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

文思屋 人氣:2.22W

在20XX年4月25日舉行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釋出會上,新聞發言人李忠透露,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規模將達到727萬人,比去年增加28萬人。部分高校畢業生的專業、素質、個人的期望和市場的需求差距依然存在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

一、 畢業生數量創歷史新高,90後就業“亞歷山大”

20XX年應屆大學畢業生為727萬,相比2013年的699萬大學畢業生增加了28萬,大學生人才市場供給不斷增長的勢頭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壓力。同時,大學生對待高學歷的態度日趨理性,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就業,而非繼續深造。實際進入職場的大學生數量再次創歷史新高,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

事實上,應屆大學畢業生在找工作中的自我認知上,認為自己不符合企業要求與自我迷茫是造成他們就業難的兩座大山。一方面高校以知識和應試教育為主,大學生不可能一蹴而就適應企業。解決大學生人崗匹配的困難,是需要校方和企業共同努力的事情。一方面企業要能夠在職位上和人才培養上更加開放性地接受畢業生,另一方面則是高校教育制度更加市場化地為企業和社會提供人才。就畢業生本身而言,建議,在目前的這個階段,應更早地接觸到實際的職場,儘早進入企業進行實習獲取經驗。

調研樣本構成

市畢業生就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解釋,由於2008年、2009年是大學聯考入學高峰期,相應地,四年後畢業生也達到就業高峰。從趨勢來看,20XX年仍處於就業高峰期,預計再過兩年峰值會回落。

1、 地域分佈

此次調研物件覆蓋了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各區域應屆畢業生樣本的分佈情況詳見下圖。

(4)注意聽者的反應。求職面試不同於演講,而是更接近於一般的交談。交談中,應隨時注意聽者的反應。比如,聽者心不在焉,可能表示他對自己這段話沒有興趣,你得設法轉移話題;側耳傾聽,可能說明由於自己音量過小使對方難於聽清;皺眉、擺頭可能表示自己言語有不當之處。根據對方的這些反應,就要適時地調整自己的語言、語調、語氣、音量、修辭,包括陳述內容。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面試效果。

2、 性別分佈

樣本中男生佔41.4%;女生佔58.6%。

3、 院校分佈

國家重點985院校的畢業生佔20.5%,211院校(非985)畢業生佔18.4%,其他普通院校畢業生佔比為60.4%,國外高校佔比0.6%。

4、 學歷分佈

被訪者中以本科生居多,其所佔比例為70.2%。此外,大專生佔19.6%,碩士研究生佔9.9%,博士生僅佔0.4%。

5、 專業分佈

樣本中工科類畢業生所佔比例最高,比例為30.2%,其次是管理學類,佔18.9%,再次為理學類,佔比為16.4%。

二、 90後畢業生直面就業,不再“迷信”高學歷

瞭解:作為面試官提問的結束,通常會詢問你有什麼問題,不能回答沒有,也不要泛泛而問,你可以詢問公司運作狀況,所申請職位的具體工作內容等,表現出你對公司有一定興趣和誠意。最後別忘了請面試官留下聯絡電話或名片以備日後聯絡之用。

那時,門衛的工作是比較清閒的。於是,青年為了打發為餘的時間,養成了打磨鏡片的愛好。青年非常專注和細緻,多年來的打磨生涯使他的技術已經超過專業技師,他磨出的複合鏡片的放大倍數,比他們的都要高。

1、 20XX年,更多的畢業生選擇就業而非繼續深造;大學生對待高學歷的態度漸趨理性,選擇繼續深造的學生比例在降低。

參與調查的20XX屆應屆畢業生中,畢業後選擇就業的比例為76.3%,14.5%的人選擇在國內繼續學習,5.4%的人選擇出國繼續學習,選擇創業的比例為3.2%。

與2012年、2013年相比,20XX年更多的學生選擇就業,比例由2012年的68.5%上升至20XX年的76.3%,而選擇繼續學習深造的學生比例則有所下降,尤其是選擇國內繼續學習的比例由17.5%下降至14.5%。專家認為,這說明當前大學生對待高學歷的態度漸趨理性,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再盲目地尋求高學歷,而選擇步入職場積累工作經驗。此外,選擇創業的學生比例也有所下降,比例由2012年的5.8%下降為20XX年的3.2%。

綜合來看,20XX年,選擇繼續深造和創業的學生比例均呈下降趨勢,由此造成進入就業市場的應屆大學生比例上升。在今年應屆大學生數量由2013年的699萬上升至727萬的大背景下,今年進入就業市場的應屆大學生數量將創歷史新高,今年的應屆大學生就業相比往年競爭會更激烈,情勢更加嚴峻。

三、 畢業生積極投身職場,盲目投遞個人簡歷簽約率低

崗位要求:身體健康,具有臨床醫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具有相關醫師資格及執業證書,且執業範圍為全科醫學,願意從事社群全科醫療工作,電腦操作熟練,愛崗敬業,有兩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者優先。

1、 20XX年應屆生求職較往屆更積極,高峰集中在春節後的2月。

20XX屆畢業生開始進入求職環節的時間相比往屆有一些差異。首先,年前開始找工作的比例與往年基本一致,9月、10月是一個小高峰。差異在於,20XX年應屆畢業生的求職高峰出現在春節後的2月,這一時間段與職場跳槽人士找工作的高峰重疊。

此外,截止2月,尚未開始求職的學生比例,20XX年是11.3%,相比2012、2013年有大幅下降,說明今年的大學生比往屆大學生在找工作上更積極。

2、 大專生和本科生傾向於春節後2月開始找工作,碩士則集中於9月開學時期開始求職。

智聯招聘專家認為,這說明當前大學生對待高學歷的態度漸趨理性,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再盲目地尋求高學歷,而選擇步入職場積累工作經驗。此外,選擇創業的學生比例也有所下降,比例由2012年的5.8%下降為20XX年的3.2%.

資料顯示,對比2013年不同學歷的應屆畢業生開始求職的時間,可以發現,20XX年不同學歷學生的求職時間有較大差異。大專生傾向於春節後畢業當年開始找工作,而碩士則集中於年前的9月、10月開學時期,本科生的求職時間介於大專生和碩士生之間,更類似大專生,春節後的2月是本科生開始求職的高峰。

求職高峰出現在今年2月20XX屆畢業生開始進入求職環節的時間相比往屆有一些差異。第一,年前開始找工作的比例與往年基本一致,9月、10月是一個小高峰。差異在於,20XX年應屆畢業生的求職高峰出現在春節後的2月,這一時間段與職場人士跳槽覓職高峰正好重疊。此外,大專生和本科生傾向於春節後2月開始找工作,碩士生則集中在9月開學時期開始求職。

①平均每人投遞個人簡歷27.7份

資料顯示,在20XX年的畢業生中,37.5%投遞的簡歷數在10-30份之間,所佔比例最高;其次,23.4%的畢業生投遞的簡歷數在10份以下;再次,22.1%的學生投遞的簡歷數超過了50份;投遞簡歷在30-50份之間的佔比為17.0%。總體來看,在參與調查的應屆畢業生中,平均每人投出27.7份簡歷。

②平均每人獲得面試機會5.3個

資料顯示,20XX屆應屆畢業生中,94.8%均獲得過面試機會。其中,獲得3-5次面試機會的佔35.7%,所佔比例最高,其次是獲得5-10次面試機會的畢業生,佔比為25.8%,再次是獲得1-3次面試機會的畢業生,佔比為20.1%。截止20XX年2月底,5.2%的應屆畢業生尚未獲得任何面試機會。總體來看,參與調查的應屆畢業生平均每人獲得5.3次面試機會。

③平均每人擁有offer 1.7個

資料顯示,截止20XX年2月底,31.8%的應屆畢業生尚未拿到任何offer,約六成學生擁有1-3個offer。總體來看,平均每個應屆畢業生擁有1.7個offer。

3、 20XX年投遞簡歷數增加,但獲得面試和offer數量在下降。

綜合比較2012、2013、20XX年應屆畢業生投遞簡歷、獲得面試機會、獲得offer的數量可以發現,20XX年應屆畢業生投遞簡歷平均27.7份,高於2012年和2013年;20XX年應屆畢業生平均獲得5.3個面試機會,低於2013年的5.6個面試機會;20XX年應屆畢業生平均獲得1.7個offer,低於2012年和2013年。總體來看,20XX年應屆畢業生相比2012年和2013年應屆畢業生投遞了更多的簡歷,但獲得的面試機會和offer數量卻不及往年,今年的應屆生的求職難度在增加。

4、 25到29份簡歷,平均只差4份個人簡歷就可以得到一個offer。

通過對比未拿到offer與拿到offer的'應屆畢業生投遞簡歷的數量,可以發現,拿到offer的學生平均投遞簡歷量為29份,高於未拿到offer的學生的平均簡歷投遞量25份。專家認為,所謂“天道酬勤”,大學生在找工作上需要更加積極努力,通過各種渠道投遞更多的職位,就會有更高的機率拿到offer。

5、 相關實習經歷和明確的求職目標助力成功獲得offer。

20XX年應屆畢業生獲得offer的原因,主要歸功於有相關的實習經歷,這一原因的佔比達到22.5%。可見,實習經歷對於應屆生獲得offer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很多高校要求學生必須要有實習經歷才能畢業的規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成功獲得工作機會。

其次,求職目標明確也是應屆畢業生獲得offer的一大重要原因。大學生在求職之前,需要對自己的求職目標有明確的規劃,這樣才會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找工作的行動。

再次,專業就業前景好也有助於應屆畢業生獲得offer。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選擇專業的重要性,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時需要提前對各專業的就業情況有一定了解,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專業就學。

值得注意的是,專業成績、名校畢業對於畢業生成功獲得offer的作用並不明顯。這一現象與企業選拔應屆畢業生時的標準有關。企業在選拔人才時更加關注學生是否有與崗位相關的工作經驗,而不再將專業成績、學校等級作為選擇人才的硬性規定。

6、 大學生說:我們達不到企業要求是求職最大難題。

反觀20XX年應屆畢業生未獲得offer的原因,未滿足用人單位要求是最主要的原因,佔比達45.7%。企業在選拔人才時更傾向於僱傭有相關經驗的人,有相關的工作經驗也是大學生成功獲得offer的最主要原因。專家認為,對於大學生來說,在找工作前僅僅擁有學校學習到的相關知識是不夠的,大學生需要進入職場,經受相關的工作訓練,掌握工作的基本要求,將有助於成功獲得offer。

藉助職業指導提升求職能力、履職能力、升職能力

“學歷不等於能力,文憑不等於水平。”高學歷的學生,未必是職業能力出眾的職場人;低學歷的學生,未必不是職場能力出色的職場人。學歷與文憑,都不過是紙上談兵的東西,需要經過職業導師的職業指導才能將理

論化作實踐,將理論知識轉為工作能力;沒有高學歷和文憑的職場人,同樣可以藉助職業導師的職業智慧和職場經驗讓自己少走彎路、錯路,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縮短和他人的距離。

“選擇重於努力,方向重於能力。”很多職場人都缺乏藉助職業導師的職業智慧和職場經驗為自己撥開職場迷霧,導航職業方向的意識。

千百年來,中國的職場人都是靠摸著石頭過河在職場中掙扎求存的。然而,現在社會高速發展,職場你追我趕,機會稍縱即逝,誰還敢依靠摸著石頭過河?慢慢摸索的結果,就是錯過機會。尤其是面臨“史上就業最難季”的人們,機會本來就少,競爭本來就激烈,就算能順利過得了河對岸,又有多少人能獲得機會呢?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無疑會不斷走彎路、不斷走錯方向、不斷跌倒。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人人知道“經驗就是財富”,但又有多少人懂得如何藉助他人的經驗教訓讓自己少走彎路呢?又有多少人懂得如何將自己的經驗教訓變成財富呢?

喬治梅森大學的教授Ellen Fagenson Eland的研究表明:擁有導師的員工得到提升的可能性是沒有導師的兩倍。一個導師可以幫助你定位自己,反覆地獲得加薪。

由Sun Microsystems主導的研究發現,在公司專案中受到指導的人得到升遷的頻率,是沒有被指導員工的五倍。

這兩項研究表明,導師對於職場人的影響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

另一方面,日本上市遊戲公司收入佔全球TOP25上市遊戲公司總收入的比例也處於下滑趨勢,由2013年的接近34%降低到了約30%。“如果不計20XX年收入60億美元,年比年增幅達到27%的索尼,日本上市遊戲公司的收入資料會更差。”Newzoo稱。“令人擔憂的是,在日本16家上市遊戲公司中,9家去年收入都不如2013年。”

職業導師具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強烈的職業針對性。如果能夠獲得職業導師一對一面試輔導,職場人便可以迅速找出自己技術上和經驗上的缺失,藉助職業導師的職業智慧和職場經驗,全面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求職能力提升、履職能力提升、升職能力提升、創業能力提升。

職場發展,需要仙人指路;職業成長,需要名師開悟……其實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都需要職業指導。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為一名師範生,我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XX年4月在馬鞍山市湖東路第三國小實習,並且獲得了“優秀實習生”榮譽稱號。此外,XX年暑期,我在馬鞍山當代圖書店做銷售工作;XX年在馬鞍山市皖東建築安裝有限公司鍛鍊;與此同時還兼做家教。一個人只有把聰明才智應用到實際上工作中去,服務於社會,有利於社會,讓效益和效率來證明自己,才能真正體現自己的自身價值!我堅信,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只有腳踏實地,努力工作,才能做出更出色的成績!

只要對專業及個人發展有興趣、樂意接受別人的建議與輔導、勇於接受挑戰、擁有時間管理智慧、以及渴求成就感的人,都需要自己的職業導師、職場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