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讀後感1000字>

馬克李維偷影子的人讀後感1000字

文思屋 人氣:1.23W

《偷影子的人》是法國作家馬克·李維創作的一部小說,接下來小編本站給你們帶來偷影子的人讀後感1000字,歡迎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馬克李維偷影子的人讀後感1000字

偷影子的人讀後感1000字一

為每一個你所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為它們找回隱匿的記憶拼圖,這便是我們對你的全部請託。《偷影子的人》

這幾天上海的天不怎麼好,陰沉沉的不見陽光,起風的時候甚至有些涼意。

在家裡,讀完了《偷影子的人》,卻收穫了意外的溫暖。

這部法國作家馬克·李維的作品,字裡行間,清新浪漫的氣息和溫柔感人的故事相互交織,還帶有一點神奇的“魔法”,無愧於書的封面那句“一部令整個法國為之動容的溫情療愈小說。”

讀到書中瘦弱甚至有些怯懦的主人公某天突然發現自己擁有一種特殊能力而強大,他能“偷別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見他人心事,聽見人們心中不願意說出口的祕密的時候,我突然發現,這不就是我在這本小說之前閱讀的《讀心術》麼?於是,馬克·李維便“成功”地帶我進入了一個溫情的世界。甚至讀到尾聲,都不願抽離,那些關於青春的記憶。

偷影子,與影子交流,甚至與別人的影子交換,接受影子的任務去幫助他人。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大膽而豐富的想象,奇幻而不夢幻,神奇而不離奇。因為,這個能力構建了一個個小故事,充盈著生命中各種情感,陪伴著一個男孩從年少的懵懂走向青春的頓悟。

親情。故事裡的小男孩經歷了父親的離家,與母親相依為命。

陪伴,是母親給少年男孩最大的慰藉;而當少年長大,母親更是把對人在異鄉的兒子的深切思念藏於心間。病發時她不想讓兒子知曉,幾番隱瞞病情,直到最終的撒手人寰。

當故事的主人公回家後,讀到母親的心聲,驚覺母親臨終前的孤獨寂寞時,才瞭解,原來偉大而深沉的母愛一直縈繞在自己身邊,潸然淚下的不僅是男孩,還有已浸淫在故事情節裡的讀者,包括我。

友情。麵包店長子呂克是男孩的朋友。

自孩提時便開始建立的兄弟友情,長久而溫暖。男孩聆聽到了呂克影子的心聲,竭盡全力幫助呂克擺脫生活的枷鎖,鼓勵他去尋求夢想,去嘗試新生。理解、包容、關愛,友情也在這般的互幫互助中不斷昇華。

愛情。孩提時的伊麗莎白,也許更像是與馬格的“競爭”。

而童年時的一次海邊度假,令他結識了“那種以用嘶啞叫聲擦去天空的陰暗、有著大提琴般銀色的女孩”克蕾爾。這個“失語”可以像她一樣讓風箏在空中快速而玄妙地舞轉,可以與男孩一起在燈塔裡感受靜謐時光,是男孩心中永遠的記憶。

儘管之後身邊有了另一個女孩蘇菲,但當主人公若干年後回到這個美好記憶中的海邊小鎮時,看到燈塔裡那隻帶有歲月痕跡的老鷹風箏,男孩突然頓悟了這麼多年都在期待什麼,又應該去做些什麼。當故事的最後,克蕾爾用風箏寫出“我想你”,男孩與克蕾爾的影子緊緊相擁的時候,你是否會為書中那句“不知道姓氏的克蕾爾。

這就是你在我生命裡的角色,我童年時的小女孩,今日蛻變成了女人,一段青梅竹馬的回憶,一個時間之神沒有應允的願望。”而歡欣?你是否會憶起那句“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論你在哪裡,我都會一直想著你。”?多美好的結局啊!

成長。成長中總有磕磕絆絆,少不了一些曲折的彎路。就像愛情上男孩放棄蘇菲、決定去尋找不知姓氏的克蕾爾的時候,是一次感情上的覺悟;就像男孩的好友呂克離開面包店踏上學醫之路,最終又回到了麵包店,是一次選擇上的成熟。

莎翁說,有些人只擁吻影子,於是只擁有幸福的幻影。

摘錄一段書評:也許,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語言,我們說的太多,而用心的時候太少,所以在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迷失很久了。我們的'影子在哭泣,我們自己卻不知道。我們用我們自己的固執,自以為懂得的學識,以及所謂科學遮蔽了我們的心靈。我們習慣了所謂“溝通”,從未嘗試用心靈去溝通。當我們相對無言的時候,再也找不到內心的那種默契;我們究竟活在怎樣一種狀態中?

停下腳步,與心靈對話,確定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然後堅定前行。

與各位共勉。

偷影子的人讀後感1000字二

《偷影子的人》是由法國作家馬克.李維寫的,書的封面上印著這樣一行字“一部令整個法國為之動容的溫情療愈小說”,許是太久沒看過這樣的小說了,就拿起書看了起來,沒想到自己一氣呵成把整本書都看完了。看完後心情很是愉悅歡快。大概講一下主要的內容:一個在班上經常被欺凌的男孩有一天發現自己擁有別人所不具備的特異功能--能偷別人的影子,當他的影子和別人的影子重疊的時候,男孩就能夠知道他人心中的真實想法。當他發現自己有這樣的一種奇異的能力後,他慢慢地成為幫助身邊的人的心靈夥伴,為偷來的影子帶去了生命中的一點點光芒,這種能力從童年伴隨他到長大成人,在這個過程中,所記述男孩與媽媽之間的親情為人動容,媽媽的老去也讓人落淚;男孩與自己從小的玩伴之間的友情,至真至誠;最後,男孩在蘇菲與克蕾兒的愛情抉擇,告訴了我,選擇自己心中最放不下的那個,不要被暫時的假象的愛迷惑了自己的心。而這種選擇付出的代價是痛心的,慶幸的是,最後故事是個美好的結局。

看完這本書後的感悟總結如下:

整本書,所有的事件,作者娓娓道來,在描寫男孩童年的那段內容中,充滿著童年的歡快和天真,讓我不知不覺中也跟隨這樣的描述想起那些童年的歡樂時光。男孩擁有的超然的能力,其實也是透過“偷影子”這一特別的功能來告訴讀者,不管在你面前的人顯得多麼的跋扈囂張,就像欺負男孩的馬格,一個高大打籃球很厲害喜歡著自己也喜歡的伊麗莎白的大男孩,也有自己心中的痛楚,他內心真實的世界並非像在大家面前的那麼強大。記得柴靜《看見》書中也提到類似的這個道理,我們看到的很多事情其實僅僅是事件的表面,今天我們看到的是弱者被欺凌,但在被欺凌的背後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隱情。這也讓我明白,在這個世界存活著,少點計較,要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懷著理解、寬容的心去諒解他人的缺點、過失。而不是用自己定下的標準去指責抱怨對方。在這個越來越強調“自我”的年代,作者能通過這些小細節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實屬不易,也點中了點。

書中還講述了男孩偷了好友呂克的影子,知道呂克內心十分渴望能夠像他一樣當一名醫生,不希望在老家當個小小的麵包師,男孩勸服了呂克的父親讓他去所在的城市學醫,而當呂克終於實現自己的願望的時候,才發現其實他並不喜歡這個身份,最後他選擇回到那個一早就有人來買他的蛋糕並且讓他心裡感覺到幸福的麵包店裡當一名小小的麵包師傅,給心愛的女人做各式各樣好吃的蛋糕甜點。這件事情挺耐人尋味的,特別是我們現在處於的這個位置--應屆畢業生,在這個找工作,略帶迷茫,看著別人工作心癢癢卻苦於心儀的公司還不給個電話面試的非常時期。很多時候當我們發現別人走得越來越快的時候,我們會不加選擇甚至說不加考慮地去從事第一份工作,幸運的話,你會發現這份工作就是你想要的,但是現實生活中,不幸的比較多。當工作被加上各式各樣的標準去衡量何種為好工作,何種為差工作,很多人都會像我一樣,按照人們口中的標準,選擇一個薪酬不錯,發展前景不錯的公司,以為我們以後就能開開心心的了,但是大多時候都不是,我們會發現工作越做越煩,越做越沒意思,發現這和當初的想法是不一致的,這時候苦惱、煩躁會讓你在工作上顯得力不從心。看了這本書讓我想起一句話:什麼是好工作?最適合你的就是好工作。可惜的是,我們最適合的是什麼,我們自己都無從而知,也許這就是一個慢慢發現慢慢改變的過程。

書中讓我印象頗深刻的是男孩長大後的愛情。在男孩小的時候曾經在一個海灘上認識一個聾啞女孩,他們在那裡渡過了一段美好的日子,但隨著假期的結束,男孩不得不回去,女孩告訴他她會等著他。隨著時間的飛逝,男孩沒在想起這個女孩,而與另一個漂亮能力又強的女孩蘇菲在一起,他相信自己是愛蘇菲的,當然蘇菲也是愛他的,只是最後男孩並沒有選擇和蘇菲在一起,而是回去實現他那個小時候的約定,最後男孩與克蕾兒終成眷屬,而蘇菲則與呂克結成一對。這個事件其實和呂克選擇做回麵包師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管工作是否體面,是否高薪,其實最適合自己的才是對的。愛情也是一樣,不是你很愛很愛他,或者說他很愛很愛你,你們就可以幸福的,要獲得幸福,要選擇合適的那個人。尋找真正屬於自己人生中的另一半,確定你真正想要的,而不要將時間浪費在不對的人身上。

至今我還想不透的一件事是,男孩的父親在男孩小的時候就離開了自己和媽媽,男孩總是希望父親能夠回來看看他或者給他寫寫信,他多麼的渴望見到自己的父親,當他受欺凌的時候,當他捱罵的時候。但是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父親始終都沒有任何音訊。直到男孩的母親去世後,男孩回到自己的小閣樓上發現了一封封信,是父親寫給自己的信,信中寫著他對兒子的思念,而母親卻隱瞞了他這麼多年。看到這裡的時候,心挺疼的,對一個孩子而言,家庭的美滿是最基礎的,所以選擇與如何的一個男人做自己的人生伴侶,有多了一份重要。不明白,為何母親要瞞著自己的兒子讓自己的兒子以為父親就這麼其他於不顧了,是恨麼?還是怕男孩受到傷害?

以下書中摘錄的一些話:

她凝視著我,漾出一朵微笑,並且在紙上寫下:“你偷走了我的影子,不論你在哪裡,我都會一直想著你。”(海灘上的克蕾兒)

我只是你生活裡的一個影子,你卻在我的生命裡佔有重要地位。如果我只是個單純的過客,為何要讓我闖入你的生活?我千百次想過要離開你,但僅憑一己之力我做不到。(蘇菲的傷)

不知道姓氏的克蕾兒。這就是你在我生命裡的角色,我童年時的小女孩,今日蛻變成了女人,一段青梅竹馬的回憶,一個時間之神沒有應允的願望。