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500字>

《愛彌兒》讀後感範文500字(通用5篇)

文思屋 人氣:1.18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愛彌兒》讀後感範文500字(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愛彌兒》讀後感範文500字(通用5篇)

《愛彌兒》讀後感500字1

《愛彌兒》是一本西方教育專著,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讓——雅克——盧梭,在這本書中,盧梭通過對他所假設的教育物件愛彌兒的教育,來反對封建教育制度,闡述他的教育思想。

讀完《愛彌兒》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自由。盧梭在愛彌兒幼年和童年都主張採用順應自然的教育,在第二卷裡面更是非常明確地提出了“自然教育”的理念。所謂“自然教育”就是要順應自然的永恆法則,聽任人的身心的自由發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這不禁讓我想起中國的經典兒童啟蒙讀物《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觀念。作為一名幼師我相信每一個孩子生來是善良的,我們所能給與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努力去呵護、保持孩子與生俱來的純真,善良。但是自然教育是不是就是放任自流,不聞不問呢,顯然不是。在幼兒園小朋友身上有一些後天環境所造成的不良習慣,而人的行為結構和人的童年記憶有非常大的關聯特徵,因此如果孩子童年的很多毛病被放縱,會在成年後極大的放大。因此盧梭在本書中還提出與自然教育密切相關聯的勞動教育和自由、平等、博愛的教育,使之學會謀生手段,及早地養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體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習慣。

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很多,以上兩點只是有感而發的淺談,我想與每一位同行分享的是:每一位孩子都有成功的潛能,每一個孩子都有成功的願望。善待他們吧,因為他們還是一群孩子。

《愛彌兒》讀後感500字2

那些真正幸福的人一定是那些有能力滿足自己的慾望的人。那麼,怎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和智慧呢?

最好的辦法是達到慾望和能力之間的平衡,用擁有的能力去滿足擁有的慾望。能力得到充分發揮的同時,慾望也得到了滿足,這樣人就能保持內心的平靜,從而投入到有序的生活之中。

人越是接近自然狀態,能力和慾望之間的差距就越小,因而更容易獲得幸福。我們擁有的東西越少,所感覺到的痛苦也就越少,因為讓我們痛苦的不是缺乏什麼,而是需要什麼。

除了公認的幸福因素健康、體力、良知以外,每個人對人生幸福的理解都各不相同。事實上,除了身體上的`不適和良心上受到的譴責,其他一切痛苦都源於個人的想象。

法沃蘭曾經說過:“一個人的財富越多,他想要的東西也就越多。所以,要想獲得自己所缺少的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捨棄自己所擁有的東西。”

所有的痛苦都源自對幸福永無止境的追求。一個人如果能在自己現有的物質基礎上安排自己的生活,那他就會很快樂。同時,他也會是一個善良的人,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做壞事的必要。人啊!把你的慾望限制在你的能力之內吧,這樣痛苦就會離你而去。大自然有它本身的秩序,安心地堅守在大自然所賦予你的位置上,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不要脫離了那裡。

《愛彌兒》讀後感500字3

剛開始讀《愛彌兒》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有一種衝動——恨不得把所有關於具體教育內容的東西用筆劃出來。它所宣揚的自然的教育是那麼的符合自然的天性!可是越劃越覺得不對勁,讀完上卷的時候,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反駁他對愛彌兒的教育了。甚至於讀下卷的時候,我發現盧梭一直在干預愛彌兒,而不是指引。

他選擇的教育物件我也有一些疑問:

他所教育的愛彌兒,不是針對所有的人,原因是“窮人是不需要受麼教育的,他的環境的教育是強迫的,他不可能受其他的教育。”他的學生愛彌兒必須是來自於溫帶的土地富饒的地方,家裡富有,但卻是個孤兒,而且只服從於“我”,誰也不能把他們分開。我搞不懂,他為什麼一定要讓愛彌兒是個孤兒?父愛和母愛不是十分重要的麼?如果不能有父母的話,他還不如去孤兒院領一個回來教呢!哪一個富人,或者哪一個人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只聽從別人的話呢?

他說愛彌兒就是一個普通人,他要教的也是一個普通的孩子。這樣人們才能比較他所教的孩子和社會上其他的方式教出來的孩子有什麼不同。在我看來,愛彌兒的普通也就是在一定意義上的普通。既然他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一個資產階級新人,他的教育必定會帶有一定的階級侷限性。在此不必多說。

他主張教育的環境在鄉下。鄉下清新的空氣、質樸的人們、與大自然的親近……都是實施教育的有利條件,的確。可是鄉下也會有一些弊端,比如孤陋寡聞,但這和法國當時城市的汙穢和混亂相比要好得多。

《愛彌兒》讀後感500字4

《愛彌兒》是法國十八世紀著名的啟蒙運動思想家、教育家盧梭的代表作,是他構思20年,然後用3年時間撰寫而成的教育哲理小說。在書中,盧梭尖銳地批判了腐朽的舊封建教育,並通過它所虛構的兒童愛彌兒從出生到成人的教育過程系統地闡述了他的教育理論,如自然教育、教育分期理論等。

《愛彌兒》開篇即提出:出自教育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裡,就全變壞了。這體現了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他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人,也即具有高尚情操的人。盧梭強調對兒童進行教育是必須遵循自然的要求,順應人的自然本性,使之成長為懂得如何做人的自然人。在盧梭看來,忍受痛苦也是兒童應該學習的一件事情。比如兒童摔倒了,即使她哭了也不要急急忙忙跑過去安撫他。盧梭認為傷痛既然已經發生了,兒童就必須忍受。在兒童年幼時學習勇敢的精神,他便會漸漸學到如何忍受更大的痛苦。否則,在他們長大後面對痛苦時就沒有足夠的勇氣和經驗來對付。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兒童有它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其成長和發展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因此在不同年齡階段應實行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拔苗助長、操之過急只會適得其反。自然的教育必須保護兒童的天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發展,充分尊重他們的自由。

當然,由於受時代和歷史的侷限,我們要辯證地看待盧梭的教育理念,汲取其合理的成分併為我所用。

《愛彌兒》讀後感500字5

《愛彌兒》盧梭的著作之一,這是盧梭關於教育的論述的著作。書中作者通過一個虛擬的人物“愛彌兒”來表達作者對教育方方面面的看法。

書中作者是愛彌兒的導師,愛彌兒出生在富貴家庭,但是他是孤兒,從小就用導師帶。這樣作者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他自己的教育思想來培養愛彌兒。作者從愛彌兒的出生到以後的成家立業,其中每個階段的指導和教育都是用他自己那套獨特的教育方法,他強調根據自然的法則來培養教育兒童。

他主張根據兒童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對兒童進行不同的教育和鍛鍊。他覺得應該根據兒童的自然本性進行教育,教育應該是適應兒童自然發展的準則。讓兒童在遊戲中學到有用的東西,讓兒童在勞動中瞭解勞動的光榮和神聖,他強調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學到知識,而不是隻憑書本。

《愛彌兒》這本書裡面詳細的闡述了盧梭關於教育的看法,從嬰兒到成年各個階段的教育都分別舉例說明。其中很多教育方法和教育原理對我們現在的教育還是有很深影響的,如,我們要不能溺愛兒童,讓他們在受到小挫折小傷害之後,明白什麼是幸福快樂;我們教給兒童的不是知識,而是教他們如何在需要時去火的知識;老師教學過程中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讓學生明白學習那知識的實用性,讓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索理解,最終掌握。

因為內容好多,很多都很好,嘻嘻,所以還是要自己看得好啊!!我只是隨便寫寫,發洩發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