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需求調研報告

文思屋 人氣:2.9W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需求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需求調研報告

需求調研報告1

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戰略,不但可以推動東北產業結構的調整,更是對人才的需求產生的重大影響,這樣的影響將會從三個方面體現出來:一是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數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二是高層次人才的需求結有了很大的影響;三是高層次人才的整體素質要求更高了。

一、目前人才需求現狀

儘管東北三省在中國國民經濟整體中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制約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大批的高素質的現代化人才。目前一是企業中的工作人員很大部分的文化程度偏低,還有一部分並不是從事的自己所學的專業,缺乏專業的理論知識。二是東北老工業基地對很多崗位都需要高學歷有技術的人才,主要可以劃分為4個型別,辦公室文祕管理人員、財會專業、會外語商務營銷專業、技工學校畢業生。三是用人東北老工業基地與擇業大學生兩頭涼的狀況.東北老工業基地缺少專業技術人才,也有用人願望,卻對剛畢業的大學生取排斥態度,不願招收大學畢業生。大學生雖然就業困難,但也不願意到非公企業去工作,雙方形成了隔岸互望,兩頭涼的尷尬狀況。

二、東北老工業基地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新專業的建設滯後

東北的老工業基地所需的專業人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有針對性。而這些人才的在學校的教育並沒有足夠的針對性,特別是一些從舊專業延伸出來的專業。對於這些新的專業來說,高校教育課程開發的速度較慢,對於專業方面的改造和設定也都不盡跟得上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步伐。

(二)大學生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兩頭涼現象

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說,在東北老工業基地就業,待遇比較低,條件也比較艱苦,和機關事業單位等比起來缺乏吸引力。而對於東北老工業基地來講,他們認為大學生吃苦能力不足,辦起事來隨心所欲,再加上一些大學生缺乏工作經驗,進入工作狀態的速度較慢。

三、優化學科建設的思路

(一)優化、盤活內部高層次人才

(1)堅持科學調控以及總體籌劃的原則

以能力的建設作為總體核心,做好高層次人才隊伍目標的調控以及總體要求的建設和頂層設計,以最快速度組建並形成一支具有優良的素質,且數量充足,種類和結構科學合理,能夠動態發展的高層次人才隊伍。

(2)堅持超前的規劃和動態的調整原則

以科學的指標來統籌各個種類高層次人才所需的具體要求,如年齡區間、素質結構,以及崗位、職級和專業等要求。以超前的規劃和動態的調整原則,對高層次人才隊伍的年齡、學歷、專業和職級結構進行科學合理化的調整。確保高層次人才隊伍具有科學合理的整體結構,實現高層次人才隊伍個體的素質較高、整體的結構優化、進出更替井然有序、作用發揮得突出明顯,實現高層次的人才隊伍總體的建設水平和全市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互協調。

(3)堅持合理的配置並盤活存量的原則

要在不斷加大對高層次人才引進的基礎上,通過井然有序的流動,科學合理的配置、優化的組合現有的高層次人才,盤活已有的高層次人才隊伍,保證效益的最大化,繼而在最大的程度上減少高層次人才資源的浪費和流失。同時要謹慎而且科學合理的處理廣攬人才同量才使用兩者之間的關係,特別要注重發揮好已有人才的創造活力,保護他們對於創新的熱情,鼓勵其創新和實踐,同時重視對那些本身具有發展潛質但當前尚未脫穎而出的本土高層次人才的幫助和扶持。

(4)堅持搭建平臺和統籌選拔的原則

為了避免對於高層次人才的選拔過程當中會出現以偏蓋全、標準單一和不能統籌選拔的這些現象,所以在實際的人才挑選和招聘過程當中就要求組辦組織能幹哦擴大民主,統一選聘標準,在綜合考量的前提下,竭力的為那些想幹實事、能幹實事和能幹成事的人,創造能夠成就自身和社會事業的條件環境,為這些人搭建施展自身才華的舞臺。

(二)與地方高校合作,明確專業建設要求

針對東北老工業基地新專業建設滯後的情況,東北要和地方高校進行密切合作,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東北老工業基地要協助地方院校科的教育課程的創新、研究、和開發,做好對其新專業的設定和已有專業的改造,緊緊跟隨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的步伐。務必要以應用能力的培養為基礎,從而進行對課程的設定。加強人才在其職業的崗位上創造性地完成任務並從事實際的職業活動能力的培養,安排課程中的重要內容。根據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改造對高技術人才的需求,分析高技術崗位群體和一般技術崗位群體之間不同的要求,學校也要明確專業建設的要求,要確保專業能夠處在社會職業的需求和學科的體系的交叉點,一方面是為教育培養與社會職業緊緊相關的人才而設定的,另一方面又是為培養相應的學科承擔人才從而設定的。所以,地方高校應該以學科的建設為基礎進行各個專業的分析和建設,以與老工業基地緊緊相關的職業需求為目標,結合地方發展實際所需,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

1.堅持把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作為人才教育培養第一宗旨

合理科學的進行各項專業設定建設,本地省教育廳在《關於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為加快新型工業化程序提供人才服務的若干意見》當中指出的高校要調整專業設定結構,一定要根據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並加快新型工業化的產業體系構架對各類的專業人才的要求,密切和社會用人單位聯絡,有針對性地設定專業和調整專業方向,這就需要要求本地的省地方院校,在設定專業的工作上要把服務於地方經濟作為工作主線,積極地創辦、開設本地的省里老工業基地急需的網路資訊工程和電子機械工程、軟體工程以及生物技術等各項新興專業,來為本省老工業基地發展,教育培養其所需的各門各類的高層專業技術人才。

2.高校人才的培養,實踐教學肯定是一個重點,加強課程體系建設。

一要為當地高校提供高校所需要的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該著眼於地方經濟發展方向,結合社會實際,針對本地省的石化工業、綠色食品和裝備製造,以及能源工業和醫藥工業這些老工業五大基地的各自特點,

一方面通過和東北老工業地基聯合,在高校內建立相關研究所或研究基地,東北老工業基地聯合提供資金支援,學校則提供人才支援,為企業和社會的發展進行共同地科學和研究,致力於把科學技術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努力為老工業基地的持續發展提供智力和人力以及高新科技的多方支援;

在另一方面,東北老工業基地可以和學校簽訂協議,建立實踐教學的基地,為高校的學生提供一些實習和實踐的勞動工作崗位,把學校作為企業的研究、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的堅實支援,共同為本省老工業基地的發展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做出自身的貢獻。

需求調研報告2

一、問題的提出:

訂單供貨是當前菸草行業共同面臨的一個全新課題,我們理解這項工作的核心要義在於:通過對市場真實需求的準確預測和採集,充分暴露出現有捲菸商品總供給、總需求之間的矛盾,品牌體系內部供給結構之間的矛盾,從而完成菸草行業從現有自上而下“生產—銷售”執行模式向在堅持專賣法基礎之上的市場化運作模式的轉變。顯然,需求預測是這場變革的邏輯起點,也是這場大變革的關鍵環節,因此,能否對當前市場真實需求作出準確判斷,是這場“戰役”成敗之關鍵。以西安市場不同業態零售客戶研究為基礎,結合經濟學理論、預測理論,探索適合捲菸市場特點的普遍預測思想和方法。

二、各業態的市場特徵分析

(一)各經營業態銷售數量和銷售結構分析

本次我們對西安市捲菸零售戶總體經營情況進行了統計,所得資料如下表(表1)所示:

以上資料表明,西安市轄區內商場、超市、便利店、菸酒專營店等較新型業態佔零售戶總量的17。3%,“五度”(注:“五度”評價是指將零售客戶對菸草公司的貢獻度、依存度、合作度、成長度、誠信度作為對零售客戶進行評價的依據。通過“五度”評價,目的是找到客戶的“需求點”,為客戶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從而不斷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得分較高,主要分佈於城區和鄉鎮市場;食雜店、娛樂服務類等傳統業態佔零售商戶總量的82。7%,“五度”得分較低,客戶遍佈全市。專營店和小型超市已在城區和鄉鎮市場中迅速發展,所佔比重迅速增加。總體來說,食雜店仍然是菸草最主要零售方式,佔捲菸零售戶總量的76。5%,因此,如何準確預測這類客戶需求量,應為“訂單供貨”工作之重點。

各種經營業態的銷售結構分析可由“各種業態條均值對比分析表”看出:從捲菸銷售結構看,商場、超市、便利店、菸酒專營店等較新型業態銷售高檔卷煙產品的優勢明顯好於食雜店等傳統業態,一、二類煙大大超出全區域平均水平,因此,在制定品牌營銷策略時,大型商場、連鎖超市及特殊場所可作為高檔和高階品牌的重點培育物件;專營菸酒商店作為進一步提升高檔煙的重點客戶,同時也可作為高階產品的培育物件;小型超市、便利店和城市食雜店可作為中檔煙的培育戶;農村食雜店和其他業態作為中低檔煙的重點培育戶。

總之,大型商場、超市、便利店、菸酒專營店等較新型的業態雖然銷量比重低於傳統業態,但銷售結構、檔次明顯高於傳統業態,其銷售潛力不可忽視。傳統業態客戶作為捲菸銷售網路的核心客戶,是我們提升網路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二)各種業態主要經營方式分析

從各種經營業態《捲菸經營方式抽樣調查彙總表》經營捲菸方式的抽樣結果可以看出,我市除專營菸酒店和其他業態的客戶以捲菸業務為主業外,有75%以上的客戶是以捲菸業務為輔助經營專案,這些客戶經營捲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客戶,方便顧客購買,從而吸引或留住更多的顧客。從主要銷售形式抽樣結果得出,新型業態憑藉其環境服務好、品牌信譽高和規模優勢等吸引了以條消費的大部分群體。

(三)各種經營業態的主要客戶結構分析

大型商場、連鎖超市其消費群體結構較為複雜,分佈於各個消費階層,還有機關事業單位及外來旅遊經商人員,顧客收入水平差異較大,流動性較強。特殊場所其消費群體結構單一,侷限於追求時尚的年輕消費者及高收入、高消費群體。食雜店其消費群體結構主要是附近居民、過往行人、外來務工人員,消費群體中各消費層次均存在,城區食雜店表現為中高收入群體比重較大,顧客相對穩定,農村食雜店表現為中等和中低收入消費群體比重較大。菸酒專營店,其消費群體主要以機關事業單位、商務群體為主,及附近居民,整體消費層次較高,顧客多數為固定客戶,其對捲菸經營業務重視程度較高,品牌意識強。小型超市和便利店消費群體主要是附近居民、過往行人,農村小超市、便利店以服務外來人口為主(特別是在春節等節日中)其消費群體參差不齊,但顧客群相對穩定。其他業態主要是方便附近居民購買和滿足過往行人隨意購買,客戶也相對穩定。

(四)各種經營業態消費者行為分析(如表5)

從上表分析可以看出,在購買捲菸作為禮品時,菸民傾向於去大型商場、超市、便利店、菸酒專營店等較新型的業態購買;在購買自己消費的捲菸時,菸民傾向於去傳統業態或根本不關心購買渠道,特定的條件決定了食雜店等只能以零包銷售已滿足顧客的應急之需。

(五)各種經營業態的競爭優勢分析

表6捲菸零售戶經營業態抽樣調查表——客戶發展價值

1、大型商場、大型超市的競爭優勢在於:第一,資金雄厚,電子結算執行力強,規模龐大。第二,人流量大、信譽度高。環境服務好、品牌意識強,都設有捲菸專櫃。因而潛在捲菸消費群體龐大。第三,具備系統科學的管理,經營水平高,資訊流通快,應變能力強。短期內對專賣店影響很大。劣勢:受節假日消費影響很大,訂貨量和訂貨次數規律性不強,給市公司的庫存管理帶來一定困難。

2、菸酒專營店經營優勢在於:與一般食雜店相比,資金相對充裕,銷售穩定性強,具有經營面積大,店堂形象好,容易讓消費者產生信任感,從而激發購買慾望,新品牌接受能力強,產品品種齊全,注重打造自身品牌等優勢。劣勢:菸酒專賣店經營靈活,“以批代零”現象時有發生,往往會出現銷量波動大的情況。

3、食雜店的競爭優勢在於:點多面廣,方便購買,服務物件較廣,城區食雜店對新品牌接受能力強。劣勢有:服務半徑小,捲菸經營資金相對缺乏,消費者多為固定客戶,市場競爭激烈,相互壓價現象高於其他業態,造成價格管理混亂。

4、便利店屬於較新型經營業態,其消費量相對較為穩定、落地銷售能力較強,一般有其固定的消費群體,因此,銷量、結構都較為穩定。

5、娛樂服務場所絕大多數只是將捲菸產品當作其一個必備服務專案來看待,並不以菸草製品經營為主,但其特定的經營環境

決定著這類業態有較高的經營結構和相對固定的銷量。

三、市場需求預測分析

(一)市場需求預測的困境

西安地區的經濟總量(以gdp或gnp為標誌)、總體消費水平、人口數量和結構、收入水平、消費文化、消費習慣等等都是影響和制約菸草商品需求數量和需求結構的因素。但同時應當看到,菸草行業、菸草商品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該行業長期存在貨源偏緊的情況,特別是對於供需比不足50%的緊俏品牌,同時,西安市場捲菸購入量、品牌結構等都存在較強的行政計劃性色彩,嚴重扭曲了真實的市場需求訊號。其次,“外渠道煙、假煙”等客觀存在的實際和量的不確定性,更增加了真實市場測量的難度。第三,有效市場調查的缺失(內部的調查或外部的調查),也使得現有資料無法滿足對真實市場需求量的測定。因此,在現階段,消費水平、經濟總量等巨集觀因素只能作為最終預測需求量的調整因子。

(二)市場需求的理論分析

鑑於上述原因,我們認為以下幾個因素決定著需求預測的準確程度:

1、捲菸總消費量指在一定時期內捲菸總的實際消費量。它受人口、經濟等客觀因素影響,在地區經濟總量、消費結構等沒有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一定時期內應當是穩定的。

2、總體經濟庫存水平指由於需求的不確定性,在保證未來正常銷售安全邊界條件下能夠使庫存成本最小時所確定的週轉量,它應當是市場內所有捲菸零售戶經濟週轉量的加總。從微觀來看,它決定於某一卷煙零售戶的日常銷量狀況,經營資本成本等因素。值得說明的是合理庫存水平和整體捲菸實際銷量有著非常強的相關關係(關於這方面研究,這一結論的得出,可參見中國零售業發展狀況報告20__),因此,從巨集觀視角看,我們可以得出“有什麼樣的市場需求,就有什麼樣的整體經濟庫存水平”,這一點可以進一步引深為:對於經營規模、流動資金、經營方式、經營地點等條件趨同的零售戶來說,其經濟庫存水平應該是收斂於某一均值水平之上的。因此,這一結論的得出也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平衡將來客戶經理上報合理週轉量數字的參考因子,同時也說明,合理週轉量必須是建立在業態分類、分析和“五度”評價基礎之上的合理庫存水平預期。

3、消費者預期是目前影響合理週轉量預測工作準確性的重要因素。其經濟學含義是:從長期看,市場的總需求決定總供給,當某一時點總供給低於總需求時,市場就會自動放出需求訊號,刺激供給量的增加已滿足市場需求。產品提供者在獲知這個訊號後,會對該商品未來走向做出良好預期,因此,在其自身經營利益最大化的驅使下,每一個銷售商都想盡可能多的滿足市場需求以獲得收益,(也就是說,大部分經營者缺乏自身調控能力)從而使總供給很快滿足總需求並出現過量供應狀況。因此,我們在作合理週轉量工作時,必須採取切實措施有效剔除因消費者預期的不確定性而導致的泡沫需求。因此,這就要求客戶經理必須對採集到的合理週轉量資料做出客觀分析,擠掉因消費者預期的不確定性而導致的多餘部分需求量。

四、零售客戶預測方法選擇

(一)各業態預測方法綜述:

根據前述,零售客戶銷量波動主要受其周邊消費群數量、零售戶預期兩個因素影響:食雜店、社群便利店(特別是農村地區)這兩種業態,因其輻射半徑較小,消費群體相對固定,零售戶受店面、資金等因素限制,因此歷史銷售資料基本能夠反映出由其周邊人口量所決定的真實捲菸需求,故對這兩類業態零售戶的預測主要應建立在歷史銷售資料的分析基礎之上,再結合對其個別品牌需求缺口強度的可信性分析,綜合確定其預測值;商場、超市這兩種業態所面對的消費者較為複雜,主要以流動人口消費為主,因此,特定的經營環境決定著這兩類業態銷量較大,受季節因素影響明顯,且突發性銷量波動出現的頻率較高,但是,這兩類業態客戶自身購、銷、存管理能力較強,大多能做到落地銷售,所以,對這兩類業態客戶的預測主要應建立在客戶主動提交“訂單”的基礎之上,同時建立與之相配套的應急缺貨補給制度和緊缺貨源調整制度既可;菸酒專營店銷量較大、波動較為明顯,落地銷售能力不強,由於這類零售戶流動資金較為寬裕,所以歷史銷售資料中由零售戶預期的不確定性所產生的需求泡沫較大,因此,對這類客戶首先應做好銷量流向調查、合理庫存調查兩項工作,同時結合歷史銷售資料分析,綜合確定供應量上限,以此來解決這類業態客戶的需求預測問題;娛樂服務類客戶大多把卷煙業務看作完善其服務專案的附加手段,並不以出售捲菸製品為主要盈利手段,這就決定了這類客戶較強的落地銷售能力和較為穩定、單一的品牌需求數量和結構,因此,對這類客戶需求預測應採取客戶提報為主,客戶經理適當調整地方式完成需求預測工作。

(二)預測模型的選擇:

有很多種理論上已較為成熟的預測模型(主要包括平均值法、普通最小二乘法、季節指數預測法、基於序列平穩性基礎上的arma模型等)可供我們選擇,用於對零售客戶的銷量預測。但是,前述分析已提到,零售客戶歷史銷量可能包含著不規則的零售客戶預期,同時卻可能沒有反應出部分品牌真實需求量資訊(主要受貨源限制),因此,我們認為,對理論假設要求過高的預測模型並不適用於當前環境約束條件下的客戶預測工作,鑑於上述分析和菸草消費的明顯季節性特點,筆者認為將平均值預測思想和季節指數預測思想組合運用後建立起的“加權移動平均+季節指數模型”較適合於當前環境下的客戶銷量預測工作。

這樣就會得出一組預測資料,客戶經理進行銷量預測時,應在這個資料值的基礎上,與零售客戶廣泛溝通,確定最終預測值。等到以後貨源限制逐步放寬,市場逐步規範,滿足其它對資料質量要求較高的預測模型時,可適時作出調整,應用更加精確的預測方法。

五、結論及建議

對捲菸市場真實需求的預測,重點是對零售客戶訂單的預測,而對零售客戶作出的“訂單預測”,實質上是如何對不同類別零售客戶購、銷、存系統進行管理的問題。由於客戶經營水平的不同,其自身管理能力也有差異,因此應掌握轄區內不同業態零售客戶服務營銷能力、“購、銷、存”體系管理水平、消費群體構成狀況、捲菸流向情況、品牌間缺口可信性、流動資金等要素,依次劃分預測客戶類別,分類使用不同的預測方法對歷史銷量進行分析和統計,得出預測結論,從而保證整個市場捲菸銷量預測工作順利完成。

需求調研報告3

一、調研目的

新形勢下如何實施有效地新教師培訓工作,是培訓者和管理者直接面對的課題。實踐證明,培訓內容和施訓形式的科學與否,應是以參訓者的評價為標誌,否則,培訓會因缺少參訓者的參與和生成而低效。從調查入手,瞭解新教師需求,把握新教師成長動態,實施有效培訓,使新教師培訓工作更加切合新教師成長的實際需求和成長規律,促進新教師進行準確的職業定位,提升新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使新教師培訓工作更加專業化、科學化。

二、 調查過程

本次調研,我,採取分割槽、分層抽樣方法,對從幼兒園到高中的不同參訓物件開展培訓需求調研。發放調研問卷106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國中24份、國小37份、幼兒園11份、培訓者3份。

在提交問卷的100名培訓物件中,教齡在xx年以上的有84人,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參加了我省組織的前三輪繼續教育,對繼續教育工作的沿革發展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他們的態度和建議有利於對培訓工作的全面審視和規劃;縣城學校教師48名,鄉鎮學校教師52名,校級以上骨幹教師47名,普通教師53名,兩種不同地區、不同身份的培訓物件人數基本持平,中層以上幹部、校長21人,普通教師79人,他們的意見應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適性。

三、 阜南縣教師培訓現狀及問題

(一)培訓現狀

面對經濟一體化、教育國際化、人才多元化的發展背景,市南區歷經改制、重建、更名、升格、擴編之路,整合部門資源、優化機制內涵,於20xx年投資3千萬元,“多元現代”培訓機構建設面積近7000平方米的8層中心大樓,打造“多元現代”培訓機構。20xx年區教育局又斥資300萬進行內部設施建設,配備了適用於各學科教師培訓的各類專用教室,使之成為集學術報告、教學展示、教師培訓、會議交流、網路互動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學術交流中心”,達到示範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基礎設施要求,為區域教師培訓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和環境支援。

市南區教育局制定下發了《新教師三年培訓方案》,《新教師培訓手冊》,對參訓教師的課題研究、專題培訓、分散培訓、教研活動、校本培訓、讀書、聽課、反思等情況進行跟蹤記錄,通過自我評價、同行評價以及校長導評等實現對培訓教師的全程監控,使學習、反思、研究真正成為教師的專業生活方式。同時建立了培訓反饋機制,綜合學員每月一次培訓的出勤情況、培訓表現、培訓作業、平日課堂等情況進行及時的總結,通過區域網面向全區進行反饋,及時調控教師的學習與發展狀態,調控發展的方向。

(二)培訓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

1、是認識的問題。這裡既有領導重視的問題,也有教師認識上的問題。領導重視不夠,對培訓工作缺乏強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勵機制,造成教師參訓主動性不夠。教師認識不到位,形成了對培訓應付了事的現象。

2、是內容的問題。過去培訓內容的確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確定的,教師們主要是被動接受。第三輪培訓儘管增加了調研和問題反饋環節,但是重理論輕實踐的成分還是很大,培訓的內容往往與教師的需求還是兩張皮,培訓的針對性還不強,對實踐的指導還不夠。

3、是方式的問題。過去的培訓主要是集中培訓、校本培訓、遠端培訓。集中培訓主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組織開展,一人講,數百人(甚至上千人)聽,方式單一,受訓者被動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訓由於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專業引領,沒有落到實處,往往變成了枯燥的讀書和填寫報告冊,校本流於形式,成為教師的負擔。遠端培訓由於缺乏有效的監控,以及在農村學校還受到條件制約等因素的影響,實際效果也大打折扣。

4、是成果轉化的問題。各種培訓的訓後跟進不到位,形成了培訓結束,就畫上了“圓滿”句號的現象,使得有限的培訓成果失去了及時轉化為自己或指導他人實踐的最佳時機,訓了就“訓了”。

5、是培訓者的問題。大多數培訓的培訓者主要由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教師和縣教研室的教研員擔任,他們在理論上和實踐方面都難以稱得上是最優秀的,且長期往復承擔培訓任務,難以讓參訓教師信服,產生排斥心理。

(三)老師們對培訓的期待主要有:

1、是希望加強培訓工作的組織管理,建立健全教師培訓工作的激勵獎懲制度,進一步調動教師參訓的積極性,讓老師們在參加培訓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精神鼓勵和實惠;

2、是希望培訓的內容緊密聯絡當前的課堂教學,理論的學習要易於內化為實踐,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於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又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3、是希望進一步豐富培訓形式,讓老師們自己選擇符合自己實際的培訓方式,大多教師非常希望到名校觀摩學習,得到名師的指導和培訓,有條件的教師也很歡迎遠端培訓。

4、是希望能夠根據不同的物件採取不同的培訓方式和要求,開展分層、分類培訓。如老年教師的特殊要求,幼兒園、音體美等教師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統、大呼隆。

5、是希望加強培訓者隊伍建設,組建名師講學團,開展巡迴教學指導,同時要加強縣、鄉、校三級培訓指導網路建設,加大對學校層面業務指導人員的培訓力度,因為他們是校本培訓的最基層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他們是校本培訓能否落到實處的關鍵。

6、是希望加強縣級教師培訓遠端支援服務平臺建設,為教師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臺,促進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

四、對新一輪培訓的思考和建議

通過調研,我們梳理了過去教師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瞭解了教師對新一輪培訓的期望和需求,探討了新一輪培訓中需要完善和改進的重點。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教師培訓制度,加大督導檢查力度。首先,既要落實約束機制,又要建立激勵機制,要通過制度的完善落實來提高教師參訓的積極性、主動性。其次,

要加強對教師培訓工作的督導評估,將其納入到教育督導工作中(如縣(市、區)黨政領導幹部教育工作督導考核),並作為主要內容之一,以推動教師培訓工作的持續開展。再次,要對縣級教師培訓工作進行年檢,評出等級,結果在全省通報。

(二)是要真正從教師的現實需要出發,設計培訓內容。培訓實施過程中,老師們最喜歡向培訓者提的一個要求就是“請你告訴我該怎麼做?”,其實老師們的需求很具體,但我們在培訓的時候關注了過多的“是什麼”、“為什麼”的問題,而到了關鍵的“怎麼辦”時,又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教師們當然不滿意。當前,課程改革正進入深水區,課堂教學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發展,教師如何轉變自己的角色,引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成為廣泛關注的焦點,也是廣大一線教師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輪教師培訓圍繞“提高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這個核心設計內容,無疑是對路的,與第三輪培訓也是緊密銜接的。但實施過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來做文章,強調在“做中學”,只有老師們行動了,才可能有改進、有轉變、有提高,才能改變過去培訓中的“聽了激動,回去不動”的現象,培訓才有實效。當然,除此以外,順應當前教育改革發展形勢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其他培訓內容也是必需的,如:規劃綱要專題、師德專題、班主任工作專題、專業知識更新和學科素養提升等。

(三)是要創新豐富培訓的模式和方法。從教師的希望和教師培訓工作發展的趨勢來看,集中培訓、校本研修和遠端培訓相結合的混合學習模式是開展中國小教師全員培訓的主要途徑,但在實施過程中,三種方式一定要既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又能互相彌補各自不足,成為有機結合的整體。集中主要解決培訓的組織部署、階段性總結、交流研討和問題指導等,遠端主要解決專業引領、問題指導、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決“做”的問題。同時,要進一步豐富培訓的方式,像名師講學、脫產研修、案例觀摩、送教上門等教師們喜聞樂見的培訓方式,要作為常用的方式貫穿於教師培訓的始終。

(四)是要大力加強培訓者隊伍建設。要以專兼結合的方式,從一線優秀教師中選拔部分骨幹充實培訓者隊伍,組建名師講學團。加強培訓者培訓,可通過外出學習、崗位研修、下校實踐等方式,認真組織實施培訓者每年72學時的培訓研修,嚴格培訓者的考核評價,提高培訓者的施訓能力。

教師培訓需求調研報告範文2

一、 概述

為切實做好20xx年幼兒教師培訓工作,搞好幼兒教師培訓管理,增強幼兒教師培訓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促進我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的規範性。我們深入基層幼兒園組織召開了24多次領導和教師座談會。

本調研於20xx年x月x日至6日進行,調研範圍覆蓋22多所幼兒園,調研物件來自不同幼兒園、不同地域、不同年齡、不同崗位、不同性別,共有280位教師代表參加了本次調研。調研主題包括瞭解和掌握當前幼兒教師對幼兒教師培訓工作的需求和意見,如何進一步改進幼兒教師培訓工作等三大方面內容。

二、 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具體採用方法有:訪談、觀察、參與式調查。

(一) 訪談:園長主要領導的訪談。

(二) 觀察:看幼兒教師教育教學活動。

(三) 參與式調查:用參與式活動的方式瞭解幼兒教師的需求,

為參加者提供了均等寬鬆的發言機會。

三、 幼兒教師反映的主要問題

(一)在培訓內容方面

1、“提高教學技能、技巧的培訓”

多數幼兒教師十分重視基本的教學技能的提升。他們希望借鑑優秀幼兒教師成功的經驗提高自己教學執行能力;同時也想通過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來指導實踐,如何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很好地遷移到工作

中去,是幼兒教師感到很困惑的。

2、“學歷提高培訓”

主要物件來自幼兒教師群體。

3、“資訊科技能力提高培訓”

目前中心城區和中心小心幼兒教師在實際工作中,迫切需要利用有較高層次的資訊科技水平來輔助教學。

4、“術科培訓”

目前我們的培訓主要集中在主課方面,對術科及幼兒教師培訓重視不夠,培訓力度也不大,他們呼籲增加學習的機會。

5、“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

社會、學校對幼兒教師要求越來高,幼兒教師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幼兒教師渴望能運用良好有效的調節方式,緩解、放鬆心理壓力。

(二)在培訓形式方面

目前培訓形式較單一,主要體現在幼兒教師一言堂現象嚴重。座談發現,教學研討、專家互動、小組活動等是教師一般關注的形式。可見,開放性、參與式、主體性的培訓方式更受歡迎。

(三)在師資聘請方面

幼兒教師普遍喜歡來自一線的專家和名師,說明幼兒教師們希望借鑑他們的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執行能力。

四、 分析與思考

(一)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是當前教師關注的焦點。

通過座談,我們發現幼兒教師在普遍關注“提升身素質、提高教

學技能”的大前提下,幼兒教師關注的側重點不同,可以反映出,幼兒教師對自身發展問題上是有針對性進行了反思。

(二)教師對培訓的期望呈現多元化的趨勢。

從幼兒教師培訓的內容來看,教師在這方面的需求是集中與分散的並存。如:“資訊科技能力提高的培訓”,目前教師普遍能熟練的將資訊科技手段輔助到教學中,如PPT的使用非常廣泛,但在實際工作中,更多的教師不滿足簡單的操作技術,通過系統、規範、實用的培訓提高資訊科技能力。“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在日益緊張,社會壓力增大的環境中,幼兒教師開始關注自身的心理問題。同樣,孩子心理健康也引起社會的重視。在這個環境下,幼兒教師需要掌握基本層面的理論知識,特別是心理分析技術的學習。

五、 建議與對策

(一)創新培訓模式,實現個性化引領是幼兒教師對培訓的期望。

“會議式”培訓一直是我們採用的主要培訓方式,隨著幼兒教師培訓需求多樣化發展,培訓報告會難以滿足教師個性化培訓需求。因此,多開展參與式、對話式、觀摩式等形式的培訓。

(二)圍繞幼兒教育教學問題為目標,突出教師關注的熱點,滿足培訓者的需求。

將幼兒教師關注的內容進行整理,開設培訓專案。圍繞教育教學,開展調研,加強培訓課程建設。改變以往培訓專題零散、不繫統的專題設定,體現課程針對性、層次性、系統性。

需求調研報告4

0xx以來,杭州樓市的走勢主要分為2個階段展開:1—5月是一個單邊上揚的增長期,六城區一手成交量從1月的1344套飛昇到5月的10058套。6—9月則是一個回落震盪期,其中6—8月一手成交量逐月下降,9月開始則出現反彈。第1階段樓市的快速上漲建立在寬鬆的金融政策、稅費政策和土地政策等方面。從第2階段開始,政策微調和信貸收緊的力度逐步加大,從二套房貸收緊到公積金暫停差額貸款,以及銀行補充資本金的要求,都反映出通過適度調控來降低金融風險的思路。

然而市場的熱度並未就此減弱,從近期的新開樓盤的銷售情況來看,大多數樓盤單日銷售率都可達到八成,“日光碟”也頗為常見。與之相應的是一直處於低位的可售存量,目前六城區商品房存量不足1。2萬套,而住宅更是在6000套以下。而令消費者感知更為深刻的便是價格的持續增長,進入三季度後,各個板塊的價格持續上升的趨勢似乎未見緩和的跡象。

市場趨勢依舊,消費者的心態如何?帶著這個問題,中原地產在本次房展會上組織開展了需求調研,一探箇中究竟。

心態篇

市場的最終趨勢是供求雙方及與之相關的環境共同形成的合力作用的結果。這個合力會隨著各個分力的變化而不斷演變的,而需求的變化是這些分力中極為重要的部分。心態決定行為,因此我們首先從需求心態入手,看一看這個構成最終行為決策的前提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從觀展的目的來看,當前和未來會形成購買行為的客戶比例佔到81。2%,也就說超過八成的客戶仍然會在當前走勢下購房。我們與今年5月的需求結論比較發現,在5月份的房展會中,這部分客戶的比例為七成。可以說,在樓市價格日益高企的趨勢下,購房者對未來房價持續上升的預期已經被完全確認,看漲情緒較高。

我們結合消費者對當前樓市的心態來看,目前繼續持幣觀望的比例為42。5%,提高總價預算的佔17。9%,降低購房面積的佔21。3%,另擇購房區域的佔18。3%。持幣觀望與調整購買計劃的比例大致是四六開。這部分持幣觀望的群體又分成兩類,一類是被動觀望型,這部分群體並非是真的不願入市,而是在錯過了上半年較佳入市時機,又被當前房價上漲所拋離的群體,由於錯失了週期底部,又不甘在當下追高,因此繼續觀望。另一類是主動觀望型,這部分群體對於房價高漲的可持續性抱有懷疑,認為週期性的高點已經到來,當下並不是適合的買房時機。在觀望者之外的六成是行動者,這部分客戶的購房意願較為急迫,他們同樣受到當下不斷上漲的房價的困擾,但作法是通過調整自身來適應,如提高預算,減小面積,改變選擇區域。

本次觀展的目的

當前對樓市的心態

自08年杭州市政府出臺24條意見以來,樓市的反應基本符合政策制定的初衷,成交量的同比大幅增長以及價格的上行都反映出這一系列政策的效果。然而隨著09年年末的臨近,交易環節稅費補貼的截止日期已經越來越近。從需求的反映來看,63。9%的客戶認為對自身有一定的影響,16。2%的客戶認為影響很大,19。9%的客戶認為無所謂。目前大多數客戶的心態處於一個兩難的選擇當中,由於不能判斷稅費補貼政策是否有延期的可能,如果要趕在優惠期內購房,則必須在未來2個月內完成購房,如果明年再作購房打算,則很可能面對房價持續上漲,而稅費優惠不再的窘境。但畢竟,能買到好房才是客戶的核心需求,稅費的優惠能激發需求,但停止後未必直接造成抑制作用。購房者主要的困境仍在於當下供不應求的市場態勢下,選到好房的不容易。

在對未來樓市走勢的判斷上,當下的客戶心態準確地詮釋了當下市場繼續火爆的原因。45。6%的購房者認為房價將持續上漲,21。3%認為將保持穩定,17。6%難以判斷,15。5%認為將下跌。結合今年5月的情況來看,當時33。7%的人認為房價已經調整到位,34。7%的認為還有下調空間,31。6%難以判斷。與5月相比,看跌的比例大幅降低。看漲的大幅上升。當預期成為一種主流傾向後,帶來的就是行為的趨同,因此房價未來上升的預期十分強烈,而需求的分歧縮小也再度證明了這一趨勢的必然。

稅費優惠即將到期的影響

對未來樓市走勢的判斷

需求篇

房價在今年前三季度中單邊上揚的態勢,以及信貸政策的寬鬆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共同構建了一個投資者所喜好的環境。在購房群體中,投資者一直較為活躍,從本屆房展會的觀展客戶來看,頻頻出現外地投資者的身影。中原的需求調研結果來看,購房目的中有投資傾向的比例總和達到47。2%,其中純投資的比例在25。1%,投資兼自住的在22。1%。而在今年的5月份,純投資的比例為12。7%,投資兼自住的比例為16。2%,二者合計為28。9%。投資需求的持續升溫是當下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在自住需求方面,改善居住條件和婚房的需求是主流。在樓市交易的活躍期,改善性的需求往往在以小換大,以舊換新的置換行為中體現,二手房市場持續活躍的態勢也印證了這一特點。改善性的需求在今年二三季度中的釋放比較明顯,而婚房需求一直是市場上較為穩定的剛性需求。

在購房型別的選擇上,普通住宅的比例佔76。3%,別墅排屋類佔10。5%,商鋪、酒店式公寓和寫字樓共佔13。3%。杭州樓市的主要增長點一直都在住宅領域。同地段的住宅的價格往往都會高於寫字樓的價格,且近年來高階住宅的發展非常快,大戶型的高階公寓大有與別墅排屋類物業一較高低之趨勢。

購房目的

購房型別

購房者在區域板塊選擇上的傾向與今年5月相比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政府規劃明確,區域建設日新月異的板塊都陸續進入一個需求持續增長的時期,如濱江區、九堡、城東、三墩、申花等。而擁有稀缺資源的板塊,也因其獨特的板塊價值而被購房者所認同,如錢江新城、蔣村、西溪板塊等。與之相應的是今年以來各個板塊推出的土地成交地價相繼創出新高,地價的上升迅速推高了購房者對同板塊內房價的未來預期。曾經的主城邊緣板塊,在城市化程序不斷提速的情況下,逐步實現和提升其居住價值。在城市外擴的程序中,越來越多的板塊從價值窪地變成了價值高地,而不斷湧入的購房者也為這些板塊未來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具體房源的選擇依據上,地段和交通的重要性依舊排在前列,佔20%,而小區環境同樣佔20%,總價、停車和配套分別佔14。4%、12。2%和11。2%。值得注意的是配套在本次調研中比例降到了第五位,而在5月份則高居第三位。位次的下降反映出了當前需求的一些特徵,簡單來看,對於投資性需求而言,當下配套的完善程度並不構成對其購買的直接影響,而對於自住需求而言,在選擇主城周邊的板塊時,已經清楚瞭解到配套升級尚須時日的現況,但由於房價的持續上漲,這一問題的重要程度顯然被置後了。而在5月前,房價處於回升期,投資比例不高,自住者的需求尚能從容地考慮,故而配套的重要程度尚能排在第三位。可以說,在價格持續上升的趨勢下,價格之外的因素影響決策的作用被不同程度的削弱了,購房者的妥協事實上正反映了其心態的無奈。

購房區域

選擇房源的依據

從本次調研的結果來看,購房者在戶型選擇方面與5月期間比較類似,比例較高的仍是2房的戶型,其中2室1廳1衛佔31。5%,2室2廳1衛佔23。4%。3房戶型中,3室2廳2衛的比例最高,佔14。7%。與5月相比,房價繼續上漲,購房者的計劃也須相應調整,2房戶型屬於家庭用房的基本配置,講究的是經濟性和實用性,對於首次置業者而言,2房的需求繼續佔據主導地位。對於改善性的需求而言,3房戶型中的3室2廳2衛是舒適性住房的標準化體現,在功能和尺度方面都能滿足舒適性的要求,因此這部分的戶型所佔比例是3房戶型中最高的。

面積方面,由於9070政策的適度放寬,從供應面來說,開發的戶型不再大量集中於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戶型的設計限制有所放寬,使得供應的中小戶型的格局有更多變化的餘地。從需求方面來說,81—90平方米,91—100平方米以及101—120平方米的比例位居前三,分別為20。9%、18。6%、15。9%。戶型反映的是功能空間上的需求,而面積往往是與總價預算緊密相關。總體來看,中小戶型佔主流的趨勢並未發生變化,而各個面積段的比重差卻下降了,這是供應和需求結構共同發生變化的結果。

戶型選擇

面積選擇

價格因素一直以來都是反映購房者自身承受力和未來預期的有效指標。對比5月的情況,我們發現隨著房價的上漲,在單價承受方面也呈現出同步上揚的趨勢。本次房展會上需求方對單價的可承受空間主要分為2段,一段在10001—15000元/平方米,佔32。4%,另一段在8001—10000元/平方米,佔29。7%。而在今年的5月,這2個區間的比例的位次正好相反的,前者佔25。8%,後者佔30。8%。可以說,在當下的市場形勢下,各個區域內的樓盤售價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二季度的單價預算在三季度末已經無法找到匹配的產品進行購買。同時,我們也注意到6000—8000元/平方米區間的比例從5月的26。3%下降到14。9%,低單價區間比例的縮小也是當下市場形勢發生變化的有效佐證。

總價方面,主流需求集中在80—100萬元,佔25。6%,其次是100—120萬元,佔17。4%,再次是150—200萬元,佔14%。總價預算的分佈形態基本符合單價和麵積對應的邏輯結果。而在當前市場條件下,如此的總價預算才能基本匹配當下各個板塊的樓盤供應價格。在這樣的市場走勢下,從需求面反映出來的是預算的同步上漲,事實上落實在群體內,我們會發現具體的客戶物件一直在發生位移,而投資者的不斷加入在成為新增需求的同時,也擠壓了部分購房者的需求,在資料的背後,是消費群體種類的不斷演變。

可承受的單價總價選擇

背景篇

與5月的調查結果相比,首次置業的青年群體的比例有所減少,而有多次置業經歷的中青年有所增多。反映在資料上雖然只是幾個點的比例,但結合現場觀察結果來看,是符合實際狀況的。事實上,從近幾年的統計結果來看,年齡分佈和置業經歷的區間段變化都比較有限,大致呈現出一個相對穩定的態勢。目前的財富積累方式,已經在區域性領域跨越了年齡的限制,多元化的從業途徑使得年輕群體在一定時間積累大量財富成為可能,而房地產本身所具有的類金融產品的投資屬性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單純將之作為居所,而是從產生收益的角度來對待。因此,背景分析的範圍不能只侷限於用家的角度,必須充分且完全的考慮投資者的視角,金融和地產炒家在未來樓市中產生的影響將更大,而這些都不是能以年齡和置業經歷的劃分而予以區別的。

置業次數

年齡分佈

從需求者的職業分佈來看,城市群體的中堅力量,公司一般職員無疑會延續主流地位,其比例為22。1%。而專業技術人員、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分別佔14。5%和13。7%,而自由職業者的比例達到11。5%。這裡的自由職業者事實上背景是非常多樣的,但其共性也非常鮮明,就是具有比較敏銳的投資意識,無論在金融領域還是地產領域,當投資環境不錯的時候,都會成為投入資金的力量之一。在未來的社會發展階段中,常規收入+投資理財將成為一個家庭非常普及的積累財富的方式,因此,一個家庭的收入高低將不完全地體現於其所從事的職業上,這也是分析購房者的背景時必須予以考慮的。

職業分佈

從家庭結構來看,單身的消費者比例佔到32。8%,其次是父母帶未成年小孩佔19。9%,再次是新婚夫婦佔15%。本次調研所形成的序列和5月相比基本一致,其中剛性需求比例較高的群體往往在這三類,隨著自身境遇的不斷變化,買房的需求也在不斷演變,從無房到有房,從小房到大房,從舊房到新房,在這一過程釋放出的需求正是推動房地產發展的有生力量。

從居住現狀來看,租房的比例為39。8%,自有公房和商品房的比例分別是24。8%和27。6%,在自有住房中,有相當一部分事實上是與父母同住,嚴格來說並不屬於真正的有房階層。租房群體和無房群體在未來隨著自身條件的改變,必將陸續成為有房群體,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自身資金積累和市場供應的匹配,這部分需求具有龐大的基數,是值得廣為關注的。

從客群的來源來看,主要還是在杭州居住、從業的購房者,其中以住在城西和城北的比例相對較高,分別佔23。6%和19。3%。這兩塊區域是新老小區比較集中的板塊,在租賃和買賣市場上都是相對活躍的板塊。因此,這裡集中了大量的租房群體和待改善的置業群體。此外,來自省內其他地區的客群比例有7。4%,較5月有所降低,但仍高於杭州周邊的幾個板塊,來自省內的客群事實上在本次房展會上較為活躍,各大樓盤展位都有其身影。

家庭結構

居住現狀

現居住地

小結:

本次房展會,一部分購房者的心態是矛盾的,既擔心房價持續上漲所導致的繼續被動的局面,又不甘心今年以來錯過房價低谷的現實。另一部分購房者主動調整了自身心態和購房計劃,量力而為。當然還有投資群體繼續著博取市場收益的機會。樓市未來繼續上行的機率非常大,由於投資比例的上升,未來的成交量波動的幅度可能也會加大,對於購房者而言,仍然需要明確自身所求,量力而為。

需求調研報告5

摘要:本文在對我國食品行業調研的基礎上,對食品行業緊缺的工作崗位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旨在為高職院校食品專業學生的就業提供指導,解決學生就業和企業需求的供需矛盾。

關鍵詞:食品行業;食品專業;人才需求

1 前言

“民以食為天”,食品和食品工業與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充足的食品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優質的食品是國民健康的保證,所以,食品工業是人類的生命工業,在世界經濟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食品工業自改革開放以來歷經坎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有了很大的發展,近年來,國家也已經將食品工業的發展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這為我國食品行業的發展開闢了光明的道路[1~2]。

眾所周知,食品專業人才是推動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大力發展我國食品專業人才的培養關係到千萬國民的健康營養。而國家高等院校的食品專業正肩負著培育這種人才的重任,目前眾多職業院校的食品專業以培育高等應用型專業人才為目標,為企業培養出大批的一線操作技術人才,切實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鑑於此,本文對食品行業的緊缺工作崗位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旨在為高職院校食品專業學生的就業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

2 我國食品工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於日常生活中的食品要求也越來越高,進而推動了我國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從表1可以看出,近10年食品工業的總產值一直保持增長趨勢,從1997年到20xx年食品工業總產值從5317億增長到24430億元。

國內外經濟學家公認:在未來5~10年內,中國將是全球收入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期間至少有1億家庭(約有3億多人口)將進入年收入l萬美元以上的行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消費市場。由此看來,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空間非常大,食品專業技術人才市場的前景也是樂觀的。

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專家的預測,今後食品工業發展的六大趨勢將是有機化、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專用化和國際化。中國食品工業企業必須振作精神,迎接新世紀的挑戰。同時,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也為我國食品專業技術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通過對我國食品工業現狀的分析與探討,能夠很好的把握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趨勢,促進我國食品工業更好地與國際接軌,加快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速度。

3 我國食品工業從業人員情況及食品專業畢業生從業情況

依據20xx年食品工業年鑑的資料,當年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的食品工業從業人員為200~300萬人,在全國的食品行業中隨機抽選20家企業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見表2、表3和表4。表2是20家大中型食品企業從業人員情況,從表2可以看出,目前企業的人員主要還是大中專及以下學歷,主要從事生產操作。表3是食品專業大中專畢業生在企業中的從業情況,大部分畢業生都從事一線生產操作。通過調查發現,目前食品專業就業不存在市場飽和問題。很多企業現在還緊缺高階管理人才及生產、銷售人才。表4是食品企業目前的人才需求情況,從表中可以看出,企業現在急需管理型人才,其次,則是生產操作及銷售人才。

4 我國食品專業未來人才需求預測

當前,我國的食品工業正朝著規模化、產業化、系列化、規範化的方向發展,通過進行調研發現,食品專業人才需求量大,特別是新形勢下人才需求的崗位型別發生了變化,其中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出現較大缺口,從事食品加工和生產的專業技術人員,除了需要掌握相應的現代食品貯藏、加工、管理、營銷等相關理論知識外,更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這就要求培養食品類專業人才的院校必須加強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

4.1 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急需大量的專業人才

1996年完成的全國第三次工業普查顯示我國食品工業總產值在全國工業部門總產值中首次攀到了第一位,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從1997年至今,我國食品工業的產值始終在gdp總量中佔第一位,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企業對食品專業技術人才需求的持續增加。調查發現,企業所需的食品人才中生產操作人員、銷售人員的需求比較大,其中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出現較大缺口。食品企業的職位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生產操作工、銷售人員、食品檢驗工、食品製作工、食品包裝工、一線qc、基層管理人員、食品加工裝置操作工這幾個崗位。

4.2 提高食品的營養與安全作用急需大量的專業人才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食物結構將迅速發生變化,這就要求現代食品加工行業必須改造傳統的食品生產方式,進行食品深加工、開發新產品,提高食品質量和減少營養損失,為人們提供大量經濟、安全、高質量的食品。

因為食品安全問題關係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因此近年來食品安全受到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20xx年9月1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釋出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規定,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必須具有相應的食品生產加工專業技術人員,檢驗人員必須取得從事食品質量檢驗的資質,食品檢驗人員實行職(執)業資格管理制度。通過對業內有關人士的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食品安全人才缺口達80萬。因而,培養優秀的食品營養與安全方向的人才勢在必行,功在千秋[3~4]。

5 對職業院校食品專業教學改革的意見及建議

人才培養需要符合行業需求,要適合企業口味,學校在加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同時,更加需要更多創造實踐、實習實踐的條件與機會[5]。

5.1 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當今社會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學校應該以能力培養為本位,針對食品行業人才崗位的需求,以科目課程改革為基礎,對專業課程進行課程調整。根據現代食品企業需要生產操作工、食品銷售人員、食品檢測工、一線qc、基層管理人員、食品加工裝置操作工等實際,調整課程的設定,將《食品工藝》調整為《果蔬加工》、《糧油加工》、《釀造酒工藝》、《軟飲料工藝》和《乳品工藝》等工藝課程,同時增加了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5.2 實施“雙證制”教育

為適應企業對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證的要求,將“雙證制”納入教學計劃,規定本專業學生必須取得至少一項職業資格證書方可畢業。實施校企合作,有效地提高學生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實踐能力及就業能力和就業率。

參考文獻

[1] 黃衛萍,楊昌鵬,農志榮.食品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與培養探析[j].廣西輕工業,20xx(6):109~111

[2] 張有林,蘇東華.食品科學的歷史、現狀及發展[j].食品工業科技,20xx(1):139~141

[3] 任迪峰,王建中,張柏林,等.面向21世紀高等林業院校食品專業發展初探[j].中國林業教育,20xx(1):18~21

[4] 張甦.高職食品專業技能的培養與企業需求結合模式的探索[j].科技資訊,20xx(30):236

[5] 李文釗,阮美娟,陳野.對食品工學課程實踐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輕工教育,20xx(1):63~64

需求調研報告6

一、調研背景:

近年來,商務英語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國際商貿規則,又能熟練運用英語進行國際商貿交流和商貿業務實踐的中職學校商務英語人才,以其熟練技能型一線人才的特點和優勢,在國內的國際商貿人才市場中,受到了普遍的歡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商務英語已經滲入到各種各樣的企業裡,但企業內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無論是在數量上、層次結構及專業素質上都還存在許多不足。 然而,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單純的外貿或者英語專業以及其他專業的人才已經不能滿足企業對人才素質的高層次要求,我國各主要城市人才市場的統計結果表明,複合型人才即那些既懂英語又懂國際貿易和商務知識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偏愛,人才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進一步呈現出重實際操作、多學科交叉的趨勢。因此我們小組黃勁草、劉志君、龍鳳鳴、楊令潤四人組成調研小組分別對湖南普照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科信電子有限公司及湖南友銘貿易有限公司進行調研。

二、調研目的與指導思想

1、目的: 中職教育是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服務為宗旨的大眾教育。為彰顯職業教育的特點,通過本次調研收集和分析商務英語類專業學生的社會人才需求狀況資訊,瞭解社會、行業以及企業對商務英語類專業人才知識、技能、素質要求的變化和趨勢,為我校商務英語的專業設定、招生規模、學生就業指導提供資訊,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的修訂、教學的改革提供依據和幫助,提高我校商務英語人才培養質量及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2、指導思想:運用科學的方法,客觀、公正地進行調研,保證調研結果的科學性、有效性和準確性。

三、調研的主要內容:

1、所調研企業的涉外商務工作崗位(英語)的設定情況

2、所調研企業涉外各崗位人才需求的情況

3、所調研企業人才來源渠道

4、所調研企業對舌癌各崗位人才的要求

5、適合本專業培養層次或型別的崗位(群)的具體工作任務

四、調研方法

走訪用人單位,通過現場考察、座談法、訪談等方法進行調查,文獻和統計資料研究方式(網上調研)。

五、調研結果分析

(一)涉外商務相關行業現狀及發展分析

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中國經濟迅猛發展,對外貿易逐年增長。目前我過的對外貿易總值在世界居於前列。但是,中國的外貿企業主要是以加工貿易的形式為主。加工貿易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最主要的方式,同時加工貿易也是我國利用外資的重要形式。其主要存在一下幾點不足:發展水平較低,附加值和技術含量不高,基本上是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加工貿易中的加工往往只會體現為對零部件或原輔材料的簡單加工和裝配,經濟效益偏低,中方獲利較少;使用國產資料較少,主要依賴進口原料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變:我國加工貿易現有的管理方式不能完全適應加工貿易的迅猛發展,管理水平較低。這樣就在當前的國際競爭主要藉助於我國廉價的勞動力優勢和地理區域位優勢必然導致出現西方對我國出口產品“反傾銷”,同時還導致企業對外依賴性過大,處於被動。這樣

就為我國的企業參與世界分工的過程中,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生產中的管理質量就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依靠低價的素質較低的勞動力將被更多具備高素質的技工和既擅長英語又精通國際貿易的雙向型人才所取代,勞動密集型逐步向技術密集型轉變。這樣,企業將需要更多的人才參與到生產、管理和服務中來,商務人才的缺口將繼續拉大。

外貿人才的需求擴大在幾年以前,我國的企業尤其是加工製造型企業需要的僅僅是簡單的工人,對於人才的需求不是很大,產品的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也不高。企業的管理也是粗放的管理模式,忽略了人的發展和培養。尤其是“亞洲金融”風暴,對我國的外貿行業發展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外貿人才更是遭受到“冷遇”。 至從“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我國的企業與東南亞國家的企業在價格競爭上非常激烈,而且近年我國人民幣不斷面對生值壓力,而且技術工人的成本不斷增加,導致珠三角很多地方出現“民工荒”。這樣導致外貿企業不斷加大對人才的招聘力度。20xx 年7 月中國出臺的“新外貿法”, 我國對外貿易經營權的進一步放開,將有大量的民營企業等生產企業開始走進國際市場開展競爭。我國的外貿行業遇到一個既充滿挑戰又帶著機遇的時機,目前在珠三角乃至全國,外貿人才都大量缺乏,而且成為稀缺人才。根據國家教育部就業指導中心統計,未來五年,我國外貿人才的缺口達100 萬人之多。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具有較強的職業競爭性和發展性。 目前對於外貿人才的尋求,不僅是需要外語類人才,還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外貿跟單員、外銷員、採購員、物流師、進出口經理、涉外律師和商務談判師等成為當前外貿行業中的熱門職業。

隨著外貿發展,更多的職位出現,需要更多的人才,這為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方向。 對於外貿人才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外語的交際能力上,要求很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而且還要求對於國際商務和國際貿易的知識的掌握。

(二)商務英語專業人才需求現狀

近年來,商務英語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國際商貿規則,又能熟練運用英語進行國際商貿交流和商貿業務實踐的高職院校商務英語人才,以其高技能型一線人才的特點和優勢,在國內的國際商貿人才市場中,受到了普遍的歡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商務英語已經滲入到各種各樣的企業裡,但企業內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無論是在數量上、層次結構及專業素質上都還存在許多不足。

1、商務英語人才需求增長較快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我國各種體制的企業數量也快速增長,使得我國人才總量需求也穩步增長。

中國加入WTO,尤其是20xx年7月1日起頒佈實施《新外貿法》之後,對外貿易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極大地拓展了商務英語的發展空間,上萬家企業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目前,無論大型三資企業,還是國營、民營中小企業都存在開拓海外市場、參與商務英語的行為和意圖,越來越多的商務英語人才如單證員、報關員、報檢員、外銷員等都將走俏職場。國內著名人力資源網站前程無憂統計資料顯示,僅20xx年底該網站就釋出了全國20xx多家外貿企業的19000多個需求職位,而教育部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統計資料顯示,中國每年高校經濟大類畢業生僅13萬人左右。以此推算,即使13萬人全部從事外經貿工作,仍不足以滿足全國人才市場對國際商貿類人才的巨大需求。

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炙手可熱,就業前景十分廣闊。人才市場存在巨大的需求,而國內本專業的人才供給卻十分有限,據預測,在未來10年裡,商務英語專業

的人才將是最受歡迎的10類熱門的人才之一。

2、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

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單純的外貿或者英語專業以及其他專業的人才已經不能滿足企業對人才素質的高層次要求,我國各主要城市人才市場的統計結果表明,複合型人才即那些既懂英語又懂國際貿易和商務知識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偏愛,人才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進一步呈現出重實際操作、多學科交叉的趨勢。

(三)、商務英語專業對應崗位的工作任務分析:

通過分析本次實踐調查結果,用人單位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崗位需求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總結:

1、商務英語專業的適用崗位

從調查的結果看,出口營銷管理人才、國際商務談判人才、外貿業務員、商務英語翻譯、單證員、報關員、跟單員及報檢員等崗位需要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比例分別為23.4%、21、6%、19.8%、16.7%、10.2%、5.4%、2.9%

2、用人單位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期望

調查中,用人單位認為最受歡迎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為學習成績好,並具有較強的社交能力的佔半數以上,社交能力強的為其次,學習成績好的佔的比例最低。由次可見,培養綜合素質高的畢業生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

對學歷的要求不是很高,50%的用人單位認為只要能勝任本職工作就可以上崗工作。

在外語技能方面,最注重口語表達能力,其次就是書面翻譯能力和寫作能力。

(四)、商務英語專業定位及課程結構體系構建分析

在本次調查過程中,一些用人單位非常富有責任感,認真、仔細地給我們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見和建議。現總結如下:

首先,培養方向。用人單位普遍認為,中職培養人才的定位應該是初級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課程設定。在商務英語專業應該涵蓋的課程這個問題上,選擇商務英語語言技能類的佔36.7%,商務翻譯類的佔27.8%,文化背景和跨文化交際的佔19.6%,選擇財經管理類的佔15.9%。這表明用人單位是非常注重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對英語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的。

另外,用人單位對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是否應該學習第二外語的態度也很一致,多數認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

(五)商務英語專業教學反思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企業對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正在發生多樣化的變化。無論在專業能力上還是在個人基本素質要求上,都有了新的轉變,所以我們在中職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上也要相應的轉變。

1.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適應社會本領的培養

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探索學生培養的“寬基礎、活模組”新路.調整現有課程設定,積極進行技能鍛鍊引導逐步提高學生技能素質 在課程設定上, 根據企業要求加強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要求, 增開一些社會急需領域的相關課程,增加實踐操作類課程.

2、加強學生的就業教育

提高學生快速適應企業的能力 加強就業培訓和指導,使學生充分認識和掌握應聘的技巧和機遇。更重要的是,外貿工作人 員應該熟悉並能熟練操作各項進出口流程。作到迅速調整自己,適應企業和社會。

3、加強職業資格證的培訓力度

教育和引導學生考取就業資格證書,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xx年3月頒佈了《持職業資格證書就業的職業目錄》,規定了90個必須有職業資格才能進入的行業,我國從1993年起開始推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制度,過去只要有學歷就可以就業,現在和以後的趨勢是既要有學歷,又要有某個職業資格證書才能進入人力資源市場,所以,要根據專業特色,相對應地培養學生考取商務英語等級證、計算機等級證、祕書資格證、報關員資格證、普通話證等。

4、精心組織多種學生活動,培養和鍛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既有賴於其自身對知識的探求,更有賴於起自身精神和行為的磨練和修養。事實證明,學生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學生的總體素質。要精心組織學生開展諸如社會調查、社會服務以及各類文娛、體育活動,融素質教育於活動之中,各類活動應注意考慮與專業培養相互結合,同時要注意發揮學生個體的不同特點,力求做到讓學生人人積極參與、人人從中受益。

5、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廣泛聯絡,不斷開拓就業市場

在積極培育就業市場的同時,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積極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主動與一些用人單位建立穩固的、長期的合作關係,瞭解當地的就業政策,獲取更多的就業資訊,方便學生求職。同時,還應尋求在外省建立實習基地,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開創了一些集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習活動為一體的就業實習基地,既給學生創造好的實踐機會,又為學生順利和高質量的就業做好超前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

五、商務英語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建議

(一)專業建設

很多企業需要的是既能用流利的英語進行溝通,又兼具商務操作技能和行業知識的人才。英語語言是基礎,是開展國際商務業務的有利工具。

專業是發展方向,是從事國際商務業務的堅實基礎。只精通外語的人才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隨著我國經濟進一步地全面開放,跨國公司將越來越多的湧入中國,國內的企業也必將走出國門,參與更大範圍的國際競爭。這就要求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既精通國際商務語言,又掌握國際商務專業知識和貿易規則。這是經濟發展對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

(二)教學改革建議

1、招生階段

生源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今後的教學質量,因此在招生錄取階段就應該嚴格把好關,加強對報考學生的英語成績(必要時口語水平)的考核力度。並可視情況制定一些相關政策以保證生源質量。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的根本環節。經驗和教訓使我們懂得在商務英語的課堂教學中必須抓好以下幾項:

(1) 新生入學以後必須經過一個為期兩個月左右的英語語音語調訓練和強化並對此進行嚴格考核,為學生日後的英語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主要課程的教材一定要適合中職應用型這一特點。對現有的教材進行嚴格的把關,對不適合中職學生的教材一定要否決。

(3) 對現有的商務英語考試模式進行改革尤其是口語聽力的課程。

2、課外語言氛圍學習語言要注重氛圍一味強調課堂教學遠遠不夠。必須對該專

業學生強調“英文思維”的重要性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

(1) 選派認真負責、水平較高的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擔任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班主任工作做到平時對學生語言上的潛移默化。如用英語開班會舉辦英語晚會等。

(2) 定期舉辦各類英語講座、報告、英語沙龍、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及英語短劇大賽等活動。

(3) 鼓勵並組織學生課外英語活動如指導學生收聽、觀看電臺電視臺的英文節目等。

需求調研報告7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人口發展的一大趨勢,預計在二十一世紀

三、四十年代將達到高潮。目前,這一問題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90年代以來,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人口老化形勢日益嚴峻,老年人口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斷提高。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老齡問題即老年人的需求問題和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經濟問題日益突出,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解決北京市的老齡問題,北京市統計局最近在全市範圍內進行了老年人生活現狀及需求的抽樣調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現狀

大多數老年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從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與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離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業比例較低;老年人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離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夠自理;老年人公費醫療的比例達到60%;老年人的娛樂活動較為單一。

(二)老年人對一些問題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願意與子婦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對自己的經濟狀況表示滿意;絕大多數老年人選擇家庭養老;半數以上的老年人贊同再婚;大多數老年人沒有學習的興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會價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寬敞的住房”,第三是“經濟上有人幫助”和“看病就醫方便”,另外,還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務社群”,而提到其它問題的老年人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問題存在著地區差異、年齡差異和文化差異。

地區差異:城近郊區的老年人對目前生活狀況的滿意度要低於遠郊區縣,城近郊區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有寬敞的住房”,位於第二位的是“看病就醫方便”和“增加服務社群”,位於第三位的是“合法權益受到保護”;而遠郊區縣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經濟上有人幫助”,第三是“看病就醫方便”。

年齡差異:60-69歲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主要涉及六個方面,根據老年人提及的多少來排序,這六個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寬敞的住房”、“看病就醫方便”、“增加服務社群”、“經濟上有人幫助”和“合法權益受到保護”;而7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問題比較集中,主要是一個,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對其它問題提及的較少。

文化差異: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沒有問題的人數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國小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為國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是“有寬敞的住房”,而受過大專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問題則是“增加服務社群”。

(四)中青年人的觀點

大多數中青人願意與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贊同老年人就業,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齡偏高、身體不好以及老人應該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幫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認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豐富;在養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與老年人一致,87%的人選擇家庭作為老年人的養老場所;將近70%的中青年人贊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認為老年人是社會的一筆寶貴財富,不是家庭的社會的負擔。

(五)結論及對策

1、加強養老保障體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養老政策。

養老問題是老齡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它包括兩項基本內容,即養老期間的經濟保障和服務保障。關於經濟保障,由於我市的老年人口以離退休人員為主,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是離退休金,因此,在發放離退休金時,一方面要保證離退休人員按時領到離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隨著就業人員工資水平以及物價指數的變化,及時調整離退休金的金額,以保證老年人的實際生活水平。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完善北京市的養老保險制度,逐步減輕企業和個人的負擔,使我市的養老工作步入良性迴圈。關於服務保障,目前北京市的養老方式主要是居家養老,這是我國傳統的養老方式。調查發現,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傾向於這種養老方式,但是由於現在的家庭結構、規模正在發生變化,家庭的養老功能已趨於

弱化,不能完全滿足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因此,應該把居家養老和規範化的社群服務相結合,把社群服務引入家庭,以彌補家庭養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養老和社群養老的有機結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2、發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質;

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真正做到老有所樂;拓寬老年人的就業渠道,實現老年人的社會價值。

3、搞好社群建設,發揮社群的助老服務功能

社群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動場所和生活空間,隨著家庭養老功能的減弱,老年人對社群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對社群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因此,加強社群建設,充分發揮社群對老年人的服務功能是解決老齡問題的重要途徑。目前,北京市的社群建設比較薄弱,不能適應老年人的各種需求,因此,在進行社群建設時,首先要加大對社群養老服務業的投入,通過多方位、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投資力度。其次,增加社群老年人的服務設施和服務內容,主要包括醫療保健、家政服務、健康娛樂、學習教育、法律諮詢等服務專案。第三,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社群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提高社群為老年人的服務質量,不僅讓老年人享受到有關的照顧資源,還要讓老年人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

需求調研報告8

根據XX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活動領導小組《關於開展全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調查研究月活動的實施方案》等相關檔案要求,市殘聯組織開展了“走進社群(村),走近殘疾人”為主題的大學習、大調研活動。活動分成領導幹部小組,各處室、中心分別為1個小組,共計7個小組,採取從主要領導到普通工作人員,每人負責1個社群(村)等方法在全市對30個社群(村)進行調查。此次調研,我結合全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調查研究月活動和市殘聯開展的“走進社群(村),走近殘疾人”為主題的大學習、大調研活動,對XX區新孔社群、浦北村和XX縣瓜安村等283名殘疾人進行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入戶訪談、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得到如下結論:

(1)調查的283名殘疾人中197名殘疾人有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輔助器具、法律援助與服務、教育費用補助與減免、職業教育與培訓、就業安置與扶持、無障礙設施與資訊無障礙等需求,佔調查的殘疾人總數70%。

(2)選擇需求的殘疾人依次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殘疾人生活服務、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無障礙設施與資訊無障礙等需求較大,對殘疾人的需求進行了分析,找出了原因和問題。

(3)本調研提出了以需求為導向,認真貫徹落實殘疾人大政方針政策、省、市惠殘政策,推動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特殊困難群體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經濟支援等對策建議。

“兩個體系”建設是中央7號檔案的核心內容之一。隨著我市社會經濟發展,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正在逐漸完善,而殘疾人社會服務體系建設還剛剛開始。為了更好地瞭解殘疾人的需求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結合全市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調查研究月活動和市殘聯開展的“走進社群(村),走近殘疾人”為主題的大學習、大調研活動,我此次主要對“XX市殘疾人需求問題”進行調查。目前,該項調研已完成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以及調查研究報告的初稿。限於時間的要求,本報告僅圍繞調查資料談幾個問題。

一、調研目的及方法

本次調研活動以XX市各類殘疾人為核心,通過調研,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我市殘疾人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銳意進取,切實增強投身殘疾人事業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深入瞭解殘疾人基本狀況,掌握殘疾人各方面的需求,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困難;進一步宣傳黨和政府殘疾人工作的方針政策,推動各項惠殘政策的落實,促進殘疾人保障體系的建立完善,為推動全面工作提供基本思路和理論依據。

本報告將回答四個問題:

(1)殘疾人有哪些需求?

(2)分別選擇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輔助器具、法律援助與服務、教育費用補助與減免、職業教育與培訓、就業安置與扶持、無障礙設施與資訊無障礙等需求的殘疾人有哪些主要特徵?

(3)選擇需求存在原因,提供的保障和服務等是否已滿足需要,還存在什麼問題?

(4)工作思路及對策建議。

調查方法包括問卷調查、入戶訪談和召開座談會。

二、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

本次通過簡單隨機、等距抽樣等方法共抽出283名被調查殘疾人。

1、性別結構:男性150名,女性133名,男女比例大致為8:7。

2、年齡結構: 0-18歲佔15.5%,18-60歲佔64.4%。按60歲劃分,非老年人佔79.9%,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佔20.1%,與我市領證的殘疾人年齡結構相似。

3、戶口性質:農業戶口占88.1%;非農業戶口占11.9%;農業與非農業比例大致為7:1,與XX市人口的整體構成一致。

4、婚姻狀況:初婚有配偶63.8%,未婚佔23.8%,再婚有配偶佔0.7%,離婚佔0.8%,喪偶佔10.1%。

5、文化程度:國小文化程度27. 2%,國中文化程度12.5%,高中文化程度佔2.2%,大專及以上程度0.8%,未上學的佔到了56.5%。

6、殘疾狀況:(1)殘疾型別:視力殘疾佔25.8%,肢體殘疾佔35.1%,智力殘疾佔5.5%,精神殘疾佔4. 3%。(2)殘疾等級:一級佔19.2%,二級佔31.9%,三級佔29.9%,四級佔18.8%,與我市領證的殘疾人殘疾狀況大約一致。

7、生活自理狀況:生活能自理63.4%,不能自理36.6%。

8、就業和社會保障情況:

(1)18—50歲130名殘疾人中(除一級殘疾人)未工作的近1/2,因喪失工作能力未工作的1/4。

(2)個人生活主要來源:靠離退休金25人,靠家庭成員供養的近1/2,靠領取基本生活費的16人,靠保險收入和財產險收入的不足4人。

(3)社會保險狀況:城鎮殘疾人蔘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障不足4/5,農村殘疾人蔘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足1/2。

(4)職業技能培訓狀況:有就業能力殘疾人,接受過職業技能培訓不足1/3。

(5)享受定期生活救助狀況:近1/4的享受民政部門的最低生活保障或城市重殘人生活補助。

9、康復服務狀況: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近2/3沒有得到康復服務,得到治療與康復訓練服務的殘疾人1/10以上,心理疏導服務不足1/10,康復知識普及服務不足1/5,輔助器具配置不足3%,日間照料與託養不足2%

三、被調查者需求分析

本分析主要基於問卷調查資料和訪談資料。

本部分的分析集中在:通過對被調查者對需求選擇分析,瞭解需求的原因和在殘疾人事業發展中存在問題。

1、需求選擇分析

按照問卷調查的要求,被調查的殘疾人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和意願選擇需求,對選擇需求的殘疾人進行具體分析:48%需求者選擇貧困殘疾人救助與扶持,18%需求者選擇殘疾人醫療服務與救助, 8.3%需求者選擇殘疾人無障礙設施、殘疾人資訊無障礙,7.9%需求者選擇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7.8%需求者選擇殘疾人輔助器具,5.9%需求者選擇殘疾人法律援助與服務、殘疾人文化服務、殘疾人生活服務,4.4%需求者選擇殘疾人教育費用補助與減免、殘疾人職業教育與培訓、殘疾人就業安置與扶持。

2、需求原因分析和存在問題

(1)殘疾人社會保障觀念落後,救濟色彩太重。傳統觀念認為殘疾是殘疾人及其家庭的事情,與社會無關,過分強調家庭自我保障與殘疾人自立,使得殘疾人保障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施捨和救濟的濃重色彩。在調查中,近1/2的殘疾人要求政府給予經濟救助,特別是農村殘疾人對殘疾人的服務需求很少,認為政府給點錢,家人給吃給穿就滿足了。家人承擔了家庭中殘疾成員由生到死的“無限責任”以及巨大的精神負擔。這種殘疾觀及受此影響下的社會保障觀念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與整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2)保障覆蓋面窄,保障水平低。在 “普惠”加“特惠”的政策環境下,殘疾人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應該是“特惠”。而作為欠發達地區,殘疾人除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以及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普惠”政策外,為殘疾人提供的“特惠”保障很少,標準也較低。無固定收入的二級以上重度殘疾人按月領取低保金或低保標準的生活補貼,只有市區、XX縣和XX縣已全部落實,其他縣正在落實中;肢體三級以及三級四級的智障和精神病人等更多殘疾人還享受不到這一“特惠”。享受這一“特惠”的標準也很低。現行低保標準是城區230元/月,農村155元/月,只是勉強“餓不死”的水平。除此以外的就業、康復等其他方面的“特惠”則更少,同樣也是標準低,覆蓋面窄。

(3)保障服務的層次低。現行的保障措施幾乎只能考慮殘疾人的基本生活資料方面的溫、飽需求,精神層面的需求則很少顧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隨著政府對殘疾人事業投入的不斷加大,殘疾人的溫飽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或即將解決)。起碼的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後,廣大殘疾人要求精神層面生活享受將成為必然。目前,現行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在保障殘疾人多種類、多層次需求方面存在明顯不足。

(4)保障經費投入不足。近年來,用於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經費投入實現逐年增長,但由於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制約,投入的殘疾人社會保障經費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由於經費不足的制約,只能是低覆蓋率的、低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他方面的保障多為空白,或是剛剛起步。當前,我市殘疾人社會保障資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化、多渠道的資金供給方式還沒有建立起來,從殘疾人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來看,渠道還比較狹隘,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為主,福利彩票、福利基金會為輔,社會捐贈有限支援的模式。特別是社會捐贈方面,還沒有建立起長期穩定的捐贈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來自社會的資金投入很少。

(5)服務體系不完善,不能提供多樣化的保障服務。殘疾人保障需求的增長和轉型,增加了社會保障的難度。目前殘疾人的社會保障突出生存性需求保障,重點解決殘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在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以及扶貧就業等方面力度不斷加大,但是還沒有建立起針對殘疾人特殊性、多樣性、類別化需求的服務體系,相關專業機構、社群之間沒有形成暢通的服務網路,鼓勵社會資本興辦殘疾人服務機構的相關政策和行業標準、管理措施還沒有出臺,導致不能為殘疾人提供多樣化的保障服務。我市殘疾人康復中心投入少,裝置不上規模,人才缺乏等,不能很好發揮應有的功能作用。已建成的鄉鎮及部分村殘疾人康復室,由於殘疾人居住分散,加之缺少專業康復指導人員和合理的執行機制,普遍存在利用程度不高的問題;去年啟動建設的市、縣級殘疾人託養中心,尚處在規劃設計,建設、裝修等階段,建成後的功能定位和運作機制等的有待摸索探討。

(6)殘疾人社會保障法律法規不健全,法制化程序緩慢。殘疾人社會保障政策法規的建設總體滯後,難以適應新階段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需要。一方面,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不健全制約了殘疾人社會保障的發展。目前,我國從整體上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殘疾人社會保障法律體系,殘疾人的社會保障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落腳點,制約和影響了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法制建設的實現。另一方面,現有的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不完善,與社會保障立法比較起來,殘疾人社會保障立法更為滯後。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教育條例》等專門的法律法規,在《憲法》、《選舉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規中也都有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條款,但其內容總的來說過於籠統,許多條文還停留在原則性的規定上,缺乏可操作性,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作為保護勞動者就業權利的《勞動法》,對殘疾人勞動就業的規定也顯得空泛。

四、發展殘疾人事業的基本思路和對策建議

(一)大力推進殘疾人就業。一是大力弘揚“三創”精神和殘疾人“四自”精神,樹立先進典型,激勵殘疾人積極投身“全面奔小康、重振連雲港”的偉大實踐。保障殘疾人平等就業、社會參與的機會和權利,積極開展職業教育培訓,加大就業援助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就業,努力提高殘疾人就業率。二是大力發展殘疾人教育。進一步健全教育培訓體系,教育部門切實將殘疾人教育納入當地教育發展體系,維護殘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提高特殊教育質量,力爭使殘疾學生高中和大學入學率達到60%和40%。三是通過殘疾人扶貧基地建設、小額貸款、提供就業崗位、購買公益性崗位等形式,幫助更多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就業。

(二)逐步提高社會保障覆蓋面和保障水平。一是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普惠政策與特惠救助相結合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做好殘疾人生活救助工作,確保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全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有關生活救助。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速度,不斷提高保障覆蓋面和保障的標準。二是不斷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勞動保障部門要保證殘疾職工能平等參加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社會保險,保證所有農村殘疾人都能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證城鎮無業殘疾人都能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三是發展殘疾人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採取多種措施,積極為貧困和低收入殘疾人爭取更多的福利政策,切實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確保殘疾人生活改善程度與當地群眾生活水平提高幅度相適應,不斷縮小殘疾人生活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差距。

(三)加快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大硬體投入和資金投入,建立規模大、服務設定齊全,檔次高,內容多,為殘疾人提供優質服務的機構建設。二是各職能部門,特別是殘聯要開展各服務機構精細化管理,其中有一項內容就是對各服務機構服務進行認定型管理,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和工作績效的評估獎勵機制。三是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建立一支恪守“人道、廉潔、服務、奉獻”職業道德的高素質管理幹部隊伍和一批愛崗敬業、精益求精、默默無聞勤勤懇墾的專技工作者隊伍。鼓勵各服務機構引進、選拔、培養和使用一批一專多能的殘疾人工作骨幹,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愛護他們,解決好他們待遇問題,促進服務體系建設可持續發展。

(四)完善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協調機制。黨委、政府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全市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並予以優先發展,納入當地黨委政府年度工作計劃和年終考核,實現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殘工委協調各部門在殘疾人社會保障、康復、教育、就業、維權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廣泛動員社會力量,伸出援助之手,關愛殘疾人、支援殘疾人事業,在殘疾人機構建設上給予優惠政策。

(五)加強對殘疾人的教育管理。積極引導殘疾人勇敢面對現實、超越自我、自主創業,鼓勵殘疾人發揚樂觀進取精神、幫助他們樹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信念,對生活充滿信心。加強對殘疾人的法制教育,不要讓他們成為法制教育的一個盲點,使殘疾人自覺遵紀守法。

需求調研報告9

一、調研的背景、物件和方法

(一)調研背景

在我國,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對會計類專業人才的需求一直處於一種上升的趨勢,即使是大學生人數激增,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今天,會計類專業的就業形勢也明顯的比其他專業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職位需求排行榜上,財經類專業一直處於領先,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社會對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生需求意願較強,九成單位有長期需求,同時會計專業是職業類院校中開設非常普遍的專業之一,由於各行各業、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事業單位都需要會計人員,所以整個社會每年對會計類人才的需求總量是非常大的。隨著我國大專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人數的不斷增多和企事業單位對會計人員學歷要求逐步提高,整個社會對中職校會計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會計崗位開始變化。與此同時,中職學生的生源質量也在逐步下降,中職生對原有會計專業課程設定和要求越來越不適應,很多學校會計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還束縛在上世紀90年代的框架體系中。本次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調研廈門對中職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會計專業設定情況及人才培養情況,在此基礎上開發出廈門市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教學標準(包括課程標準),據此培養符合社會實際需要和學生實際能力狀況的會計專業人才。

(二)調查物件

調查的物件:以企業為主,其次為財務會計專業的畢業生,進行典型性抽樣調查。企業選取我校畢業生為XX、XX屆30名學生所在的企業。

(三)調研方法和形式

本次調研採用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式,調查形式採用問卷調查表和訪談法相結合的方法。

通過這次的調研,目的是希望能夠對今後會計人才的培養方面能夠更加適應企業需求,在實務操作教學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針對性。

二、會計行業發展的對人才需求的趨勢

企業在招聘財會人員時學歷不再是唯一的準繩,公司更為看重應聘者的工作經驗。

會計工作包括實務工作和理論工作,各企業需要的會計人員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側重的是實務,所以對於會計人員,企業更青睞有工作經驗的人員,一進公司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訓成本,畢竟一些基本的會計核算工作是做出來的,不是“研究”出來的,自然學歷在一些初級會計崗位中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有關專家說,目前會計行業處於低端人才不缺,高階人才告急的階段。出納、普通會計員並沒有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而要找一個有過硬的專業背景,手中拿著國際認可的會計職業資格證書,並在相關行業中“滾打”過幾年的人才卻是件極不容易的事。

那麼,怎樣的會計人才才能算是市場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不是一定就需要本科以上學歷才算高階會計人才?真正合市場“胃口”的會計人才大都具有本科及以上文憑,有3—5年的“實戰”經驗,並持有過硬的職業資格證書。但是,本科文憑並不是必需的,豐富的實踐經驗才是走向成功的法寶。但對於工作經驗幾乎所有的企業都要求有2~3年工作經驗為宜,可見工作經驗對於應聘的重要性。工作經驗具體到應屆畢業生來看也就是實務能力,這不僅要求我們中職學生要有過硬的專業理論功底,而且要求我們會做,從憑證的填制到賬簿的登記直至報表的編制我們都要會獨立操作,做到一看就會,不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培訓,其實這隻要通過一定的實習實訓是可以做到。通過調研,我們發現企業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他們對一些技術要求不高的工作崗位會考慮招收。大多企業認為會計是一門技術性和實務性很強的工作,因而他們更看重的是應聘者的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 企業認為現在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欠缺的有:

1、實踐經驗,作為一名會計專業者,還要對審計及法律知識有一定程度的瞭解。

2、實務經驗、職業規化及能力與職位的定位。

3、 遇到問題無法主動,出色地加以解決,安於現狀,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建議和見解。

事實說明,應屆畢業生儘管在開始時在應聘會計、審計等崗位時有一些弱勢,但發展的機會客觀存在,只要自己踏踏實實從基本的核算工作幹起,擺正心態,準確定位,工作幾年後自己不就是人才市中最具競爭力的群體了,畢竟發展需要一個過程。

三、對財務會計人才的需求情況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據中國財會網顯示,財會人才的市場需求量僅次於營銷人才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中國新聞網公佈的國家工商總局最新發布的一項統計表明,截止XX年上半年,全國私營企業已達到300萬戶,同比增長20%,增加近35萬戶。按此增長速度分析,全國私營企業每年至少增加了30萬戶,按每個企業配置1-2名會計人員計算,會計行業每年需要增加40多萬會計從業人員。由此可見,財務人才的就業前景較為樂觀。

(二)學歷需求情況

本次針對企業的學歷需求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趨於理智,用人浪費的現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業對大專人才的需求成為了這類企業人才需求的主體,從回收的有效調查表來看,達到了25家,佔調查中小企業總數的58%。

(三)崗位需求情況

企業對財務會計專業人才的崗位需求是我們確定專業方向的重要依據。調查資料顯示,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提供的財務會計專業崗位主要是會計核算、財務分析、財務管理三類崗位,它們所佔比例分別為:38%、20%、42%。

企業對財務會計專業人才業務素質、能力要求情況 業務素質:

(四)財會人才是做好會計工作的關鍵,要成為高素質的會計人才,業務素質的不斷深化尤顯重要。

(1)牢固的財務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

企業普遍認為財務人員要有牢固的財務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並能理論聯絡實際,從實踐中摸索,從實踐中不斷提高,要熟悉企業的具體實際,瞭解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和企業有關規定,並從嚴要求自己,做到記賬、算賬、報賬手續完備,內容真實,賬目清楚,這是最基本的財務工作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財務工作的關鍵。

(2)廣泛的知識面

企業認為光有財務、會計專業知識已經遠遠不夠了,只有涉及廣泛才可能從賬本里解放出來,成為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對於財務會計工作相關的知識,技能和相關的學科如經濟學、稅收、營銷、管理、法律等也應相當熟悉。調查中企業一致認為“如果一個人只懂會計,他實際上不懂會計”,會計人員應是綜合性的人才,他需要掌握會計資訊系統的特性,及時地吸收反饋。

(3)掌握會計電算化,不斷提高英語水平

計算機現已廣泛地運用到財務系統的賬務處理等方面,它將使廣大會計人員從單調、繁雜的記、算、報賬等工作中解脫出來,提高了經濟效率,從而使會計人員騰出更多的時間開展分析預算、統籌等工作,同時,也避免了許多差錯,其優越性不言而喻。因此,財務人員必須具備掌握計算機應用這一能力。

其次,企業認為財會人才掌握外語知識是我國財會工作與國際財會制度接軌的基礎性條件,它可以幫助我國不斷吸收國外先進管理經驗,探討一些可行性方法,儘早參與國際經濟事務。

能力要求:

1、較強的實踐能力

財務人員經過實踐檢驗,動手能力差不行。當前,我們財務人員越來越感到對於會計這樣一個實用性經濟學科,把理論轉化為實踐,再從實踐中提高理論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2、更新知識的能力

現代社會的特點之一便在於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快,會計工作,與計劃經濟條件下完全不同,會計的服務物件,核算原則,會計資訊內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適應這一特點,財務會計人員必須不斷地學習和掌握現代經濟學科分析方法和思維方式,改進自己的知識結構,豐富自己的頭腦,更新自身思想觀念。

3、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

一個企業的財會部門掌握著它的經濟命脈,財會人員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在經濟工作的重要關口當好領導的參謀,因此,財會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社交能力,不僅要同本單位人員交往,而且要與銀行、稅務、審計等部門進行廣泛的聯絡。作為一名合格的從事財務會計或審計工作的人員,企業認為還需要具備很強的平衡協調能力,這種能力直接關係到其工作成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生存發展的機會和可能。 四、關於會計專業的思考與建設 通過調研,讓我們瞭解到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專業會計應該注重產學研結合。會計專業在產學研方面要積極探索,建立了產學研結合的長效機制,吸納社會、行業和企業的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進入教學過程。在專業設定、培養方案、教學執行等方面參與並融入到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中,進一步加快師資隊伍、實踐基地建設,實現學校與社會的結合,師生與勞動者的結合,教學和生產實際的結合,構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符合學校實際的、靈活多樣的人才培養模式和途徑。

需求調研報告10

一、課題的來源及意義

國家經貿委等六部委發出了《關於發展現代物流的若干意見》,檔案指出:我國的物流基礎設施近年來雖有較大改善,但仍不能適應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繼續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儘快形成配套的綜合運輸網路、完善的倉儲配送設施、先進的資訊網路平臺等,為現代物流發展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條件。應重視對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特別要加強對中心城市、交通樞紐、物資集散和口岸地區大型物流基礎設施的統籌規劃。另外,發展配送中心對我國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配送中心是流通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是促進流通領域實現“兩個轉變”的重要途徑,建立高效低耗、通暢可調控的配送體系,正是構築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商品流通體系的內在要求和必然產物。

通過發展配送中心,加快流通產業的`現代化程序,可以帶動一大批相關企業,促進工業專案的開發,促進國家資源的開發,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擴大各方面的社會就業;同時也為大量閒置裝置設施投人生產提供了市場需求。

當前,物資企業要想盡快擺脫困境,唯一的途徑就採取國際通行的流通方式,積極發展配送中心。通過發展配送中心,改善企業的執行機制、組織化程度、營銷方式,使企業在社會化的專業服務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二、國內外配送中心發展情況

(一) 國外配送中心發展情況

已開發國家的經驗表明,多功能、高層次、集散功能強、輻射範圍廣的綜合區域物流配送中心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各級物流園區是物流配送中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物流園區是整個物流配送中心的縮影,也是整個地區物流活動的心臟。在已開發國家的物流發展史中,日本、德國是物流園區發展較快的國家,出現了像不來梅、東京等物流園區典範。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國家的物流園區的發展與經驗。

日本是最早提出和發展物流園區(又稱物流團地)的國家,1965年至今已在全國22個城市中建成了20多個大規模的物流園區,同時也形成了多個物流配送中心。在日本的東京、阪神和京都三大經濟圈中,其物流總量佔日本全國物流量的比重長期保持在44% 以上,其中東京為疏解市區的交通壓力,由政府組織在城市外環路旁規劃建設了4個以公路運輸為主的物流園區,形成了這個經濟發展地帶中的一個最重要的物流配送中心。各級物流園區及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不僅對日本經濟發揮了支援作用,使日本能夠充當東亞經濟的生產總值中樞,還優化了該地區的物流結構,繁榮和完善了市場體系,提高城市經濟檔次,並帶動運輸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增加稅收。

在歐洲物流園區的發展只有十幾年,但是卻極大促進了該地區物流業的發展,而德國物流園區的發展尤其具有代表性。

德國政府從1980年開始建設物流園區,規劃到20xx年在全國建立30-40個物流園區,如今己有20多個投入使用,其中不來梅港口物流配送中心佔200萬平方米,也是德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物流園區和物流配送中心。根據國外有關資料,1998年德國物流市場總值近400億美元,佔全歐洲物流市場總值的28% 。在1999年度的歐洲大物流服務供應商排名中,德國佔近半數。

德國物流園區的發展具有典型的歐洲特色,即較為注重物流運作組織與管理的合理性與先進性,重視物流服務企業與接受服務的目標企業之間的戰略伙伴關係,同時較為注重系統效率。德國物流園區建設由聯邦政府統一規劃,由州政府負責按規劃進行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建設,物流園區的場地向物流企業出租,承租企業根據自己的業務需要建設相應的庫、場,配置相關的設施裝置。德國政府將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與交通幹線、主樞紐規劃建設等統籌考慮,在廣泛調查生產力佈局、物流現狀的基礎上,根據各種運輸方式銜接的可能,在全國範圍內規劃物流園區的空間佈局、用地規模與未來發展。和日本一樣,德國物流園區內的物流企業的現代化發展也得到了很大的重視,各種資訊化、自動化、電子化的設施和技術以及現代化的管理模式的應用和推廣在促進物流企業發展的同時也進一步推動和加強了物流園區的主導地位。

(二)國內配送中心發展情況

長期以來,由於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物流社會化程度低,物流管理體制混亂,機構多元化, 導致社會化大生產、專業化流通的集約化經營優勢難以發揮,規模經營、規模效益難以實現,設施利用率低,佈局不合理,重複建設,資金浪費嚴重。由於利益衝突及資訊不通暢等原因,造成餘缺物資不能及時調配,大量物資滯留在流通領域,造成資金沉澱,發生大量庫存費用。另外,我國物流企業與物流組織的總體水平低,裝置陳舊,損失率大、效率低,運輸能力嚴重不足,形成了“瓶頸”,制約了物流的發展,物流配送明顯滯後。商流與物流分割,嚴重影響了商品經營和規模效益。實踐證明,市場經濟需要更高程度的組織化、規模化和系統化,迫切需要儘快加強建設具有資訊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發展資訊化、現代化、社會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是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流通體系的重要內容。我國是開發中國家,要借鑑已開發國家的經驗和利用現代化的設施,但目前還不可能達到已開發國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現代化程度,只能從國情、地區情況、企業情況出發,發展有中國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隨著電子商務的日益普及,中國的物流配送業一定會按照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方向發展。

根據調查結果,我國現有的物流供給能力略大於我國目前的物流需求水平。該調查同時表明,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國的3PL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物流企業的規模可以通過多種指標來衡量,最簡單的就是通過物流企業的人員數目來比較。我國3PL企業平均員工數量由20xx年的248人上升到20xx年的395人,平均企業規模擴大了147人。對3PL的認可程度集中體現在3PL的使用比例上。將物流服務全部委託給3PL的工業企業比例由20xx年的16%上升到20xx年的37%,上升了21個百分比。我國3PL企業的數量正逐年增長。進入我國的著名外資3PL有UPS、DHL等,而國內的一些物資、商儲企業紛紛表示要全面進軍物流業。

三、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根據國內外配送中心的發展現狀進行對比後,找出制約我國與已開發國家的具體差距,分析產生差距的具體原因以及制約我國配送中心物流發展的各種因素,進而提出促進我國配送中心發展的策略及思路。

四、研究內容

本課題要從物流的相關理論出發,論述現代物流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指出配送中心的相關內涵,分析配送中心產生的理論基礎,提出配送中心運作的要點,對配送中心基本型別進行劃分並且闡述。通過對配送中心發展現狀的分析,要揭示我國配送中心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和需要學習的經驗,探討我國配送中心發展的根本和成功的關鍵點,再對配送中心的經營戰略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

本課題中會試著對我國發展配送中心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進行盤點,分析我國配送中心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物流觀念比較落後、物流人才缺乏、物流增值服務薄弱、資訊化標準化水平低等,並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我國配送中心發展中問題的對策,如實行集約化經營,發展戰略同盟關係,實施人才戰略等對策,以促進我國配送中心健康、快速地發展。

五、研究方法與研究手段

(一)文獻法

文獻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瞭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就是蒐集、鑑別、整理文獻,並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課題的科學認識。從收集到的大量文獻中攝取有用的資訊資料,對所獲資料做一番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分類編排加工。幫助瞭解課題的意義和地位,瞭解此前別人已做了哪些工作,達到了什麼水平,從別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中獲得啟示,幫助自己開展研究,併為自己的觀點和認識提供論據和支援,或者根據已被公認是正確的結論修正自己的認識。

(二)比較研究法

比較研究法就是對物與物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似性或相異程度的研究與判斷的方法,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聯絡的事物進行考察,尋找其異同,探求普遍規律與特殊規律的方法。

本報告是把國內外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情況比較,對比其異同,以把握課題,探索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方向。吸取國外先進管理經驗,並提出改進意見。

(三)調研分析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由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蒐集有關研究物件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所調查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瞭解,並對調查蒐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本課題利用網上資源,對某些省市及企業的第三方物流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從中瞭解他們的實際情況,並將結果進行系統的分析。

需求調研報告11

當前,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社會問題,是我們國家的基本國情。隨著經濟的發展,黨和國家出臺實施了許多養老、惠老政策,多數老年人過上了幸福、安穩的晚年生活,對當前的物質生活基本滿意。相對於物質生活,老人們對精神文化方面的滿意程度稍低了些,結合有關材料和本人走訪調研瞭解,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豐富,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一般, 仍有1/3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貧乏。

(一)電視、收音機成為老年人精神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看電視是老年人自我娛樂、瞭解世界和國家大事的重要渠道,絕大部分老人表示,除特殊情況,沒有一天不看電視、聽收音機的,有的老人每日看電視的時間在8小時以上。從時間上秋冬兩季更長於春夏季節。

(二)參加文體活動成為老年人擴大交往的重要途徑。由於我盟目前為老年人建設了相當數量的文化活動室等休閒場所,蘇木(鄉)鎮所在地的老人們把打打麻將、撲克作為重要的娛樂活動專案和擴大交往的手段。旗縣所在地由於老年人相對集中、娛樂設施相對不足,除部分熱愛文體活動的外,其他老人成群結隊地坐在一起室外聊天閒談成為打發空閒時間、相互溝通的主要方式。

(三)參加知識性活動成為老年人重要選擇。如今的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國小甚至文盲的比例佔到七成以上。相當部分的老年人渴望學習知識,充實精神文化生活。

建議:

要填補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空缺,就需要與社會共同努力,結合目前正在全力推進的精準扶貧,不斷地延伸、擴充套件和優化老年人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空間”。

(一)加強宣傳引導,營造關注老年人的社會氛圍。

一是弘揚孝道文化。把弘揚孝道文化作為一項文明建立任務,大力開展孝親敬老活動,健全宣傳隊伍,拓寬宣傳渠道,營造良好宣傳氛圍。從學校、社會、家庭三個層面開展了內容豐富的孝道文化宣傳評比活動,讓關注關愛老年人的意識和行動進社群、進學校、進家庭。職能部門組織開展特色鮮明的主題活動、敬老模範嘎查(村、社群)和孝親敬老先進評比活動,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的孝道文化。

二是發展老年教育。建議各級政府要在財力、物力上大力支援當地老年教育工作,把老年教育列入終身教育體系,統一規劃,加強管理,擴大老年教育覆蓋面,提高教育水平。充分利用我盟現有的教育條件,辦好老年電視大學和老年進修學校,引導老人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學習新的科學文化知識,學習養生保健知識,既增長知識,又能消除孤獨感,豐富晚年生活。常住老年人口較多、有條件的蘇木鎮也可就近設立教學點,爭取更多的老年人蔘加學習。

三是開展文化下鄉。相關部門要經常性組織開展“送科普書籍、送電影、送戲”等形式多樣的文化下鄉活動,豐富基層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老齡工作部門也可以積極組建老年藝術團,一方面藝術團成員可以自娛自樂,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另一方面可以編排節目送戲下鄉,為廣大老年人送上精神食糧。

(二)開展文體活動,提高老年人的身體素質。

一是加強硬體建設。近年來,我盟在體育健身設施上有了明顯改善,但仍然存在不夠完善,各地政府有關部門要繼續增加財政投入,建設門球等我盟傳統老年活動設施的建設。同時要整合學校、部門、社群現有資源,做到共同利用、一室多用,實現效益的最大化,方便老年人開展文體健身活動。

二要健全軟體組織。各蘇木鎮、社群可成立老年人體育群眾組織,積極組建廣場舞隊、歌唱隊、棋牌隊等各類文體團隊,活躍老年人生活,鍛鍊老年人體魄。

三是積極開展文體活動。要經常組織開展大型文體交流活動,如與周邊盟、旗聯合舉辦老人步行健身走活動、廣場舞比賽等活動,讓更多的老年人蔘與到健身隊伍中來,搞高自身身體素質。還要因地制宜、經常組織開展各類諸如太極拳、抖空竹、小型文體比賽,促進群眾性老年文化活動的開展。

(三)關注精神慰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一是在精神上敬重老年人。要尊重老年人,要傾聽他們的意見,體現在老年優先、老人在上等方面;

二是在心理上滿足老年人。體現在尊重老年人的選擇和儘量順從老年人的意願。比如幫助老年人實現年輕時的夢想,引導老年人培養有益的興趣愛好,支援老年人發揮餘熱等等。

三是子女要唱主角。在老年人物質生活有了基本保障的情況下,精神贍養顯得更加重要,有時兒孫一句寬慰的話語、一封平安的家書、一個溫馨的電話、一件有意義的禮物,就會給老年人一個驚喜、一絲慰藉、一點溫暖、一份回報。

四是老年人要自強。老年人要融入社會、融入社群、融入集體、融入自然,積極投身到社會中去,做到老有所為,發揮餘熱;要培養興趣,廣交朋友,豐富生活,多參加有益的適合自己的文體活動,總之,要實現積極老齡化,老年人應該有精神寄託,但不要有依賴思想,不要過於依賴子女,應該自己動手做好自己的事。

需求調研報告12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程序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土地洗腳進城,尋求增收致富的途徑。我區這幾年在部分街鎮實施了萬頃良田建設工程,農村家庭承包土地開始整體向農業企業和大戶集中,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後,男人多數外出務工,女人為了照顧孩子、贍養老人大多留守農村,這些留守農村的婦女,她們為推動農村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為家庭的和諧穩定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但她們也面臨許多生存發展問題和實際需求,值得我們共同關注。今年,__市婦聯在我區啟動了農村留守婦女調研工作,我們根據調研課題,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走近農村留守婦女,通過問卷調查、入戶走訪、實地座談等形式,對我區10個街鎮農村留守婦女的婚姻家庭、生產生活、健康安全、發展需求等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瞭解了一些實際情況,具體如下:

我區現有人口89萬(除化學工業園),其中,女性人口45萬,兒童16萬,婦女31萬。全區約有24萬戶家庭,據各街鎮婦聯不完全統計,目前農村留守婦女約0.8萬人(統計口徑:丈夫一年中累計有半年以上在__市外務工不回家),本次調研,發放農村留守婦女各類調查問卷超千份;召開座談會十多場,走訪360多人次。從調研情況反映:

1、留守婦女年齡結構。20-30歲的婦女佔比14.4%;31-40歲婦女佔比31%;41-50歲佔比35.4%;51歲以上婦女佔比19.2%。調查顯示,31至50歲是農村留守婦女相對集中的年齡段。

2、留守婦女受教育程度。國小以下文化佔比17.9%;國中文化佔比49.1%;高中或中專文化佔比21.1%;大專以上文化佔比11.9%。留守婦女整體受教育水平偏低,年齡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

3、留守婦女家庭收入情況。留守婦女家庭與夫妻雙方均在家務農的家庭相比,經濟收入相對穩定,生活相對富足。家庭人均年收入在6500元以內的佔比18.3%,在6500-16500元的佔比37.1%,在16500元-3萬元的佔比44.6%。家庭收入主要以丈夫外出打工為主,半數以上留守婦女有自己獨立的收入來源,主要源於自己的穩定工作、零散打工、務農、飼養副業等。

4、婦女留守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區部分街鎮實施萬頃良田工程,農村家庭土地向農業企業和種植大戶集中,農民手上基本沒有土地;另一方面城市化程序加速,部分地區被徵地拆遷,男人外出打工謀生,女人為了照顧孩子、贍養老人留守農村。通過調研發現,30歲以下婦女留守是為了生育、照顧孩子;31-40歲婦女留守是要照顧年邁的父母和撫育正在成長的孩子;40歲以上婦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喪失了外出務工的年齡及技能優勢,另一方面也要照顧兒孫輩,也有的是隻求生活過得去,不想出去打工。而丈夫外出務工的原因主要是在家鄉找不到收入較高的合適工作,也有的是為了帶孩子出去求學等等。

5、留守婦女的婚姻狀況。大部分留守婦女表示,丈夫外出打工後婚姻基本穩定,夫妻感情和婚姻狀況沒有因丈夫外出務工而改變;但也有9.6%的留守婦女認為夫妻感情不如以前親密了。半數的留守婦女家庭的丈夫外出務工都能在每月至少回家一次;92.3%的留守婦女家庭的丈夫會把工資交給留守妻子;39.6%的家庭的丈夫會每天與留守妻子聯絡,48.4%的家庭的丈夫會每週至少與妻子聯絡一次;而且,大部分是通過電話、網路等聯絡。這樣,留守妻子對丈夫在外打工情況是基本瞭解的。

6、留守家庭的負擔結構。從調查情況看,我區留守婦女家庭中,34.8%的家庭需要贍養、照顧1位老人,41.6%的家庭需要贍養、照顧2-3位老人;69.6%的家庭需要撫養、照顧1個孩子;大多數留守婦女與丈夫的父母共同居住,留守婦女除了照顧小孩外,還需要護理老人,由此,贍養老人、撫育子女的家庭義務理所當然的就由留守婦女來承擔。

7、留守婦女的社會保障。接近半數的留守婦女已經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5%的留守婦女參加了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失地農保、職工社保或其他商業保險,也有15%的留守婦女未參加任何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農合)接近全覆蓋,群眾醫療參保意識較強。

8、留守婦女家庭矛盾糾紛。留守在家的婦女遇到最多的困擾就是鄰里糾紛,大家洗腳進城後集中居住,由於素質參差不齊,容易產生鄰里矛盾;其次是家庭糾紛,大部分兒媳不願與老人共同居住。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我區農村留守婦女雖然留守在家,卻承擔了重要的家庭角色,既要承擔農活(或上班)、家務活,又要照顧老人,教育孩子。她們是農村社會穩定的主力軍、是家庭生活的頂樑柱。

調研發現,當前,我區農村留守婦女生存發展主要問題是:

1、文化水平有限,教育子女力不從心。調研發現,大多數留守婦女文化水平偏低,沒有能力輔導子女功課,對子女重呵護缺教育。同時,由於丈夫外出務工,個別孩子缺少父愛,性格敏感、偏執、叛逆,容易遭受傷害或惹禍生非。大多數婦女表示教育子女力不從心,教育子女的能力差已成為留守婦女最愧疚和擔憂的事情。

2、獨自孤單持家,缺少文娛活動。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所限,偏遠分散居住的農村婦女文化娛樂生活單調,留守婦女精神空虛孤單,部分留守婦女沉迷於等不良習氣。街鎮集中居民區、萬頃良田集中居住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較為豐富,據調查,她們生活悠閒,常常串門聊天、看電視打發時間,最喜歡參加街鎮、村(社群)組織的文娛活動,熱衷於廣場舞,其次為打麻將;偶爾也參加社群或婦聯組織的其它活動。

3、多數婚姻穩定,少數出現危機。雖然

交通通訊較為發達,留守婦女一般都能和丈夫經常聯絡,但也有少數家庭,尤其是年輕夫妻,由於夫妻分居,留守婦女把主要精力放在照顧年幼子女上,而缺少對丈夫的關心與交流,導致一些丈夫在外打工出現外遇,婚姻關係出現危機,家暴離婚案件攀升。

調研表明,當前我區農村留守婦女最迫切的需求依次是:幫助居家就業、參與技能培訓、改善子女教育、減輕養老負擔。

1、實現居家就業是第一願望。農村群眾在家鄉就業選擇面較小,留守婦女希望政府加快發展本地經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幫助丈夫及自己在家鄉找到早出晚歸、收入較高的工作;一些老年留守婦女希望居家找些零工,掙些零花錢。

2、加強技能培訓是關鍵之匙。半數以上的留守婦女有增收致富的迫切需求,她們希望參加各類培訓來提高自身素質,提升自主創業和發展生產的能力,就業技能培訓最受歡迎,尤其是31—40歲留守婦女希望通過掌握一門技能,對於未來道路有更多選擇和發展的機會。

3、強化子女教育是迫切需求。大部分留守婦女對子女教育問題感到力不從心,希望政府和社會能夠幫助她們解決這個難題,從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提升婦女教育子女能力、強化農村教育資源均衡等方面入手,給農村留守家庭予以實質上的幫助,以利於農村留守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4、解決養老大病負擔是最大期盼。調研中發現,中老年留守婦女(40—50歲)經濟負擔較重,上有老下有小,她們這一代人的父母大部分沒有任何養老保障,自己也是半數沒有養老保障,或是養老水平較低,雖然參加了新農合,但一旦家中有人生大病仍會把一個家庭壓跨,希望政府和社會加大扶持力度,使她們的負擔進一步減輕。

關注婦女,服務婦女,促進婦女發展是婦聯組織的基本職能。今年,區婦聯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積極為區委區政府分憂解難,在改善農村留守婦女生存需求狀況方面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

盡綿薄之力支援巾幗創業,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讓更多的農村婦女在家鄉創業就業,從而減少農村留守家庭。一是用好市級婦女創業講堂資源。今年先後動員組織了4個批次的創業女性進修學習,讓__創業女性定期充電,實現更好更高層次的發展。(__蔬菜合作社、眾籌經營、網際網路、來料加工)二是建立市級巾幗農家樂示範基地。爭取省市婦聯4萬元資金對我區__街道“愉人農莊”農家樂基地的發展支援,要求帶動周邊3戶農家樂和20名婦女實現就業。三是爭取區扶貧開發協會對創業女性的無息貸款支援。幫助__和__兩個婦女創業農業企業的發展生產,並帶動當地農村困難留守婦女30多人實現就業。四是發揮區女企協幫困作用。倡議區內女企業家開展獻愛心活動,幫助農村大齡留守婦女、單親貧困家庭婦女在農業龍頭企業就近、就地、就便就業,並幫助女農戶推銷農特產品。五是用好村社群資訊平臺。在村社群婦兒陣地積極宣傳當地農業龍頭企業招工招聘資訊,幫助留守婦女實現在家門口打工就業。

通過調研瞭解到的農村留守婦女需求和市場需求,今年我們在全區重點開展初級月嫂培訓。一是精心設計留守婦女培訓計劃。為了確保有人來,使培訓對留守婦女有吸引力,我們精心設計課程;為了確保留得住,使留守婦女能全程參與,我們精心選優老師;為了能讓留守婦女輸的出,我們組織她們參加技能考試,聯絡家政公司現場招聘。使有條件想就業的農村留守婦女快速流向就業窪地。二是加強與區人社部門的合作。街鎮婦聯積極配合人社部門,先後在馬鞍、龍袍等街道組織農村留守婦女開展家政服務員培訓,共培訓婦女200多人。三是主動向市婦聯爭取培訓計劃。今年積極爭取了350個名額人均300元的婦女技能培訓計劃。四是跨界合作,整鎮推進留守婦女培訓。先後在__、__、__三個街道引進優質資源,實施整鎮推進,免費培訓月嫂(育嬰員)380多人,使參訓中的優秀婦女拿到技術含金量較高的資質證書,培訓結束時,省家政協會、市月嫂聯合會聯合開展現場招聘會,8家家政公司到場與實訓婦女面對面介紹就業行情,釋出資訊,解惑答疑,簽訂意向書,使受到培訓的婦女學以致用,一方面可以服務家人,促進家庭和諧;另一方面可以服務他人,為家庭增加財富。

加強與教育、關工委、培訓機構的密切合作,注重對父母尤其是母親的教育引導,幫助培養合格家長。一是開展網上家長學校教育。加入__市家庭教育公益行動,信託村社群婦兒陣地,從網上家長學校起步,宣傳動員婦女參與學習,掌握子女教育、家庭關係維護、安全自護、心理疏導、健康生活等急需必備的知識(此項活動已啟動)。二是開設學校家教課堂。與教育聯手,引進__名師專家、科普專家走進學校,教授家長未成年保護常識、教授孩子新穎的科普知識,培育孩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培養孩子追求知識的興趣。三是開展親子游戲活動。在母親節、國際家庭日到來之際,聯合共好培訓學校開展__名校與我區學生手拉手親子互動活動,互補交流育兒經驗,讓孩子體驗農耕,感恩父母,感恩社會。四是開展伴成長公益活動。全區開辦8個春蕾班,其中今年新辦2個,援助困難兒童完成學業,建設__留守兒童愛心小屋,建立愛心聯絡卡,開展一對一的伴成長公益關愛活動,彌補留守兒童父母教育的缺失。五是開展城鄉愛心探訪活動。聯絡省兒基會、__音樂臺、市婦聯、__名校與烏石希望國小共同開展學生愛心探訪活動,加強城鄉孩子之間互動交流,開辦愛心集市讓城市的孩子瞭解農村的各類農作物,讓農村的孩子玩會城裡的手工,培養孩子熱愛生活、真誠待人、感恩社會的意識,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提升教育能力,成為有素質、能擔當的好家長、好母親。

引導留守婦女參與“家和萬事興”家庭文明建設活動,倡導鄰里互助、團結友善、知榮明恥、和諧融洽的新風尚,增強留守婦女的幸福感。一是開展“家和萬事興”家庭文明建設活動。在全區宣傳和選樹了10戶最美家庭、10

位最美女性,10戶最美庭院,10位最美少年,上報市婦聯8戶最美家庭,參加市最美家庭宣講團,推薦市“十佳家長”,參加市家庭法律知識競賽獲市唯一的一等獎。通過宣傳新風尚,弘揚了家庭正能量。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引導留守婦女積極參與秧歌隊、鑼鼓隊、健身隊等婦女文藝表演隊,在“三八”等重大節日期間,開展了豐富多彩、貼近農村生活的文藝娛樂活動,自編融洽鄰里關係、家庭關係的小品節目,豐富留守婦女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建立社群各類女性互助組織。組織農村婦女成立文化表演隊伍100多支,成立家庭矛調隊伍50多支,大家在生活上互相關照,精神上互相慰藉,閒暇時有共同話題,娛樂時有共同愛好,有效緩解留守婦女在生產生活中的壓力,增強留守婦女對社群的歸屬感。四是認真接訪調解家庭矛盾糾紛。配合公安部門在全區推行家暴法律告戒書制度,有效制止和減少家暴的發生;發揮巾幗法律援助中心作用,為困難弱勢婦女提供諮詢援助;堅持接訪工作首問負責、維權工作接地氣,區婦聯與街鎮部門主動對接,切實化解婚姻家庭矛盾30多起;引進了寧姐工作坊培訓資源,對婚姻家庭關係調處工作開展培訓5期,教會留守婦女處理家庭關係、解決家庭糾紛的正確方法。五是堅守母親學堂、女性講堂陣地。紮實開展婦女素質提升教育,培養新時代“四自”精神的新女性。

今年,__區婦聯對留守婦女紮實開展了“請讓我來關心你,就像關心我自己”的系列關愛活動,積極守護農村留守婦女身心健康,切實減輕貧困家庭生活負擔。一是發放“兩癌” (子宮癌、)篩查券。向市婦聯爭取了500張 “兩癌” 免費篩查券,每街鎮50張,由各街鎮婦聯組織農村留守婦女、單親貧困母親赴__恆安專科醫院進行免費檢查,呵護農村留守婦女身心健康。二是爭取“兩癌”大病救助。積極申報中央財政救助,對全區9名“兩癌”患病婦女分別給予每人1萬元的慰問金,併為23名正在治療中的“兩癌”重度患病婦女蒐集整理各類相關資料,錄入中國婦女網,申報辦理中央財政救助手續,努力減輕患者的家庭負擔。三是開展助醫進社群活動。與市婦聯聯合邀請醫護志願者為社群居民義務諮詢問診,先後在__天一、__等7個社群開展了“家和萬事興”助醫進社群活動。四是開展母親節慰問活動。在母親節來臨之際,對全區夫妻患癌的特困“雙癌”家庭、特困單親母親、特困“最美家庭” 婦女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五是開展巾幗助困送溫暖活動。爭取區級財政資金支援,春節前後,對全區篩選出的非低保邊緣農村單親貧困母親開展節日慰問活動,並納入政府惠民工程,營造社會各界共同關愛留守婦女的良好社會氛圍。

需求調研報告13

地板,在整個地面鋪裝材料中究竟佔據多大的比重,或者說在消費者心中木地板的認可度有多高?《地板消費需求大調查》的問卷活動在河南地區引起了較大的反響,不同市區的消費者均參與了活動。

在參與調查的消費者當中,仍舊有24%的人表示“在家庭裝修中不會考慮地板作為地面鋪裝材料”,可見地板消費更應當樹立引導、普及的職責。而不願鋪設地板的人中,認為“木地板打理麻煩”、“價格較高”的人相對較多,認為“安裝麻煩”、“甲醛釋放”、“花色單一”的人數基本持平。

在對木地板鋪裝持肯定意見的消費者重,普遍認為木地板的舒適環保是吸引他們購買的主要因素。單就南陽地區來說消費者對強化地板情有獨鍾,而實木地板、實木多層、地熱地板恰恰三分天下,地熱地板能夠在南陽擁有如此多的擁護者是該型別地板產品在當地的滲透。

九正建材網瞭解到,南陽地區的消費者對新型地板的資訊掌握比較多,近37%的調查物件知悉生態木地板,對超實木地板、仿瓷木地板、軟木地板、PVC地板、防靜電地板等新型地板均有一定數量的人認識,這在其他調查地區較難看到的。

這一點從對地熱地板的接受程度上,也可見鮮明的差異。有近一半的消費者表示願意嘗試鋪設地熱地板,其中不到四成的人對地熱地板有過了解。而與其他地區的調查有鮮明差異的還有一點,南陽地區消費者對木地板色彩的鐘愛比較集中,大部分人都傾心於本色。

與其他地區相似的是95%以上的人員不會採用網購的形式來購買地板產品,虛擬形式的交易模式可能在南陽地區實施起來更加艱難。

需求調研報告14

一、內容摘要:

本調查報告旨通過對肇慶市鼎湖區部分老年人的問卷調查,瞭解退休老年人的飲食起居、經濟、消費、精神狀況等各方面基本情況和特徵,以及他們在社會工作方面的需求,反映出老年人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困難,以便為有關服務機構和有關部門的改進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和重要參考。從而有針對性的做好老年人的保健工作。研究發現退休老年人的業餘愛好單一,且生理、心理需求滿足水平低。對於老年人而言,老伴子女是其晚年生活的主要依靠。而對於社會工作需求,在非得選擇的情況下,老年人對社會需求才會存在,這就使得社會工作供給更積極主動和有志願性。

二、關鍵詞:生活狀況 心理心態 養老方式 社會需求

三、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

人口老齡化是二十一世紀最突出的社會現象。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3億,預計21世紀中葉將達到4億左右。這表明,老齡問題已成為世界範圍的大事,應受到全世界普遍關注和重視。在世界範圍內老齡化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改進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已成為城市老年發展的重點和焦點,瞭解各階層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和思想狀況,也越來越有了很大的必要性。

本次問卷調研主要了解鼎湖區老年人生活情況,掌握了當地老年人口的一些資料,反映出老年人基本的生活狀況以及對社會需求。

通過本次調查,不僅可以瞭解我市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對老齡事業建設有很大幫助,同時加強人們對老年人生活狀況的關注與思考,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為了解我國各階層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和思想狀況也有很多參考價值。並且,此次調查還鍛鍊了同學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對問題的分析總結能力,增加了對社會生活的瞭解和體會。

四、調查地區:

五、調查物件:

六、調查時間:

七、調查內容:

(一)老年人的生活現狀:

1、老人的物質生活情況:

經濟狀況:在本次調查中,“主要經濟來源”問題,共設有7個答案,被調查者可多選圈填。這五項答案依次是:①退休金;②自己勞動;③子女供給;④政府救濟;○7其他(請註明)儲蓄;⑤親戚贈送○。第一位的是子女供給,選擇率是50.0%;第二位的是老年人自己的勞動收入,20.0%;第三位才是離退休金和政府救濟是10.0%。在調查的老年家庭中,個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佔60%,1000~20xx元的佔30%,20xx~3000元的佔10%,3000元以上的佔0%。

由此可見,我國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經濟收入來源仍然集中在三大支柱上,即:子女或親屬供養、老年人自己的勞動收入和離退休金;這種構成與以往有關的調查結果相同,在今後一段時期也不可能有很大的改變。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人口城市化的發展,這三個來源在各自的比重方面肯定會此消彼長。從發展趨勢上看,依靠子女或其他親屬經濟幫助的老年人比例可能會下降,而主要依靠離退休金生活的老年人比例將會持續增加。

通過分析調查資料,發現老年人的支出中,生活支出選擇率100%,醫療支出選擇率為30%,住宿支出選擇率為0%。他們的身體情況調查結果是,90%選擇了較少生病,10%從不生病。由此可見,老年人把大部分錢都花在了生活和醫療上。而且對於受調查的大部分老人來說,一些老人還是比較少生病,但是有一些是不到必要時候會少支出在醫療上。另外,住宿支出都為0,說明了,傳統的居家養老仍然是主流,受傳統思想影響大多數人都會擁有自己的房子。

衣食起居:對於飲食結構、衣服儲備、住房空間,老年人滿足的比例分別是90%、100%、100%,說明了老年人對物質方面需求不大。

養老方式: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嚮往更多的私人生活空間,因此現在許多家庭都面臨著老人是否應該與兒女同住的問題。在就此問題對老年人的調查中,70%的老人希望與老伴兒獨居,20%希望與兒女住在一起,10%的老人居家養老,自己照顧自己,住在養老院以及託老機構都是0%。在與許多老年人的交流中,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表示,兒女們有自己的生活,平時工作很忙,不想成為他們的負擔,同時由於代溝問題,各自的生活習慣不一樣,老年人早睡早起,而年輕人精力旺盛,而且做飯的口味不同,兒女們都閒我們吃的東西不好吃,沒味道,而且老年人同樣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要是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條件下,大部分老人還是希望獨居。值得關注的是,受調查的老年人都不願意住在養老院以及託老機構,據瞭解,原因有失去自由、氛圍不好等。雖然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同時也要尊重老人的想法。

2、老人的生活照料情況:

受調查的老年人中,90%的老年人都已婚,有80%老年人對婚姻生活滿意,20%表示一般。還有一點,100%老年人生活能夠完全自理。但是當需要照顧的時候,70%希望有老伴可以照料,20%希望有子女照料。這點還是類似上面所說的,老年人大都不希望麻煩年輕一代。對於被問到子女的照料情況,60%選擇比較好,20%選擇一般,20%選擇比較差。這是比較迫切的。年輕人不孝順老一輩,不關係老一輩的生理心理需求。隨著中國老齡化加劇,這種現象如果繼續惡化,社會矛盾也會越來越加劇。

3、老人的精神慰藉狀況以及幸福感:

現代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已不像傳統觀念中的那樣單一,在針對老年人的生活的調查中,有10%的老人興趣比較多,80%比較少,10%的老人僅僅生活在社會的邊緣,完全沒有活動或者興趣愛好。說明了大部分的老人還是比較少有自己的退休後的興趣生活,都是在比較平淡的生活下。

而且很多老人都不願意進行交流,很多都已經過上了平靜的生活。50%老年人家裡存在各種矛盾,40%沒有矛盾。當老年人有心事時候,60%的人選擇傾訴給老伴,30%選擇沒有人傾訴,10%選擇了鄰居。傾訴後70%還是覺得傾訴效果比較好,30%選擇了一般般。

但是,總體來說,老年人感覺還是精神比較好,沒有什麼焦慮狀況,對自己的老年生活比較滿意的。

(二)老年人對社會工作的需求

根據統計資料,70%的老年人希望老伴照顧自己,20%希望兒女照顧,10%親友照顧,0%希望接受專業護理人員照顧。對於,出錢請人照顧自己,和被志願者照顧自己,都只有10%的老年人願意接受。極少數老人想向專業人員交流、求助或者得到專業人員的照顧。第一方面說明了,老年人不想成為年輕一代的負擔,第二方面,由於代溝問題,可能導致老年人與專業人員的矛盾。

另外,80%的老年人選擇了,社群服務機構不太健全,20%老年人社群服務機構完全沒有。而對於,社群組織的老人活動和提供的老人服務,分別只有60%和50%的老會參與活動或者接受服務。資料表明,社群老人服務不足,多數老人也不願意參與社群的老人活動,雙方的不積極性導致了老人生活平淡單一。

八、調查結果及分析

通過本次調查,發現老年人對物質生活狀況比較滿足,但是仍然欠缺各種醫療保障、社會福利和子女給予的心裡需求。調查中老年人表示社會工作的需求,不多也不高。比較大部分老年人不願意向志願或者非志願社會工作者求助或者得到幫助。但是深深的思考,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的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他們又需要怎麼樣的照顧呢。限於我們的調查能力有限,我們的調研缺少了這部分老年人的觀點。但是由能自理的這些受調查的老年人來看,結果應該也是趨向於抵抗專業人員的照顧。

需求調研報告15

縣位於江蘇省東北部,119°2′-119°52′,北緯34°11′-34°38′。國土面積154.273千公頃,轄13個鄉鎮,302個行政村,人口100.26萬。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特色農業主要有伊山鎮的西瓜、陡溝鄉的蘆蒿以及現代農業園區剛剛建成萬畝藍莓基地等。夏玉米主要集中在圖河鄉和南崗鄉,現有一個國家級和一個省級萬畝建立基地。縣地處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南北氣候過渡帶和海陸過渡帶,屬亞熱帶北緣海洋性季風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分明。颱風、暴雨、雷電、乾旱、大風、高溫、暴雪、低溫冰凍、冰雹、龍捲、大霧等都有發生,其中發生頻率較高的有暴雨、乾旱、雷電、低溫凍害、高溫、大風,常常造成嚴重的氣象災害。作為農業大縣,對氣象災害的影響十分敏感,現代農業生產和氣象條件依存關係愈來愈密切。同時,隨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公眾對氣象服務工作從服務的具體內容到服務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氣象事業發展的生命力在於服務。同時,為更好地貫徹《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xx年)》、《現代農業氣象業務發展專項規劃》等檔案精神,加強全縣“三農”服務專項工作,提高氣象為農服務的針對性,根據中國氣象局《關於組織做好“三農”服務專項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縣實際情況,縣氣象局近期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三農”服務專項調研,重點了解和掌握“三農”氣象服務的迫切需求,以改進和完善氣象服務工作。

一、調查方法及步驟

氣象服務需求調查以面對面的現場提問式、書面和座談會形式進行,主要了解被調查物件對農業氣象服務的需求、對氣象防災減災服務的需求、需要服務產品和手段、氣象科普服務形式、建議和意見等。全面、科學地反映氣象現代化建設水平,同時反映廣大群眾對氣象服務的具體要求。調查時間為4月10日~4月16日,調查物件為涉農部門工作人員和生產一線的普通農民、特色農業大戶和養殖戶,共發放氣象服務需求問卷調查表302份,回收302份,回收率為100%,座談會調查1次,面對面現場調研10次,在問卷調查基礎上按指標體系進行分類整理和相關的統計分析。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我們對新時期做好“三農”氣象服務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主要有:

(一)農村氣象服務需求有了新的變化。相對來說,過去的農業結構單一,氣象服務需求簡單。農業結構調整後,隨著農村經濟的多元化,對氣象服務和需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表現為:產品種類要求更多。今後一段時間內,除了常規預報外,天氣實況、生活健康指數、出行天氣參考、農事氣象分析的需求等將顯得迫切;預報要求更加精細化,由於農業新技術的運用,不僅從時間上,而且從空間上也要求預報要素儘量精細,要求降雨落區、量級等都要準確;產品的個性化要求,不僅需要提供預報,而且需要進行分析,並提供具體的防範措施;在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還需要提供各種農業氣候論證、評價。這些服務需求,仍然不能直接到達農民的手中。

(二)氣象災害防禦服務措施缺乏。近年來,政府制定了很多方面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但是應對農村氣象災害的措施不多。如何採取有效的措施,防範和抵禦氣象災害風險,沒有一個比較全面的、響應及時的可行性較強的規劃和預案。一旦發生氣象災害,多數農民只能望天興嘆。

(三)服務產品和服務手段相對落後。過去由於需求簡單,預報準確率不高,氣象資訊的釋出主要通過廣播電視、96121聲訊電話定時釋出。近幾年,在農用天氣預報上也做了許多嘗試,但針對性、實用性還不強,不能及時向基層農民傳遞。因此,如何最好最快的將實用的氣象資訊及時的傳遞到廣大農民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農民手中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四)農村氣象科普率不高。多年來,我們通過3.23世界氣象日、科普周、三下鄉等活動,開展氣象科普活動,但活動的地點大多集中在縣城、集鎮,覆蓋面有限,絕大多數農民不能直接接受氣象科普教育,急切要求氣象科普進村入戶。

三、“三農”工作對氣象服務的需求

通過調研和分析,就氣象服務工作而言,我縣農村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糧食高產穩產意義重大,要求氣象預報精細、準確。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耕作栽培方式由粗放型、零散型向精細化集約化不斷轉變。雖然糧食耕地面積減少,但是糧食高產意義重大,這就要求氣象部門做好重大農業氣象災害和病蟲害的監測、預報、預警以及評估工作,提供精細而準確的農業氣象服務,確保農業高產穩產。

2.設施農業不斷擴大,特色農產品氣象服務需求迫切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棚種植規模不斷擴大,開展特色農業、設施農業的氣象應用服務,以滿足作物引種、區劃等所取專業氣象的需要,為農業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及時、可靠的決策依據,為農民增收和農業發展提供及時的氣象保障服務。

3.農村氣象資訊釋出體系急需完善。農村人口居住比較分散,甚至比較偏僻,農民獲取氣象資訊的渠道仍然較少。切實做好為百姓的氣象服務,需要建立完善的農村氣象資訊釋出體系,提高氣象資訊覆蓋率,使廣大農民最方便地獲得氣象服務資訊。

四、我縣農村氣象服務工作措施和建議

縣氣象服務三農需求情況調研報告

通過調研分析,氣象部門為農村的服務措施主要是充分利用氣象部門的現代化裝置和技術優勢,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依託科技進步,不斷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和重大災害性天氣預報和預警的能力;依託社會的電視和通訊科技發展能力和現代通訊技術,把針對廣大農民和農業生產的實用氣象資訊無縫隙的及時送到農民的手中,幫助廣大農民防災減災。

2.著力加強農業氣象預報服務工作,積極開展農業氣候年景預測和預估技術研究,積極支援針對設施農業和特色農業的氣象服務技術方法研究,進一步增加農業氣象服務資訊。

3.氣象部門負責收集氣象災情並直接上報政府,這樣有利於幫助政府部門及時準確地瞭解當地發生的氣象災害情況,幫助領導在指揮抗災和減災時科學決策。同時,氣象部門對氣象災害現場拍攝的資料,作為災害資料予以儲存,以便在以後的科研中進行分析和利用;氣象部門通過電視等傳媒以實時報道的形式加強科普宣傳,對提高整個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4.氣象部門要把積極開展人工增雨和防雹工作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認真組織作業,不定期組織對當地人工增雨和防雹的效益進行科學評估。

5.氣象部門應當在重大氣象災害發生前,通過各種媒體及時向社會發布預警資訊,特別通過氣象手機簡訊向農民使用者及時釋出對農業生產有影響的氣象資訊。

6.積極推廣氣象預警大喇叭建設,及時通過大喇叭廣播的形式把氣象預警、預報資訊通知到每一個農民家庭,使廣大農民群眾對突發的氣象災害提前做好預防,把氣象災害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7.加強農村氣象科普教育工作。加強鄉鎮氣象協理員培訓,將協理員培訓成氣象科技的行家裡手,再通過協理員,培訓村資訊員,資訊員將氣象科普知識傳遞到千家萬戶。也可通過免費發放氣象資訊明白卡的形式,進行科普宣傳。

五、結語

通過調研和分析,氣象部門更加認識到“三農”氣象服務的重要性,所以加大和完善大氣綜合監測體系,細化為農服務產品、提高氣象預報預警服務水平,建立各類氣象預警服務系統,為經濟發展需求開發各類特色氣象服務。天氣預報要在時間和空間上提高精度和準確率,利用各種渠道使廣大使用者及時收到天氣預報和氣象科普資訊,讓廣大農民能用、會用、及時用到實用的氣象資訊,並結合自己的需求,合理安排農業生產、做好防災減災,使氣象服務效益得到充分發揮。

4月12日縣農委農情科縣氣象局、向農委有關人員瞭解全縣夏玉米分佈情況

4月13日縣侍莊鄉農田縣氣象局、在調研小麥長勢並向農戶發放調查問卷

4月15日縣鎮會議室縣氣象局在發放調查問卷

TAGS:調研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