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調查報告>

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報告範文

文思屋 人氣:2.64W

在發生了某些事情、情況後,我們有必要進行深入調查,最後將結果反映在調查報告中。如何把調查報告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報告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報告1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的關鍵階段,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用工市場已經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大量畢業生“漂浮”於社會。廣東省副省長宋海指出,當前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將超過27萬人,比XX年增加6萬人,增幅達28%,加上外省院校來粵就業的畢業生,以及前兩年未落實就業崗位的省內外高校畢業生,預計XX年在我省求職擇業的畢業生可能超過40萬人。根據人事部進行的有關統計,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量不斷下降;而根據教育部的資料,近幾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卻不斷上升。由此可見,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是不爭的事實。一般說來,大學生“就業難、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就業率的高低和就業滿意度的高低。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有一句話可以很生動的形容現在大學生的現狀和就業形式:“本科滿街走,碩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這就是中國特色的就業行情。”說起來可笑,現在為就業發愁的大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們的……”“要有歷史的使命感……為21世紀中國四化建設貢獻力量”。n年寒窗下來,才發現自己不但不是什麼國家棟梁,而是連參與建設的機會都幾乎沒有了。曾經的天之驕子,你被誰拋棄。大學生已被用人單位拋棄!用人單位困惑:大學生在寫字樓幹事不如中專生,在工廠幹事不如技術工人。他們能幹什麼?大學生也困惑:居然被招過來搞跑腿打雜,收入也壓得低低的(尤其應屆生)。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首先是由於近年來的大學生擴招,使得市場上的大學生就業供過於求,大學生的就業形式也就日益嚴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學生自身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1、考證存在盲目性:2、先就業後擇業漸流行:3、對企業不夠了解:4、對薪酬的期望更加現實:5、職業規劃意識不夠強:6、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現狀:

三、大學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就業心理準備不足

(1).自我角色轉換不夠及時

對於80%的學生來說,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的生活,學習、生活、交際都較有規律,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自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在大學生活結束之際,踏上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轉換,做好就業心理準備。就是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冷靜地進入求職狀態,認識社會,瞭解社會,以自身的實力,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社會需要.

(2).自我認識,自我瞭解不夠準確

個性是個體統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動中那些穩定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心理特徵與心理傾向組合成的有層次的動力整體結構。它以個體穩定的行為模式與態度體系表現出來。能力、特長應包括教育培訓的程度,因為教育和培訓可以轉化為能力、特長。能力是求職擇業以及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2、擇業過程中的心理素質參差不齊

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報告2

據介紹,該所已連續兩年對大學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將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專生也列入調查物件。

男女生就業差距在縮小

【調查】

男性畢業生的“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52.14%,女性畢業生的比例為46.62%,兩者相差不到6個百分點,相比去年14個百分點的差距有所縮小。此外,兩者對於可接受的工資起點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讀】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認為,隨著政府在消除就業歧視和實現平等就業方面政策導向性的增強,性別差異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影響儘管依舊存在,但程度已大為減輕。此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和女大學生比例增加有關。

研究生就業優勢不突出

【調查】

大專畢業生“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為49.16%,本科畢業生為65.52%,碩士研究生為66.66%。大專畢業生和本科生中分別有61.93%和60.14%的受訪者將預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僅有19.77%和25.31%的調查物件將xx元—3000元作為自己的薪酬預期;而碩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數將可接受工資起點定位於xx元—3000元,為54.12%。

【解讀】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普通大學的研究生就業時和本科生相比優勢並不突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雖然有來自人才市場的壓力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不恰當使用,但更多的是與當前研究生、大學本科生和大學專科生之間培養特色不明顯、可替代性較強有著緊密的聯絡。這種高學歷人才搶佔低學歷人才就業崗位的現象,實質上凸現的是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問題。

大學生對政策知曉率低

【調查】

在涉及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時,有21.62%的學生將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援視為“解決就業問題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學生卻往往對政策的知曉率非常低,例如,在被問及學生對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的瞭解程度時,分別有11.18%和51.62%的學生表示“不瞭解”和“不太瞭解”。

【解讀】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政策的宣傳力度有待提高。

表達能力欠缺成求職難題

【調查】

有24.93%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7.26%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對這些能力進行分解發現,求職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自我表達能力欠缺,比例高達40.23%,比去年的調查資料高出近5個百分點,其次分別是外語能力、專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解讀】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雖然大學生已開始重視自身能力的全面培養,但個人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議大學生從基本做起,累積實力,在不斷開拓創新中增長才幹。

大學盲目求全無助就業

【調查】

在學校的分類考察中,專業性較強的學校整體就業狀況要普遍強於綜合性院校,如中國計量學院的就業率達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綜合院校20%左右。

【解讀】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發現,單個的高校經常陷入型別定位混亂和層次定位混亂的雙重困境。型別定位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院校與專業性院校之間相比,分別不明顯,特色不鮮明。

從所調查的11所高校來看,儘管其學校名稱有很顯著的學科特色,但在專業設定方面卻嚴重趨同,基本上都設定了經濟學、文學、法學和管理學專業。

層次定位的混亂,主要表現為綜合性大學、本專科院校、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之間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崗。在學校總體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大學盲目求全必然會影響和分散優質的教育資源,也不利於學生就業。

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報告3

一、引言

我國高校從1999年起開始的擴招,如今已達十年之久。雖然到了201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大幅超過當年預計的佔適齡青年15%的目標 ,但是大學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多,卻給每年的就業形勢帶來嚴峻的挑戰。

200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是115萬,到了2010年6月這個資料已經超過630萬。然而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卻並沒有隨之一路上升,尤其是2007年甚至出現了大幅度下降,就業率從2006年的77%下降到2007年的70%。再據教育部統計,截至2010年7月1日,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2.2% ,漲幅並不大,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大學生的就業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

二、文獻綜述

就業指導的工作最早起源於西方國家。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學校就業指導的發展中經歷了安置就業的擇業指導和生涯輔導兩個階段。1908年建立波士頓地方職業指導局之前,英美的少數中學和中等專業學校已開始嘗試就業指導。20世紀20年代波士頓地方職業指導局併入哈佛大學研究院,開始了專業化的師資培養,推進了學校的就業指導運動。20世紀50年代之後,受職業生涯發展理論的影響,基礎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開始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學校的就業指導開始了專業化、規範化和課程化的發展。

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從20世紀90s開始的 。2002年教育部制定了《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及隊伍建設的幾點意見》(教學[2002]18號),要求高校建立並健全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機構。根據教育部要求,2008年起我國所有普通高校必須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 ,從大學新生入學開始就接受就業指導教育,規劃職業生涯。

可見,就業指導工作在不同國家和其發展的不同階段,就業指導的物件、性質和所指的含義略有不同。本研究定義的就業指導工作指的是目前中國普通高等院校中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從提供就業資訊,幫助學生擇業到規劃學生髮展的指導工作。

就業指導相關的理論國內外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例如美國波士頓大學弗蘭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教授的特質-因素匹配理論,該理論在我國應用最多 ,又稱人-職匹配理論,他指出選擇職業是人的生理、心理特點(特質)與職業對人的`要求(因素)相互匹配的結果。另外還有霍蘭德的職業個性理論、美國職業指導專家伊萊?金斯伯格(Eli Ginzberg)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美國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的職業錨等。其中在我國應用最多的是帕森斯的特質-因素匹配理論,。

三、調查的過程

1.調查地點的選擇。本研究是在Y大學(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是一所綜合性省屬重點大學)進行的問卷調查。

2.調查樣本的結構。根據研究的目的,考慮到實際調查的可行性,作者將研究物件界定為在校內的學生,畢業班外出實習和找工作的學生暫時沒有涉及到。

3.調查物件的抽取。從各院系隨機抽取了五個本科班,兩個研究生班,並由這幾個班級的班幹部隨機抽取本班在校同學作為調查物件,由於選取調查物件時所依據的標準只有在校內這一項,如果忽略極端偏差情況的發生,可認為本方式接近於隨機抽樣。

4.問卷的編寫。本調查研究所用問卷採用的是自填問卷,根據前期對文獻資料的查閱和參考,一共設定了28個問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蒐集被測者的基本情況,還包括被測者的性格特點、自我認知狀況等。第二部分主要是關於就業指導工作的問題,涉及到學校就業指導工作開始的時間、指導的內容、工作人員服務情況、產生的效果等方面。提問方式主要是不定項選擇題,被測者只需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和想法勾選答案,若有補充則在空白處填寫。

5.發放問卷。調查問卷不記名,由被測者帶回填寫,寫完後回收。調查時間是2011年6月下旬,實際發放問卷600份,收回590份,其中580份為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6.7%。

6.調查樣本的基本情況。詳見表1。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1.對就業指導的需求。

如表2所示,目前大學生有超過百分九十的比例是需要專業就業指導服務的,並且有絕大部分學生(超過90%)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並不清晰,有少數學生甚至沒有規劃。因此在高校設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機構或部門是非常必要的,並且學生們希望能夠儘早開始接受就業的指導,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學生期望從大學一入學甚至高中起就開始接受指導。看來,大學生對就業指導的需求不僅很強烈而且很迫切。

2.對於學校提供的就業資訊,僅有6.9%的同學認為及時和10.3%的同學認為齊全;對就業指導部門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和專業素養的評價中大部分同學態度中立,主要原因可能是他們平時接觸這些工作人員的機會很少,也沒有渠道知道工作人的資質如何,因此很難做出過多的判斷。

另外,在接受過就業指導的學生中,僅有3.4%的學生認為得到的幫助很大,大部分學生還是認為只得到了有限的幫助。沒有接受過具體的就業指導的學生比例也是不容忽視的。

3.大學生擇業的現狀。這部分的內容在調查問卷中設計為多選題,因此只統計得票數,並將各個選項依據得票有多到少進行降序排列,得出表3。

根據表3可以得出,大學生在找工作時資訊的來源和就業技能、觀念、知識的來源大都首選書刊、網路等大眾媒體,這當然無可厚非,但是從學校就業指導部門獲取資訊這個渠道卻被排在了後面。

學生在求職中遇到的困難,排名靠前的幾項都是可以通過專業的就業指導來改善的,也正是目前我國高校就業指導部門應該做到的重要工作內容。

4.對就業指導內容與方式的期望。這部分的內容在調查問卷中也設計成多選題,因此只統計得票數,並將各個選項依據得票有多到少進行降序排列。

大學生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期望還是很大的,其中最大的希望還是提供就業資訊,其次是應聘技巧。而且大學生對提供就業實踐和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需求也是十分強烈的。

關於指導方式,大學生對目前普遍開展的專題講座的形式並不十分感興趣,大家對方式的選擇還是十分豐富的,可見,就業指導工作的展開還需要更加靈活、生動和切實有效的方法和形式。

另外,問卷中還設計了開放式的問題,讓被測者暢所欲言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認識。被測者提出的看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認為學校對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對學生的需求和社會需求把握不準確,沒有起到發揮應有的作用;二是認為學校對這項工作的宣傳也不到位,在學生中的影響力不夠。

五、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綜上所述,目前大學生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有著十分迫切的需要,大學生對這項工作的期望也是較高的。高校如果能夠進一步做好就業指導工作,意義非常重要,不僅可以切實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就業,還可以有效緩解政府和社會的就業壓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當然,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也十分明顯。針對前文敘述的就業指導工作現狀,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和建議,僅供參考。

1.就業指導工作應儘早地展開。建議從新生入學開始就著手開始基礎的就業輔導,至少讓同學們瞭解本專業就業的主要去向,介紹一些就業需要具備的能力素質要求,讓學生心中有數,提早做好準備。

2.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就業指導隊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大都只停留在提供就業資訊,介紹應聘技巧等表面的工作上,沒有專業的高素質工作人員為大學生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心理輔導或者對就業資訊進行分析和統計。若能建立一支專業的就業指導隊伍系統開展這項工作,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3.採取靈活多樣的指導方式,提高就業指導的有效性。就業指導工作不能光靠幾個部門工作人員來展開,也不能停留在單一乏味的方式和手段上,可以借鑑前文提到的實戰演練、互動溝通、經驗分享、案例分析等學生感興趣方法來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達到的效果。

4.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資訊透明度。雖然學校的就業指導部門在切實地展開自己的工作,但是由於宣傳的不到位,造成許多低年級的同學並不瞭解這項工作,也不瞭解學校提供的就業資訊。可以將學校就業指導部門的工作印成小手冊,通過班委、或者以宿舍為單位,主動向大學生傳播這類資訊。

最後,由於本次調查的時間有限,樣本只選取了在校生作為調查物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樣本的代表性;調查問卷只是一個學期的資料;資料分析的手段也有限,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研究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