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2000字>

百年孤獨讀後感2000字(精選6篇)

文思屋 人氣:6.51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百年孤獨讀後感2000字(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百年孤獨讀後感2000字(精選6篇)

百年孤獨讀後感2000字1

“若干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加西亞·馬爾克斯在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百年孤獨》的開篇這樣寫道。布恩地亞上校的記憶猶如一滴墨水墜落在宣紙上,無法停止地渲染開來。

恰如《百年孤獨》這個題目給人的感覺一樣,開篇這段話,馬爾克斯將時間和空間拉長延展,給讀者以脫離現實時間的魔幻般的感受。

馬爾克斯創作《百年孤獨》,97年月29日小說發表。982年諾被爾文學獎授予馬爾克斯。馬爾克斯曾言:“活著為了講述生活,生活並非一個人的經歷,而是他的記憶。”《百年孤獨》裡描述的那樣一個幾乎神話般的世界,那裡有馬爾克斯童年眼中拉美國家真實歷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會百年變遷的縮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識,同時也融入了人類百年生存的鬥爭歷史和凝聚的經驗和精神,同時還提出了對現代人和社會命運發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討。所有這一切的內涵意義使《百年孤獨》成為一部具有史詩意義的作品。

小說的情節離奇令人迷惘。在小鎮馬貢多,布恩地亞家族上演著百年的興衰史。這個家族由衰轉盛,又由盛轉衰,一百年的歷程,轉來轉去,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霍·阿·布恩地亞與表妹烏蘇拉近-親結婚,阿蘇拉擔心會像姨媽和姨父近-親結婚那樣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而拒絕與霍·阿·布恩地亞同房。布恩地亞於鄰居發生口角的時候,布恩地亞因為鄰居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了鄰居。結果死者的鬼魂攪得布恩地亞一家日夜不寧,布恩地亞家族被-迫遷移到小鎮馬貢多。起初布恩地亞家族人丁興旺,但是隨著內戰的爆發和外敵的入侵,布恩地亞氏的命運急轉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領導的32次土著居民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到了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一個帶尾巴的女嬰,正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在羊皮紙上寫下的密碼,而這個密碼的破譯者就是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自己。這個無疑充滿了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的女嬰,被螞蟻咬爛以後拖入了蟻穴。隨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

作為實主義文學的代表,《百年孤獨》以複雜的背景和離奇的情節鶴立於拉美文學史之林,作品充滿了理想的光輝。遙遠的馬貢多小鎮上發生著離奇的事情:奧雷良諾領導了32次起義結果都失敗;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在晚年不斷地織裹屍布;奧雷良諾第二則是不斷地修理門窗;俏姑娘雷梅苔絲每天要洗好幾次澡;小鎮馬貢多一場驟然而至的雨持續下了四年十一個月又兩天,此後十年,馬貢多滴雨未下;布恩地亞家族的人對美爾加德斯的磁鐵痴迷不已並且反覆上當;第七代奧雷良諾是一個出生就有尾巴女嬰,卻被螞蟻咬爛後拖進蟻穴;隨後一場颶風吹走了馬貢多小鎮,吹走了一切,比那場持續四年十一個月有兩天的暴雨帶走的更多……讀起來總是給人很虛幻很縹緲如此不真切的感覺。馬貢多百年的變遷和布恩地亞家族的興衰榮辱,是整個拉美社會變遷的一面鏡子。布恩地亞家族由於內戰和外敵,原本安定的生活轉瞬消失,家族命運急轉直下。與此相對應,在拉丁美洲,內戰連連,又有歐美殖民者的入侵。同時,家族的愚昧也拉美自身落後的寫照:家族成員的亂-倫與拉美文明程度的低下是相通的。面對落後和愚昧,布恩地亞家族不是追求變革,而只是面對過去,等待著“豬尾巴”的重現。這樣不思進取,最終只能導致馬貢多的落後,布恩地亞家族的衰敗,最後不可避免的被一陣颶風吹光。同樣,似乎也在暗示著拉美人民如果不思變革,最後只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小說的結局布恩地亞家族連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的結尾寫道:“就在奧雷良諾·布恩地亞譯完羊皮紙手稿的最後瞬間,馬貢多這個鏡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鎮,將被颶風從地面一掃而光。將從人們的記憶中徹底抹掉,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作者對於落後和愚昧的態度是徹底否定的,於是安排了一場颶風隊舊事物來了一次徹底的清理。“百年孤獨”,既是說拉美落後的時間之長,又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作者的心態:對進步和先進的漫長等待。百年孤獨,百年的等待。至於這以後,落後和貧窮還會不會出現,沒有明確答案,但是馬爾克斯的願望是美好的:“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

對夢想與光榮的嚮往,對獨立與自由的憧憬,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現實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於形式的虛幻,找到了最終完美無缺的結合點。

百年孤獨讀後感2000字2

“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的馬貢多是一個有二十戶人家的村落,用泥巴和蘆葦蓋的房屋就排列在一條河邊……”但凡文藝青年或是想裝裝文藝青年的傢伙想必都很熟悉這段話。在那個盜版書鋪天蓋地的年代,手捧盜版書的人們倒也多多少少受了些文藝薰陶——只是版本不一。結果馬爾克斯老爺子一怒之下,索性死後150年都不給中國自己的作品授權——當然那是過去時,不提也罷。

坦率地說讀完一遍後我自己也無從下筆。可以說是作品本身太難懂,也可以說是讀後我整個腦子到處散落靈機一動的感想,理出來也不容易。作者想要表達的到底是什麼?是一個家族迴圈往復無可挽回的命運,還是在嘆息人類與生俱來的孤獨感?好吧我承認,以我的閱歷與智慧弄懂這些真的還有點難。一定要說些什麼,也就是散亂的雜感,而且欲說還休不知所云。嗯,從哪裡開始說起好呢?

被海水包圍的馬貢多,孤獨中存活了百年之久的馬貢多。布恩地亞家族,歷經六代,悲歡離合斷斷續續如同梅雨一般糾纏百年。

很有趣啊,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沒有人會被綁在樹上直到生命終結……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村落裡面。現實生活中也不會有家庭反反覆覆給孩子命同樣的兩個姓名,死者不會因為太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之中。故事是荒誕不經的,彷彿透過一層教堂彩繪玻璃窺視著一個家庭的是是非非。然而讀完後又感到它是無比的真實——真實到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親眼目睹的一幕幕悲劇。

故事的敘述有些混亂,那都是些迴圈往復的回憶,考驗著記憶力浮浮沉沉的混沌回憶。孤獨的回憶中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第一個何塞阿卡蒂奧,在孤獨中泯滅了自我。麗貝卡,則在同孤獨的對抗中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出師未捷身先死。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遲暮之年看得比誰都清楚可為時已晚。阿瑪蘭塔,深知自己的痛苦卻無法逃離。烏爾蘇拉,明明人生一直浸泡在一碗痛苦孤寂的湯中卻毫不自知,守著一個慈母的美滿面具悲愴地活著,那家就是她的墳墓。

這就是他們的人生,世世代代傳下的名字聯通家族遺傳的記憶,他們的命運變成了莫比烏斯環中爬行的螞蟻,不斷迴圈往復卻找不到出口,不斷尋找卻不知其實根本不用找。看書的時候我老記不住他們的名字:太相似,也太長了。不過想想他們都是家族中那隻可悲打轉的螞蟻,不妨將他們當做阿卡蒂奧跟奧雷良諾好了,同名同姓,擁有一脈相承記憶的人本來就是同一個人吧,我想。至於那兩個換了名字的人物,或許搞錯墳墓也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若干年之後,當他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時候,奧雷良諾第二一定會記得六月份一個淫雨連綿的下午,他踏進房去看他頭生兒子時的情景。”你看,只是回憶,真的僅僅是回憶而已。

有人說布恩蒂亞家族如同傀儡之家一般運作著,沒有感情也沒有實體。我想,孤獨的心中也未必裝不下真正的在乎,畢竟那種東西,是愛因斯坦和薛定諤都沒辦法的事情。這個家族在黑暗中百年的孤獨與百年的等待,一定有些什麼東西在維繫著——絕對不是費爾南達家鄉那樣的昏色地帶。整本書想要表達的也許只是一個詞:迴圈。聯絡到當時拉丁美洲歷史迴圈往復停滯不前的怪圈,再怎麼遲鈍的人也多少會往這方面想想——畢竟文學作品源於生活。至於孤獨,那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命運與罪惡,想跑也跑不掉。其實人這一輩子從可以看到不同開始,就想嘗試著去理解人和事。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那些微妙而關鍵的感性差異,使我們每個人都變成了說獨立語言的生物。

也許溝通和交流能在島與島之間建造橋樑,但橋樑的存在也終究拉近不了實際距離啊。很多事情,一旦發生了,就再也抹不掉了,那些事情會改變一個人,也許會成為一個人無法逾越的鴻溝。我們自己是不是也……一般來說,人類定義“回憶”的方式由於是一種美化所以一向自我中心——與自己無關的事情記住了也只是故事,就算本來與自己有關、不過出於種種原因想起來就後悔,情願和自己沒關係,情願沒發生過的事情也會被自顧自從名為“回憶”的盒子裡撿出去不加修飾地扔在意識角落假裝看不見。直到有一天出現毫無預兆的契機,像看陌生人那樣驚奇地重新發現躺在角落裡的那個未加工半成品,以及為了它花過各種各樣力氣的,幾乎不認識的自己。像是雨刷刷過玻璃,一下子一切都明朗了。

最後誰擺脫了布恩蒂亞家族的宿命呢?活著的人死了,死去的人依然沉睡著。但在那一刻,如同現實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於形式的虛幻一般,他們又在一起了。想到這些時候看到這樣的結局就好了。要是還能微笑,就好得不能再好了。不清馬爾克斯老爺子怎麼想的,眼下我們可以正大光明地在書店買到正版《百年孤獨》裝文藝青年了。馬爾克斯老爺子說,這樣的家庭不會再在地球上出現。

百年孤獨讀後感2000字3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苦苦在世上掙扎,人們渴望逃離孤獨的束縛,但是對孤獨的恐懼又悄無聲息的侵襲著每個人的心靈,讓人倉皇不安,讓人無法迴避,讓人為了逃避這種恐懼而越走越遠。一本《百年孤獨》,一個家族七代人百年的坎坷歷程,社會的發展,家族的變遷,如同長江黃河滔滔如流,最終在百年之中,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終點回到起點。

小說的情節充滿魔幻主義色彩。小鎮馬貢多見證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和百年的興衰史。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與表妹烏爾蘇拉近親結婚,由於害怕生下長有豬尾巴的孩子,烏爾蘇拉不肯和丈夫同房。鄰居因此事常常嘲笑布恩迪亞,不堪受辱的布恩迪亞殺死了鄰居。為躲避死者的鬼魂糾纏,夫婦倆遷徙來到小鎮馬貢多,布恩迪亞家族的故事就在這裡展開。漸漸家族人丁興旺起來,但是隨著內戰的爆發和外敵的入侵,布恩迪亞家族和小鎮馬貢多的命運急轉直下。到了第六代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爾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一個帶尾巴的女嬰,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在羊皮紙上寫下的密碼,而這個密碼的破譯者就是第六代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自己。這個帶尾的女嬰,被螞蟻咬爛以後拖入了蟻穴。隨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

重複的時間,每一代家族成員類似的名字,輪迴的命運都使小說隱含了無數大大小小的迴圈怪圈。這個家族中第一代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後半生在小屋裡製作小金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被重複著;第四代奧雷里亞諾反覆地修理門窗;第六代奧雷里亞諾上校晚年不停地縫製裹屍布;蕾梅黛絲每天都花許多時間洗澡等等。這些人的行為都處在過去、現在與將來的重複之中,各自的行為又相互迴圈,構成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迴圈怪圈。小說中的人物姓名與秉性也是迴圈往復的。布恩迪亞家族中的男性,名字離不開阿爾卡蒂奧與奧雷里亞諾,秉性也依次延續,其中也隱含了時間上的輪迴重複。小說中家族裡活得最長久的烏爾蘇拉,歷經了布恩迪亞家族的盛衰演變,特別是在她失明之後依舊能夠如看得見一般,無非是因為在她眼裡一切都是過去的重複,她驚呼時間在打圈圈,永遠沉湎於對過去的回憶之中。她的這種始終如一的對過去的追憶,也是一種時間的輪迴重複。

仔細看家族七代人的悲歡離合,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個悲涼而孤獨的靈魂。布恩迪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一種特有的孤獨神情,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長大後,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為打破孤獨進行種種艱苦探索,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於挫敗的沮喪,由於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他們又以不同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孤獨之中。對他們來說,孤獨彷彿一種神祕的命運難以抗拒,每個人與孤獨抗爭但最終都回到起點,讓人感到無比的悲涼。

作者馬爾克斯筆下的布恩迪亞家族就是拉丁美洲的縮影。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整個拉美的社會發展,正像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程序一樣是停滯的和孤獨的,是一種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迴圈往復。拉丁美洲是世界上開發最晚的地區之一,哥倫比亞近百年來始終處於封閉、落後、貧困和保守的"孤獨"境地。所以,《百年孤獨》中的大大小小的迴圈怪圈,象徵了哥倫比亞甚至整個拉美的社會現實。漫長的戰爭,無休止的黨派之爭,殘酷的資本主義入侵,封建統治下的專制愚昧,構成了二十多個國家的百年滄桑。荒謬的時間迴圈觀念,正是拉美落後的民族精神的體現:逃避現實,眷戀過去,抱殘守缺,民族壓迫越重,戀舊情緒越濃。這種落後的民族精神與心理的惡性迴圈,正是拉美社會進步緩慢的內在原因。《百年孤獨》這個魔幻的'世界蘊含了深刻的真實性與現實性。

馬爾克斯在談及作品中人物孤獨性時,他說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這是以這個家族的命運來反映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他希望於整個民族的團結。布恩地亞家族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祕密。他們的孤獨並不是因不能與人分享智慧的快樂而孤獨寂寞,而是由於愚昧之下的感情匱乏,日常生活中的心與心的離異與隔膜。這樣的孤獨竟可以讓一個昔日曾經繁華的小鎮最終消失。在此,馬爾克斯是告訴人們,孤獨的實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生存哲學,它意味著以冷漠、消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事實上,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回報你,一個陷入孤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只能與貧窮、愚昧和落後為伍。這樣的作品現在讀來仍有它的意義,在一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固守著一份自己的孤獨,事實上,這種孤獨會使人走向冷漠,最終如馬貢多一樣灰飛煙滅,消失於無形。

《百年孤獨》是一部令人迷惘的作品,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取而代之的是讓人迷惑的故事發展。但當你細細品味,掩卷長思,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拉美社會百年孤獨的思考,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

百年孤獨讀後感2000字4

“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但是孤獨不會隨著布恩迪亞家族的隕滅而消失,它必然與人類的存亡相伴,直至人類滅亡的那一天。

說來慚愧,已經許久沒有讀書,我已經被生活的洪流所殞沒,這本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在我的書架上放了快一年了,在其年滿一週之前,抓緊看完,可能也是我這一年看完的第一本書了吧。看書之前我看過一些《百年孤獨》的講解文章,瞭解了一定的背景,但是我發覺自己現在看書的目的,已經不再是接受所謂“主流”的感受了。而是隨著自己的感情,感悟書中的文字,即使所得所獲與常人不同,被人說是誤讀經典也在所不惜。誤讀是我自己的誤讀,與他人何干。

看完《百年孤獨》我讀到的其實不是所謂的“孤獨感”而是那種“宿命感”。其實這本書讓我從很大程度上聯想起來了自己很喜歡的一部美劇《shameless》,布恩迪亞家族和賈雷格家族也算是同命相連了吧。家族裡面也有些優秀的人,也做出了一些大事,也擁有過一些東西,但最終每個人都還是逃不過孤獨的面對死亡的結局。我想不僅僅是他們,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吧。書中有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雖然書中那些人名也著實讓我有時候看的雲山霧繞,讓他們跟記憶中的那個人對上號。烏蘇拉爾的堅毅頑強,充滿愛與包容,算是書中最完美的一個形象了,阿瑪蘭妲的刻薄與惡毒,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的偏執與倔強。我也不在此就所謂的人物做一個分析解讀,我就開始寫下一些我讀完整本書之後,對於孤獨,對於宿命,我的一些看法。

人生來孤獨,究其一生擺脫孤獨,最後孤獨的面對死亡。我想這就是平凡的人與孤獨的故事。很不幸,在我短暫的我二十多年裡面,我沒有很好地擺脫過孤獨,它常伴左右,有幾年甚至形影不離。與書中描繪的我那可怕不同,我覺得孤獨是個很可愛的朋友,它讓你更好的面對自己,更好的正視自己,正如書中阿爾卡蒂奧沉迷於冶金術,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在沉迷於製作小金魚,奧蕾莉亞諾沉迷翻譯羊皮卷。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都需要所謂的“愛好”,能夠讓我們熬過這漫長的一生。以前我一直覺得人的所謂的愛好,必須是積極向上的,必須有所意義,對今後的一生有所幫助。但看完這本書,我不禁想到,那些之前嗤之以鼻的“惡習”不也是一件很好地事情麼,那些“惡習”可以給人帶來快樂,雖然快樂的時間長短不一。我以前一直不瞭解,或者說我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去思考過這些問題。我們總是在說,與其悲傷地活一年,不如快快樂樂的活一個月。但碰到有些人做著大部分人覺得“不好”的事情的時候,總是站在人性的制高點開始指責。換個角度,我覺得我很能夠理解,理解那些所謂的“成癮”。至少在上癮的那一刻,可以暫時快樂,擺脫痛苦與孤獨。當然,能從那些“積極向上”的樂趣中獲取同樣的快樂就更好了,因為這樣的快樂更加長久。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我們逃不過孤獨,正如我們也逃不過所謂的“宿命”。以前我是一直不信命的人,一直覺得只要盡人事,天命就會因人而改,但時間更迭,我開始相信所謂的命運是存在的。而命運存在的方式,大概是我們身邊的環境導致,如果你逃脫不了你原來的環境,那假以時日,你一定也會成為那個環境的一份子。蓮花出淤泥不染,那是因為它出了汙泥,如果一直在汙泥之中,想必也是會近墨者黑的。而環顧自周,我身邊的朋友,我認識的人,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的逃離原來的環境,我想能狠下心來逃離的人,也是一個狠人了吧。布恩迪亞家族的人,無論他們走到了哪裡,都能創出自己的一番風采,但無獨有偶,他們都選擇回到馬孔多,他們的家鄉,那個原生的環境。而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所有的一切,才開始朝著那些布恩迪亞特色的方向開始發展。這是他們的宿命,他們無法逃離。我想我也很難逃離自己的宿命。我曾以為自己可以做一個無拘無束的人,但無奈自己不是那種狠人,我所做的就是讓自己在現在的環境中過得更好,享受到更多的快樂,讓自己以後的日子變得更加好過一點。其他的一切,雖然我依然盡人事,但對於結果已經不再有太多的奢求,我是怎麼樣的人,我會變成怎麼樣的人,我已經逐漸清晰。人都說三十而立,但在三十之前的我,已經逐漸認清了我自身的宿命,我不想說要去反抗,但我會盡力改善。人生總是存在著許許多多的遺憾,錯過的人,錯過的事情,我也從來不後悔,雖然自己這一路的選擇也不盡全對。但,至少現在來看,我活的還算自在。

正如書中寫到的“無論走到哪裡,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當下,這一刻,才是真正活著的我們。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百年孤獨讀後感2000字5

雷納塔.蕾梅黛絲(梅梅)是布恩迪亞家族第五代的奧雷里亞諾第二的大女兒,她的母親即是那位自命高貴女王的費爾南達。她從很小開始,便遵從母親的意願練習古鋼琴和各種技巧。她舉止浮泛,甚至有些幼稚,本不適合從事任何嚴肅的活動,但只要她在古鋼琴前就坐,立刻變成另一個迥然不同的少女,那份出人意表的沉穩給人以老成的印象。她雖天賦不出眾,但為了不讓母親失望,她還是通過嚴格的訓練獲得了最優異的成績。

然而在實際上,她一直就厭惡費爾南達的嚴苛以及為別人做決定的習慣,並且她自身的命運也的確在她出生前就已被費爾南達下好了定數。再接結業式上,她也正以為有了那張印著華麗的哥特體大寫字母的羊皮紙,自己就能從責任中解脫出來,殊不知,她的人生又豈能由她來決定?

沒過多久,梅梅便喜歡上了一個香蕉工廠的工匠,每過一段時間,她的母親費爾南達便注意到了自己女兒的緘默寡言、莫名驚恐、情緒無常和行為乖張。她開始不動聲色地嚴密監視,終於有一次在劇院中抓到梅梅與一個男人接吻,她將梅梅拉出劇院,為了羞辱她還特意經過人聲鼎沸的土耳其人大街回家,隨後將她鎖在臥室裡。然而,梅梅卻瘋狂地愛上了他。每天晚上,梅梅在蠍子與蝴蝶的環繞中等待著他的到來。在禁閉之中,費爾南達卻發現梅梅沒有顯出絲毫痛苦的跡象。一天晚上,梅梅還在洗澡,費爾南達偶然走進她的臥室,屋內群集盤旋的蝴蝶,幾乎讓她無法呼吸。她隨手抓起一塊布來驅趕,而當她將女兒晚間洗澡的習慣與灑滿一地的芥末泥聯絡起來,一顆心立時恐懼的凍結了。第二天,她便聲稱家中有偷雞賊,請了保鏢在家中守夜,正當梅梅的愛人在當晚準備掀開瓦片鑽入浴室時,卻被保鏢用一顆子彈嵌入脊柱,從此臥床不起。在人們的唾棄中,往事的折磨中,他在孤獨中沉默地死去,無一怨言。

梅梅自此萬念俱灰,成了活死人。她的精神與肉體分離,她的心早已飛回她與情人那日日夜夜會議的狹縫中,越陷越深,再無法分離。沒有了自己的思考,她成為了一具死了心的傀儡,任由其母親擺佈,不知是其本意,亦或是打擊過重喪失了語言能力,她至死都沒有說過一句話,在她母親訓練成為女王的那所修道院度過了她的餘生。

人生是無“界”的,可憐的是,梅梅從小便被定位了人生,面對未知的命運和一片黯淡,她硬是被自己的母親折斷了雙翅,又被纖繩深深鎖住,無情地被牽扯。一切行為,衝動的,有禮節的,都被費爾南達用力地打回,再無行使自己意願,掌控人生的可能。

米開朗基羅常掛在嘴邊說一句話:“未來是不可想象的,我寧願去工作,去嘗試,而不是坐在這裡思考,或者漫談未來。”我們此時興許有了暗自慶幸的資本,未來不可想象,而我們大可不必被社會禮教與家庭左右,過早地定位人生,循規蹈矩地守“界”,以免使我們的人生陷於如此困窘的境地。

生活因未知而美好,因未知而有無限,有萬般境界。我們不能過早地定位人生,打破了人生的可能。何嘗不讓事物的自己的掌控之下,去摸索探知這無限的可能?就像面對恐懼自保的本能一樣。況且,就如司馬相如在諫書中寫道“明者遠見於未萌”,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能生於“憂患”,預測風雲,進而利用世界的規律,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又何嘗不是一種智慧?更甚者,能夠放飛未來,挑戰未來則不失為一種更高的人生境界。

孔子一生周遊列國,渴望恢復周禮,萬人的嘲笑與質疑,現世的禮崩樂壞,種種衝擊讓其發出“知我者其天乎”的感嘆,然而他人無時無刻不堅守著復周禮的使命與責任。他看到了事情的結果,卻沒有將人生定位於此,沒有天下大合的背景,周禮不過是象牙塔,但他的行動準則已然超越了人生的“界”,從信奉的道德標準出發。挑戰預測,改變看似不可能的位置,讓心中的未來成為以後的現實,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也同樣著實讓人敬佩,這種人生選擇或者文化品格也的確成為越來越多後輩們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屈原和文天祥便清楚看見了朝代趨下的無望,卻依舊“留取丹心照汗青”。魯迅冷靜的看透了世人的愚昧和時代的悲哀,預測到了那灰暗的未來,卻依然要做一個狂人聲嘶力竭的吶喊。曼德拉飽受摧殘,卻依舊堅持致力於種族平等,他們未將人生定位於眼前,而是未來乃至更遠的將來。預測未知改變未知創造未來,是人生一種更高的境界。

就如周國平所說的那般做一個“不低估命運的力量,也不高估命運的價值”的人吧,不過早定位人生,給自己更多的自由與可能,勇敢地做金石之聲,挑戰未知,創造未來。

百年孤獨讀後感2000字6

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作”的《百年孤獨》,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令人眼花繚亂。

小說的情節離奇令人迷惘。在小鎮馬孔多,布恩迪亞家族上演著百年的興衰史。這個家族由衰轉盛,又由盛轉衰,一百年的歷程,轉來轉去,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與表妹烏爾蘇拉近親結婚,烏爾蘇拉擔心會像姨媽和姨父近親結婚那樣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布恩迪亞於鄰居發生口角的時候,布恩迪亞因為鄰居嘲笑他而殺了鄰居。結果死者的鬼魂攪得布恩迪亞一家日夜不寧,布恩迪亞家族被—迫遷移到小鎮馬孔多。起初布恩迪亞家族人丁興旺,但是隨著內戰的爆發和外敵的入侵,布恩迪亞氏的命運急轉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領導的32次土著居民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到了第六代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阿瑪蘭妲烏爾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一個帶尾巴的兒子,正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在羊皮紙上寫下的密碼,而這個密碼的破譯者就是第六代小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自己。而這個帶尾的兒子,被螞蟻咬爛以後拖入了蟻穴。隨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

書中描寫的布恩迪亞家族一代一代“他們儘管相貌各異膚色不同脾性、個子各有差異但從他們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認出那種這一家族特有的、絕對不會弄錯的孤獨眼神。”每個人都無法逃脫被孤獨所折磨的命運。烏爾蘇拉在冗長的雨季中漫漫腐爛。阿瑪蘭妲一刻不停地縫自己和自己仇視了一生的麗貝卡的裹屍布。麗貝卡足不出戶瘋瘋癲癲地過了後半生。青年時激進熱血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晚年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裡做起了金屬金魚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條就熔掉他們重做。

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如書中烏蘇拉在非常孤單之時,只好去找她那不中用的被人遺忘在慄樹下的丈夫,生而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對她的悲嘆卻是充耳不聞,她這些話好像是在講給一個死人聽,對於烏爾蘇拉來說,豈止只是剩兩人,其實只是剩她一個人孤獨的生存著。

讓我印象很深的還有奧雷里亞諾第二和阿爾卡蒂奧第二這對孿生兄弟。繼承了父輩的名字卻表現出了完全相反的性格——阿爾卡蒂奧第二像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那樣深沉而奧雷里亞諾第二則像何塞阿爾卡蒂奧那樣不羈——以至於烏蘇娜常常懷疑他們是否是在幼年時交換了名字。而最後兩兄弟死去時又搞錯了墓穴彷彿這樣才是正確的歸屬。

然而依然有人逃脫了這個命運那就是美人兒蕾梅黛絲。她接受了所有的命運因此命運沒有愚弄她。她會滿不在乎的穿著寬大的袍子在家裡走來走去。最後作者給她安排了一個近乎神話的結局——她牽著白色的床單飄向天空。白色的床單也許象徵著高尚的靈魂。她擺脫了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而莫名其妙的“昇天”。

每個人的孤獨都是不一樣的,烏爾蘇拉的孤獨是理性的,這個百歲老人歷經滄桑,卻一門心思為家族的興旺而努力。她孤獨地奮鬥著,爭取著,看管著,但直到老死,仍是一個人在努力。沒有人感謝她,沒有人支援她,沒有人繼承她,沒有人關注她,她的努力空前絕後,她的孤獨也成為布恩迪亞家族中唯一理性的孤獨。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整天忙著搞科學試驗,發誓要讓愚昧、閉塞、落後的馬孔多小鎮富裕起來。他傾其財力、智力,但從未得到過任何人的理解和支援。他孤獨一生,最後因發瘋被綁到栗子樹上孤獨地死去。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一生髮動了32次戰爭,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他不知道為什麼要發動戰爭,他最終把自己困在製作小金魚的工作間結束了一生。烏爾蘇拉的大兒子何塞阿爾卡蒂奧的生活裡除了霸道的佔有,什麼也沒有了。烏爾蘇拉的女兒阿瑪蘭妲心裡有如岩漿般熾熱的愛情,也多次與愛情相遇,但每次都堅決地拒絕,讓自己陷入深深的孤獨中。在渴望與拒絕中結束了可悲的一生。布恩迪亞後代們重複著前人的故事,重複著先人的孤獨。

這本書記載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百年的坎坷歷程。孤獨的宿命圍繞著這樣一個家族,一代代相同的名字,似乎也預示著他們相同的命運。他們從小就孤獨、冷漠,這似乎是這個家族每代人共同的特點。這是以這個家族的命運,來反映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他希望整個民族能夠團結在一起。布恩迪亞家族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這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原因。

作者對於落後和愚昧的態度是徹底否定的,於是安排了一場颶風對舊事物來了一次徹底的清理。

如今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社會,每個人都固守著自己的一份孤獨,而這樣的孤獨會使人走向冷漠,最終如馬孔多城一樣灰飛煙滅,消失於無形。

其實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迎來美好的明天。同理,只要人人團結在一起,我們的世界將會更加精彩、和諧。也不會不至於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