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2000字>

《愛彌兒》讀後感大全

文思屋 人氣:1.4W

《愛彌兒》盧梭自認為是“我的所有作品中最好、最重要的一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篇關於人類天性的哲學論文。接下來小編給你們帶來《愛彌兒》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愛彌兒》讀後感大全

《愛彌兒》讀後感一

假期裡,讀了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著作《愛彌兒》。在書中,依次論述了自然教育、社會教育和公民教育三種教育形式。

自然教育思想。所謂自然教育,就是以兒童的“內在自然”或“天性”為中心的教育,即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兒童能年齡特徵而實施的教育。盧梭說“要教育你的學生愛一切的人,甚至愛那些輕視人民的人。”

盧梭看來,人必然要走向社會。道德教育要注重道德實踐,他主張讓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去養成美德。強調“要以行動而不以言辭去教育青年”。《愛彌兒》中體現的公民教育,只是盡一個公民義務的教育。

盧梭的《愛彌兒》共分五卷,他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著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展。在第二卷中,他認為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於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因此主張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認為十二至十五歲的少年由於通過感官的感受,已經具有一些經驗,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認為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開始進入社會,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認為男女青年由於自然發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論述對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愛情教育。盧梭提出的按年齡特徵分階段進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無疑是個重大的進步,它對後來資產階級教育學的發展,特別是對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提供了極可貴的啟示。

把兒童看作兒童。要尊重兒童的天性,相信兒童具有內在的發展潛能。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是很愚蠢的事情。兒童儘管弱小,但他具有一種內在的發展潛能。總之,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天性,讓其天性充分自由地發展,會使兒童將來獲得快樂和幸福。

我非常欣賞這段話: 要使孩子們保持他們的天真,只有一個良好的辦法,那就是:所有他周圍的人都要尊重和愛護他們的天真。不這樣做,則我們對他們所採取的一切控制辦法遲早是要同我們預期的目的產生相反的效果的;微微地笑一下,或者眨一下眼睛或不經意地做一下手勢,都會使他們明白我們在竭力隱瞞他們什麼事情;他們只要看見我們向他們掩飾那件事情,他們就想知道那件事情。文雅的人同孩子們談起話來咬文嚼字,反而使孩子們以為其中有些事情是不應該讓他們知道的,因此對孩子們講話決不要那樣的修飾辭藻;但是,當我們真正尊重他們的天真的時候,我們同他們談話就容易找到一些適合於他們的語句了。有一些直率的話是適合於向天真的孩子們說的,而且在他們聽起來也是感到很喜歡的:正是這種真實的語言可以用來轉移一個孩子的危險的好奇心。同他說話的時候誠懇坦率,就不會使他疑心還有一些事情沒有告訴他。把粗話同它們所表達的令人厭惡的觀念聯絡起來,就可以窒息想象力的第一個火花。我們不要去禁止他說那些話和獲得那些觀念,但是我們要使他在不知不覺中一想起那些話和那些觀念就感到厭惡。如果人們從心眼裡始終只說他們應當說的話,而且他們怎樣想就怎樣說,則這種天真爛漫的說話方式將給他們省去多少麻煩啊!

《愛彌兒》讀後感二

《愛彌兒》是法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傑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說體教育名著,寫於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一些資產階級國家,影響巨大。《愛彌兒》是一部哲理小說,同時也是一部教育論著,其副標題就叫《論教育》。它描寫了一個人從出生到結婚,到進入社會受教育的全過程,主張順乎天性,讓人的本性避免受社會偏見和惡習的影響而得到自然的發展。在此書中,盧梭通過對他所假設的教育物件愛彌兒的教育,來反對封建教育制度,闡述他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盧梭的教育思想是從他的自然人性觀出發的。他所說的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恆法則,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展。他認為,人生來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狀態下,人人都享受著這一天賦的權利,只是在人類進入文明狀態之後,才出現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特權和奴役現象,從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為了改變這種不合理狀況,他主張對兒童進行適應自然發展過程的“自然教育”,以培養資產階級理性王國的“新人”。這種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主張採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與自然教育密切相聯的,盧梭還主張對兒童進行勞動教育和自由、平等、博愛的教育,使之學會謀生的手段,及早地養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體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習慣。《愛彌兒》全書共分五卷,盧梭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進行的體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愛情教育。在第一卷中,著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展。在第二卷中,他認為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於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因此主張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認為十二至十五歲的少年由於通過感官的感受,已經具有一些經驗,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認為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開始進入社會,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認為男女青年由於自然發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論述對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愛情教育。盧梭提出的按年齡特徵分階段進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無疑是個重大的進步,它對後來資產階級教育學的發展,提供了極可貴的啟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要教授給學生多少已死去的知識,而是要教授學生如何利用自己的身體及思想,主動地去獲取對自身有用的知識。只有這樣,實施德、智、體方面的教育,才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盧梭以平等博愛的心懷教育他的愛彌兒,這個假想的孤兒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強迫的自由世界。但願,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幸福的“愛彌兒”。

《愛彌兒》讀後感三

18世紀中葉,在法國興起了一場影響深遠的思想啟蒙教育運動,奏響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前奏曲。在這一運動中,以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犾德羅和愛爾維修等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從不同的角度揭露並抨擊了封建制度和教會統治的黑暗,提倡以理性的思想取代迷信盲從,以編纂百科全書為武器,宣揚新知識、新思想,探索建立資本主義社會思想、方法和途徑,這種思想啟蒙運動為自然教育思想的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而盧梭的《愛彌兒》的問世,標誌著自然教育思想的最終形成。

盧梭認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須遵循自然,順應人的自然本性。他在《愛彌兒》開卷即寫道,“出自造物主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裡,就全變壞了。”“如果你想永遠按照正確的方向前進,你就要始終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在盧梭看來,人所受的教育,來源不外三種,或“受之於自然”,或“受之於人”,或“受之於事物”。盧梭聲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夠得到的東西,只做他喜歡做的事情,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這個原理應用於兒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種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兒童的自由,讓兒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動的可能和條件,並在教學過程中採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兒童的身心發育水平和個別差異。

盧梭的教育思想是從他的自然人性觀出發的。他認為,人生來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狀態下,人人都享受著這一天賦的權利,只是在人類進入文明狀態之後,才出現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特權和奴役現象,從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為了改變這種不合理狀況,他主張對兒童進行適應自然發展過程的“自然教育”,以培養資產階級理性王國的“新人”。

我認為盧梭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的教育對於現代社會的教育有一定的引導作用。現代社會對孩子總是喜歡進行超前教育,對兒童甚至進行“填鴨式”教育。如今的兒童,為了“打好升學的基礎”承受者沉重的知識學習的負擔,大量練習題鋪天蓋地地壓向他們。不少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風,除了超負荷地要孩子讀書、寫字、計算外,還要求他們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和假期的學習班,弄得孩子們沒有了自己得自由活動和愛好。這時的兒童心智還不是很健全,他們需要的是感官教育,多到大自然裡去感悟人生的斑斕多彩,什麼是美好的。

《愛彌兒》盧梭自認為是“我的所有作品中最好、最重要的一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篇關於人類天性的哲學論文。接下來小編給你們帶來《愛彌兒》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愛彌兒》讀後感大全 第2張

《愛彌兒》讀後感一

假期裡,讀了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著作《愛彌兒》。在書中,依次論述了自然教育、社會教育和公民教育三種教育形式。

自然教育思想。所謂自然教育,就是以兒童的“內在自然”或“天性”為中心的教育,即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兒童能年齡特徵而實施的教育。盧梭說“要教育你的學生愛一切的人,甚至愛那些輕視人民的人。”

盧梭看來,人必然要走向社會。道德教育要注重道德實踐,他主張讓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去養成美德。強調“要以行動而不以言辭去教育青年”。《愛彌兒》中體現的公民教育,只是盡一個公民義務的教育。

盧梭的《愛彌兒》共分五卷,他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著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展。在第二卷中,他認為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於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因此主張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認為十二至十五歲的少年由於通過感官的感受,已經具有一些經驗,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認為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開始進入社會,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認為男女青年由於自然發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論述對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愛情教育。盧梭提出的按年齡特徵分階段進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無疑是個重大的進步,它對後來資產階級教育學的發展,特別是對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提供了極可貴的啟示。

把兒童看作兒童。要尊重兒童的天性,相信兒童具有內在的發展潛能。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是很愚蠢的事情。兒童儘管弱小,但他具有一種內在的發展潛能。總之,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天性,讓其天性充分自由地發展,會使兒童將來獲得快樂和幸福。

我非常欣賞這段話: 要使孩子們保持他們的天真,只有一個良好的辦法,那就是:所有他周圍的人都要尊重和愛護他們的天真。不這樣做,則我們對他們所採取的一切控制辦法遲早是要同我們預期的目的產生相反的效果的;微微地笑一下,或者眨一下眼睛或不經意地做一下手勢,都會使他們明白我們在竭力隱瞞他們什麼事情;他們只要看見我們向他們掩飾那件事情,他們就想知道那件事情。文雅的人同孩子們談起話來咬文嚼字,反而使孩子們以為其中有些事情是不應該讓他們知道的,因此對孩子們講話決不要那樣的修飾辭藻;但是,當我們真正尊重他們的天真的時候,我們同他們談話就容易找到一些適合於他們的語句了。有一些直率的話是適合於向天真的孩子們說的,而且在他們聽起來也是感到很喜歡的:正是這種真實的語言可以用來轉移一個孩子的危險的好奇心。同他說話的時候誠懇坦率,就不會使他疑心還有一些事情沒有告訴他。把粗話同它們所表達的令人厭惡的觀念聯絡起來,就可以窒息想象力的第一個火花。我們不要去禁止他說那些話和獲得那些觀念,但是我們要使他在不知不覺中一想起那些話和那些觀念就感到厭惡。如果人們從心眼裡始終只說他們應當說的話,而且他們怎樣想就怎樣說,則這種天真爛漫的說話方式將給他們省去多少麻煩啊!

《愛彌兒》讀後感二

《愛彌兒》是法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傑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說體教育名著,寫於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一些資產階級國家,影響巨大。《愛彌兒》是一部哲理小說,同時也是一部教育論著,其副標題就叫《論教育》。它描寫了一個人從出生到結婚,到進入社會受教育的全過程,主張順乎天性,讓人的本性避免受社會偏見和惡習的影響而得到自然的發展。在此書中,盧梭通過對他所假設的教育物件愛彌兒的教育,來反對封建教育制度,闡述他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盧梭的教育思想是從他的自然人性觀出發的。他所說的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恆法則,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展。他認為,人生來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狀態下,人人都享受著這一天賦的權利,只是在人類進入文明狀態之後,才出現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特權和奴役現象,從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為了改變這種不合理狀況,他主張對兒童進行適應自然發展過程的“自然教育”,以培養資產階級理性王國的“新人”。這種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主張採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與自然教育密切相聯的,盧梭還主張對兒童進行勞動教育和自由、平等、博愛的教育,使之學會謀生的手段,及早地養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體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習慣。《愛彌兒》全書共分五卷,盧梭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進行的體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愛情教育。在第一卷中,著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展。在第二卷中,他認為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於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因此主張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認為十二至十五歲的少年由於通過感官的感受,已經具有一些經驗,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認為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開始進入社會,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認為男女青年由於自然發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論述對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愛情教育。盧梭提出的按年齡特徵分階段進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無疑是個重大的進步,它對後來資產階級教育學的發展,提供了極可貴的啟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要教授給學生多少已死去的知識,而是要教授學生如何利用自己的身體及思想,主動地去獲取對自身有用的知識。只有這樣,實施德、智、體方面的教育,才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盧梭以平等博愛的心懷教育他的愛彌兒,這個假想的孤兒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強迫的自由世界。但願,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幸福的“愛彌兒”。

《愛彌兒》讀後感三

18世紀中葉,在法國興起了一場影響深遠的思想啟蒙教育運動,奏響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前奏曲。在這一運動中,以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犾德羅和愛爾維修等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從不同的角度揭露並抨擊了封建制度和教會統治的黑暗,提倡以理性的思想取代迷信盲從,以編纂百科全書為武器,宣揚新知識、新思想,探索建立資本主義社會思想、方法和途徑,這種思想啟蒙運動為自然教育思想的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而盧梭的《愛彌兒》的問世,標誌著自然教育思想的最終形成。

盧梭認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須遵循自然,順應人的自然本性。他在《愛彌兒》開卷即寫道,“出自造物主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裡,就全變壞了。”“如果你想永遠按照正確的方向前進,你就要始終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在盧梭看來,人所受的教育,來源不外三種,或“受之於自然”,或“受之於人”,或“受之於事物”。盧梭聲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夠得到的東西,只做他喜歡做的事情,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這個原理應用於兒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種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兒童的自由,讓兒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動的可能和條件,並在教學過程中採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兒童的身心發育水平和個別差異。

盧梭的教育思想是從他的自然人性觀出發的。他認為,人生來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狀態下,人人都享受著這一天賦的權利,只是在人類進入文明狀態之後,才出現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特權和奴役現象,從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為了改變這種不合理狀況,他主張對兒童進行適應自然發展過程的“自然教育”,以培養資產階級理性王國的“新人”。

我認為盧梭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的教育對於現代社會的教育有一定的引導作用。現代社會對孩子總是喜歡進行超前教育,對兒童甚至進行“填鴨式”教育。如今的兒童,為了“打好升學的基礎”承受者沉重的知識學習的負擔,大量練習題鋪天蓋地地壓向他們。不少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風,除了超負荷地要孩子讀書、寫字、計算外,還要求他們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和假期的學習班,弄得孩子們沒有了自己得自由活動和愛好。這時的兒童心智還不是很健全,他們需要的是感官教育,多到大自然裡去感悟人生的斑斕多彩,什麼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