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2000字>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後感範文2000字(精選2篇)

文思屋 人氣:3.07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後感範文2000字(精選2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後感範文2000字(精選2篇)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後感1

作為教師,按理說應該是讀書人。但是,倘若沒有培養讀書習慣,根本就不算是讀書人。最近讀《閱讀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有些話雖然不是第一次讀到,但仍舊有很多共鳴。正如本書裡所說的,閱讀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

看完本書後,更是同樣的感受。現摘錄幾點感受與心得:

1、瞭解是教育的前提。

沒有了解,就沒有有效溝通,沒有有效溝通,就沒有理解,沒有理解,就沒有教育。用柔軟的眼睛看待孩子,願意為了孩子而改變,找出任何一種和他深層對話的可能,那麼你會發現你身邊的孩子,正在開始學會微笑,那潛藏在內心的熱情,也即將會大大地發光,大大地發熱。教師和學生是一對互相依賴的生命,是互相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成人只有放下架子,懷一顆真誠的心,才能走進孩子,瞭解孩子,理解孩子。教師蹲下身子,就像一堵牆,為學生遮擋風雨。教師彎下腰來,就像一座橋,引領學生走向智慧彼岸。教師挺直腰板兒,就像一把梯子,引導學生攀登科學高峰。

2、將教師和學生凝聚在一起的,就是信任!

很多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不是能力有問題,而是尚未培養出思想上的韌性,以及孜孜不倦、不屈不撓克服苦難的精神。我們常常將學生成績的不盡人意歸結於學生的無能,事實上,這些孩子並不是智商低,而是情商低。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最主要的取決於情商而不是智商。情商培養應該成為學校教育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目前急功急利的教育忽視了對孩子情商的關注與培養。

3、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只有學生自願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無論是整個學期的教學,還是每節課的學習,在開始之前老師都要給學生一張清晰的“地圖”,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起始位置在哪裡,要達到的位置在那裡。學科教學應該有巨集觀目標與規劃,中觀計劃與策略和微觀的課堂設計與活動。每學年、每學期、每節課,學生都應該明確知道本學科對自己的預期目標是什麼。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習為中心的。匯入部分,不僅要喚醒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讓他們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也應該激發對新知的學習慾望,明確自己要去什麼地方。

4、別讓童年在資訊時代消逝。

身在教育前線的教師會發現,兒童正逐漸丟失羞恥心,變得無所畏懼。隨著資訊化時代的到來,鋪天蓋地、氾濫成災的資訊資源佔據了兒童的時間,良莠不齊的知識進入他們的大腦,兒童成人化日趨嚴重。沒有羞恥心和敬畏感、沒有思考力,兒童犯罪屢見不鮮。若干年後,今日的兒童將會成為世界的公民,可想而知那時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在物慾膨脹、信仰缺失的時代,社會呼籲道德重建、教育轉型、尊重個性。讓孩子遠離輕浮喧囂的環境,家庭和學校應該有所作為。

5、讓孩子愛上學習。

老師們常常奇怪為什麼自己反覆講的東西學生總是記不住,原來是這大腦的自我係統在作怪。得不到學生自我係統的關注,無論老師講得怎麼賣力,知識如何重要,老師所講的根本沒有進入他們的認知系統。

由此可見,激發動機、培養興趣是關鍵。良好的師生關係和充滿情趣的授課方式比學科和教材內容重要。讀書的過程,實際上是在兩個方向不斷探索的過程。一個方向是向內,不斷探索自己的內心,嘗試正確地認識自己。另一個方向是向外,不斷探索與自己生活、工作相關的領域,建構起自己對世界的認識。教師的專業發展離不開大量的閱讀。其實,閱讀應該像吃飯穿衣一樣,成為我們生活的方式。

一個好讀書的民族,幸福指數高,社會問題少。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當然,我們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黃金屋”和“顏如玉”,但書籍確實能給我們生活所需要的物質和內在的精神享受,也就是說,閱讀能夠讓我們活得更好。心理學研究和大量的事實還證明了閱讀是一劑醫治心靈的靈丹妙藥。除此之外,獨立思考的能力離不開批判性閱讀。閱讀是最重要的課程,閱讀不是科目而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軌的人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只讀教科書上的東西,未來的人生只能走進死衚衕。

閱讀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政府、社會、學校應該聯合大力鼓勵、倡導讀書運動,形成親子閱讀、師生共讀、全民閱讀的環境。我們要給自己閱讀的時間,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個閱讀是深度的,而非微信、網路、報紙的閱讀,那些閱讀是淺層的資訊的瀏覽,充其量增加了許多莫名的煩惱。

只有深層的閱讀,讓靈魂完全與哲人對話,精神交融,而非功利性的`閱讀,這樣的閱讀是精神的滋養與洗禮,讓自己不斷的獲得丟棄再獲得再丟棄的過程。

讓我們都來讀書吧!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後感2

《禮記·學記》有云: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新時期的教育行業對教師專業知識和行業知識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困與不足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愈發明顯,且恐有積而不散之勢。怎麼能自反、自強?怕不是純粹主觀上的一次振作就能實現的,我們應該有一座與教育相接的橋樑,那就是學習,向行業中的優秀者工作者學習。

我認為這本《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的一個難得之處,就在於作者的閱讀與感悟並非散射式的,而是經過精心彙集的階梯式的思考——從第一輯的教學即創造,到最後一輯的變革即未來,呈現了一種著眼當下,又把目光推及至未來的教育觀。我想自己在為其中一篇篇微言大義的讀後感打動之餘,更是被作者這種閱讀的分類分層思索的做法所吸引——與其說這本書的好處在於向我們紹介了一本本好書,分享了作者一次次的感悟,不如說其重要價值體現在引導教育同行們對閱讀過的教育著作進行分類整理,也能形成一條清晰的閱讀脈絡,以助今後在遇到相關問題時,可以較為方便地找到對應書籍而再次得到指導。所以,我便尋著這種做法,對自己之前讀過的部分書籍進行了整理,分出師德素養、教學專業化,這兩個版塊,雖顯粗淺稚嫩,卻也是對照本書內容與做法而得的一點感悟——這可以說是我讀完這本書後的一些收穫。

第一,應努力完善師德素養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我以為,恪守作為教師的一份本真善良,心懷學生,是成就學生、成就教育的重要基礎。這種善良並不單指做一個好人,對於教師而言,這既要化為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的豐沛熱情與精進鑽研的精神,努力把教師從一種普通的職業定位上升到事業奉獻的高度;又要化為對於學生在做人上與學習上的關愛指導,使其真切地感受到如哲學大師馮友蘭先生評價蔡元培校長時所說的那種春風化雨的人格魅力——這一切說來是容易的,在日常工作中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甚至會有很多難題擺在我們面前,但是,我們不能只是個應付者而應該是一個有正確理念的實踐者。相信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努力提升了師德素養,使教育有了愛,無論是教學還是平日生活,都會帶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感動與激勵。

第二,應加強教學專業化的研究

眾所周知,除了教育教學的一些共性之外,事實上每一門學科都有其特殊性,故而要進行專業化的研究,才能使教學有鮮明特色,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比方說,數學物理,由於教師授課的內容相對而言具有同一性和固定性,所以教什麼這個問題就不足為懼,重點即是研究怎麼教了;而語文學科則有其特殊性:即不具有教學具體內容上的同一性和固定性,一切是相對寬泛和模糊的,所以首先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什麼,如果無法確定適合且有用的教學內容,那麼即使在怎麼教上如何如何地大做文章,結果也可能並不樂觀。王榮生博士在《語文教學內容重構》的序言《語文教學的內容與目標的完成》一文中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種情況的存在:對著新標準,苦想教什麼;捧著新教材,不知教什麼;舉著新理念,還教老一套;搬些新方法,自己也搞不懂在教什麼。這些現象,在語文新課程的實施中,恐怕大家都有耳聞或者目睹,對此我們應該老實地承認並嚴肅地面對。讀到這番話語,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心中有些誠惶誠恐,但幸好從這本書中得來了一些專業化的指引,使我大抵能夠有針對性地確定教學內容,是一種寶貴收穫。

以上兩點就是我讀完這本《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後的一點感悟,也是我在教學之路上逐漸清晰的自我要求。在後記中,常生龍寫道:就這樣,十年下來,我閱讀了500多本書,為每一本書都寫下了讀後感,這些讀書隨想累積起來已超過200萬字。與其相比,我真是讀之甚少,也知之甚少,不免愧怍。課時,我知道自己的教學之路還長,今後定會加倍精進,像他一樣用心去閱讀,且有收穫。誠如《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在《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一文中所言,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我想,自己定會捧書為生,而實現自反、自強——捧起書本,再當一回渴望求知的學生;捧起書本,為了更好地指引我的學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