩氣迴腸,引起幾多瑕思神往。

“開封府”位於開封市包公湖東湖北岸,佔地60餘畝,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氣勢恢弘,巍峨壯觀,與位於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互呼應,同碧波盪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襯,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壯麗景觀。“開封府”依北宋《營造法式》建造,以正廳(大堂)、議事廳、梅花堂為中軸線,輔以天慶觀、明禮院、潛龍宮、清心樓、牢獄、英武樓、寅賓館等五十餘座大小殿堂。根據陳展內容的不同,大體可分為九個區:

一、以鳴冤鼓、戒石、大堂等為主體府衙文化區;

二、以梅花堂為主體的包拯傳說文化區;

三、以太極八卦臺、三清殿為主體的道教文化區;

四、以典獄房、牢獄為主體的刑獄文化區;

五、以拱奎樓、桂籍堂為主體的科舉教育文化區;

六、以英武樓、校場為主體的遊藝文化區;

七、以清心樓歷任府尹事蹟為主體的府尹人文文化區;

八、以潛龍宮宋太宗、宋真宗、宋欽宗的事蹟為主體的帝王文化區;

九、以範公閣、曲橋、明鏡湖、弦月山為主體的休閒文化區。

作為主題景區,“開封府”堅持弘揚中華民族創造的優秀文化和歷史文明傳承,突出包公在府衙文化中的靈魂作用;堅持動靜結合、雅俗共賞、歷史與演義相映成趣的經營理念。在開封府,不僅有宋太宗、宋真宗、宋欽宗由此登基,還有寇準、包拯、歐陽修、范仲淹、蘇軾、司馬光、蘇頌、蔡襄、宗澤等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書法家、科學家在此任職。您除了能夠看到大批珍貴史料,軼事和陳展外,還能夠看到一身浩然正氣,清正剛毅,栩栩如生,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包公銅像。根據專家考證,創編的再現宋代的開封府的“開衙儀式”、“包公斷案”、“包公演武場迎賓”和“榜前捉婿”、“噴火變臉”等豐富多彩並有遊客參與的表演活動,讓您真切地體會到“遊開封府,品味大宋文化;拜包龍圖,領略人間正氣”。

開封景點導遊詞4

遊客朋友們:

下面我們簡單瞭解一下古都開封;開封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偏東北。古稱大梁、汴京。春秋鄭莊公派人在此築“倉城”,定名啟封。漢代為避景帝劉啟諱,改啟為開這就是開封得名的由來。戰國時期魏國、五代時期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金七個朝代在此建都,有“七朝都會”之稱。明、清稱開封府。現為地級市,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河南省的糧、棉生產基地。手工業發達,尤以汴繡和汴綢著名。旅遊資源豐富,古剎名寺、文物古蹟遍佈境內。風味小吃,品種繁多,是豫菜的正宗發源地。

在開封市風光秀麗的包公東胡北岸,有一片紅牆碧瓦的宋式建築群,它氣勢恢弘,巍峨壯觀,十分引人注目,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當年包龍圖治理京師的地方——北宋開封府。開封府又稱南衙,初建於五代後梁開平元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歷代的'官府中以北宋開封府規模最為巨集大,是北宋管理國都及京畿地區的重要機構,相當於今天的北京市政府,地位非常顯赫。開封府作為位居首都的”天下首府”,曾有過160餘年的輝煌,宋太宗、宋真宗、宋欽宗三位皇帝當皇帝之前都曾在這裡當過府尹,並且先後有寇準。包拯、歐陽修、范仲淹、蘇軾、司馬光等一大批傑出人物在此任職,不僅樹立了”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正氣,也形成了以”廉政剛毅”為鮮明特色的開封府官衙文化。開封府也以此深得民心,名垂青史。成為四海文明的中國古代官衙。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開封府,是以宋代的開封府為原形重新修建的主題文化景區,佔地60餘畝,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與位於包公西湖的包公祠遙相呼應,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壯麗景觀,在建築形式上開封府依照李誡的《營造法式》修建,佈局歸整,莊重典雅,高挑的屋脊,精細的彩繪,處處體現了宋代的建築風格。它以府門、正廳、議事廳、梅花堂為中軸線,輔以天慶觀、明禮院、潛龍宮、清心樓、牢獄、英武樓、迎賓館等五十餘座大小殿堂、樓宇、根據陳展內容的不同,分九個展區:

1、以鳴冤鼓。戒石銘。大堂為主題的府衙文化區;

2、以梅花堂包拯倒坐南衙為主題的包拯傳說文化區;

3、以太極八卦臺。三清殿為主題的道教文化區;

4、以典獄房。牢房為主題的刑獄文化區;

5、以桂籍堂。拱奎樓為主題的教育科舉文化區;

6、以英武樓,校場為主題的遊藝文化區;

7、以清心樓歷任府尹事蹟為主題的府尹人文文化區;

8、以宋太宗。宋真宗為主題的潛龍宮帝王文化區;

9、以範公閣、曲橋、明淨湖、弦月山為主題的休閒文化區。

好了,朋友們,開封府就要到了,請大家關好車窗,帶上隨身物品,準備隨我下車。

開封景點導遊詞5

禹王臺風景區位於開封市的東南隅,佔地面積400畝,是一個古典園林式的公園,園林佈局是以名勝古蹟古吹臺為主景,以五大植物園:櫻花園、牡丹園、芳春園、石榴園、科普園為主體的文化休憩公園。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開封著名的名勝古蹟--古吹臺,已經經歷了2500多年的歷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什麼叫古吹臺呢?春秋時期,晉國有一位雙目失明的音樂家名叫師曠,他的音樂造詣很深,是晉平公駕下的一名樂師,他經常在這座高臺上彈奏樂器,人們為了紀念師曠,就把這座高臺叫古吹臺。到了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由於黃河氾濫成災,人們飽經水患,談水色變,為了紀念歷史上治水有功的大禹,改古吹臺為禹王臺。

現在古吹臺上所存的建築是清代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重建的,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它的整座建築,都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築風格。我們看到的這個四柱三門式的木牌坊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盲人音樂家師曠而修建的.,它初建於清代的乾隆二十七年,牌坊上“古吹臺”三個大字是清代河南巡撫題寫的。

現在請大家隨我到古吹臺上參觀。首先我們看到的這座樓叫御書樓,是為了供奉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康熙皇帝為大禹治水親筆題寫“功存河洛”匣額而建造並得名的,各位可以到御書樓上欣賞清代康熙、乾隆二帝的塑像和書法。第一組塑像是“康熙御書”,說的是康熙皇帝在古吹臺上為大禹治水題寫“功存河洛”匾額落款時的情景。在此康熙還題寫了“嵩高峻極”、“靈瀆安闌”、“昌明仁義”三個匾額分別賜於河南各地。第二組塑像是“乾隆吟詩”,說的是清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巡幸河南,來到開封古吹臺時寫下一首五言律詩的情景。在禹王臺的後面,專門建有刻著這首言律詩的御碑亭。

御書樓下還儲存著珍貴的康有為書法石刻。康有為是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又是保皇黨首領,除了政治上的作為以外,其書法自成一體,還是一位著名的書法家。我們現在來看看他的書法傑作,這十塊石刻是康有為在1923年應河南省督理張子衡的盛情邀請來到開封,在為他餞行的酒宴上即席揮筆,寫下此詩以作留念的。我們現在欣賞的詩、書都是康有為的得意之作,也是碑刻中的珍品。

看過御書樓的碑刻,請大家到師曠祠參觀。請看這個神態自若、跪坐撫琴的塑像,就是曾經在古吹臺上彈奏樂器的晉國盲人音樂家師曠。師曠音樂技藝非常全面,能夠彈奏各種樂器。《史記.樂書》中記載,師曠給晉平公彈琴,引來玄鶴起舞,天地動容,《淮南子.原道篇》中記載“師曠之聰,合八方之調”,說他有辨別八方風樂調的才能。他還是一個出色的作曲家,據說古曲極品《陽春白雪》東曲就是師曠所作而留傳下來的。春秋時期,開封是魏國南部邊境的一個小鎮,當時叫儀邑,儀邑的百姓們為了紀念師曠,就把他經常彈奏曲子的地方叫“吹臺”,年深日久,吹臺已成為遠古之事,人們就把這座臺子叫作“古吹臺”。

離開了師曠祠,我們進入禹王臺的主殿--禹王廟。禹王廟是為了紀念古代治水有功的大禹而修建的,它初建於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東展室是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塑像,西展室是大禹治水成功後親筆書寫的文字--夏禹碑以及夏禹碑的譯文和白話文。中間的這座禹王殿是古吹臺之上的主體建築,裡面所立大禹塑像原來是一座八尺高銅像,銅像在1927年被毀,現在的這個塑像是1981年7月浙江美術學院的藝術家按照大禹陵的塑像原樣製作的,像高5米。殿內東西兩側是大幅仿漢代的磚雕壁畫,內容是大禹治水圖和治水完工以後的慶功圖。殿內後牆壁上四塊石刻為大禹碑原碑,是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河南巡撫劉樹棠刻制的,其碑文主要內容是歌頌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

大殿西側院是水德祠。水德祠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公元1506年),奉祀自戰國時期至清代的38位治水有功者,各立牌位。改建後的水德祠內新增雕塑三尊,中間的這也是戰國時期魏國人史起,東邊的這位是元代人賈魯,西邊的這位是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水德祠中所奉把的38位治水有功者,大多數都是我國曆史上的水利學家,都是曾經對治理水患做過貢獻的人。東西兩側排放著38位治水有功者的牌位,其中包括戰國時期兩位、漢代七位、明代七位、清代七位。水德祠充分反映了飽經水患的開封人對治水有功者的頌禱和懷念。

大殿東側院是三賢祠。三賢祠建於明代(公元1517年);是明代河南巡撫毛伯有感於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高適曾同登吹臺飲酒賦詩而特意建造的。主殿有“三賢相聚”塑像,反映的是三位詩人相聚在古吹臺上的情景。唐天寶三年(公元774年),在京名噪一時的李白因賦“可憐飛燕倚新妝”之句而得罪了楊貴紀,被解除了翰林職位。他東下洛陽,結交了杜甫。兩位大詩人神交已久,相見恨晚,便相偕沿著黃河漫遊,飽覽錦繡山川。初夏時,他們來到開封,在開封又遇到了懷才不遇、浪跡天涯的詩人高適,文壇三傑,風雲際會。這兩組塑像反映的是三位詩人來古吹臺上飲酒賦詩的情景。李白在古吹臺上寫了《梁園吟》,杜甫寫下了《遺懷》,高適寫下了《古大梁行》。接下來是“千金買壁”和“十載客梁園”兩組塑像。

開封景點導遊詞6

大宋.東京夢華

演出實景期工程,反映了皇家園林建築的巨集偉,園中還建有大型宋代遊樂場所,盪鞦韆、蕩宋船、知難而進、進退兩難、平衡競標等宋代民間娛樂設施讓您盡情恣意,每天晚上,開封市在該園巨資打造的大型水上實景演出《大宋·東京夢華》,極度華麗的視覺場景更是深深吸引著中外遊客。

 宋都御街

位於開封市中山路北段,是為再現宋代御街風貌,於1988 年建成的一條仿宋商業街。據史記載:北宋的東京城富麗堂皇,其中最重要的一條街道就是御街了。御街是東京城南北中軸線上的一條通關大道,它從皇宮宣德門起,向南經過裡城朱雀門,直到外城南薰門止,長達十餘里。是皇帝祭祖、舉行南郊大禮和出宮遊幸往返經過的主要道路,所以稱其為“御街”,也稱御路,天街或者宋端禮街。 包公祠 位於開封市包公湖畔,佔地一公頃左右。主展區有大殿、二殿、東西配殿、迴廊、碑亭、大門、二門等,陳列包公銅像、銅鍘及包公斷案蠟像、包公史料典籍、《開封府提名記碑》、碑文等。風格古樸,莊嚴肅穆。

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位於開封市中心,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傳說中,原為戰國魏公子無忌——信陵君的宅院。後寺院毀於戰火,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年)重建。該寺歷史悠久,是我國漢傳佛教十大名寺之一,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廣泛的影響。相國寺原名建國寺,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佔地達500餘畝,轄64個禪、律院,養僧千餘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水滸傳》描寫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故事,就發生在其所轄之地。後因戰亂水患而損毀。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目前儲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蹟。1992年8月恢復佛事活動,復建鍾、鼓樓等建築。整座寺院佈局嚴謹,巍峨壯觀,2002年被評定為國家AAAA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