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社群社會管理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文思屋 人氣:3.05W

社群作為城市的基本細胞,是進行社會服務與管理活動最為重要的平臺,特別是在眾多的“單位人”演變為“社會人”的今天,社群在化解基本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積極強化社群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在離群眾最近的地方進行社會管理創新,必將是社會管理創新整體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環。近年來,XX區結合自身特點,在加強社群建設,推動社群社會管理創新上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社群社會管理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一、XX區社群基本情況

XX區現有城市社群53個,農村社群21個。共有社群工作人員2104人,其中民選社群工作人員352人,公益崗位人員1318人,“4050”基地人員434人。社群公共服務用房總面積32096平方米,平均面積583.6平方米;農村社群公共服務用房總面積1.61萬平方米,平均面積達到700平方米,每個社群的室外活動場地均達到4000平方米以上。

社群組織管理機構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通過選舉產生的社群黨組織,負責領導社群各項工作;二是由社群居民和轄區單位代表組成的社群成員代表會議,每年定期召開會議討論社群重要事項;三是由社群居民選舉成立社群居民委員會,負責處理社群日常工作。其中,社群居民委員會下設社群公共事務服務中心、社群居民訴求中心,社群公共事務服務中心承接政府職能轉變過程中下沉到社群的各項公共服務和社會轉型過程中社會化為民服務;社群居民訴求中心受理承辦居民各種意見和建議。

二、XX區加強社群社會管理的主要做法

社會管理的核心是對人的管理與服務,XX區從這一角度出發,積極搭建管理與服務的載體和平臺,建立了完善的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模式,形成了居民意見有人聽、問題有人管、訴求有人接的新機制,使管理與服務更加貼近群眾、惠及群眾。

一是建立黨組織服務民生大廈,全方位服務與民。為加強社會建設、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XX區投資5000餘萬元,建成了一個1萬平方米集黨務服務、行政服務、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為一體的黨組織服務民生大廈。大廈設有60多個服務視窗和部門,涵蓋了黨建綜合、行政審批、民事辦理、公共服務、社會動員、維穩調解、效能監察、教育培訓等8大功能,以此作為全區社群社會管理的工作的中樞機構、服務民生工作的指導調解中心、強化社會管理的重要載體、加強群眾工作的堅實基地,為實現服務經濟、服務社會、服務居民“三服務”的工作目標提供平臺保障。

二是建立社群事務受理中心,暢通居民訴求渠道。以社群事務受理中心和民生服務網路中心為平臺,在各社群設立了社群事務受理中心,及時接收、辦理居民反映的各類問題。在黨組織服務民生大廈設立了民生服務網路中心,開通為民服務和訴求熱線,隨時瞭解居民的訴求。同時,還通過政府的網站、信訪大廳、區長公開電話、局長接待日、讀報讀網活動,全面瞭解群眾訴求,變上訪為下訪,及時發現問題,全方位、無障礙地暢通群眾訴求渠道。

三是成立居民事務協調機構,解決居民矛盾糾紛。在每個街道建立了社群公共事務服務中心,在社群成立了居民事務協調委員會,協調化解社群內的居民矛盾糾紛,實行領導幹部大接訪進社群,定期開展問題和隱患排查。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在社群配備了“百姓法律顧問”,提供法律諮詢服務,每20-40戶設立了1名和諧促進員,開展家庭糾紛、鄰里糾紛的日常調處化解和社情民意的及時報告。

四是構建網格化社會管理服務體系。根據街道社群的轄區居住人口狀況、出租屋數量、社群管理工作難易程度等情況,確立了城市管理網格,將轄區以企事業單位,居民小區,大型商(市)場等全部納入網格化管理,並實行“一格三員”的管理模式。即每個網格配備網格管理員(社群)、網格協管員(居民)、網格督導員(街道),把人、地、物、房、情、事、組織全部納入網格進行管理,實現社群管理的扁平化、精細化、高效化和社群服務的零距離、全覆蓋、全天候。在網格化基礎上,每個社群的服務中心實行“1+10”社群服務模式。即:在社群服務中心協調下,整合綜治、公安、民政、衛生、計生、勞動保障、社保、醫保、婦聯、物管等十個部門,為社群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務,使“社群化”服務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

五是建立民情輿情收集反饋制度。網格管理“三員”負責民情輿論的收集、報送、反饋等工作,隨時採集“8+x”資訊,按時上傳。“8”是指本格戶籍人數、常住人數、流動人口、就業、社保、計生、教育、物業等8項固定資訊,“x”是指群眾訴求、安全隱患等特殊資訊,街道、社群做到動態掌握、全面瞭解群眾特別是流動人口、特殊人群的實際情況, 根據職責及時響應處理,進一步提高了管理工作的精細化、動態化水平。

六是構建立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實行“傳統+科技、民警+群眾、執法+服務”的工作機制,建設街區防控網、社群防控網、虛擬社會防控網,實行“網格化”治安巡防模式。結合天網工程,定期對治安混亂區域、場所和部位進行排查整治,並對新建住宅小區嚴格實行了“技防准入”制度。

七是實施社會化養老工程。XX區在興建公辦養老機構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社群助老行動,在社群建立日間照料中心和老年人娛樂室,為社群老年人提供娛樂休閒場所,壯大志願者隊伍,發揮廣大志願者的作用,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務。對獨居、空巢老年人開展“一天一敲門、關愛進家門”志願活動,依託社群資訊化平臺,為老年人提供緊急幫助、電子購物、醫療優惠等各項服務,確保老人安度晚年。

八是創新散舊棄樓物業管理模式。XX區對無物業管理、樓棟相對集中、近3-5年內沒有意向拆遷的、群眾參與積極性較高的散舊樓宇,採取點、線、面的推進方式進行了模式探索。實行居民自治管理、政府引導後轉交物業管理、棄管恢復管理的三種管理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以北安社群為例,成立物業管理委員會4個月以來,為居民解決供暖、供電、供水、燃氣等生活問題127項,新的管理模式得到居民的認可和好評。

三、強化社群社會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隨著社群社會管理創新活動的不斷向前推進,一些制約社群社會管理服務持續改善的因素也日益凸顯,成為阻礙社群發揮化解基本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提供公共服務等重要職能的障礙。

(一)社群經費保障問題

社群工作經費作為支撐社群開展工作的重要資源,是社群發揮管理服務功能的先決條件。按照現行的社群經費保障模式,其來源應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省市區各級政府的投入,如:社群辦公活動經費、政府職能延伸工作經費、集體獎勵經費;二是社群提供便民服務所得的服務收入,如興辦超市、早餐點等的收入;三是社群單位和成員的贊助和募捐等收入。在這三部分中唯一穩定的是政府的財政資金投入,但也存在政府職能延伸而工作經費不同步保障的情況,而其他兩方面的經費來源數量上寥寥無幾,且很難形成穩定的經費來源。

(二)社群人員隊伍管理問題

隨著社群工作內容不斷豐富,範圍不斷拓展,社群工作人員隊伍日漸壯大,XX區的社群工作人員從2008年以前的`395人,增加到2104人。其中民選社群工作人員352人,公益崗位人員 1318人(低保、勞動、婦聯、殘聯、工會、治安、服務員),“4050”基地人員434人。除社群民選委員外,在公益崗位人員招聘和工資待遇等方面,均由勞動部門負責,導致了兩大問題:一是民政用人不招人,對人員素質入口關沒有決策權,勞動部門招人時,對於人員素質的要求與社群當前所需公益性崗位具體標準沒能對號入座,有時是人招到了,卻無法勝任指定崗位的工作;二是民政管人不管待遇,對於公益性崗位人員的工資等相關福利待遇由勞動部門負責,社群在人員管理上,很難使用經濟槓桿加以制約和控制,公益性崗位人員統一管理缺少制約性,給社群管理增加了難度。

(三)社群負擔過重問題

社群履行的管理和服務職責有十四類,分別是:(1)宣傳貫徹法律法規和黨的方針政策;(2)發揮社群自治組織作用,執行社群居民代表會議的決議;(3)協助政府部門或者他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如低保、勞動保障、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公共服務;(4)組織居民開展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建設人際關係和諧的文明社群;(5)扶持和發展社群服務業;(6)監督物業管理企業,指導業主委員會工作;(7)協助維護社群治安;(8)整合社群資源,發展社群公益事業,如:養老服務;(9)加強社群救助保障等社會事務的管理;(10)反映社情民意,評議和監督政府部門的政務工作,維護社群居民的合法權益;(11)協助政府部門做好普查、調查等工作;(12)完成區政府交辦的事關全域性的臨時性工作;(13)開展精神文明建立活動;(14)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各類工作職責細分後,工作任務總量達到300餘項。此外,還承擔了大量的迎檢、考察、調研等任務,以及上級單位、部門交辦的各項事務,造成社群負擔較重。

四、進一步做好社群社會管理的幾點建議

為使社群社會管理水平再上一個臺階,真正發揮社群在化解基本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基礎性作用,在綜合考慮現存問題的基礎上,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強社群經費保障,拓寬經費來源渠道。一是建議省市區科學編制社群發展規劃,將建設和發展社群的資金納入預算,保證按時足額發放,避免擠佔、挪用等狀況的出現。二是在保障基本投入均衡的前提下,採取以獎代投的方式,圍繞社群各項管理服務職能,科學設定獎項,引導社群開展管理服務活動。三是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在各級政府或政府部門向社群下派任務、交辦事項的同時,必須將履行該項工作所需的經費及時撥付,以免擠佔社群正常工作經費,造成社群正常運轉受阻。四是建議鼓勵社群開辦便民服務專案,如超市、早餐點、託老、托幼等有償服務,也可以引入社會資金興辦上述便民服務專案,並將利潤(或利潤分成)作為社群資金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五是允許並鼓勵社群吸收轄區內外的定向捐助,為社群社會管理服務工作的順利、健康、快速發展提供經費保障。

(二)規範社群用人程式,強化相關人員管理。在社群公益崗位人員的招聘上,建議採取一體化模式,即無論任何單位或部門向社群派駐公益崗位工作人員,在最後確定招聘人選時都需要至少由民政、人社、派駐部門三家聯合進行。各公益崗人員在業務上接受派駐部門的指導,在日常管理上,由所在社群統一管理,接受街道社群考核,社群在人員去留上擁有最終決定權,實現人員管理上的條塊有機結合。在執法大隊、保潔大隊等與社群密切相關的人員管理上,業務、財務上受派出部門管理,社群參與其考核,並根據其服務社群表現對進退留轉提出建議。並將網格工作組組長、黨組織聯絡員、網格管理員、治安員、經濟服務員、環境監督員等網格工作人員日常管理與考核劃歸社群進行統一管理,具體管理辦法與本社群的公益崗位人員相同。這樣,使社群的人員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做到統一規範,更好地服務居民提供可靠的人員保障。

(三)減輕社群工作負擔,明確社群權責。針對目前社群工作負擔沉重、行政性事物繁多的現象,建議適當給社群減負。把那些重複的、形式的、無效的、多餘的“活”減去,以集中精力為社群居民辦一些實實在在的事。一是建議社群去行政化,逐步減少行政事務對社群工作的牽絆。二是規範對社群的考核。目前各級、各部門對社群的考核、檢查、評比名目繁多、且口徑多部統一,特別是對基礎材料及薄冊的考核,更是令社群應接不暇。因此建議將對政府各部門的考核不要落到社群,要直接由各部門承擔。對社群的考核要進行合併統一,爭取做到一個部門牽頭、其他部門參與;一個考核實現基本工作全部覆蓋;各項考核指標的設定上要緊緊圍繞社群工作的實際;並且要做到重實際輕簿冊。三是儘量避免將政府部門工作強加給社群。嚴禁各部門直接向街道、社群下派任務。確需向辦事處、社群佈置的工作任務或者新增考核評比內容的,應經主管區級領導稽核批准,以政府名義統一下達。只有這樣,才能使社群能夠有精力,騰出更多的時間來服務民生,為轄區百姓解決實實在在的事情。

(四)整合各項資源,形成管理服務合力。加強社群建設,提升社群管理服務水平,並不意味著一切都需要從零開始,更多是一種資源整合,或者是發揮資源的潛在作用。從XX市區的情況來看,至少有兩項資源是可以為社群管理服務效率提升創造便利條件的。一是正在建設的天網工程。遍佈大街小巷的攝像頭,不僅應作為打擊犯罪、提供線索的有力武器,還應該發揮其在城市精細管理方面的作用,包括市容環境狀況的快速巡查、群體性的事件的及時發現等。二是在各社群已經架設起來的內網資源。目前,全市各社群間的內網不僅網路速度較高、安全性較好,但該項資源在全市並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建議將其作為提升社會管理服務效率的技術手段迅速加以整合,用於資訊上報、任務下達、視訊會議、工作協調等方面,提高社群管理資訊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